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糙;切其脉,滑数有力。 辨证:热毒炽盛,三焦火旺。治法:清热泻火,消肿散结。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8g,天葵子15g,黄连12g,黄芩、栀子各15g,大黄(后下)12g,天花粉、赤芍、川木通各15g,生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药渣宽水再煎,煎开后加陈醋半斤,适温泡足。并嘱患者从今以后饮食一定要清淡,切不可熬夜饮酒,海鲜等一切荤腥油腻、辛辣燥热之物皆宜禁忌。情绪保持稳定,劳逸适度。 黄连解毒汤苦寒泻火解毒,去黄柏换大黄,以泻三焦实热而通便,常用于治疗三焦火毒实证引起的心烦口燥、痈疖肿毒、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合五味消毒饮加天花粉、木通、甘草,以止烦渴,而利小便,增强清热解毒之功,仅可用于治疗疔疮毒疖红肿热痛实热证。本例头生毒疖,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苔黄脉数,即是三焦火旺实证。脾虚体弱、寒热交织者禁用。 5 月11 日二诊。自诉:“毒疖肿胀热痛略有减轻,先起的已见萎缩,服药期间还有新疖续生,但痛的程度稍轻,小便量多微黄,大便解时仍不顺畅,口渴心烦略有好转。药量再重点,可能更好些。” 复诊其舌脉,几无变化,将金银花量加至60g,黄连、大黄各加至15g,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5 月17 日三诊。自诉:“这次的药服下,二便已经顺畅,心烦口渴已除,未再出现新疖,原来的大部分已干痂脱落,效果比首诊时要好。” 视其面色红赤已退,毒疖都已萎缩,舌质转为红润,舌苔黄糙转为薄黄微润;复切其脉,滑数有力之势稍缓。嘱其二诊方续服5 剂再诊。 5 月25 日四诊。自诉:“这几天偶尔又冒出一两个小毒疖,但一两天即萎缩,其余都还正常。” 再诊其舌脉,与三诊时近似。将三诊方加连翘15g,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续服5 剂。 6 月10 日五诊。自诉:“终于把我几年的毒疖治得差不多了。怕以后再复发,您还是要想个法子防止反弹。” 我回言道:“第一个好法子就是首诊时所嘱,饮食清淡,勿熬夜饮酒,精神减压,劳逸适度。另用金银花、连翘、玄参各6 ~15g为1 日量,开水冲泡当茶饮。如大便出现秘结可加大黄等量,小便黄短时加木通、淡竹叶等量,口渴加麦冬、天花粉等量。如欲复发时,可用二诊时方煎服三五剂,或用小方泡水送服牛黄解毒片(丸)几日,即可防止明显反弹。 按语:用上方治疗过很多例头面及身体各处热毒疮疖,唯独此例耗时最长、服药最多,可能与他的母亲素体热盛,多年体生毒疖、口舌生疮有关。黄某担心他也和母亲一样到60 岁以后才从根本上好转,故连续服药20 剂,并彻底戒酒,远离海鲜等一切发病之物,坚持小方续治,3 年来头面未再出现毒疖。但屡治屡犯的亦有之,即如前面所述,多为不认真治疗或是不坚持忌口所致。体外热毒疮疖不属于大患,谨遵医嘱并认真治疗的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治愈。至于以后希望少复发或不复发的,则全靠自己在饮食等方面注意了。 此例用药,因为患者体实火旺,故以泻火解毒为主,攻伐三焦实热为要,“三黄” 加清热解毒之味,重剂直攻其毒邪,故而20 剂药治愈数载头面毒疖。续用小方调治,更得力于患者本人的忌口调养,因而治愈后疗效得以基本巩固。 64.瘰疬连发,术后正虚 方某,女,63 岁。2016 年7 月7 日首诊。自诉:“起初左侧耳后、耳上近头顶处连生3 个较硬肿包,小的樱桃大,大的形如鸡蛋,隐隐作痛,心烦口苦,半年后肿胀疼痛渐甚,在某二级医院外科确诊为‘淋巴癌’,将1 个小的肿包手术切除后,不料大的肿包迅速肿胀,变得更大,半边头痛加重,手术后的包块处仍有硬肿作痛。又到三级医院检查,仍确诊为‘淋巴癌’,住院将最大的肿包手术切除,之后做了化疗;另外2 个小的肿包(包括第一次做手术的)未动,医生说待身体恢复一段时间看情况再定。孩子们看到我反复手术3 次,最大的手术后虽然还可以,一大块没头发事小,伤口周围仍不时疼痛,尤其是已手术的和未手术的2 个小的肿包,几乎一直还在疼痛。饮食乏味,精神疲倦,若再手术,害怕经受不起。因而执意要我请您用中药调治,这样会少受点罪,可能对身体恢复还有帮助。” 观其精神有些委靡,面色萎黄枯糙,身体偏瘦,舌质偏淡乏泽,舌苔白腻;切其脉,细弦之象。 其患西医诊断为 “淋巴癌”,其形其症近同于中医的瘰疬、痰核,总为肝脾失和,气滞血凝,日久气血积聚所致。据目前形症舌脉,当属脾虚气弱,无力化毒,故而神疲倦怠,肿块不消,疼痛不减。治法暂以补脾益气、和中醒胃为主,兼以疏肝散结、消肿止痛之味。在调治中观其整体变化及患处症状的消长,再予增减药味。方用保元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g,人参、白术各15g,肉桂6g,海藻、昆布、陈皮、浙贝母、姜半夏、连翘、青皮、香附、川芎各9g,当归12g,甘草节6g,5 剂。1 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病久体弱,服药不可过急,缓服有利于药效运化吸收。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需要温和容易消化而有营养为要,暂勿进食海鲜等水产品及过于荤腥油腻等不易消化和发病之物,以防滞胃、发病。保持心情平和,保暖防寒,注意勿感冒。 保元汤温脾益气,主治劳弱虚损,元气不足,痘家阳虚,顶陷浆清,难以灌浆收敛等症;海藻玉壶汤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治瘰疬瘿瘤,肿硬不消,时或隐痛等症。二方合用,以补益气血,消肿散结,用于本例 “淋巴癌” 术后,其余2 个类似瘰疬肿核及术后伤口周围疼痛,正气不足难以托毒,纳差神疲等症,乃扶正祛邪之方。试图恢复正气,减轻疼痛,控制尚未手术的肿块不再发展。 7 月15 日二诊。自诉:“服药后感觉精神好些,饮食知味,患处疼痛略微减轻。我知道自己的毛病轻重,不着急,慢慢调。” 复诊其舌脉,除精神略振外,其余均无明显变化。但据本人所述,上方应属基本对证。嘱其原方续服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时所嘱,半月后复诊。 8 月5 日三诊。自诉:“疼痛逐渐减轻,未手术的肿核仍未变软、变小,饮食、精神续有好转,走路觉得稍微有力,睡眠也稍感安稳。” 视其面色微微隐红、光泽,精神比首诊时明显要好;舌质已见微红,舌苔白润;复切其脉,由细弦转为微缓稍感有力,是为正气渐旺之象。上方再加天葵子15g,蒲公英18g,白芥子9g,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功。续服10 剂,服法同上。 12 月15 日四诊。自诉:“8 月5 日方服后疼痛继续减轻,精神、饮食及睡眠等方面都续有改善,孩子们照方给我抓药,吃十天半月歇息几天,控制的还可以,起码伤口周围疼痛已经明显减轻,未手术的肿核依然未见变小,但疼痛减轻,也没再生新的肿核,身体也比以往好多了。家人都支持我继续用中药调治。” 观其气色精神续有好转,舌脉接近常人,抚摸其耳后偏上处1 个肿核仍未变小,嘱其三诊时方不变,继续调治。 按语:本例患者心态非常好,从开始服药略微见效,到连续治疗半年不厌其烦,她认为目的已经达到,知足感总是大于期望值,所以常常是乐呵呵的。到我整理此案止,已是2017 年元旦,患者仍在继续调治中,身体各方面都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未手术的1 个肿核,既未见消散变小,亦未见发展变大,仅是疼痛略微减轻而已。 本人以前和现在,接诊这样的病人断续有之,治疗效果却是一般般。对于初起肿核较小的,患处局限在颈项周围,年龄较小,或者尚未癌变者,虽是瘰疬难以消散,但若体质尚可,身无其他兼夹症的,且能坚持服药、自我调养配合的,多数都能在3 个月左右基本治愈。用药大多都是以海藻玉壶汤为主,根据各个病人体质的不同,以及精神、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差异,予以对证加减,针对性施治,疗效较佳的为多数,亦有完全治愈的。但若是已经癌变或者患生多个肿块的,再加上手术后体质较弱、年龄较大、身患其他疾病的,则治疗效果多不佳。个人经验体会,仅作回眸梳理。 65.肺癌胸痛,治疗乏效 闫某,女,68 岁。2016 年7 月3 日首诊。家人介绍:“她是肺癌,本人还不知道。在三级医院确诊后,考虑到她的性格刚强,年龄偏大,且有上消化道溃疡,血压、血糖也都偏高等情况,一不敢让她知道,二不敢动大手术,三恐怕她经受不了化疗。我们虽不是本地人,但她听说过您的名字,很乐意来看,但请您千万要保密。” 患者坐下,便开口言道:“我身体素来很好,就是容易上火,经常口干,心口燥热,小便时黄,大便偶尔秘结,别的都没什么。这次干咳胸痛了几个月,大小医院都治不好,真是邪门了,也不知道得的是什么怪病?肚子很胀,饭也不想吃,老放屁!” 看她的身体真不算虚弱,言语表述爽朗,声音洪亮,年将七旬,行走动作不亚于青壮年。观其面色隐红乏泽,舌质偏于暗红,舌苔薄黄乏津;切其脉,滑数有力之象。 辨证:三焦火旺,肺胃津虚。治宜泻火清金,生津润燥。方用沙参麦冬汤为主加减。处方:沙参30g,玉竹、霜桑叶各18g,生扁豆、天花粉各12g,麦冬18g,地骨皮、黄芩各15g,白花蛇舌草30g,桔梗12g,鱼腥草、半边莲、炙桑白皮各24g,浙贝母(打碎)12g,甘草6g,5 剂。1 剂药连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勿进辛辣油腻之物,最好偏于清淡。切勿心浮气躁,尽量心情平和,谨防酷暑受热,也不能过度纳凉,以防伤暑、中暑。 沙参麦冬汤清肺润燥,主治秋燥伤肺,温热耗阴,肺热久咳,或咳吐黄痰,或咽痛咯血等症;加入地骨皮、黄芩、白花蛇舌草、炙桑白皮、浙贝母等味,亦是清肺润燥止咳、清热解毒消肿之品,试用于肺癌三焦火旺证,寄希火降肺清,干咳胸痛等症得以缓解。名方加经验用药,应用多年,有一定作用。论治肺癌有几分把握?个人评价为:十分连三分都无保证。 7 月9 日二诊。自诉:“服药有效,心口燥热、腹胀、干咳胸痛已略有减轻,饮食知味,精神略好。” 视其舌质尚无明显变化,舌苔依然薄黄,但已略显津润;复切其脉,仍显偏数。上方麦冬量加至30g,另加瓜蒌皮、丝瓜络各15g,以增强润肺生津,而清胸络积热。续服15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 7 月27 日三诊。自诉:“胸前燥热续有减轻,干咳次数减少,但是右侧胸前后背肩胛骨处,疼痛不见减轻,其余都还基本正常。” 视其面色已显微润,舌质暗红略轻,舌苔依然薄黄津润;再切其脉,弦滑微数之象。上方已达17 味之众,暂不加减,嘱其续服5 剂。另外加服西黄丸,1 次3g,1 日2 次,可用汤药送服。如感觉止痛效果较单纯服汤药略好,可服用1 个月后再诊。 9 月10 日四诊。自诉:“加服西黄丸后,稍比单服汤药止痛要好。但服1 个月后,几乎又回到原先状况,没啥明显止痛作用。所以这几天还是只服汤药。” 复诊其舌脉,与三诊时相比较,仍无明显变化。患者除胸痛难以根本好转外,其余情况基本稳定。改用治疗体外肿疡法,以消肿止痛、溃坚托毒方治之,用仙方活命饮加减。炙穿山甲6g,天花粉12g,制乳香、制没药各9g,白芷、赤芍、浙贝母各15g,炒皂角刺6g,当归尾15g,陈皮12g,金银花、蒲公英、生黄芪各30g,桔梗15g,甘草节9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其余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 10 月20 日五诊。患者家人对我说:“上次开的药服后感觉胸痛有减轻,但口感不好,后来勉强又服5 剂。到三级级医院复查,癌肿未见明显缩小,其余情况也与3 个月前相同,病情没发展,但也无明显改善。” 我闻言反复琢磨:胸中无良方,如何克顽疾?患者见我踌躇不决,面有难色之状,随即言道:“您要是治不好,我哪里也不去!我是个粗人,但我也能猜到身上的毛病难治。说话不中听,您莫太在意!” 这下我心里更着急了,既不能给她明言,又不能推辞不治,唯有 “强吞苦水”,好言安慰。遂又将前后方药味调整,去掉口感不好之品,如乳香、没药(气浓味苦)、穿山甲(有腥味)等,仍以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为主,方药如下: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各24g,浙贝母、瓜蒌皮、桔梗各15g,生黄芪30g,当归尾、延胡索、白芷、陈皮各12g,生甘草9g,粳米15g,3 剂。煎服法同四诊。如感到有效,口感能够接受,可连续服几剂,歇息数日,不要勉强。 之后多数都是患者家人来告知病情,如饮食乏味、食量偏少、精神欠佳时,则减少清热解毒之味,加入参、术、砂仁各适量等,随症更换药味,身体保持基本正常,但胸痛症状依然不能明显减轻。一直到2017 年2 月9 日为止,胸痛依旧不能明显减轻,但身体各方面,以及饮食、睡眠等,基本保持正常。 按语:与闫某病情相似的肺癌患者,包括手术及放化疗后患侧依然疼痛不能消除,近同于中医资料记载的肺疽、肺癌,也用过西黄丸、小金丸之类的传统名药,并结合新近探索的所谓抗癌药同时应用,但效果总不理想。特别是手术及放化疗后身体虚弱者,虽然因人对证,细心用药调治,正气逐渐恢复,饮食、精神等方面都有改善,但患侧疼痛总难完全消除。个人的医技仅限于此,纵然心有余,但却力不济。偶尔治愈的,纯属偶然。今选其案例一二,仅作回眸梳理。诚望同仁及后之国医精英,能够早日攻破这个难疾,以解众多肺癌患者之痛苦。本人已至暮年,纵然殚精竭虑,余力也是微乎其微。天天看到来诊者的痛苦,却是束手无策,唯有长吁短叹而已! 66.湿毒奇痒,形似疥疮 刘某,男,10 岁。2015 年11 月3 日首诊。其母代诉:“孩子全身湿疹续生,尤以脊背到腰以下最为严重,旧疹未愈,新疹又生,抓破流出血水、黄水,皮肤淡紫晦暗,孩子呼叫极痒难忍。最近腰至臀部、大腿处溃烂成片,脓水浸淫,夜间呼痒乱抓,焦躁不安。3 年之中,大小医院及中医都治过,有效无效也记不清了。也有人说像是疥疮,用硫黄香皂洗涤,只能止痒一小会儿,毒疹照样续生,而且病情越来越重。” 诊视:孩子体形偏胖,健壮,精神正常。全身湿疹遍布,尤以臀部上下左右肤色暗紫,溃烂不堪,脓血浸淫。舌质暗红乏泽,舌苔微黄厚腻;双手脉象,细滑微数。问其母孩子平时饮食状况如何?其母言道:“能吃、能喝、能睡,活动量小,尤其爱喝牛奶、吃海鲜,肉类只要有,来者不拒。同时还好喝饮料,很少喝水。小小年龄,睡觉还打呼噜。” 由上可见,孩子由于平时喜食荤腥油腻肥厚之物,加以不善活动,故而形体偏胖,睡觉打呼噜,湿毒缠绵不愈。皆因湿滞日久,化毒伤营所致。前医用药也应有效,但致病原因未能解除,因而旧疹未除,新毒又生。 辨证:湿毒留恋,营血失和。治法:清热燥湿,和营解毒。方用自拟利湿解毒汤。开药前反复嘱咐:要想如期治愈,以后减少复发,必须改变生活习惯!否则,仍如以往,暂时好转或治愈,不久还会复发,而且时间越长,治疗越难。虽为小患,奇痒难忍。处方:白术、苍术各12g,生薏苡仁、土茯苓各15g,黄柏、苦参、僵蚕各9g,乌梢蛇6g,土牛膝、白鲜皮、赤芍各12g,红花、当归各9g,甘草3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中午上学没时间吃,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时间来不及也可以饭前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趁热熏洗患处,但要室内温暖,谨防受凉感冒。饮食一定要清淡,忌食一切发病之物,如以海鲜为代表的水产品、猪头、猪蹄等,以及辛辣燥热、荤腥油腻,如牛奶、复合饮料、葱、姜、蒜、花椒、胡椒、大茴香、桂皮等香辣、脂腻、上火发病之物。切切谨记! 上方为我治疗湿毒(包括顽固性湿疹)的经验方,其主要功能就是清热燥湿、活血解毒。凡能谨记医嘱、注意忌口者,绝大多数都能治愈。治愈后能够改变生活习惯,断绝助湿生热、复发疾病之物,不再复发者,亦不在少数。 11 月11 日二诊。其母代诉:“您看,5 剂药服下加外洗,已经减轻了过半,这以后可要强行管住他胡吃乱喝了。” 视其舌质略泽,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依然细滑微数。上方不变,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 11 月21 日三诊。患者母亲来了就把孩子裤子扒下说:“您看,溃烂的已见干痂脱落,未再出现新疹,夜间可以安稳睡觉了。” 复诊其舌脉,舌质已见红润,舌苔薄黄津润;脉来已转细缓之象。湿毒已明显消退,续服5 剂,以清余毒。改为2 日服1 剂缓调,熏洗照常,忌口切不可忽略。 按语:本例 “顽固性湿疹” 形似疥疮,3 年屡治不愈,由于家人重视,严格管控饮食发病之物,因而不到1 个月治愈。顺访1 年,治愈后继续注意饮食及忌口发病之物,加强冷暖呵护,旧疾未再反复。湿毒虽然顽固,但能杜绝滋生湿毒的根源,譬如饮酒过多、喜食辛辣油腻、居处阴暗潮湿等,都可能滋生湿毒,诱发皮肤疾患。其患能够认准为湿热者,即用本方随症加减,以清热燥湿、活血解毒为要,内服外洗,注意忌口,大多见效都较迅速,乃至治愈。 67.下肢死肌,调治复活 李某,男,60 岁。2009 年6 月29 日首诊。自诉:“1966 年唐山大地震,我正好当兵,参与救灾时下肢受伤,因为在夜间,又逢下雨,时间也很紧张,未能及时处置伤口而感染肿胀化脓。当时虽未引起更深层感染,但由于拖延时间过长,虽经多家医院治疗,双下肢膝盖以下至足背,依然多处溃破流脓血水,不能完全治愈。30 年过去了,记不清治过多少家大医院,现在膝盖以下仍然大面积皮肤死硬,肤色紫黑,手摸凹凸不平,走路下肢强滞,患处触觉模糊。更麻烦的是,有三块溃破不能愈合,时流淡红血水与清淡脓液交织不绝,木痒隐痛不断。内脏检查都还正常,但这个毛病却不知道哪里能治?甚至几度灰心,情绪低落!” 刻诊:确如患者所说,双小腿从足三里穴至正前面以下到足背处,大面积肤色紫黑,侧视凹凸不平,手摸僵硬失活,温度略低于健肤,右小腿中间偏外处有比鸭蛋大面积溃烂流出脓血水,色泽淡暗,有腥臭气味;左侧小腿中间偏外下处有两块溃烂,面积比鸡蛋略小。看他的走路动作,似乎有些吃力。观其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津润;切其脉,细缓乏力。 当时中医科主任袁修德、我带弟子程辉,共3 人协力共商调治,也用西药输液 “抗感染”,我负责辨证开中药。辨证:正虚邪恋,毒凝不化。治法:扶正托毒,和营散结。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处方:生黄芪120g,当归、金银花各21g,制乳香、制没药、天花粉、陈皮、生甘草各15g,炙穿山甲9g,生薏苡仁30g,川牛膝21g,5 剂。1 剂药煎3 次,早、中、晚食远各温服1 次,1 日1 剂。饮食忌生冷、辛辣及一切发病之物。另用生黄芪300g 煎取药汁,用清澈者适量,每日微温洗净溃烂处,1 日3 ~5 次。或洗净后用纱布块浸透所煎黄芪水,敷于溃口及死肌处,干则随换。 仙方活命饮为治肿疡第一名方,功能消肿解毒,溃坚止痛;加黄芪以排毒内托,生血生肌,其患日久正虚,故而重用此味;加生薏苡仁、川牛膝以渗湿活络,引药下行,因患在下肢小腿,故加此2 味。 7 月3 日二诊。自诉:“服药期间脓血水增多,死硬皮肤略软,隐痛稍轻,余无明显变化。” 观其流出脓血水清淡,复切其脉,仍显细缓,乃是病久气阳不足,阴血亏乏,寒凝毒滞所致。遂改用仙方活命饮合阳和汤加减,以温阳和血、散寒化凝。处方:生黄芪120g,金银花、当归、熟地黄各21g,麻黄2g,白芥子9g,鹿角胶(烊冲)15g,生甘草9g,陈皮12g,炙穿山甲15g,牛膝21g,苍术15g,生薏苡仁30g,红花12g,制乳香、制没药各9g,肉桂、干姜各2g,5 剂。煎服法同首诊。外用黄芪300g,煅牡蛎、煅石膏各100g 同煎,用法同首诊,并可用纱布块浸泡,敷于患处,干则随换,不可间断,以增强收敛水湿、愈合疮口之功。西药抗感染继续。 阳和汤温阳和血,散寒化凝,主治阴疽寒凝,肌肤不温、顽硬色枯、舌淡苔薄、脉来沉细等症。二方合用,以治患久肌死,正虚不能化毒托出,以致肌肤紫黑、凹凸不平、知觉麻木等症,寄希阳和寒化,死肌复活。 7 月9 日三诊。自诉:“三块多年溃烂处脓血水渐净,两块面积小的即将愈合,无知觉的紫黑皮肤色泽变淡,逐渐变软,疗效满意。但觉得胃口不好,消化差,胁腹胀气。” 观其伤患处,即如患者所述,两块较小的已基本愈合,一块大的脓血水渐净,大面积紫黑色皮肤颜色变浅,抚摸温度接近健肤。遂将上方穿山甲减量至9g,去红花、牛膝,加砂仁、木香各9g,继续调治。可停用西药,外敷药继续。 用以上方药共调治至8 月24 日,双下肢小腿前侧大面积紫黑皮肤色泽变浅,触觉比以往灵敏,隐痛基本消除,活动强滞减轻;较小的两块溃烂已愈合20 日,最大的一块溃烂虽未完全愈合,但仅剩下约1cm 许大小未愈合,尚有少量脓水浸淫。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但不知是何原因,要求出院,多带点药,回家继续调治。遂将汤药方改为配制丸药续服,并加外用药敷贴。袁主任留下患者的电话号码,随时沟通病情。 内服丸药方:生黄芪1500g,当归、熟地黄各200g,生麻黄、肉桂各21g,鹿角胶150g,制乳香、制没药、川牛膝各60g,炒薏苡仁、制苍术各600g,金银花300g,红花、炙穿山甲、生甘草各150g,炒白芥子、陈皮各9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6g,日服2 次。10 日后每日服3 次,如感效果欠佳时,可适当加量至每服9g,用稀粥或温黄酒送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一切发病之物。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及外力创伤。 外用药:生黄芪1500g,当归、白芷各1000g,红花、紫草各300g,乳香、没药各500g,共为细粉,收贮防潮霉变。每用适量,用黄酒(无则白酒亦可)与米醋按7∶3 比例调为稠糊,外敷患处,保持湿润,一日一换。有温和气血、润肤止痛之功。 按语:此案治疗效果,不仅患者本人感到满意,就连科主任及同仁也感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因为三十余年的伤患,多家大医院治疗,肌肤紫黑坏死不能治愈,而且还溃烂浸淫脓血,未溃破的皮肤凹凸不平,温度偏低,触觉麻木,走路不够灵活。依据治疗疮疡半阳半阴证型治法,始终以温和气血为重点,故以生黄芪为主药。生黄芪功能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生血生肌、排脓内托,故为疮家圣药,因而始终重用此味,120g 即传统剂量的4 两,以帅金银花、当归、熟地黄、穿山甲、制乳香、制没药、生甘草等,和营排毒,散结软坚,因而得以死肌复活,溃烂的脓尽收敛。唯一遗憾的是,患者若能再治疗1 个月时间,可能会使最大的一块溃烂亦能完全收敛,死肌基本复活。虽然临走时带药也不少,总希望继续有效,直至完全治愈。但袁主任要了他的电话号码,却是多次联系不上,可谓留下个缺憾。 相似患者如西医诊断的 “硬皮病”“脉管炎” 等,亦是皮色紫黑,甚至溃破不知痛痒,时日延久不愈,肢体活动强滞等症,其治法也与本例用药相近,疗效也都较佳。能坚持治疗
相关推荐:
我的风骚情人
虎王的花奴(H)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新年快乐(1v1h)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乡村透视仙医
篮坛大亨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旺夫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