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是无颜面对先祖的。 赵凌等同把他的家偷了,说什么重用儒家,实际上儒家主张的分封制、道德教化,礼乐规范,以及民贵君轻,皇帝是一样都没实施。 孔鲋有种被骗了,却无能为力的挫败感。 他不敢反抗赵凌,希望儒家得到传承,但又不愿再为他效劳。 赵凌紧紧握着孔鲋的手,当着众人的面,大声道:“孔老先生大可放心,朕依旧会重用儒家,更会为孔孟两位先贤建庙立像,令后人瞻仰供奉。” “孔氏一族依旧是儒家代表。”赵凌笑道,“朕会厚待先生的后人,书香门第永世不朽。” 孔鲋没了,赵凌拿捏不了他的后人? 孔氏一族只要听他的命令,自然永垂不朽。 赵凌打心里其实是敬重孔鲋的,哪怕先秦儒学并不适合大秦的国情,但儒家文化的优秀谁也否认不了。 只是需要改!需要融合! 否则太多的空谈和理想化是治不了国的! “谢陛下!如此……孔鲋便告退了!”孔鲋说着便要离开。 赵凌却还抓着他的手。 “陛下这是何意?”孔鲋疑惑地望着赵凌。 不是不杀他吗? 赵凌暗暗叹息,柔声道:“朕扶你出去吧。” 孔鲋一时间竟然分不清赵凌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 赵凌就这样扶着孔鲋走出常奉府。 身为皇帝,赵凌没有对孔鲋行礼,只是沉重地说道:“先生保重。” 孔鲋回头深深地看了赵凌一眼,神情更为复杂,良久,他笑容有些古怪地问道:“陛下真欲教百姓仁义礼智?” “君无戏言。”赵凌沉声道,“只是时日未到,给朕些时间!” 孔鲋身形一滞,毅然转过身去:“孔鲋等着那一天!” 儒家门生在得到赵凌的许可,送孔鲋出城,赵凌更是派了太医和军中高手相随,确保孔鲋平安回乡。 第175章:他造不明白的 春秋时期,儒法两家的政见就如同夏日与寒冬,针锋相对。 两家入主各国朝堂之中,向君王进言,也都是走得比较一个极端的路线。 儒家的仁政、礼治、德化过于理想,并且不利于君主的统治。 商鞅的严刑峻法,赏罚分明却是连同贵族阶级都给带里面了。 当年的秦国因为受中原礼制的影响比较小,故而变法的阻力比其它国家少了许多,这才成就如今的大秦。 赵凌来到常奉府就是除了解决孔鲋,以免他在常奉府影响编撰《万民典》的还有就是从常奉府选一部分人进入尚学宫。 孔鲋也算是懂得形势,终于主动请辞,赵凌对儒家并无任何的怨念,对孔鲋也心怀敬意,只是为了大秦,《万民典》必须尽快编纂完成。 儒家和法家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不可协调。 之前嬴政打压儒家之后,便由不少儒家门生改换门庭,投身法家,以求自保和远大的前程。 并不是所有的儒家门生都如孔鲋这般的执着。 儒家宣扬的是学说,可不是什么宗教信仰,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坚持学说而甘心赌上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 李斯的弟子吴公在皇权面前都愿意妥协让步,儒家的门生又有什么不能退让的? 孔鲋离开常奉府后,赵凌找到了扶苏:“长安候,《万民典》编纂得如何了?” 在三川郡的时候,赵凌已经将儒家和法家融合的理念告知了冯瑜,扶苏如今也已经接受。 若是换作以前用刻刀在竹简上镌刻,工程量巨大,那进度肯定是极慢的。 有纸张和毛笔,编纂起来就简单了许多。 冯瑜和扶苏已经将基本的框架整理出来,只需要写出即可。 常奉府内聚集了诸子百家的能人,只要没有人添乱,编撰起来便是极快。 扶苏回道:“禀陛下,诸家典籍已经编撰得差不多了,若要全部完成,大概还需一月时间。” 赵凌点了点头:“甚好!不知长安候可愿入尚学宫为师?” 扶苏疑惑地望着赵凌,沉默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陛下难道不担心本候结党营私,在学宫培植党羽?” 赵凌让扶苏在常
相关推荐: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靴奴天堂
壮汉夫郎太宠我
相亲对象是老师怎么办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林峰林云瑶
和徐医生闪婚后
他是斯文糙汉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