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部队今晚要在驿站留宿,众人都开心坏了。 算下来他们这一个多月都是在外风餐露宿,尤其是最近连日大雪,住在野外就算一晚上生着篝火也依旧很冷,半夜时常被冻醒。 年轻人还能咬牙坚持,可年迈的老人和常年身体羸弱的病人在这个寒冬里实在难熬。 许家、刘家、蔡家如江辞猜测的一般,他们在固城要么有自家宅院,要么就是有亲戚门路,自是不愁住的地方。 刘昀昭、蔡文杰一起邀请江辞和晏二生一家和他们一起走,江辞礼貌的拒绝了。 “我们会在固城逗留两日,你们有何打算?” 刘昀昭笑道:“大家既然路线一致自然是能结伴而行最好,这两日我们在固城添置一些物资,等两日后一起离开。” 蔡文杰也是这个心思:“暮白兄,驿站那边的条件简陋,你真的不和我们一起走?” “不了。” “那好吧。” 刘夫人、刘家姐妹和许霜雪先后过来邀请晏殊一家,也被晏殊婉拒了好意。 固城驿站面积不小,但容纳两千人的队伍还是有些困难,七叔公和几位村长商议了一下。 最终决定先将老人、妇人和孩子们安顿好,男人们在余下的空房间里挤一挤,勉强算是住了下来。 江辞对七叔公交代道:“我们还要等固城知县回城领取那批粮食,故而要等上两日才能离开,这两日大家可以在城内添置一些急需的物品。” 七叔公点头应下,感激道:“二郎,老夫知道我们这些人能住进驿站里,是多亏了你上下打点的,这份恩情大家伙都会记在心里。” 江辞淡淡笑了一声,心道:这恩情可是要还的。 “七叔公不必客气,你们都是阿姝的族人,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七叔公立刻听出这话不太对劲儿。 之前二郎这小子一直尊称四丫头嫂嫂,如今却突然改了口,这其中的意味他若再听不出来就真是老糊涂了。 二郎这小子当着他的面故意袒露自己的心思是为何? 等江辞离开后,七叔公捋着花白胡须沉思了一会儿,很快想明白江辞说那句话的用意,随即将自家小孙子叫到跟前。 “去请你晏二叔过来一趟。” “好的爷爷。” 小孙子转身跑了出去。 晏家二房分到了一间不大不小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大通铺,一家人睡在上面绝对足够了。 原本江辞想带晏二生一家回那处宅院居住,晏二生心想既然大家一起外出逃难,他们一家还是不要搞特殊的好。 晏殊明白晏二生的顾虑,毕竟人多嘴巴,队伍里免不了有那些得眼红病的人。 江辞也不再劝说,自是跟着一起留了下来。 “七叔公,您找我何事?” 晏二生刚去喂了驴哥回来,就在半路上遇到了七叔公的小孙儿,得知七叔公要见自个儿就直接跟了过来。 七叔公坐在火盆前,里面的木柴正劈啪作响的燃烧着。 “二生啊,你快过来暖暖身子。” “哎!” 晏二生坐下后,七叔公看着他突然轻叹了一声。 “说起来咱们几个村子里的人能平安来到信阳府的地界,还要多亏了你们家的四丫头和二郎那小子,若没有他们二人一路帮衬着大家伙儿,咱们只怕连南渭府的地界都出不了,这一路上到处是流民被活活饿死、冻死的,甚至还有人买卖幼儿、易子而食的,咱们队伍里虽说也去了不少人,和他们比起来实在好太多了,这其中有一大半的功劳都是这两个孩子的。” 晏二生心里琢磨,七叔公开口就对殊儿和二郎一顿猛夸,虽然他说的都是事实,但七叔公突然喊他过来肯定不是只为夸赞这两个孩子的。 “大家一起出来逃难,咱们又都是同宗同族的亲人,七叔公不必如此客气。” “四丫头是个好孩子,当初王大花趁着你们不在家将四丫头冲喜到了江家,这江家大郎当日便去了,说起来四丫头至今还是个黄花大闺女,这么好的姑娘若就此蹉跎了实在可惜,你对四丫头的今后可有什么打算?” 晏二生这时终于知道七叔公的用意,这是想给殊儿说媒? “殊儿年纪还小,眼下全村人又都在逃荒,至于她的终身大事还是等安顿下来后在说吧。” 七叔公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我看二郎那孩子就很不错,这转房之事素来就有,若这两个孩子情投意合的话老夫倒是乐见其成。” 晏二生心道:原来是替二郎那小子说好话的。 七叔公亲自开口提起此事意义非凡,也算是表明了族人对他二人的态度。 这倒是让晏二生心里松了一口气,二郎喜欢自家闺女,这事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但二人之间毕竟隔着一层叔嫂的关系,若今后他们真要走到一起恐会被人非议,若七叔公肯出面当这个证婚人,最起码在杏花村就无人敢背后多说闲话。 “多谢七叔公记挂那两个孩子,我还没问过两个孩子的意愿,若他们彼此有这个心思,二郎这孩子知根知底的,我自是希望成就这段姻缘。” 七叔公看出晏二生并不反对此事,满意的笑了笑。 “我看二郎这边是没什么意见,就是不知四丫头那边是如何想的,他们也该到了成婚的年纪,二郎那边的长辈已经离世,你这做长辈的多上些心思。” “我明白。” 第325章 谈心 晏二生回到自家房内,见闺女和媳妇儿正在做饭,没见着那三个小子的人影,江辞也没回来。 “怎么就你们母女,其他人呢?” 晏殊道:“他们被村长喊去安排晚上轮班守夜的事情了。爹,您站门口别动,我帮您拍拍雪。” 晏殊拿起一块帕子走到门口,将晏二生身上的积雪拍打了下来。 晏二生吸了吸鼻子:“好香啊,晚饭做啥好吃的?” “二哥刚刚说想吃番茄炒蛋,我就想着做一锅番茄鸡蛋面好了。” 晏二生喜上眉梢:“很好,这鬼天气就要吃点热乎的才行。” 话落, 晏二生看了一眼乖巧懂事的闺女,脑海中回想七叔公刚刚说过的话。 其实殊儿年纪还不大,他是真不着急让闺女这么早出嫁。 许是他和别的男人不一样,人家都是生了儿子高兴的三天睡不着觉,可他家三个儿子,只有闺女出生那年他傻乐呵了好几天。 “闺女,咱父女聊聊天。” 晏殊见晏二生似乎有话要对自己说,跟着他走到小炉子前坐了下来。 “刚刚七叔公找爹谈话,说起了你的婚事。” 她的婚事? 晏殊神情微怔:“好端端的为何谈论我的婚事?” 晏二生笑道:“七叔公身为长辈也是担心你,觉得你应该找一个好归宿才对。殊儿,你若对二郎有意的话,爹想去探听一下二郎那边的想法,如果他也有心娶你,等安顿下来之后爹娘就帮你们把婚事儿办了。” 晏殊颇为头疼的捏了捏眉心,今日怎么一个个都在提起她和江辞的事情。 “爹,江辞比我还小半岁呢,我们这个年纪谈论婚嫁为时过早了,更何况江辞才华斐然、腹有乾坤,龙出浅滩是迟早之事,比起成为他的妻子,我更想成为他微末时的功臣。” 即便二人有了三年之约,可 感情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人生太长,而人性诡谲多变,她要做弈棋人,而非被人裹挟不得自由的棋子。 晏二生拢紧了眉头,心里暗暗思考着闺女说的这番话。 二郎这孩子的确是太过出色了,从那些一路保护他的护卫就能看出,他的身份只怕也大有来头。 闺女应该是知道些什么,才会对二人的关系如此慎重。 “爹,我觉得小妹说的很对!”晏淮从门外走了进来。 他刚走到门口就听到父女二人的谈话,这段时日他和玄宗门的弟子们逐渐熟络,从他们偶尔的谈话中隐约猜到江辞很可能是京城人士。 来自京城,身边还有一群顶级高手暗中保护,结交的都是武陵王世子萧焱、南渭都督李尚谦这样搅弄风云的人物,并且这些人都对他恭敬有加。 身份能在萧焱之上的也只有皇子了吧?想到这种可能性,晏淮对江辞和晏殊的关系更不看好。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那种权利争斗的漩涡中心,家族势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小妹虽然聪慧过人又有一身绝技的医术傍身,可她身后没有强大的家族作为靠山,若进入了皇家争斗中,只怕会被啃食的连渣都不剩。 晏淮顺手将房门关上,走到父女二人身边坐了下来。 “爹,咱们只是来自乡下的普通农户,若二郎永远在池阳县待下去或许他会是小妹的良配,可他的身份注定他不会甘心当一个普通人。” 晏二生听了儿女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他很欣赏江辞那孩子,可女儿和他之间的确悬殊太大了。 “闺女,无论你做出什么选择爹都支持你。” 晏殊挽着晏二生的手臂:“爹,您不必担心女儿,我与江辞之间的事情我们会自行解决,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早些到达信阳府,找一处能安稳度日的地方好好生活。” “傻丫头,爹不求你大富大贵,只希望你能幸福安康的生活就好,若今后能找一个疼你的良人相伴一生,爹也就放心了。” 说着说着,晏二生伤感了起来,上次闺女被大房一家卖去冲喜的事儿始终是他的心结。 柳文娘笑着劝道:“好了,未来的事情咱们谁说了都不算数,还是过好眼下才是正经事儿,老三,去外面找找你大哥、二哥和二郎他们,怎么半晌没见着人影。” “好,我这就去。” —— 晚饭时,江辞是最后一个回来的。 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半旧的木桌前吃饭,他察觉到晏二生时不时朝自己瞥一眼,眼神里似乎含着探究之色,江辞心里猜到七叔公想必是找过他了。 饭后,晏文、晏武、晏淮三兄弟被晏二生安排去洗碗,晏殊两晚没怎么睡,吃完饭就钻进被窝睡觉了。 江辞和晏二生很有默契的一起走出房间,外面依旧大雪飞扬,二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径直走到了不远处的凉亭内。 “二叔可是有话要对我说?” 晏二生背手站在亭子里,目光朝江辞深深看了一眼。 “二郎,今日七叔公找我谈论起你的终身大事,他有意撮合你和殊儿。” “此事二叔可向阿姝提过了?” 晏二生目光直直盯着江辞的眼睛:“说了,那丫头有所顾虑,不仅是她有顾虑,我们一家人也有同样的顾虑。” 江辞沉吟片刻,明白晏二生的顾虑指的是什么。 “我明白您的意思,关于我的身份并非是有意隐瞒,只是这其中牵扯甚广,为了你们的安全着想此事你们最好不知情为好。二叔,请给我三年时间,我向您保证在这三年内我会扫清阿姝的所有顾虑。” 晏二生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儿后抬手拍了拍江辞的肩膀。 “二叔信你,但此事要看殊儿的意愿。” “我知晓。” 第326章 领取奖赏 翌日一早 雪势小了一些,驿站里的村民都在商量着去城内买一些必须品,其实这一路下来大家伙身上都没多少银子了,眼下只能勒紧裤腰带挑拣着重要的物品填补。 固城衙门的官差一早送消息过来,说是对晏殊的赏赐已经下来了,让晏殊亲自前往衙门一趟。 李守靖这厮还算聪明,没有让官差亲自将粮食和赏金送来,不然她那千两黄金岂不是就露馅了。 财不外露一直是她秉持的生存之道,越是身边的人越嫉妒你比他有钱,别看这些村民表面上对她感恩戴德,若亲眼看到她领取到上千两黄金,队伍里不知多少人会把歪主意打到她身上。 晏二生、柳文娘听说官府奖励了三千多斤粮食,着实吃惊不小。 古代一亩地产量二三百斤,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尤其像今年这种灾荒年,谁家若能拿出三千斤粮食,在当地妥妥是富人了。 晏二生道:“闺女,这么多粮食可要用车拉回来,爹和你哥哥们跟着
相关推荐:
婚里婚外
过激行为(H)
镇妖博物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开局成了二姐夫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深宵(1V1 H)
猛兽博物馆
新年快乐(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