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我不是这个意思,是……我现在的身份,我怕给村里惹麻烦。” “这个您就不用担心了,对外校长还是学宁叔,但对内,您说了算。” 李学宁是初中毕业,解放以后,各村都在办小学的时候,做了李家台子小学的校长。 但毕竟文化有限,教教一二年级还行。 李爱华和黄丽英被安置在小学以后,李学宁主动找到了李学庆,希望能卸任校长,做个普通的老师就好。 李学庆后来和李天明提过一嘴,李天明自然觉得让李爱华来做这个校长最合适。 “刚才学国叔和我商量,准备把镇上的中学也搬过来,到时候,中学也请您来管。” 郄国良和李爱华等人,将来落实政策以后,肯定是要离开李家台子的。 在这之前,李天明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的将知识传授给这里的孩子,帮着他们将来尽可能多的走出去, 李天明只念到了初一,上辈子整个发家过程,越来越明白知识的重要性。 硬生生逼着自己去学,但无奈基础太差,更多只能依靠经验。 所以,他更不想村里的孩子和他一样,吃了没文化的亏。 李爱华见李天明说得这么诚恳,要是再不答应,就显得不知好歹了。 “我……愿意试试。” 见李爱华答应,李天明对着她深鞠一躬。 “李老师,我替孩子们,谢谢您。”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切从这里开始 天越来越冷了,刚进12月份,一场雨夹雪过后,气温急转直下。 幸亏县里来了通知,早早的把菜园子和自留地里的菜给收了。 不然气温变化这么快,地里的菜闹不好就要烂了根。 李天明去海城送鱼的频率也从原先的两天一趟,变成了一个礼拜一趟。 照旧还是钢铁厂一车,电机厂一车。 野鸭子是没有了,草甸子越冻越瓷实,老鳖也不好抓了。 现在能往城里送的,也就只剩下了鱼,再过些日子,等苇海也冻瓷实了,这营生也得停了。 小学校经过全村人的奋战,上个礼拜正式竣工。 孩子们也搬进了新的校舍,桌椅板凳也是新打的,木料就是山上那些不成材的。 把中学搬到李家台子的事,李学国在镇上开过两次会。 终于通过了,李家台子得了方便,认下了一半的费用,剩下的其他五个村子分摊。 这次没有扯皮,开会的时候,李天明直接挑明了。 要看到其他几个村的诚意。 各村新上任的村主任自然听得出李天明的弦外之音。 想入伙就得拿出诚意来。 啥是诚意? 建新的中学就是投名状。 现在动工是来不及了,只能再委屈学生们一个冬天,等明年开春再干。 但李家台子的乡亲们还闲不下来,电风扇厂筹备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的日子。 地基已经挖好了,又结结实实的夯了十几遍。 建筑材料也早就备齐了,村里账上的钱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 “点炮!” 噼里啪啦…… 鞭炮燃烬,只留下一地纸屑,还有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儿。 “开工!” 本来今天市革委的一把手王作先也要来的,但因为别的事耽搁了,便委派了市轻工业局的领导。 这位马局长是王作先的人,对领导支持的项目,自然格外在意。 如今放在村支部的那些设备,还有未来电风扇厂的原材料供应渠道,都是这位马局长帮忙搭的线。 随着马局长的一声“开工”,村里的精壮爷们儿们纷纷上阵。 工厂建成,人人受益,这个时候,没谁会吝惜力气。 第一层地基很快完成铺垫和浇筑,李天明身处其中,虽然累,但心里别提多畅快了。 “天明同志,了不起啊!从无到有,靠双手来创造,还是伟大领袖说得对,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一切。” 马局长看着也不免激动。 “还得多亏了您,要不然,那些设备,还有原材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要是能通过正规渠道,李天明也不想去“腐蚀”国企的领导干部。 最近几次去炼钢厂送鱼,孙福满始终没露面,明摆着是对李天明没能将那条财路铺好心怀不满。 可是又不能得罪李天明,之前说好的,安排村里人去钢厂学习钳工、电工、焊工的事,还是帮着落实了。 不光是因为李家台子养殖场的生猪、活鸡,更是因为,李天明是在市革委一把手面前挂了号的。 “王主任说了,你们只管往前闯,我们这些做干部的就是人民的勤务兵,为你们保驾护航。” 漂亮话又不要钱,更何况人家还真的出了力。 待了一会儿,马局长便回市里了。 工地上依旧干得热火朝天。 李天明突然感觉脸上一凉,抬头便看见雪花正飘飘扬扬洒落。 “乡亲们,加把劲儿,早一天建成,早一天投产。” 众人纷纷应着,下雪算个啥,就算是下刀子,也浇不灭大家伙心头奔好日子的愿望。 “天明,你看这厂房……年前能建成吗?” 李学庆这个村主任也跟着大家伙一起干着。 “没问题。” 干活的主力都是当初和李天明进城揽工的那批人,每人带着几个生手一起干,分工明确,效率自然低不了。 “天明,你还是歇歇吧,你负责指挥就行。” “叔,没事,这点儿活,就当活动筋骨了。” 重生之后,李天明没能得到小说里写的那个系统、空间啥的,就是这力气感觉比上辈子还要大不少。 干起活来,两三个壮劳力都比不上他。 “要不然……送鱼的营生就先停了吧!” “这可不行,答应了人家的,咱得做到,再说了,乡亲们还指望着年底分上一笔,再过个肥年呢。” 之前卖鱼攒下的钱,全都投到了电风扇厂,各家各户还从积蓄里拿出来不少。 要是不分上一笔,这个年都要过得紧紧巴巴。 “就是辛苦你了。” 李天明笑道:“没啥,我这体格再累也扛得住。” 闻言,李学庆也没啥好说了。 “加把劲儿,看看天明,都是带把儿的爷们儿,让人比下去,都好意思吗?” 呃…… 主任大人,要不要听听你说的是个啥? 凡夫俗子能跟成了精的牲口比? 太难为人了吧! “收工喽,收工喽!” 天已经黑了,李学庆招呼着大家收工回家。 工地这边会留下值夜的,防止有人过来偷建材,搞破坏。 开工之前就在工地旁盖了两间房,专门给值夜的社员晚上休息的。 “天明,这电风扇厂要是建成了,往后能歇歇了吧?” 李天明忒能折腾,李学庆虽然愿意支持,可有的时候,细想起来也觉得后怕。 这么干,真的不犯错误? “叔,这才哪到哪啊!您看这么一大片地。” 李天明抬手划拉了一圈,从村口这条大道,往村里延伸,少说也有七八顷。 “还有路那边,一直到苇海,这可全都是咱村的,以后咱们要通通利用起来。” 李天明说得明白,电风扇厂只是开始,远不是终点。 啥? 就算是知道李天明心大,可这心也忒大了吧! 这么多地,全都要利用起来,那得建多少工厂才能填的满。 真要是像李天明说的那样…… 那景象,李学庆连想都不敢想。 上辈子,李天明发家之后,就一直想要回村建厂,帮着乡亲们致富。 可是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没能实现,只能通过修桥补路,盖学校,盖老年活动中心,来弥补心里的遗憾。 如今重来一次,上辈子没能实现的愿望,必须完成。 “你觉得咱们村,还能干啥?” “能干的可太多了,苇海里的鱼,养殖场的猪、鸡,还有将来果木园的桃子、梨,这些都能大做文章。” 好些准备回家的乡亲们,也纷纷停下了脚步,听着李天明畅想未来。 虽然听不懂鱼和猪还能做啥文章,但李天明既然说了,他们就愿意信。 这可是他们李家台子的能人。 “不光是农副产品,将来咱们不光要做电风扇,还要做电冰箱、洗衣机、电饭……” 现在国内还没有那玩意儿,第一款电子控制的电饭煲好像…… 也没鼓捣出来呢! 另外还有空气炸锅、电饼铛…… 这么多好东西全都等着吴月华发明创造呢。 而且,这些东西也没啥科技含量。 找个时间,得和那小老太太好好聊聊了。 提前做好准备,等电风扇实现批量生产以后,抓紧推出新产品。 李学庆和乡亲们越听越像是在做梦。 只是…… 电冰箱是啥? 洗衣机又是个啥? “电冰箱就是制冷机,咱们去棉纺厂,他们做冰棍儿的三产就有,不过电冰箱比那个小,家里以后吃剩下的饭菜,放里面,多热的天都馊不了,洗衣机就是洗衣服,把脏衣服扔进去,就能洗干净。” 众人听着,虽然觉得很神奇,可又觉得没啥用。 谁家吃饭还有剩下的? 洗衣服不是女人该干的吗? 李天明知道,这时候和乡亲们谈生活质量,那是瞎掰,不过总有一天,大家伙都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一阵风吹过来,卷起地上的雪。 “回了,回了,想听《封神榜》,下回再让天明给你们说。” 呃…… 合着是把未来的科技生活,当成神话故事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小媳妇是个老好人 “真特么冷啊!” 李天明兄弟两个,一路小跑着回了家。 雪下得并不大,只是气温降得太快,身体还没来得及适应。 “回来啦,咋这么晚?” 宋晓雨迎了过来,递上了两条毛巾。 李天明接过,刚要擦,这才注意到堂屋里还坐着两个人。 “有事儿?” 谢建设和宋长英。 这天寒地冻的肯定不是过来串门,一直待到现在还没走,自然是为了等李天明。 “天明!我来是……” 谢建设话说到一半,便看向了宋长英。 “有啥话就说呗!” 李天明和村里这些知青都不算熟,平时也没什么来往。 也就是宋长英,因为和宋晓雨的关系好的缘故,时常来串门,见的次数多一些。 “小蓉,把饭端来。” 李天明兄弟两个还没吃呢。 小蓉答应了一声,去厨房端来了晚饭。 大米干饭,腊肉烩白菜,还有一盘腌菜。 “我先吃着,你们想好了就说。” 李天明没虚让,这年头,除非是实在亲戚,否则没有去人家家里吃饭的。 定量都不多,你吃一口,人家就少一口。 两兄弟闷头干饭,宋晓雨倒了两杯热水端过来。 “长英姐,你就说吧!” 宋长英有些为难,她是被拉来的,都知道她和宋晓雨的关系好。 由她出面,成功的概率也能大一些。 “那我就说了,李天明同志,我们来是有件事想要和你商量。” “说吧!” 李天明应了一声,丝毫没耽误往嘴里扒拉。 宋长英和谢建设对视了一眼。 这件事本来和她没关系,她已经在村里的小学做老师了。 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一点儿都不想改变。 可同为知青的战友们却还陷在繁重的农活中,体验着水深火热。 “村里要建工厂,将来建成了,是不是需要很多工人?” 李天明闻言,已经猜到两个人的来意了。 “是!” “工人是准备从村里招吗?” “这还用说,肯定得先紧着乡亲们。” 李天明已经和李学庆商量好了,将来工厂建成,所有工人不记工分,直接发工资。 不过欠下的工,等到年底分粮食的时候,肯定要受影响。 总不能成了拿工资的工人,还占着村里的一份口粮。 到时候口粮的差额,要用钱来买。 而且,就算是做了工人,也不是完全就不用上工了。 农忙的时候,只要工厂的生产任务不重,全都要下地劳动。 农业生产是绝对不能耽搁的,李天明可不想给任何人抓他小辫子的机会。 听到李天明说,优先考虑本村的社员。 谢建设的心顿时猛地向下一沉。 但还是艰难的开了口。 “天明,真要是招工的话,能不能……把我们知青也考虑进去。” 真费劲。 总算是说出来了。 宋长英也跟着说道:“我们知青确实干农活不在行,一年干到头,还要欠队里的粮食,帮不上啥忙,反倒是成了村里的拖累,所以就想着……” “想进厂当工人?” 李天明笑道。 “谁都想,可是用工的名额有限,乡亲们都不一定够分。” 谢建设耷拉着脑袋,已经不抱太大期望了。 这件事他们在知青点也讨论了很久。 知道他们在村里不受待见,一直没好意思开口。 可巨大的诱惑就在眼前,谁也没办法不去想。 今天鼓足勇气过来,还请出了宋长英做说客,可以说是准备孤注一掷了。 一年到头的干农活,实在是让他们看不到一点儿希望。 “天明,知青虽然落的是集体户口,可也是村里的人,要不你……” 宋晓雨想帮着求情,虽然在知青点儿的时候,只有宋长英和她的关系好,但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大半年。 可是,她又不想影响李天明的决定,此刻也非常为难。 “进电风扇厂,可一点儿不比地里的活轻松。”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谢建设原本快要沉入谷底的心,顿时又感觉到了希望。 “我们不怕苦。” 扯淡! 瞧地里的活干得,都啥德行。 “进了厂,也不代表不用上工,农忙的时候,该干还是得干。” “知道,知道,我们都知道。” 宋长英在村里的小学校教书,农忙的时候,还不是一样要下地 接着李天明又把做工人挣工资,还有口粮的事说了一遍。 其实他早就和李学庆商量过了。 电风扇厂能够做到批量生产以后,肯定需要大量的工人。 村里每家出一个进厂。 壮劳力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而且还要18岁以上,40岁以下。 323户人家,符合标准的人家,最多也就能选出100多人。 根本不够用。 那些知青早就在计划之内了。 反正让他们去种地,也顶不上啥用。 还不如扔到工厂呢。 知青都有文化,学起来也快,反倒是比村里人更适合。 李天明说了这么多,就算是反应再迟钝的人也明白,知青进厂的事,已经没问题了。 谢建设难掩激动,连忙起身,对着李天明连连鞠躬。 “天明,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谢就不用了,到时候好好干,别再像以前那样,说实话,不怪乡亲们不待见你们,干活不行,偷鸡摸狗在行。” 谢建设被说得满脸通红,整个知青点儿所有的男知青,也就只有他没干过那种事。 可一旦出了,村里人才不管是谁呢,所有的男知青脑袋上都顶着一个“偷儿”的牌子。 “还有就是,城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谁也不许带进厂里,发现一个,所有知青一律辞退!” 李家台子是平静惯了的,城里那些派系斗争,在这里可没有生存的土壤。 “你放心,保证不会!” “行了,明天去工地,建厂这段时间给你们记工分!” 谢建设知道,这是对他们知青的考验,忙不迭的应下。 两人顶着雪回知青点儿了。 李天明也吃完了饭,盯着小五写了会儿作业,这小丫头虽然厌学情绪一直很重,但字是写得越来越好了。 睡觉前,往灶膛里添了一把柴火,往被窝里一钻,身体舒展开,一天的疲惫仿佛瞬间就消失了。 “天明,我……是不是给你添乱了!” 宋晓雨裹紧了被子,只露出一个脑袋。 “这是又咋了?” 李天明笑着问道。 “长英姐过来我和说那件事,我……实在不知道该咋拒绝!” “就这事?” 李天
相关推荐:
恶蛟的新娘(1v2)
乡村透视仙医
过激行为(H)
树深时见鹿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万古神尊
婚里婚外
将军在上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