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之道,善否?” 盖邱沉默了片刻,道:“帝王行天道,违背人之道,凡人必定加以阻碍,可吾皇乃圣君,凡人之阻碍岂能挡住天道?” 他其实也是想说,赵凌实施的仁政,动了权贵们的利益,于人之道而言,赵凌是违背了人的天性的,但他已经将赵凌摆在了天道的位置上了。 在他看来,那些阻碍赵凌的权贵,若成为天道实施的阻碍,必定被碾为齑粉。 韩信依旧疑惑:“此岂非违背无为之道?违背人之道?” 盖邱答道:“太尉乃吾皇之左膀右臂,当替吾皇施天之道披荆斩棘,天之道施于天下,岂是人力可阻之?” “善!学生受教了!”韩信也是听懂了,皇帝行的便是天道,而他应该做的便是为皇帝披荆斩棘,除掉那些阻碍。 学室之中,只得寥寥数人,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便一直得不到君主的认可,而且君主权贵操控平民,奴役平民,施加重赋税,重徭役,重刑法,以维护自身的阶级统治,躺在万千黎民的头上吸血,本就与道家的思想背道而驰。 其实就连赵凌征战匈奴,嬴政兼并六国这些行为,也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但盖邱也不是迂腐之人,在赵凌身上,他仿佛看到未来会有一个无为而治的天下,哪怕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万千阻碍,他依旧相信“天道”无所不能! 赵凌、陈平和阿青就站在道家学室之外,一些学子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天之道,人之道,盖邱在说些什么? 韩信除了军事上的才能,对于其他思想的领悟明显也远超他人,盖邱对韩信也是颇为欣赏的样子。 赵凌没想到盖邱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对韩信的表现也是相当满意。 这个历史上一个人身上出现三十四个成语的男人,他虽然在政治上的天赋并不高,但如今他足够谦逊。 赵凌并没有奢求韩信学通百家,让他到尚学宫,主要是叫他沉淀沉淀,收一收傲气。 很显然,韩信这个人他强得可怕。 位列三公,依旧不耻下问,盖邱虽然在尚学宫传授道家学说,但论及地位,盖邱是远不如韩信的。 韩信依旧称其为师,并未有任何狂妄之举。 赵凌此番尚学宫之行,从开始翻考勤有些头疼,到现在反而是无比的欣慰。 是他低估了这些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无论他将这片天地改成何等模样,扶苏、韩信、陈平,他们这些人风采依旧。 历史上的韩信执着于封侯封地,刘邦如果不承诺君臣共天下,他都能放刘邦的鸽子。 但现在的韩信经历不同,如今的他已经接受了天下一统才是正道的思想,若再接受道家思想,倒也不至于执着封地,开历史的倒车。 赵凌没有进去打扰盖邱授课,也没有叫韩信出来,而是在尚学宫转了一圈。 儒家学室的人是最多的,阴阳家那边只得寥寥数人,纵横家那边,无老师上课,自然没学子。 兵家的学子也是不少,毕竟大秦尚武,兵家除了教兵法,还传授武艺。 农家惨不忍睹,偌大的学室之中,竟然只得一名学子。 如今进入尚学宫的学子大都是权贵之后,亦或是有些财力和名望的士,他们花了大价钱进入尚学宫,可不是想着种地的。 农家这边学子少,赵凌是完全能理解的。 农家的田骥、桑禾两名老师站在学室之内,共同教一个少年,这少年穿着朴素,不过及冠之年,面容清秀,眼神清澈。 田骥和桑禾似乎也没有因为农家的学子少而颓废,反而滔滔不绝地讲着。 赵凌站在学室之外,直接看傻眼了。 他们是真正意义的叫共同教一个学生,田骥居左边,不断拿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讲植物的特性,桑禾在旁讲水利工程与灌溉技术。 那少年就坐在那里,两名老师一起讲,他也全听着。 搞什么? 他们疯了? 赵凌忍不住走了进去,田骥和桑禾见到赵凌,先是一愣,这才停了下来,起身施礼:“参见陛下。” 少年则有些木讷地望着赵
相关推荐: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危险情人
高门美人
切切(百合)
小人物(胖受)
靴奴天堂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他是斯文糙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