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过什么我不提,不代表我不知道,” 村民里的几个人有些心虚的躲闪着刘卫民冷冽的目光扫视。 “今天开始,再有撒泼耍赖的,说说话就掐架的,那嘴没有把门胡咧咧的,还有,拿儿媳妇和孙女当下人随意打骂的,发现一次,直接扣二十工分。 谁也别跟我求情,我丢不起那个人。” 前面村民还能理解,估计是出了什么事,村长要保护他们,这种事情也不算没有过。 可是,后面的那是什么,尤其是不能打骂儿媳妇,这两件事咋能是一回事呢? 不过这会儿,谁也不敢触他这个霉头,都使劲儿的闭着嘴,生怕一不小心,这嘴边的话就秃噜出去了。 “第三,过几天村里会来人,可能也会有什么动作。 我就一个要求,自己干好自己的活,跟你没关系的,你少看少说少传,那几个嘴上没有把门的,我可把话说在头里了,再让我知道你们再胡咧咧一句的。” “不是,村长,那你到底啥意思啊?”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问了一句,就如同热锅里滴入的一滴冷水,瞬间引起一片共鸣, “村长,说说吧,这说的我们心里都没底啊。” “这是要出啥事啊,要来啥人啊? 难不成咱们这还能有特务?” 刚说完旁边就有人低斥, “瞎说什么?你要疯可别带着我,咋啥话都敢说呢?” “我,我这不是胡乱猜的吗?” 下面顿时又乱哄哄一片,刘卫民脸更黑了。 简单带着两个孩子跟明珠几个人和知青们现在一起,这几年他们对刘卫民也算了解, “怎么感觉这次的事好像挺严重呢?” “我也感觉到了,看村长那脸黑的,好像要吃人。” “别管村民,咱们最近可是要低调,千万跟村民别起冲突,干好自己的活就回来猫着。 连村长都这么紧张,还有你们看后面,那刘二爷,刘三爷,那几个村干部,那脸色是不是也都不大好,一点笑都没有。 咱们还是小心点,总归不是好事,别让火烧到咱们身上来。” 知青们结婚的都搬出去了,尤其是刘小云楚柔她们婚礼意外频生后,一起结婚的陈国峰和刘玉荷惊吓不轻,更是低调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剩下的知青大部分也都看清了形势,很是安静了一阵子,这阵子缓过来了,但是挑刺的几个都出事了,剩下的人也都没有其他的心思,也不敢瞎想了。 分粮就那么一点,柴火也不大够,这个冬天还不知道要怎么过,那还有心思想东想西的。 最无辜的凌卫东更是,除了三人组外,也就是偶尔和简单他们这些小伙伴凑到一起,对其他的女知青更是避之不及,显然是伤着了。 简单虽然也觉得他无辜,但是也真就没发觉自己有其他的心思,也不可能昧着自己的心思做些什么,面对凌卫东大部分正常,偶尔幽怨的眼神,也只当看不懂。 这会儿见到了,也和其他人一样问问伤势恢复的情况,凌卫东神色也没有什么异常,和平时一样淡淡的, “没有什么问题,这么长时间了,早就恢复了,放心吧。” 真心还是假意,他还是分的清的。 “你们觉得,村长村干部都这么紧张的,能是出了什么事? 上次野猪下山,可都没有这么紧张呢?” 第555章 看他们猜了一阵,刘卫民才揭开谜底,慢慢道来, “你们不用瞎猜,我就实话跟你们说,程家堡子那边出了几起人命官司,。 一个,是村民扣押知青的信件包裹汇款,用下作手段迫害知青,还想以此为把柄威胁知青嫁过去做牛做马生孩子,并要求知青让家里人邮钱邮东西。 结果受迫害知青受不了,直接在县城知青办门口吊死了。” 下面顿时鸦雀无声,这时候不说别的,不管多大的矛盾,多大的仇恨,沾上人命,总是要让人唏嘘几分。 知青这边更是,蓦然间,空气都静止了。 谭雅君似乎又回到了在柳家屯的那幕噩梦,整个人都有些颤抖。 其他知青也都紧紧的抿着嘴。 跟同学通信,他们也知道不少其他地方的情况,不说别的,就人身安全这一点,能像他们这么肯定放心的,就没有几个。 他们的信里透着不安稳,战战兢兢,这点,他们自然也早就品出来了。 刘卫民看了一圈,眼神里没有任何感情, “第二,是对下放人员做定期思想检查的时候,有的村民把他们当成了革命敌人,肆意打骂,侮辱,结果动手过重,致人,死亡。 本来,下放人员,是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下农村来,通过参加农业劳动,来进行思想改造,但是,” 刘卫民陡然拔高了声音, “只要不是敌人,那就是我们的革命同志,就算他们做错了事,也已经受到了惩罚。 就是我,就是公社领导,那也只有监督他们改造的权利,而并没有权利去处决和批判任何一个人,你们呢? 别以为我不知道,有事没事的,有人就愿意欺负欺负牛棚的人,好像你比人家高一等似的,不过分的我就不吱声了。 反正这话我跟你们说明白了,人命就是人命,只要不是敌人,谁的命都是命。 程家堡子那个人,手上沾了人命,现在已经被抓紧去,马上就要下放煤矿改造了。” 现场有几个在程家堡子有亲戚的村民,这会儿有点坐立不安。 其他人也不敢说话,有的胆小的吓的脸都白了,更是一言不敢发。 刘卫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知道怕,就好。 有敬畏之心,日后才不敢肆意妄为。 “第三,建国也十多年了,有些政策我说了没有一百次也有八十次了吧?我知道,你们都当成耳旁风,在家还是男娃子金贵,女娃子就跟捡来的似的。 还有那儿媳妇,有几家压根就不把儿媳妇当人的,还用我点吗? 你们的家事,小来小去的,我不想管,但是你们也要有个尺度吧? 之前那撒泼打滚,甚至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还少吗? 我也就明说了,这回程家堡子这事,就是因为这个。 当老婆婆的,重男轻女,趁着儿媳妇生孩子,把十三岁的大孙女卖了换彩礼,又把刚出生的小孙女扔到了山上,被人发现的时候,小孙女就剩下一口气,和一个脑袋了。 大孙女,已经被折磨的身上没有一块好地方,临死还瞪着眼睛。” 现场静的可怕,谁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儿媳妇知道后,当时就疯了。 等公安来的时候,她抱着大女儿的尸体和小女儿的尸体,一把火把婆家都烧了。” 这是昨天发生的事,也就是最近村里忙着收拾空屋子,天又冷,没有闲人出去串门子,他们这消息才不那么灵通,不然早就满天飞了。 三件事,第二件可能对村民的关系和影响并不大,但是三件事,好几条人命,这就是很沉重的事情了。 娘家在程家堡子的媳妇,心里也开始着急,就怕这事跟自家扯上关系,谁家还没有个偏心弟弟的父母,和熊孩子的弟弟呢。 只是通知,刘卫民也没指着村民给出什么保证,这边散场,那边民兵就已经把村口封上了。 村民散了后,村干部和几个老人聚在村部屋里,烤着炉子,却是静悄悄的谁也不说话。 半天,才传出一声叹息, “这日子,就不能好好过吗?” 知青们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快,一个个垂着头,看的出来,这打击受的不小。 结了婚的,庆幸自己明智。 没结婚的,才是最无助的,这会儿恨不得看谁都不像好人的感觉,草木皆兵。 谭雅君已经缓过来了,看着和当时的自己差不多的眼神,也说不上什么感觉,当时如果有人肯帮一把,她也许不至于流落到换村子的地步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换了村子,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她能不能坚持到现在,也都不知道,也交不到现在的小伙伴,体会不到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友情是什么样的。 想着,她也微微叹口气,轻轻开口, “你们也不用胡思乱想,现在这几件事显然已经闹大了,应该不拘于我们村里,县城的知青办也不会坐视不理,我们知青是响应国家政策,来支援农村建设的,无论怎么样,这种事情,性质恶劣,应该都会给知青们一个交代。 无论是为了知青的安全,还是为了村里的名誉,这段时间,我们的安全一定是有保障的,这种形势下,村里一定是比我们上心。 这个风头上,他们更怕下一个就落在自己的村里。 他们丢不起那个人。” 知青们回过神来,也都是强颜欢笑。 哪个知青也提不起精神来说些什么。 这种事情,还是针对知青的恶行,让他们怎么能放心? 知青里挑刺的几个离开后,几个小团体虽然也没有多亲密,但是却是空前的和谐,尤其是遇到这种事情,知青们更是空前的团结,抱团。 不约而同的,就都聚到了知青院。 现在结婚了都已经搬离了知青院,这里其实已经冷清了不少,男知青还好,凌卫东三个,陈景三个,李兵,陈和平,林大力,李三山,加上最后来的大牛二牛兄弟俩,十二个人。 女知青就少多了,王红梅,苏红,魏淑娟,白小琴,唐红英,方晓彤,陈秀英,才七个人住在这知青院里。 无论怎么看,都是冷清。 陈景咳嗽两声,开口又是一个炸弹, “我家里已经办了回城手续,我们三个,下午就离开了。” 这不异于热油锅里到了一碗凉水,“呲”的一声,顿时就炸开了。 这可比刚才的热闹都要让人心绪起伏,在知青里不亚于炸弹。 回城,那是他们日夜盼着,却又遥不可及的梦。 “回城?” 虽然早就知道,他跟自己就不是一类人,明明猜到他可能就是来走个过场的,这会儿这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又酸又涩。 来的时候不声不响,走的时候,也是悄无声息,一点前兆都没有。 陈景语气淡淡的,并没有其他人的起伏,但是却比以往说的话都要长, “是的,家里情况有变,需要我们立即回去。 我和家里联系频繁,昨天还通了电话,说句实在话,形势还不明朗,其实,现在并不是回城的好时机。 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回城后,你要靠什么生活? 衣食住行,你们的家底够吗?” 有人张了张嘴,却也没说出什么。 “你们仔细想想,当初下乡时是为了什么。 几年时间过去了,没有你的家里有什么变化,还有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现在回城,家里有没有你们住的地方,你,是不是受欢迎的。 工作难找你们都是有体会的,你能保证回城就能找到工厂或者单位接收吗?如果没有,那么,你就没有收入,你家里能够容忍你多长时间的,白吃白喝?” 陈景为人清冷,话少,这也算是他掏心窝子的话了, “好,如果你运气很好,回城就找到工作了,那么你这份收入,是完全能够被自己全权支配的吗? 还有,不用我说,你们也都知道,除了简单年纪小,你们,都已经到了适婚年纪,回去后,在父母身边,这些事自然就会有人操心,有人帮你。 但是,他们的操心,是不是你们想要的,” 这话就算是很直白了,就差明着说,回去后,有人要小心父母算计你们的婚姻。 最先变了脸色的不光是女孩子,男知青也是一样,李兵脸色煞白,陈和平和林大力若有所思,李三山嘴角有一丝嘲讽的笑意。 “城里户口是好听,你们也算是都经历过,自己比较一下,城里真的就比农村好吗?” 简单冷眼旁观着大家的神色变化,不说别的,失落是肯定的。 顺着陈景的思路想下去,好几个的脸色都越来越不好了,估计,是被陈景掀开的现实伤着了。 叹口气,简单先起身, “我回去拿点东西,中午在这边聚聚吧,就当给你们送行了。” 简单对知青院的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观感,但是这个时候,也不好单把接人叫出去,还不如就这样了。 明珠也跟着起身, “我跟你一起回去。” 刚才回来的时候,小回舟就困得睁不开眼睛,程锐和程安自告奋勇的把孩子送了回去,明珠也惦记着呢。 几个女知青也跟着起身,打起精神结伴去厨房。 李燕,林招娣几个结了婚的互相看了看,也都起身去帮忙。 这知青院里,要说最不盼着回城的应该就是简单,然后就是明珠,她父亲在这,回城还真的不如就留在这边,在身边照顾起来也方便。 简单纯粹是根据前世那特有的历史轨迹来判断的,现在外面的形势越来越乱,没有一丝黎明曙光的迹象。 如果没有判断错,那这场混乱的高潮应该马上就要到了,人家陈景也说了家里有变,明知道形势不明也必须回去。 她的目的本来就是低调的苟着,可不想自找麻烦去。 跟明珠商量着,她的野猪肉还有不少,干脆的拎了一大块,明珠回去翻出来一只年前林东方打的野鸡。 这都是肉菜,在谁家都是不错不错的菜了。 李燕她们也都回去拿了配菜,土豆,蘑菇,酸菜,知青院的人又提供了粉条,茄子干,豆角干,白菜,萝卜,雪里蕻,冻豆腐,这一桌子也是相当丰盛了。 可惜,头一回,一桌子人面对着一桌子美食没有胃口。 陈景几个人离开后,知青院也陷入了空前的安静,加上村里的紧张气氛,村子里一时间都没有了过年的气氛。 该围的围,该堵的堵,那边挣钱的事业没停下,简单觉得,刘卫民从来就没有这么清醒过。 围堵了几天,那边也不闲着,村里人居然也就适应了这种状态。 开春翻地送肥,种子刚下了地,那边传来喜讯,韭菜能收第一茬了。 刘卫民激动的跟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似的,第一时间组织人小心翼翼的割下来,又一层一层用草隔着放进背篓,这会还不如很暖和,背篓最上面还还得特意找出来的小棉垫被。 用心可见一般。 简单二话没说,直接带着牛车就去了县城的煤矿,过程不用说,这刚开春,本就是青黄不接,能看到这翠绿翠绿的青菜,那就不止是让人眼前一亮了。 程进给的联系人老郑,是煤矿的后勤主任,人胖乎乎的,见着韭菜就两眼放光,再听简单一提程进,二话不说,顿时就拍板, “大侄女,你有多少,叔都要了。” 煤矿是好单位,是现在这边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后勤更是个好部门,工人多,需要的物资也多,他们拿过来这点东西,说句不客气的话,给工人塞牙缝都不够的。 刘卫民哪见过这么敞亮的,激动的,连价格都没好意思问。 老郑这种事情处理的就很多了, “看这点量,你们村这也是刚开始吧? 这样吧,刘村长,你也看到了,我这边啊,跟县城离得远,平时买菜买什么东西,都不方便,我也想找一个固定的送菜的人,就是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下来?” 刘卫民整个人都被砸晕了,啥? 不是卖韭菜吗?这,这还接个长久的活? “郑,郑主任,您说的,可是真的?我们老农民脑子都是榆木疙瘩,可不会绕圈子啊?” 第556章 老郑估计也不多见这么实诚的人,也逗的哈哈笑, “刘村长,我既然敢说,自然是真的。 你瞧瞧咱们这个矿区,这么多人,每天一日三餐,这菜就是个不小的量。 我说句托大的话,您那一个村子一天送的啊,都未必能供得上我这一顿饭的量,你说我这话有没有假?” 刘卫民仿佛接着个天上掉的馅饼,生怕他再多问,对方就反悔了, “我信我信,您这大领导,自然不会骗人。 您要是信的着,回去我就安排,最近这段,我们这大棚也是刚刚建起来,这韭菜的产量还不多,但是隔几天就能割一茬,到时候,我都给您这送过来。 但是这个量不会很多。 咱们园子里的菜也快,三四个月就能下来,到时候一起给您送来?” 最后一句就是试探,他生怕是自己意会错了,老郑哈哈笑,摆摆手, “大侄女,我跟你们说实话,我这采购啊,也不是那么轻松的,像夏天啊,农村这些菜基本都不缺,但是我这不行。 本来离城里就远,又不能抢城里的供应,上农村去收呢,还不符合规定,前几年我还敢,现在我也怕谁眼红,一封信再给我举报喽。 我就往远了走,但是呢,往回运又不方便,回来也都是蔫巴巴的了。 咱们这边的农场,那产量有限,也是各个单位抢,这几年啊,我就这抢那抢的,哪儿有大集也得赶着过去,哎呦,还不如肉好买呢,东拼西凑的。 老哥,我信着你,一个是大侄女带来的,再一个,就是这个。” 老郑指着的,就是刘卫民特意去公社开出来的刘家屯农业合作社的文件,这个还是程进特意提醒的,现在除了程家堡子一直以村里的名义出来卖木耳,还真就没有先
相关推荐:
五个男主非要当我好兄弟
御用兵王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将军宠夫
赘婿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祸国妖姬
生存文男配[快穿]
归宿(H)
下弦美人(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