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情窦为你开 > 第281章

第281章

自然不会反对。 他来这里本就是为了‘招商引资’,商团主动送上门,哪有不接纳的道理。 而且他还亲自接见了几个大商团的首领,暗示金帐汗国会保障他们的安全等等。 送上门的商业渠道,商团就更不可能拒绝了,也欣然答应会派商队过去探探路。 如此一周之后,庞大了将近一倍的队伍再次出发。 啥?才扩大了一倍,人也不是很多吗。 但如果基数是五千呢? 来迎接阿合马的军队和使节团,再加上大明护送他的使节,加起来五千余人。 扩大一倍,就意味着有五千多商人跟随他一起出发。 这个数字绝对不小了。 之后他们一路西行,很快就进入了河西走廊。 放在内地,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走到哪都会被监管。 但在丝绸之路上,沿途地方官吏和军队,都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 而且路上又有更多的商队加入他们,等走出河西到达西域的时候,他们的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两万人的规模。 丝绸之路的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路上约翰·胡斯也没有闲着,他每日混迹于商团,与大家进行交流。 本来他还害怕,这些人会因为他是胡人就排挤他。 在大明内陆这种事情实在太常见了,就连那几个因为海贸兴起的城市都不例外。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这些商团的人谈起自己华夏人的身份,都非常的骄傲。 但对他却没有任何的歧视,双方的交流也非常顺畅。 尤其是在得知他竟然跟随安平侯学习过,更是另眼相看。 甚至和他分享了很多隐秘消息。 通过这些人的口,约翰·胡斯对丝绸之路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对大明的许多政策,有了更深的体会。 比如缴税,现在只要是大明的直控范围,所有商品运输只需要缴纳一次费用。 拿着完税证明,就可以将货物运送到任何省份,其他衙门不得二次征收赋税。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地方保护…… 但至少大明内部统一的商业税,不再重复征收过路税,极大的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尤其是他们这些往来丝绸之路搞外贸的,要经历很多国家和势力。 以前每经过一个国家一个势力,就要被盘剥一次。 国家内部,每一个关卡也会征一次税。 这一路上光缴纳的赋税,就远超商品本身数倍。 他们往外出售的时候,价格往往是三五倍,不分商品能达到十倍。 很多人只看到了暴利,以为商人赚的很多。 却不知道,更多钱被各地关卡征收了。 当然,他们确实赚的很多,否则也不会冒着死亡的危险穿越丝绸之路。 可那是能顺利往来的前提下,一旦失败别说钱了,连命都得搭进去。 大家只看到他们吃肉,没看到他们挨打。 现在大明一统天下,组建了贸易同盟。 同盟内部也对商业税进行了规定,各国都会征收一点,但数额是固定的,而且数量也不多。 最关键的是,贸易同盟国有互助协议。 比如各国要互相保护对方的商队等等。 这就让他们这些外贸商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安全有保障,商人就有了积极性。 税率降低,运送到目的地后物价也会降低数倍,更多的人都能消费得起。 消费人群变多,需要的商品就多,贸易就更加繁荣。 生产商品的人能赚到更多钱,商人能赚到钱,沿途的各国家各势力的税收增加。 消费者也享受到了廉价的商品。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在这种制度下,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 说起来很简单,但能设计出这套制度,并让其真正运行,需要的智慧就很高很高了。 这里面的门道,别说是普通人,就算是精英没有人指点也很难揣摩得透。 约翰·胡斯自认为是个天才,还跟着陈景恪学习过。 可也是亲自走了一趟丝绸之路,与商人群体交谈,才摸到一些门道。 之前学习理论的时候遇到的种种迷惑,也得到了解答。 越是明白其中的门道,他对陈景恪就越是高山仰止。 天下第一智者的智慧,真的不是我们凡人所能企及的啊。 ----------------- 之后他们一路西行,很快就到达了高昌府。 这是大明拿下西域后设置的。 在这里约翰·胡斯遇到了一个老朋友,杨士奇。 杨士奇在这里担任革政局总监,负责指导高昌的新政工作,端的是位高权重。 得知老朋友到来他亲自迎接,并带着约翰·胡斯参观了一圈。 高昌的情况自然是很差的,别说和关内比,就连敦煌等地都远远不如。 但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 汉人和土人百姓混居,双方关系非常和睦,就如一家人一般。 大家住的房子很简陋,但屋内装饰却相当不错。 框里有馒头,碗里也能见到油腥。 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说明对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满意。 最让约翰胡斯关注的,是汉土关系,大明是如何解决族群差异的? 仔细了解过后,他就发现了端倪。 四个字,自古以来。 拿出史书,全是在讲自古以来西域就是华夏领土,当地土民就是华夏的一份子。 只不过后来迁徙到了这里。 这些历史还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 有了这个基础在,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这让约翰·胡斯再次赞叹,华夏真是一个古老强大又伟大的文明啊。 队伍停留几日后,他们再次出发一路向西。 天气逐渐变冷,大家开始穿上了厚衣服。 但寒冷的天气不但没有成为阻碍,反而让他们每天能走更多的路。 原因很简单,天气热的时候,他们必须要时不时的停下来乘凉。 尤其是中午更是必须歇息。 天热出汗多,还要携带更多的水。 天气冷就简单了,一整天都可以用来赶路。 出汗少对水的消耗就少很多,携带的物资就能少上许多。 约翰·胡斯一路上依然在关注着各地情况。 他发现,走出高昌之后,汉人和土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 越往西走这种关系就越紧张。 而且这里的土人非常害怕汉人,如果双方不熟悉,土人往往会远离汉人。 详细了解过后,他才知道原因。 高昌一直信仰佛教,又靠近河西走廊,与华夏关系更近,双方融合的就很好。 高昌以西的土人,在很早以前就被统治者强制该信伊教,在文化上与华夏越来越疏远。 等到大明重回西域,这种疏远就变成了隔阂甚至仇视。 不少土人杀害汉人百姓。 然后那位大明的晋王朱棡就下达了一条霸道的命令,凡有汉人遇害,方圆十里鸡犬不留。 就连路过这里的人,也会被一一揪出来杀掉。 当然,后续还做了一些补充条款。 比如找到凶手可以赦免他们之类的。 一开始还有些不服气的人谋害汉人,然后明军出动执行了屠杀任务。 几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这么干了。 土人开始发自内心的畏惧汉人。 不敢和汉人起任何冲突,如果有汉人出现在他们居住的区域,还会派人保护,生怕他遭遇不测。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关系自然就很紧张。 不过大明并不是一味的强压,只要土人不闹事,朝廷也不会欺负他们。 还给他们等级户籍、房产,确保他们的财产安全。 比察合台汗国时期,好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在这里大明并没有强迫改信,而是采用了更柔和的方法。 允许他们继续信仰伊教,但男人不得蓄大胡须,女人不得带头纱之类的。 还要求他们的孩子,必须学习华夏史。 凡是阻挠者,一律处死。 约翰·胡斯并不觉得大明的做法有问题,这是族群融合必须经历的过程,没什么可指摘的。 而且大明的做法,也给了他一些启示。 将来回到欧罗巴,必须要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以铲除那些不和谐的分子。 然后进行文化教育形成族群认同感。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族群获得独立。 就这样走走停停,年底时候他们到达了喀拉塔拉额西柯淖尔(艾比湖)。 眼见就要过年,且这里还有一个湖泊。 虽然是咸水湖,但周围并不缺淡水。 于是阿合马就决定在这里停留几天,大家在临时营地里度过了新年。 各商人都拿出了珍藏的美食,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初三他们再次启程。 不过很多商队因为路线原因,在这里和他们分别,踏上了另外一条路。 最后只有四千多商贾,跟随阿合马一起前往金帐汗国。 路上他们经过了碎叶川,现在这里已经属于晋国范围了。 阿合马作为晚辈,自然要去拜会一下晋王,约翰·胡斯也得以随行。 朱棡的模样,让两人大吃一惊。 只听他的战绩,大家都会下意识的以为,他非常英武霸气。 然而面前的朱棡却身形削瘦,头发斑白,走路都需要拄着拐杖。 只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昭示着他的不凡。 了解事情真相后,两人也是唏嘘不已。 原来拿下碎叶川之后,朱棡也生了一场大病,虽然被医师抢救过来,但身体却垮了。 别说舞刀弄枪,走几步路都费劲儿。 这也是他强留杨荣和张靖运在晋国的原因。 没办法,自己身体不行,只能依靠手下的人才。 当然,他真正依仗的还是世子朱济熺。 事实上,从他生病开始,国家大事基本就是朱济熺在负责了。 只不过朱济熺毕竟年轻,需要有得力的助手辅佐。 可是如此一来,很容易就会培养出权臣尾大不掉。 杨荣和张靖运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他俩是直属于大明序列的官员,不管在这里立下多大的功劳,将来都要回大明的。 等他们走了,权力自然就收回来了。 只能说,朱棡虽然身体不行了,可脑子还在。 晋国的情况就不是太好了,比燕国、秦国还要乱。 倒不是他们父子能力不行,一来建国时间短,二来碎叶川盆地族群复杂,很多矛盾非常难以调和。 三是这里的汉人还是太少,基本都居住在王都碎叶城附近。 当然,朱棡生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就是,晋国真正实际控制的区域,就碎叶川及附近的几座城池。 其他地方只是名义上归晋国所有,实际上依然是各部族自治。 不过因为大明的强大,各部族倒也不敢反叛。 再加上朱济熺的能力确实很强,将实控区域治理的井井有条。 他没有一上来就对各部族喊打喊杀,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 先与各部族建立了稳定的沟通渠道,默许他们自治,换取他们对晋国朝廷的效忠。 这就相当于获得了大义名分,对华夏来说这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 朱济熺只需要稳步发展,慢慢从大明迁徙人口。 等时机成熟,那些部族不过是案板上的肉罢了。 约翰·胡斯毕竟只是个学者,空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察觉到这些隐藏的信息。 在他看来,晋国面临的局势是非常艰难的。 也幸好有大明在一旁威慑,否则晋国支撑不下来。 不过也正因此,他才更加佩服朱棡和朱济熺。 这样一团乱麻的局面,都能被他们梳理出头绪,手段太高明了。 尤其是他们处理各族群的方法,非常值得自己学习。 等回到欧罗巴,他就可以活学活用,来处理自己族群与周边族群的关系。 于是他就开始收集相关信息。 先是将公开流传的一些信息收集在一起分析,但这些信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越看他越是糊涂。 最后只能求到阿合马头上,让他帮忙想办法。 阿合马的办法非常简单,直接找到了朱济熺求教。 他们两个是认识的,在洛阳时候经常见面。 现在又当了‘邻居’,各自执掌自己的国家,也都想和对方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 所以,对于阿合马的求教,朱济熺倒也没有藏私。 更何况约翰·胡斯是陈景恪的记名弟子,这点面子他还是要给的。 当然,他讲的内容并不涉及机密。 否则别说约翰·胡斯只是记名弟子,就算是亲传弟子来了也不能说。 除非陈景恪亲至。 即便如此,也让约翰·胡斯获益良多。 然后他又将自己族群面临的情况,给两人讲了一下,向他们寻求帮助。 朱济熺和阿合马倒也没有藏私,给他出了不少主意。 让约翰·胡斯感激不已。 由于阿合马是要回家继承汗位的,所以并没有多待,半个月后就启程回国了。 这次约翰·胡斯没有跟随而去。 他的身份实在太敏感了,若是给金帐汗国的人知道他是欧罗巴人,很可能会偷摸将他弄死。 为了安全考虑,也想多学一些东西,他留在了晋国。 阿合马也没有墨迹,与他们告别后就一路向西北而去,很快就到达了金帐汗国地界。 早已经得到消息的艾迪古,亲自带着大小官吏、头领到边境迎接。 阿合马一系的势力不放心他们,也带着大部人马来到。 所幸一切顺利,并没有发生什么不和谐的事情。 大家一路回到汗账,阿合马和艾迪古等人沐浴焚香,面朝洛阳方向行大礼。 朝廷派遣的使节才宣布圣旨。 册封阿合马为金帐汗国国主,并赐下印信服饰。 册封艾迪古为靖安侯,以表彰其功绩,并赐下印信服饰。 对于第一个册封,大家都毫不意外。 但艾迪古被封侯,还是大明序列内的爵位,着实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以至于很多人心里产生了阴暗的想法。 大明朝廷册封一个汗国的权臣为侯,这是要挖坑啊。 只是艾迪古本人表情平静,并没有表现的多激动。 有人以为他装,也有人认为他城府深。 只有他自己知道,接受了侯爵就意味着家族放弃了竞争汗位,到底值不值还真不好说。 不过不管甘不甘心,拿到侯爵就意味着纷争结束了。 他心中最后一点残留苗头也熄灭了。 随之而来的并不是遗憾,而是卸下千斤重担般的轻松。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金帐汗国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庆祝阿合马继承汗位。 不出意料,他屁股还没坐稳,就有些人迫不及待的想搞事情。 其中最跳脱的不是别人,而是汗账本部的那些贵族头领。 他们希望阿合马能夺权,并将艾迪古逐出权力中心。 甚至暗示他重新调查忽格鲁特之死,将矛头指向艾迪古。 阿合马对他们的忠心表示了赞赏,但态度坚决的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并且他还拿出了忽格鲁特的信,说这一切都是父亲的安排,自己作为儿子不能违背父亲的遗命。 那些人见他把忽格鲁特都搬了出来,也只能悻悻的离开。 这还不算完,第二天阿合马就召开会议,郑重宣布以后依然由艾迪古主政。 任何人违背他的命令,就是违背他这个君主的命令。 对于这个命令,艾迪古表现的很意外,接着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其他各部先是惊讶,然后就是面面相觑。 这新可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汗账一系的人则愤怒不已,这不是出卖本族利益吗? 但对此他们也无可奈何。 不过很多人并不相信阿合马真的会放权,怀疑他不过是做做样子。 接下来几天,很多人拿着政务找他解决。 阿合马全部都是一句话,先去找艾迪古。 果然对政务从不插手。 这一下大家终于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有人认为他懦弱,也有人认为他谦虚,但不管什么评价,都不影响阿合马的决定。 艾迪古也同样对他进行了一些试探。 拿着一些政务询问他的意见,旁敲侧击的询问,是否对某些规则进行改制。 阿合马则表示,萧规曹随,以前怎么样以后还怎么样,不变。 这下大家都放心了。 他们最怕的就是阿合马在洛阳学了中原的东西,跑到汗国乱搞,最后搞的国家大乱。 不是中原的东西不好,而是汗国有汗国的规矩,贸然学习自会酿成祸端。 现在看来,阿合马是很年轻,对政务却并不是一窍不通。 不过阿合马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先是带着麾下火铳营走遍了汗国各个部落,哪怕是只有百十个人的小部落,也没有略过。 与这些部落的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倾听他们的诉求。 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则写信给艾迪古让他想办法。 他还数次帮助有矛盾的部落,化解矛盾。 一圈走下来,汗国所有人都知道了现在可汗叫阿合马,是个很聪明很爱护百姓的人。 认可度直接提高了一大截。 巡视结束返回汗账,他依然没有夺权的打算,而是挑选一块空地修建房屋。 要开学校。 “读书可以明智,我要创办一所学校,培养属于汗国自己的人才。” “我会亲自担任老师,将我在中原学到的智慧传授给大家。” “各部落的继承人,全部都要来这里学习。” 非但如此,他还拿出了一份长长的名单。 上面记录的是他巡视期间,发掘的比较聪慧的小孩。 这些人也都会进入学校成为学生。 听到他要开学校的消息,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变相的要求各部族派人质过去。 对此他们倒也没有拒绝,也没办法拒绝。 但有一小部分人,却察觉到了不一般。 尤其是艾迪古,听说这个消息后沉默良久。 之后就找了个媒人,将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嫁给阿合马为妻。 阿合马自然不会拒绝,于是双方就订下婚期。 这个消息传出后,所有人都知道,阿合马和艾迪古结盟了。 以后汗国再也没有人能动摇他的位置。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非常不甘,却也只能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念头。 阿合马彻底融入金帐汗国,成为了真正的可汗。 不过现在的朝政依然掌握在艾迪古手里。 他想要掌权,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汗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 留在晋国的约翰·胡斯,足足在这里学习了四个多月,才决定离开。 这期间他跟随朱济熺学习实操,迅速将理论变成真正实用的技巧。 本来他还想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但正好有一支欧罗巴过来的商队要回程。 他想了想决定跟随商队一起回去,这样路上也有个照应。 在晋国这么久,他也知道了欧罗巴列国与奥斯曼结盟的消息。 这更加坚定了他谋求族群独立的决心。 那些天天把教义挂在嘴上的权贵和主教们,竟然能为了利益放下与奥斯曼几百年的世仇结盟。 充分暴露了他们虚伪的本质。 什么神的旨意,不过是他们奴役世人的手段罢了。 我要向世人揭露他们虚伪的外衣,我要带领族群走向独立自主。 之后他跟随商队,一路来到波斯国。 他发现秦国在这里的情况,竟然比晋国要好很多。 汉人和各族群相处的很是融洽,虽然大家信仰不同,却能和睦相处。 略微观察他就发现了端倪,汉人不信伊教,却深谙‘敬鬼神而远之’的道理。 管你什么神呢,不信你也不得罪你,就完了。 而波斯人选择了温和的宰德派当国教,其教义并不排外,也能与汉人友好相处。 当然了,波斯人之所以这么老实,归根结底还是秦国太强大了。 从朱樉到达安西那天开始,就没有失败过一次。 战无不胜的现实,镇压住了所有的不轨之心。 约翰·胡斯知道秦国对欧罗巴人不友好,也没有试图前往。 在波斯待了几天之后,就乘船从安西湾前往苏伊士运河。 现在马穆鲁克被一分为二,奥斯曼占据了肥沃的北方,马穆鲁克在南方苟延残喘。 不过有秦国的支持,奥斯曼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对峙。 运河也被一分为二,两头都设有关卡。 只有获得特殊许可的船只才能通行。 其实就是双方签订了协议,你放我几艘船,我就放你几艘船。 赚钱吗,不寒碜。 通过运河,进入熟悉的海域,约翰·胡斯也忍不住心生喜悦。 家乡,他终于回来了。 路上他听说了一个消息,一群日本遗民在葡萄牙的扶持下,花钱‘购买’了不列颠群岛最北端的赫布里底群岛。 岛屿不大,物产也不丰富。 但也足够这群日本遗民落脚存活了。 事实上此时这座岛屿处于无人占领状态。 爱尔兰岛的克尔特人,以及大不列颠岛的英格兰人,都宣称对其拥有主权。 只不过克尔特人实力弱小,也只是口头上宣布罢了。 英格兰人海军实力很强,并不承认这次购买,想要驱逐日本人。 只是都不等葡萄牙水师出面,日本遗民就将英格兰人引以为傲的水师打的满地找牙。 不过英格兰人家底毕竟雄厚,真拼消耗日本遗民是打不过的。 松下清次郎就采取了新的群狼战术,你主力过来我就跑。 你主力走了,我就打劫你们的商船和渔船。 而此时恰逢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人得知此事后大喜,立即派人联络他们并给予帮助。 这下英格兰人终于坐不住了。 英王亨利五世不得不选择妥协,承认了日本遗民对赫布里底群岛的居住区。 是居住区,而不是所有权。 很显然他随时准备翻脸。 松下清次郎也知道想要让对方承认所有权很难,加上他们这群人逃往数年,早就疲惫不堪。 也需要休养生息。 于是也就坡下驴,停止了与英格兰人的战争。 不过私下里他们却与法国人眉来眼去,英格兰人干气没办法。 得住这种情况,约翰·胡斯再次赞叹。 东方实在太强大了,被大明随手消灭的一个国家的一群遗民,就能让欧罗巴强国英格兰吃了个闷亏。 就这欧罗巴凭什么与对方做对? 这也坚定了他与大明交好的决心。 ----------------- 很快约翰·胡斯就回到家乡,他的亲朋故旧纷纷来探望他。 对这些人,他没有说出心里的打算,只是和对方讲了一些趣事,满足了他们的猎奇心理。 之后他就找到挚友,联系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将自己在的经历和见闻详细的讲述一遍。 并且盛赞陈景恪的仁慈、伟大和无私,简直就是先知。 这让一众人等非常不满,虽然他们不喜欢拜占庭的思想,可不意味着就不信椰树了。 你这么说就是对神的羞辱。 约翰·胡斯完全理解他们的想法。 但他也深信,如果他们了解陈景恪的思想,会改变主意赞同自己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他将陈景恪的思想,以及根据西方古代制度,改良出的全新制度之后。 所有人都震惊到失语。 等回过神来,他们只说了一句话: “约翰,你是对的,我们收回刚才的话。” “你的那位老师,就是在世先知。” “你就是先知在西方的弟子……” 约翰·胡斯并没有着急扩大圈子,他先就将自己学到的思想,传授给众人。 逐渐获得了大家的拥戴。 然后他就对自己的小圈子进行改组,使其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真正的政治群体。 而他则是这个群体当之无愧的领袖。 直到这时,他才开始扩大圈子,吸引更多人加入。 一簇民族主义的火苗,正式在欧罗巴扎根并燃烧。 ----------------- 大明。 黄历4100年大明明昭九年就这样过去,在全国上下一致的努力下。 大明这架战车终于放缓了行驶速度。 全国乃至整个大明宗藩体系,都正式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 休养生息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尽量不扰民,不去做破坏生产的事情。 事实上,封国依然在有序的建设,新法也在稳步的推进。 杜同礼和桑敬也相继完成了任务,带领部下回京复命。 这也意味着历时近两年的专项行动正式完成。 大明的社会风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现实。 但走在大街上再也不用担心被偷钱包,走在偏僻处不用担心被人打劫。 百姓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专项行动带来的好处,逐渐理解了朝廷的政策。 杜同礼和桑敬的风评好转了许多。 回京后没多久,桑敬就去了自己的封国,杜同礼也如愿拿到了轻车都尉的准爵,光荣致仕。 算是善始善终了。 高原战事也告一段落,徐允恭率领主力凯旋回京,只留下一部分军队镇守地方。 朝廷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 这天,朱元璋、马娘娘、朱标、朱雄英、徐妙锦、陈景恪、朱文基、团团圆圆等人。 以及徐达、蓝玉、傅有德等开国勋贵,一起乘车前往码头。 路上老朱大声道:“景恪,那个铁甲船真的造出来了?” 陈景恪笑道:“真的,虽然只是实验性质的,但确实是铁甲船没错了。” 然后他看向远方,说道:“它才是称霸世界最重要的依仗啊。” 众人虽然多有不解,但处于对他的信任,也不禁浮想联翩。 (全书完)

相关推荐: 倾辞呈章(1V1,H)   半点心(1v2 H)   此岸风情(H,NP)   银龙的淫夜   燕南宫史   快穿之芙蓉帐暖度春宵   幽乡魅影   江月扑我怀(1V1)   [射雕同人][射雕]师父,求原谅!   疯批稳定剂(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