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她将重点放在了数学和语文的主要科目上,同时也不忘巩固其他科目的知识。 甚至是在吃完晚饭,天色渐黑,也还会从空间取出一盏台灯,摆在房间的木桌上,借着光亮继续温习,直到夜深人静。 随着考试日的临近,杨晓晓的心态也从最初的紧张逐渐变得平和与自信。 终于,考试的日子如期而至。杨晓晓带着满满的信心走进了考场。 —— 这天,乡村的宁静被一阵大嗓门的呼喊声打破。 “晓丫头,晓丫头在家吗?” “在呢,在呢,村长叔,您咋来了”? “这不,前儿个去县里,碰上了隔壁村的李二娃,他说在初中的榜单上看到你的录取名字了,让你到时候记得去准时报到。” “哦,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杨叔,还麻烦您专程跑一趟了。” “嗨~没事,顺便的事。” 这时,周围听到动静来看热闹的村民慢慢聚集。 “呀……晓丫头厉害啊,这考上了初中,是准备继续去读书吗?” 周围的村民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那其中,一个声音尤为突出,那是村里有名的“大嘴巴”——黄大嘴的声音,她挤过人群,满脸惊讶地对杨晓晓说道:“晓丫头啊,你这还真准备继续去读初中啊?你爷爷已经走了,家里就剩你一个人,读初中可是要不少钱的,老爷子要是给你留的钱多,还不如把钱留着,以后找个好对象,才是正经的。女孩子读那么多书,用处不大,早晚都是要嫁人的。” 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周围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有的赞同黄大嘴的观点,认为女孩子确实没必要读太多书;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觉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应该支持杨晓晓继续求学。 面对黄大嘴的言论和周围人的议论,杨晓晓并没有立即反驳,而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坚定而平静的语气回应道:“黄婶,谢谢您的关心,但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限的,无论男女,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未来,我也希望通过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周围的村民听了这话,纷纷交头接耳来。 黄大嘴撇撇嘴,还要再说些什么,这时村长却道:“晓晓这孩子有志气,我们应该支持她。”村长严肃地看向众人,而且时代变了,女孩子读书出息的也不少。晓晓这么努力考上了,本就不输男儿。 “走走走……家里没事做了是吧,一个个吃饱了撑着了都在这闲聊?”听到这话,周围的人瞬间一窝蜂的又散了,村长又斜眼瞟了下身旁的黄大嘴。 黄大嘴撅了撅嘴,扭着那如竹竿般的身躯转身离去。 “谢谢杨叔” “谢啥谢,以后好好读书,你现在一个小女孩在家,有困难都可以说出来,大伙一起搭把手,左右你也是我们大家伙看着长大的不是!” “嗯嗯,知道了,杨叔。” 看着杨村长走远后,杨晓晓转身回了屋。 整个云山村里大部分人都姓杨,包括村长,后来“也叫生产队长,整个村改成了云山大队,是因为政府前几年的政策,国家成立了公社,实行了集体所有制,所有东西都是集体的,村民变成了社员,大家一起干活上工,实行工分制,多劳多得。 不过本村老一辈人都叫习惯了,私底下还是称呼为村长” 所以整个云山村基本还算和谐。 整个云山村50几户人,杨晓晓家的房屋坐落在村子的最尾部,靠近后山的地方,在距离房屋300米的位置刚好就有条进山的小路。 云山村之所以叫云山村就是因为村后面这座延绵不绝的山脉,远处的山脉一路向上,甚至能看到浓浓的云烟。 第13章 50年代初的弃婴(4) 站在院子的围墙边,遥望着远处那峰峦叠嶂,高耸入云,郁郁葱葱的山脉,杨晓晓眼底闪过一抹思绪,沉思片刻便做出了一个决定。 夜晚。 杨晓晓盘腿修炼了4个小时,就准备躺下睡觉了,距离去学校报到就只剩下了一个星期,以后还是务必养成一个规范的睡觉时间为好。 第二天,杨晓晓早早的就起了床,走进小院旁隔离出来的厨房,见墙角边的地上孤零零摆放着一口大缸,走近一看,缸里只剩下半斤高粱米,灶台上的两个罐子里,一个装着小半罐猪油,另一个则仅有垫底的一点盐巴。 默了默,又向最里面的地窖走去,掀开沉重的木板,往里张望。地上堆着一些红薯,麻布袋里装着两袋玉米,这是家中目前所有的食材。 撇了撇嘴,算了,距离三年大灾害刚刚过去,家家户户都掀不开锅盖的时候,自家还有余粮,在村里已经算好的了,但杨晓晓可不会委屈了自己。 轻轻关好了地窖门,走到灶台边,从空间中取出了几样简单的食材,处理好后,拿起灶台边的一小盒火柴,取出一根,“擦!”的一声点燃了火。 坐在灶口的小板凳上,不一会就把火烧旺起来了。 刷锅,起灶,半响后,几张鸡蛋蔬菜饼就烙好了,再把空间里的纯牛奶扔水里热了热,一份简单的早餐就搞定。 吃饱喝足,背起一个背篓,手上拿把柴刀,头上带着草帽,慢悠悠的朝后山走去。 此时此刻,居住于村子尾部所带来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那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也不容易被其它村民所关注到。
相关推荐:
生化之我是丧尸
将军男后(修改版)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他来过我的世界
剑来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医武兵王混乡村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有只按摩师
可以钓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