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禁忌为何物(骨科) > 第298章

第298章

看书写作业的时候,喊一下两个弟弟,监督他们一起。 铁蛋儿很有大哥哥的风范,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只是,面临着姜舒兰再次外出求学离开的时候,俩孩子到底是没忍住哭红了眼睛。 姜舒兰哄他们,等天气凉了,就回家看他们。 俩孩子这才算是止住哭。 等离开了海岛后,姜舒兰心里也有些怅惘,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等到了学校后,那一丝怅惘也烟消云散了,因为下学期的课程,直接是翻了一倍,每天忙的焦头烂额,这让姜舒兰也没空去想乱七八糟的事情了。 转眼到了十二月十八号这天。 报纸上突然刊登了几个字,改革开放。 当这一则报纸发行后,一下子引爆了所有的话题。 包括,姜舒兰他们在学校,都能听得见到处讨论的沸沸扬扬。 “你们说改革开放,允许土地分田到户,这是好还是不好?” 姜舒兰想了下之前吃大锅饭的场景,大家虽然也有干活,但是到底有人偷奸耍滑的。 而且,做公家的事情,哪里有做自家事情卖力呢? 姜舒兰说了这个想法后,宿舍的其他室友也跟着若有所思。 “我觉得舒兰说的对,做自家活,和做公家活,完全是两种心态。” 马凤霞忍不住说了一句。 正当还要问姜舒兰些什么的时候,外面出来一阵喊声,“姜舒兰同学,有你的电话。” 姜舒兰应了一声,示意室友们先讨论,她出去一会。 等接到电话,是自家三哥的声音时,她一愣,“三哥?” “嗳是我,舒兰我找你是有个很重要的事情。” 姜家三哥长话短说,“你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了吗?允许分田到户了。” 姜舒兰,“看到了,三哥,你是想?” “我想让大哥和二哥进行分田到户,单独承包土地,但是大哥觉得我太冒险了,我想来听听你的意见。” 姜舒兰,“我觉得可以,三哥,咱们只需要记住这一句话,不管什么时候都跟着组织走,大方向肯定是没问题。” 这话,让姜家三哥忍不住松了一口气,“我就知道,小妹你和我想的一样。” “人挪死,树挪活,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姜舒兰没理会他的牢骚,而是一针见血地问道,“你打算让大哥和二哥单独承包土地,那么你自己呢?” 她是知道自家三哥的性子的,从小就不安分。 这话一问。 姜家三哥忍不住嘿嘿一笑,“我就知道,瞒不过你。” “我想做生意,拿着咱们乡下的东西,先卖到城里试下。”顿了顿,他野心勃勃道,“要是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把咱们东北的鹿茸,人参,貂皮卖到南方去。” 姜舒兰听到这话,顿时沉默了,“三哥,你和家里人商量了吗?” 这野心实在是有些大。 姜家三哥声音顿时蔫巴下去,“还没呢,就和你透露了下,小妹你觉得我能做吗?” 姜舒兰想到弹幕说的,以后经济会越来越好,做生意也属于正规的不会被抓。 她思忖道,“我觉得可以但是你最开始步子不要迈大了。” “成,我听你的。” 第263章 姜舒兰挂了电话后,陷入沉思。 “舒兰?怎么了?” 好久没等到舒兰回去的,马凤霞跑了出来,招呼她。 姜舒兰笑了笑,“没事,就是我家也在问,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事情。” 这下,马凤霞眼睛一亮,“你怎么给他们回答的?” 姜舒兰,“我觉得这个可行,就让我家人,直接去生产队承包土地了。” 马凤霞,“能跟我说下为什么吗?” “因为,跟着组织政策走,总是没错的。” 这话一落,马凤霞迅速有了决断,“成了,我知道我家人来找我,我要怎么回复他们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大家现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说是慢慢往前走。” “但是我想,国家总不会坑老百姓的。” 姜家。 姜家三哥挂了电话,一路就往家里跑,才十月份的天气,他们东北这边就已经穿上了棉袄子了。 他双手揣着棉袄,免得漏风,一路气喘吁吁地回家。 全家人都在等着他结果。 “舒兰怎么说的?” 姜家三哥一回来,家里人就紧跟着问了起来。 “舒兰说,可以承包,既然是组织发话了,咱们跟着组织走,总归是没错的。” 这话一说,姜家人都忍不住跟着兴奋了起来。 “那就行。” 回答的是姜家大哥,他当即站了起来,手握拳,“我要去承包三十亩,不,五十亩。”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最为亲切的东西。 看着姜家大哥这般激动的样子,姜父抽了一口旱烟,吧嗒吧嗒把烟袋锅,放在桌沿旁边,敲得梆梆梆作响。 “五十亩?你一个人种得了?” “而且,一家一户最多能承包多少,这个还不知道呢,岂是你说要多少就要多少的?” 这—— 一下子给姜家大哥泼了一盆子冷水,他瞬间冷静了下来,“爹?那这么办?” 他就一把子力气,唯一拿得出手的活,就是种地了。 对于姜家大哥来说,这辈子的幸运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成了姜父的大儿子,第二件事是娶了蒋秀珍这么一个能干,又识文断字地吃公家饭的媳妇。 姜父没吭气,看向蒋秀珍,“秀珍,你也算是公家人了,这每家每户能承包的土地有限量吗?” 蒋秀珍点头,“最主要的是对土地年限的限制,而不是对数量,但是我想着,不可能每家每户不限制的,到最后咱们公社肯定会按照每户人家来划分的。” “那就是了。” 姜父抽了一口旱烟,吐了个烟圈,继续缓缓道,“既然是这样,我看实在不行,我们就把家给分了。” “爹!” 这下,姜家人都跟着激动了起来。 父母在不分家,这几乎是他们这一片土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了。 “如果政策是需要一家一户承包有上限的话,这个家,是肯定要分的。” 因为只有分家,才能承包更多的土地,这个道理,现在大家都懂。 这话一落,大家都跟着安静了下去。 姜父觊这大家的神色,没有之前那么反对了,这才继续道,“这样算下来,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老三家的。”顿了顿,他目光在姜家四哥身上停留了片刻,“还有老四,分开后就是四户,再加上我和你爹娘单独立户,加起来就是五户。” 顿了顿,他突然想起来个事情,“老大家的,像舒兰这种外嫁出去的,可以分吗??” 他们是一家人,总不能把舒兰单独排除在外面。 蒋秀珍摇头,“不行,外嫁女算入夫家。” 这—— 姜父有些失望,“那就先这样按照五户来算,你问清楚,看下每家每户最多能承包多少。” 蒋秀珍很快就打听清楚了,回来跟大家说消息,“还是十亩地。” “那我们就算是分家后,最多能分五十亩。” 但是,家里真正能种地的,只有大房和二房,老三心思不在种地上,老四身有残疾,也种不了地。 “老三,你确定,你不参与种地?” 姜家老三点头,“我想做生意,我问了舒兰,她也说可行。” 顿了顿,见大家齐刷刷地望着他,他也不尴尬,继续说道,“你们看看咱们生产队的高水生。” “他们高家以前可是最穷的人家。” 现在的日子可是一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 外人不知道,但是姜家老三却是清楚的,他去过几次黑市,都遇见高水生,和自己的小打小闹比起来,高水生在黑市才做得更大。 这—— “老三,你有把握吗?” 姜家老三连忙点头,“绝对有,而且现在的情况也不像是之前查得那么严格,爹,我想试下。” 不然,他会后悔一辈子。 “那成,姜家三房不参与种地,承包的土地,由姜家大房承担,姜家四房承包的土地,则是有姜家二房承担。” “等届时收成了以后,大房和二房只需要给老三和老四定量的粮食就好了,至于给多少,你们双方自己讨论,我不甘于。” “大家有异议吗?” 姜家人齐齐地摇头。 这个已经很好了。 “就是,爹,能不能分家不分开?” 姜父摇头,“分开吧,等逢年过节大家在聚在一起就好了。” 这—— 姜父在姜家就属于一言堂的地位,他决定的事情,下面的人几乎很少能反对的。 当然,姜母和姜舒兰除外,她们两个算是唯二能改变姜父想法的人。 像姜父这般果断的到底是少数。 在不少人家都开始起了纷争。 而姜家这边因为协商顺利,在第二天就去了公社大队部,分到了五十亩地,并且挨个按手印。 姜家算是一个表率,也是第一个按手印选择承包土地的人,给后面的人起到了不少示范作用。 等回到家后,看着那摁了手印的合同。 姜家大哥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激动道,“我们也有自己的土地了。” 以前是给公家种地,如今却是给自家种。 倒是,蒋秀珍没那么乐观,她直接道,“承包这么多地,种粮食,还是种什么?” 这一下把大家给问住了。 种什么? “我想种粮食,还是种大米和小米。” 姜家大哥瓮声瓮气道,对于种地的人来说,白花花的大米,他们没有任何抵抗力。 “我们一家才多少人?五十亩大米,你觉得吃得完吗?” 十亩大米的产量,他们都不一定吃得完。 一下子又陷入了低迷。 “那怎么办?” 姜家大哥只会种地,他没想过这些事情。 “你们忘记了?我可以卖啊。” 姜家三哥突然说道,“我既然打算去做小买卖,大米这种俏货,我绝对能卖出去。” “总之,大哥你们只管种就是了,销路我来想办法。” 粮食从古至今,都没有卖不出去的。 有了这话,姜家大哥也把担忧给压了下去。 倒是姜父他把原本要说的话,又咽回去了,“那先这样定了。” “老三,去把家里的事情和舒兰说一声。” 姜家三哥点了点头。 等姜舒兰再次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家里已经分家了,她还懵了好一会,但是想到这次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事情。 又觉得不意外了。 “承包那么多土地,打算种什么?” “就种大米。” “销路想了吗?” “我不是打算做点小买卖吗?我销量我就来负责了。” 姜舒兰拧眉,“三哥,五十亩的大米,你一个人吃不下。” “而且,最好的小销路也不是老家,而是南方。” 她是最有体会的人,南方的大米没有他们老家大米香甜。 不是不好,而是说东北那种黑土地种出来的大米,一般地方真的比不上。 这—— “舒兰,你的意思是?” 姜舒兰,“先看看政策,如果可以的话,销到南方来。” 实在不行,就由私变公,以公家名义出售到南方,就不会有任何被抓,被查封,被连累的风险了。 这话一说,姜家三哥的呼吸都加重了几分,“这会不会给你添麻烦?” 他们全家人都怕自己给舒兰添麻烦。 “不会。” 姜舒兰低声道,“这个不会有任何麻烦,不过我完善下,看下怎么解决。” “你先让大哥只管种地就行了,剩下的我们来解决。” “成,有了你这句话,我就算是彻底放心了。” 姜家三哥之前在家放大话,他其实自己也没有太稳的谱,不过和舒兰这一通电话打得,他觉得稳了。 姜舒兰嗯了一声,“家里种地可以,但是你提醒下大哥和大嫂,学华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 姜家三哥点了点头,“我晓得。” 等挂了电话。 宿舍的人打趣,“舒兰,你又和家里人打电话啊?” 那电话那么贵,一分钟要三毛,也不知道舒兰每次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她是怎么舍得的。 姜舒兰点点头,“你们要打吗?” 马凤霞摇头,“我上次和家里说清楚了,就让他们直接承包土地准没错。” 旁边的方琴突然来了一句,“挺羡慕家里有地的这种。” 她之前在当知青的时候,每天种不完的地,觉得烦得很。 如今回来首都,发现一根葱都要自己买,才发现种得得好。 这话说得,姜舒兰和马凤霞没法接。 马凤霞突然转了话题,“对了方琴,你和马建明什么时候结婚?” 两人处对象有一段时间了。 这话一说,方琴笑眯眯道,“才刚大一快结束呢,还不着急。” “这大学都没毕业。” “而且建明说了,等我们毕业就办一场体面的婚礼。” 说这话的时候,方琴一脸幸福。 这—— 话题又被聊死了。 姜舒兰借口财务专业作业比较多,她去写作业了。 留着马凤霞去听方琴和马建明两人的恩爱事迹。 马凤霞苦着一张脸,向姜舒兰求助,姜舒兰跑的飞快。 也不知道怎么的,当时开学的时候,方琴还挺好的,这和马建明处对象后,一回宿舍嘴边挂的就是马建明。 这次数多了,大家也听腻歪了。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到了79年的七月份,高考大军再次来临。 姜舒兰忙碌自己的同时,还不忘给姜学华和黎丽梅两人写了信,寄了最新的高考资料回去。 她对两人都寄以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如愿以偿考上大学。 而黎丽梅也不负众望,在第三次参加高考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首都政法大学的法律系。 姜舒兰的得知她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忍不住感慨道,仿佛是宿命一样,黎丽梅再次走向了法律专业,只是这辈子比上辈子,提前了快十年。 她是由衷的为对方高兴。 至于,姜学华则没那么好运,哪怕是复读了两年,仍然只考了一个大专。 在拿到这个分数后,姜学华和自己妥协了,在全家人都在辛苦挣钱种地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家埋头苦读,成绩却依然不理想。 可想而知,他并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思来想去,大专就大专吧,就报个省城的大专,在家门口,还能照顾妻儿父母。 没错,姜学华在去年已经升级当了父亲。 姜舒兰对于姜学华做出的决定,并未干预,表示只要他想通了就行。 姜舒兰都没反对,姜家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反对了,姜父虽然失望,但是却知道,像舒兰和铁蛋儿这样天然成绩好的学霸,到底是少数的。 他们姜家能有两个人,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而姜学华能考个大专,这样算来,也是不错的。 于是,就这样定了,姜学华去了省城读示范专业。 在姜家人看来,大专不足以惊艳,但是在生产队的社员们眼里,这姜家真是好生风光,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 简直是让人羡慕透了。 一时之间,姜家人被恭维的厉害,连带着姜家孙子辈,下面还有几个没成家的小伙子,都成了香饽饽了。 这是姜家人始料未及的事情。 等到九月份秋收的时候。 姜家承包的五十亩土地,一下子就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姜家大哥是个种田的好把式,又不辞劳苦,几乎是把所有的汗水全部浇灌在了土地上。 土地是最不会骗人的东西,只要付出劳动,总会有收获。 丰收的结果也是喜悦的,姜家亩产快到四百五十斤左右,这简直是创造了,整个生产队最高的产量。 要知道,别人家亩产也就是三百斤左右,四百斤都算是丰收了,至于姜家亩产四百五十斤,是大家都没想过的事情。 可别小看了这亩产四百五十斤。 要知道,姜家可是承包了五十亩的土地。 这总量算出来,绝对可以说是吓死人的。 姜家就这么多人,哪里吃得了这么多粮食呢。 而姜家三哥在姜家开始秋收的时候,就开始准备销路了,他在市场上也摸爬滚打的一年了,有不少渠道和人脉关系。 但是想吃掉这两万多斤粮食,还是有些艰难的。 因为,量太大了,动静也大,容易出事。 像姜家三哥平日做的,也都是小本买卖,那种能随时跑路的。 这两万斤的粮食放在这里,他可跑路不了。 于是,姜家三哥很快就把电话打到了,姜舒兰那边。 而姜舒兰那边也早已经有了准备,她紧跟报纸上的实事,早在同年七月份公布了,对南方广省和福省,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 她就开始已经着手了。 让姜学民学了开车的技术,并且组建了小只运输队,前期是负责运输海岛不方便用火车运送的货物。 而此刻,这一小只运输队就可以派上用处了。 她直接让姜学民带着下面的兄弟,开了大卡车回到东北那边去收粮食。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自从那一项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后,各地的市场,也不像是之前那般风声鹤唳。 而是,慢慢有了做生意的人,至于原先负责检查的人,也大多数都是睁一只眼闭只一眼。 不再像是之前那般严格。 而姜舒兰让姜学民去收购粮食,更是以公家名义去的,海岛的四个厂子,如今都已经建立了各自的食堂。 需要大量的粮食。 对于,姜舒兰来说这是个机会,但是因为家属的身份,她并没有直接参与,而是让姜学民和司务长他们进行谈判投标的。 东北大米有多好,当初去舒兰他们家吃过饭的人,都无法忘记那滋味。 所以,采购东北大米几乎是被全票通过的事情。 并不存在任何徇私舞弊。 就这样,在姜舒兰的远程嘱托下,姜学民带着新组建的运输队,时隔两年后,终于再次回到了老家。 这一次—— 他开着大卡车,带着运输队,可以说得上是衣锦还乡。 卡车轰隆隆的从村头开到了姜家,停在了姜家门口。 姜学民从驾驶座上跳下来,就见到姜家门口迎接他的人。 他顿了下,朝着蒋秀珍他们一跪,“爹,娘。” 这一喊,蒋秀珍两口子的眼泪就跟着下来了,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看,语气哽咽,“瘦了,也精神了不少。”

相关推荐: 双凤求凰   我有亿万天赋   认输(ABO)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痛之花(H)   失身酒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深海gl (ABO)   我在末世养男宠   实习小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