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严纯统领水师,在江面上严阵以待。 江北,燕王正在为渡江发愁,渔船数量有限,而且他手里没有水师,将士们上了船,不晕船都是好的了,一旦遇上朝廷训练有素的水军,还不被打得人仰船翻。 这日早上,燕王又来江边巡视,过了江就是金陵城,真的只差一步,可惜这江浩浩荡荡,他的腿没那么长,步子没那么宽! 就在此时,只见无数艘战船从对岸乘风而来,宛如一条条成精的巨大鱼怪! 朝廷要主动开战了? 燕王连忙命将士们准备,他们就在岸上等着,朝廷水师有本事就上来打,否则水战再厉害,待在船上也打不到他们! 燕王只是愁,只是馋那一艘艘战船,倒是不怕。 让燕王意外的是,那些战船只是在江面上一字排开,靠得近了,只见战船上的一艘艘旗帜突然被拉了下去,再换上时,旗帜上竟然写得都是“燕”! 随即,一艘战船单独而来,站在船头含笑望过来的,正是朝廷水师统帅陈严纯! 陈严纯带着一家老小上了岸,在燕王众将警惕的目光中,陈严纯跪到燕王面前,朗声道:“下官水师统帅陈严纯,愿为王爷效劳!” 他连家人都带来了,这投降自然假不了,燕王大喜,亲手扶起陈严纯,一时看陈严纯比看亲儿子还亲! 有了从天而降的水师,休整三日后,燕王大军纷纷上船,顺利过江,直奔金陵! 魏昂早在得知陈严纯投降燕王时就狂吐鲜血,倒在床上一病不起。 才三十出头的年轻帝王,一夜白了半数头发。 首辅黄仁跪在帝王的病榻前,哭着道:“皇上别急,咱们京城还有十五万兵马,全部叫回来固守京城,您再派人去各地调兵遣将,一定还有转机!” 魏昂目光空洞地望着帐顶。 调兵遣将? 确实还有数位手握重兵的边关大将,譬如蜀地的蜀平侯,譬如秦地的平西侯,譬如辽地的辽侯,手里加起来也有四五十万的大军。可是,蜀平侯、平西侯始终不肯听朝廷调遣,以固守边疆为借口远远地观望着。辽侯吴剑倒是出兵围过平城,因为金兵来袭又退回了辽地,据说燕王给他写了一封信,不知信上写了什么,总之自那以后,吴剑也不听朝廷的话了。 “你们看着办吧。”魏昂闭上眼睛,将守城之事交给黄仁、齐韬去办。 这两人是燕王的眼中钉,为了自己的命,也得守住金陵城,他们召集金陵城内的几位大将老将,包括徐耀、吕隆、盛世庭,全都委以重任,分别防守一处城门。 七月中旬,燕王大军兵临城下。 才攻了一日城,当天夜里,负责守护西城门的吕隆竟然连夜投降,大开城门! 第111章 吕隆开了西城门后,燕王大军便从这边长驱直入,一时间城内杀声震天。 燕王站在护城河外,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幕。 “父王,为何不让我与三哥带兵?”魏昡走过来,按捺着心头的烈火问。 他跟随父王一路南下,为的就是杀入金陵,而今金陵就在眼前,父王却只叫其他大将带兵,魏昡心痒手痒,亦不明白! 燕王收回思绪,看眼四子,再看眼默默站在一侧的三子,沉声问魏昡:“你想带兵去打哪里?” 魏昡:“当然是……” 就在他伸手指向护城河对岸的金陵城时,魏昡忽然明白了。 金陵,是大魏国的京城,亦是父王经常思念的故土。 燕王哼了一声,负着手,望着高耸的金陵城墙道:“我奉先帝祖训前来诛杀奸臣,奸臣死,我也该回去了。” 魏昡虽然反应慢一些,刚明白父王为何不亲自去打金陵,但也还没傻到会信父王这句话。 他退回原位,与三哥一左一右地站在父王身后。 快到三更天,皇宫方向忽然传来冲天火焰。 很快,冯腾带着一队人马跑出城门,来禀报燕王,称城中守军、官民都已投降,罪臣也全被抓捕,只是新帝一家于宫中纵火自焚,目前冯谡等将士还在紧急灭火抢救。 燕王:“告诉他们,务必救下皇上!” 冯腾便又折回去了。 燕王长叹一声,一个人回了王帐。 黎明时分传来消息,说在新帝居住的奉天殿找到几具尸首,以及一封放在金匣中的诏书,乃是魏昂临死前写下的罪己诏,称他错信奸臣、逼死代王叔、发动战事连累了江山百姓,无颜再见燕王,因此自焚以谢天下。 燕王看过诏书,抱着金匣恸哭不已。 待到天亮,城内的文武官员列队来见燕王,称国不可一日无君,恳请燕王继承大位。 燕王称病,待在王帐中谁也不肯见。 大臣们就在外面跪着,跪了三天三夜,燕王终于出来见人了,果然是大病初愈的样子,面容消瘦神色憔悴。 眼看大臣们病得病哭得哭,坚持要他继承帝位,燕王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下来,却提出要先去孝陵祭奠先帝。 百官们就又跟着燕王跑去孝陵祭奠先帝,祭奠回来,燕王这才在官员们的拥护下、百姓们的跪拜当中,坐着车辇进了京城,直入皇宫。 次日一早,燕王继位称帝,后称永平帝。 永平帝初登基,先列了一张“奸臣榜”,排在最上面的便是黄仁、齐韬以及殷闻。 黄、齐两家皆是灭族大罪,殷闻因不孝被本族除名,且殷家本族辅佐燕王有功,所以只处死殷闻一人。 其他榜上有名的魏昂旧臣,斩的斩罚的罚,或入狱或流放,当然也有一部分臣子因为之前的功绩,获得了永平帝的宽恕,官复原职继续任用。 随后,永平帝恢复了秦王、代王的藩王爵位,因这二王一个病死一个当年削藩时就自尽了,爵位由各自的嫡长子继承,各回原来的封地。 奸臣要诛,忠臣要赏,像郭啸、张锡、高震、杨敬忠、冯谡、陈严纯皆封侯拜将,崔玉破格入内阁,之前主动投降永平帝的一批文官也获得了提拔,而吕隆这等先对抗永平帝后来又立功的,则保留原来的爵位职位,算是功过相抵不予追究。 赏罚持续了一个月,到中秋前,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有一半都换成了永平帝的旧臣。 这时京城在攻城时损坏的宫殿房屋也都修建好了,燕王看过皇宫、京城的舆图,开始册封他的妻妾子女。 妻妾五人,徐王妃册封为后,李侧妃封丽妃,郭侧妃封贤妃,温夫人封顺妃,崔夫人封淑妃。 皇子五人,长子魏旸封端王,次子魏昳封楚王,三次魏曕封蜀王,四子魏昡封湘王,五子魏暻封桂王,其妻各封王妃,嫡长子均为世子。 因永平帝不舍儿子们离得太远,不但端王住在京城,其他四王也都在京城赐王府,不必离京就藩。 永平帝还有三个女儿,长女魏槿封安庆公主,次女魏杉封寿春公主,幺女魏楹封长乐公主。 封完了,永平帝命蜀王、湘王前往平城,接后妃诸王来京。 九月初,册封的诏书比魏曕兄弟俩先抵达平城的燕王府。 一大家子三代人都跪在存心殿前,听完一卷一卷册封诏书,除了刚刚册封为端王的魏旸,其他人都一脸喜气洋洋,而魏旸,也在徐皇后用眼神提醒后,匆匆露出笑容来。 只是随着徐皇后回去之后,魏旸的眼圈就红了,作为儿子,他无法在母亲面前掩饰自己的委屈。父王登基称帝,他作为嫡长子,按理说该封太子,可父王却弄了一个“端王”的封号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徐皇后能理解儿子的委屈,可她并不认为,皇上此举就是要立其他皇子为太子。 从封号就能看出来,其他四子都是外地藩王,只是皇上不想几十年后重蹈今日覆辙,所以要四位藩王住在京城,空有藩王之名却无藩王的佣兵之权。与此同时,皇上虽然没有封儿子为太子,但“端王”这个区别于四个弟弟的封号便是告诉臣民百姓,儿子仍是他心目中的太子人选。 “你父皇自有他的思量,你要做的,就是做好端王,做好进京后皇上交给你的差事。” “伯起你记住,无论什么封号,你都是你父皇的嫡长子,只要你立身正,待皇上忠孝,待手足友爱,待臣民仁厚,那个位置就是你的。” 徐皇后神色平和,声音慈爱,颓然坐在椅子
相关推荐:
双凤求凰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认输(ABO)
小寡妇的第二春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芊芊入怀
南安太妃传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痛之花(H)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