第73章
打了不少,但是这东西也不嫌多,就是说,鸡汤不香吗? 一高兴就忽略脚下,藤蔓乱糟糟的缠在脚上,动弹不得时,才发现不对,蹲下一看,哎! 大小姐乐了,这玩意她认识啊,在这时候也算是好东西,她正愁着呢,这办法不就自己送上门了? 第14章 心里有了底,她就不磨蹭了。 下山也没回家,就直接去找了刘卫民。 村部院子里,刘卫民和几个村干部和老人都在,眉宇间的皱纹好像丝毫没减。 “得亏这点粮食了,这半个月是能熬过来了。 “是啊,半个月之后咋办呢?那山上的地皮都让他们薅秃了。” “村里那井水也浑的不像样了,也不知道哪天早晨就打不上来了。” “唉,那河里的水也没多少,水位天天下降啊。” 就在这时候,简单背着背篓晃悠过来了。 刘卫民扬起笑脸, “小简知青啊,是累了吗?这几天好像没看见你啊?” 现在庄稼都旱着,也没有多少活能干,村民们上工也是去二里地外的小河挑水,回来浇地,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是对村民来说,多浇一点,就会多收一点。 也没让简单跟着上工。 “叔,我进山了。” 刘卫民几个人的脸色一变,刚要说什么,简单把背篓甩下来, “叔,你们看看,这是不是能吃的?” 现在吃的就是命,一听吃的,几个人瞬间什么心思都没有了,直接围了上来。 都是老农民,几乎一上手就知道有没有。 “这是,野山药?” “我看看,” “还真是哎?” 说着说着就激动了,那年纪最大的白胡子老头手都颤抖了。 “真是野山药,哎呦,为民啊,这玩意都几年都没挖着了?” 刘卫民也是激动的很,这才想起简单刚才的话, “你是在山上找到的?” 既然他们认识,简单就不管了, “叔,在山上,快到深山那儿,还没到呢。 嗯,好像那一片都是。” “一片?” “不是深山里?” 简单做思考状, “应该不算吧?我也不太清楚,但是那块儿那草啥的可还有些绿呢。” 简单把背篓扔下就不管了,半个背篓的东西,在这快要饿死的关头,这是救命稻草。 “叔,我先回去了,你们商量吧,要是需要我带路的话,就去找我,我不上山就在家。” 留下几个人面面相觑。 “二爷,这是野山药吧?” 一巴掌呼过去, “完蛋玩意,这都不认识了?前些年你没吃吗?” 刘卫民摸了摸被打的脑袋,有点委屈, “我就是不敢相信,咱们这么多人几乎把外围都翻遍了,怎么人家一来就能找着这好东西呢?” 刘二爷淡淡的垂下目光, “这孩子,怕是进了深山了,外围的草都枯死了,绿也都是半死不活的。 你看这山药,看这,这还是新鲜的呢。 看明白了吗?” 刘卫民默默点头,突然就感叹, “二叔啊,你说咱们一再强调不让进山不让进山,人家来了就去了,不光安全回来了,还找着了这玩意,你说,是咱们太过于小心了吗?” “艺高人胆大,你再想想柱子,上去多少天了,到现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哼! 眼红可以,你要有那个能力,你有吗? 人小知青明显是有自保能力的,村里,你敢吗?” 刘卫民起身, “唉!二叔啊,你老说得对,艺高人胆大啊! 我去叫人,要是知道找到了吃的,都得乐疯了。” 简单绕回刘卫民家,王桂花正在院子里收拾,看见她回来, “快过来,种子我给你找了,一样给你包了点,你都拿着。 这个时候啊,也就白菜和萝卜还能种,等上冻前正好收了。 剩下的留着来年春天再种。” 简单大方的收了, “好嘞,谢谢婶子,那我先回去收拾收拾,到时候有啥不明白的我再来打扰你。” 王桂花一脸姨母笑, “快回去吧,有事只管过来叫我就是。” 在山上忙碌几天,收获是不少,但是她也确实累了,原主这小身体才15岁,还是个孩子,她还盼着这辈子最低也得168啊。 大门一锁,回基地痛快的洗个澡,吃个饱,出来躺在小炕上睡的那叫一个昏天黑地啊。 村部这会可是热闹得很,各家各户的男人都在这,一院子的人,围着刘卫民几个人问个没完, “村长,是不是真的啊?真有吃的了?” “村长,啥时候去呀?我回去拿把刀。” 还有的汉子哭着往外跑, “我得回去跟我老娘说一声,有吃的了,呜呜,熬点稀粥她都舍不得喝一口。 我得回去告诉她,有吃的了,都能活命了。” 刘卫民看着乡邻, “你们都想好了?说不准离深山也不远,谁也不能保证就没有野兽。” 沉默了一瞬, “想好了,去!人家初来乍到的,摸瞎都敢去,找着了吃的还能告诉咱们地方,这不就是粮食给送到咱们手里了? 剩啥了?还得等着让人喂到嘴里吗? 这要是都不敢去,那干脆在家扎脖等着饿死算了。” 有一就有二, “没错,村长。 在家也是等死,人家这都给指了道了,咱们还不赶紧的? 咱们是死是活的,就一条命,能咋的? 家里父母老婆孩子呢?都让躺着等死吗?” “就是,咱八尺汉子,大不了就是这条命搭里头,要是真弄回来了,那老婆孩子没准还能多活几天呢。” “对,对,村长,我们都去。” “去!” 刘二爷几个静静的看着,刘家屯的男人是没有怂的,这点,很好。 起身清了清嗓子, “我知道咱们刘家屯的儿郎都是好样的,但是我也把这丑话说在前头。 人家小知青敢去,一个,是不忍心大家继续挨饿,人家心善。 再一个,大家伙应该也看出来了,小知青力气大,人家有自保的能力。 所以,不要觉着人家一个孩子都能去,你们就能去。 也别不服气,觉得我看轻了大伙儿。 论种地,你们是行家,上山下山干活,你们都没问题。 但是,咱们就是普通的老农民,没那金刚钻就别去照量那瓷器活。 这山上本身就是野兽的地盘,没遇上是运气好,但是万一遇上了,你先看看你那身板子,够不够给野兽塞牙缝的。” 下面传来一阵哄笑。 “还有一点,人家帮你找着了吃的,但是去不去,都是咱们自己决定的。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卫民告诉你前面有金子,你去捡金子被狗咬了,你能赖卫民告诉你这个消息吗? 不能!人家告诉你,这是恩,得记着。 你们给我记住了,咱们刘家屯可没有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看了一圈,他也叹气, “这个时候,我也不跟你们说没用的,想想家里的父母,老婆,孩子。” 第15章 “想想你们老娘嘴里省下来的那口,是为了啥,谁不想活着?谁不知道挨饿难受?” 能说什么呢?谁苦谁知道,谁饿谁知道。 刘卫民也是一样。 整个刘家屯几乎都尝到了挨饿的滋味,这会求生欲望战胜了一切,不顾一切的抓住救命稻草。 第二天还是一个大晴天。 简单一开门就对上刘卫民笑得跟菊花一样, “叔,这是干啥呢?” “小简啊,你休息好了?” 虽然刘卫民对她一直不错,但是这不爽利的,她也不适应, “叔,是要上山吗?” 刘卫民连连点头, “对对,你要休息好了,咱就去?这收回来放手里也放心。” “行,叔你等我去拿个背篓。” 昨天刚回来,就睡了一觉,还是在基地里吃的,也没什么收拾的,拿着背篓门一锁,就可以出发了。 往后面一看,几乎是整个村子腿脚利落的都出动了,背篓麻袋柴刀,虽然也还是衣衫褴褛一脸菜色,但是脸上满满的都是带着希望的笑容。 简单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觉得嗓子堵得慌, 村民们平时在外围活动,找个野菜捡个柴的,不过对于上山都是熟悉习惯的,也没有走走就累了的那种,开始还能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 往里走,看着越来越绿的草,眼里的惊喜越来越大,要不是刘卫民一再阻止,怕是得有不少媳妇都要直接开始挖野菜了。 太过于惊喜,跟着踩进了深山的边缘,都还丝毫没有注意,一直憧憬在找到食物的愿望中。 把人领到地方,简单也叮嘱, “这地方再往里就是深山了,” 看见这一大片,村民们激动的不行,差点现场就哭出来,哪还记得刚才心心念念的野菜,听刘卫民一说,更是放下背篓就埋头干活,这可都是粮食。 简单也没走远,就在附近转悠着,万一真来个野兽她也能预个警。 不过显然村民们这次的运气是不错的,全程都很顺利。 上山是满怀希望,下山已经是夜幕降临,不过每个人都是异常满足。 大家伙今天的收获堆满了村部的院子,不管是上山的还是没上山的,院里院外围的都是人,盯着地上的东西怎么都不肯移开眼。一些上了年纪的看着看着,眼圈就红了, “我都以为就得这么等死了,谁寻思还能有活路啊?” “谁说不是呢?那天分那几斤粗粮,我都寻思我不吃了,留着给孩子熬点粥,还能多吃几顿,我这老胳膊老腿的,活不活的能咋的,啥也帮不上孩子,不就是个拖累吗?” “你可别那么说,孩子都说了,活着才有希望,老天爷不能不给人活路。” “是啊,活路,哈哈,这不就是活路吗?” “你们看看,自从那小知青来了后,咱们这都是好事,是不是?” “可不是咋滴?咱们村这运气好,分着的是小简知青,她心眼好。 我跟你们说,昨天我回娘家了,我娘家不是在隔壁的柳家屯吗?听我嫂子说,那最近可热闹了。 他们之前就安排了知青,跟小简知青差不多一起的时候又来了两个,哈哈,就那两个,从来了到现在,都几天了,就没消停过。 嫌住得不好,吃得不好,刚来就把人老知青打回来坐清的水,都给霍霍了。 这时候,谁家也没有多少水,打回来那些也不容易,老知青自然不能干,听说都打到一起去了。 跟老知青闹翻了,不得自己开火吗?结果俩人都不会,还差点把知青点给烧了,那给老知青恨的,就这几天,都干好几仗了。” (小时候,老家没有自来水,得到门前的小河挑水。大多时河水是清澈的,可以直接饮用,而一旦下大雨,引发山洪,河水就浑浊不堪了,挑回来的水往往要放很久,要让泥沙沉淀后,才能用来烧水做饭。老家人把这一过程称为“坐清”。) 旁边几个人拍了拍胸口,一脸庆幸, “哎呦妈呀,这么能惹事的,幸好没分到咱们村来。” “还不止呢! 可能是在知青点气不顺,还是来了不适应是咋的,在村里跟人说话也不客气,还不会看脸色,一天不到头又把大队长他奶奶得罪了。” “柳家屯那个老太太可是个长寿的,咱们公社都出名呢!” “是啊,人家那大队长不说好不好的,但是是个孝顺的,跟老太太亲着呢,这能乐意吗? 结果就是,老知青好几年才跟屯里处好的关系,被他们俩几天都给破坏了个彻底。 现在可热闹了,那架势,新知青跟老知青像仇人,跟屯里人像仇人,老知青吧,现在屯里人也不爱搭理他们了。” 村民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是,我一直以为知青都跟小简知青这样的,原来不都是啊?” “当然不是了,我嫂子说,那些老知青刚来的时候也没像简知青这么好,顶多就是不惹事。” 刘卫民几个在里面听了半天,看说的差不多了咳了两声走出来, “乡亲们,简知青的能耐你们也看见了,咋回事,你们差不多也都知道。 我也不多说了,我相信咱们刘家屯的兄弟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不说知恩图报,人家也不求咱们回报个啥,最起码不能背后给人使绊子,反正以后她就是咱们刘家屯的人,你们有没有意见?” 村民们纷纷张口表态,虽然这个时候都还在热血沸腾的时候,说的话不一定是真心的,冷静下来可能会想的更多,但是刘卫民也不求别的。 村里人的性情他还是了解的,要说大凶大恶还真没有,不过占小便宜的也不能避免。 他也是打个预防针,免得有人眼红,或者有人耳根子软,再被人一窜达,再做出点什么不好看的事来。 还有一点,看公社领导那口风,估计秋收后还有知青要下来,他们村以后应该也是避免不了了,有的事,他得想想,提前打算一下。 “行,咱们老少爷们都是一口吐沫一根钉,我没啥不信的,反正以后这小简知青就是咱自家孩子,老少爷们婶子们都看护着点。” 第16章 “还有一点,我知道,大家都有亲戚在别的村,我也有。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你们自己衡量,借,就要守好嘴,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不借,也要处理好关系,别再闹上门来。 当然,我的想法是鸟悄儿的,实在心疼老丈人或者兄弟姐妹的,可以暗中帮助一点,千万别弄得沸沸扬扬的,到时候人家问你在哪儿你说不说? 咱们知道都挖回来了,人家信不信?出事了怎么办? 我不可能按着你们让你们干或者不让你们干,凡事你们自己考虑好。 还有,一人分这点,说多不多,说少呢,在这年景,也不少了。 说是挺到秋收,但是大家伙也都清楚,庄稼都是瘪的,说句都不爱听的,不绝产,就是好的。 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们,也都往远了想想。 行了,不说那个,来,咱们分东西!” 被秋收打击的情绪瞬间又高涨起来。 全村300来人,今天上山就将近200人,平均一人弄回来的也至少有100斤,壮劳力至少200斤,一个人能分上七八十斤! 一听到这个数字,顿时又哭了不少人。 这是什么概念?简单来之前,从春天到现在,家家都是维持着饿不死的状态,七八十斤是一大家人半个月二十天的粮食,还得搀着野菜和磨碎的苞米瓤子,现在是一个人就能分上这些, “能挺到秋收了,” “是啊,是啊,” 一些孩子更是,嘴里已经开始泛口水了, “妈,是不是有吃的了?” “奶,这是给我们吃的吗?” 简单唯一熟悉的小黑蛋,也瞪大了溜圆的眼睛, “这是吃的吗?给小孩吃吗?” 王桂花也红着眼眶,揉着孙子的小肩膀, “是吃的,是吃的,饿不死人啦。” 当晚,刘家屯上空都弥漫着香甜的气味。 简单的那份,是刘卫民的儿子刘建设给送去的,刘建设话不多,就临走时说了一句, “简知青,有事你就招呼。” 说完没等简单回答转身就走了,倒是把简单说愣了一下。 反应过来,不由得觉得,也挺好,起码知道感恩啊。 趁着这会天气好,简单把王桂花给找的白菜和萝卜种子,数量是不少,把空地都给种上了,能不能长成的,入乡随俗呗。 再说她是要在这边待十多年的,以后这都是日常的生活了,她得适应。 只不过这个季节,好像也种不了别的。 前院后院的绕了几圈,掏出了在深山挖的荆棘,贴着墙根栽下去,这种是她在山上特意挑的,能长到一米多,跟围墙差不多高,主要是多刺,也算是多一层安全防护吧。 又在大门口左右两边各栽了一棵小松树。 她倒是想弄个葡萄架,但是想想过几年可能会发生的乱象,算了,忍忍吧,本来底子就经不起查,还是别惹眼再给人留下贪图享受的话把子了。 还是高大挺拔又代表正直的松树吧。 回忆着看过的农村小说,这段时间农村还能干什么来着? 晒干菜,不太行得通,今年这年景,旱的要死,什么都长不起来,各家的菜苗子都当主食了都不够呢。 看了半天,才发现,自己能做的好像只能是上山,好东西都在山上呢。 行吧,反正她现在也没事,背着背篓就从后门出去了。 这边离山能近几步,主要是,和平时村民们去的不是一个方向。 山脚下肯定都被人找遍了,往上走了走,比那边能好那么一点,但是也是荒的很。 简单没管,遇着能烧的干树枝,枯萎的树杈,都没放过,她弄的是火墙,冬天取暖需要的柴火多着呢。 日子一天天的过,很快就到了往年秋收的时候,越是临近,刘卫民越是愁得慌,几个村干部和老人几乎是整天的站在地头,唉声叹气。 到了开镰的日子,刘卫民的动员大会都没有底气,匆匆说了几句就赶紧开始。 往年沉甸甸的苞米棒子今年没有一点重量,轻飘飘的。 虽然心里都有数,但是真正看到,也是心里一沉,很多人都是红着眼眶在干活。 往年热火朝天的喜悦,今年几乎全程都是静悄悄的,老农民最怕的就是老天爷不开眼。 本来需要十天的掰苞米只用了五天
相关推荐:
将军夫夫闹离婚
御用兵王
将军宠夫
沦陷的蓝调[SP 1V1]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寡妇门前桃花多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归宿(H)
狂野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