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地。 而高原的土王们,还在为谁当大军的统帅,该采用何种战术,又该在哪里布防争执不休。 ----------------- 就在神机营纵横高原的时候,三函之地也发生了动荡。 起因是一个叫‘一’的学派请愿,希望三函部落彻底回归大一统。 之前就说过,大明一直在三韩部落施行教化。 尤其是方孝孺学派,更是其中的主力。 那里大部分年轻一代,基本都是方学门徒。 这些年轻人有的在大明谋求出仕,有的返回老家出仕。 这些返回老家的年轻学子并不甘心。 如果他们没有见过更大更广阔的舞台,还能接受在这一隅之地自娱自乐。 可是他们见过了,就再也无法甘于平凡。 这个时候,某些看不见的大手稍稍动了一下,一个名为‘一’的学派诞生了。 “一”意为天地一统。 他们的述求和宗旨,就是彻底回归天朝主体,正式成为一家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壮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派,没有之一。 七八成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学派。 他们四处宣扬天朝美政、宣传一统的好处,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受到影响。 尤其是前几年大明以无敌之势灭亡小岛,这种声音就更加强烈。 只是,在朱梓别有用心的操作下,目前王国的高层几乎都是保守派。 这些行将就木之人,只想维护既得利益,反对回归大明。 所以一学派的影响力,始终只能停留在民间。 当然了,这主要是陈景恪不希望操之过急。 别看王国的行政大权被保守派控制,但回归的真正阻碍并不是他们。 而是基层的百姓。 百姓没有接受过教育,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族群意识。 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给国王和当地贵族纳税、效力,已经成为习惯。 突然让他们效忠远在万里之外的所谓天子,他们第一反应是无法接受。 大明要做的,是利用一学派,影响基层百姓。 高层爱咋咋滴,等时机成熟,回不回归就由不得他们了。 陈慕华(松下纯太郎)入职鸿胪寺之后,开始按照计划,在诸侯国内搞一些活动。 陈景恪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平演变领土。 陈慕华到了这里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着手重组了一学派,让其成为严密的政治团体。 之后就是谋取政治权力,高层进不去,就进中低层。 这些读书人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关系的,很容易就能混进名利场。 一个人的权力很小,当大家结成一张网,能动用的力量就很庞大了。 不过这么做也触碰到了朱梓和保守派的神经。 有大明在,他们自然不敢明着打压一学派,但私底下设置了不少障碍。 陈慕华依然没有着急,在与保守派起了几次冲突之后,他就引导一学派深入基层。 向最底层的百姓宣扬华夏思想,鼓吹天下一统。 百姓无所谓跟着谁,但见到这么多年轻俊杰,都说回归好。 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支持回归了。 直到年初,陈慕华终于接到了陈景恪的命令。 大戏收场。 第601章 尾声(九) 朱棣也是在年初收到的密信,看过之后他非常的愤怒: “老八胆子肥了,竟然敢忤逆犯上。” 徐妙云接过信看了一遍,也是眉头微皱: “老八真是……就算朝鲜王国不内附,有老五在也轮不到他当国主啊。” “真是利令智昏。” 朱棣冷哼一声,道:“这个家还轮不到他做主,我去一趟朝鲜,看他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徐妙云连忙说道:“你不要冲动,老八并未公开表露异心。” “若你逼迫太甚,将他恐吓到了,他真可能会铤而走险。” 朱棣不屑的道:“铤而走险?呸,就他也配?我一只手就把他给捉回来。” 徐妙云说道:“陛下明显不想事情闹大,让你去也是震慑他,你可别真把他给逼反了。” 朱棣不耐烦的道:“啰嗦,我岂能不知道皇帝的意思,放心好了坏不了事。” 之后他就安排好漠北事宜,就带着五百亲卫动身前往朝鲜。 徐妙云担心不已,带五百人可太危险了,万一老八那里真的狗急跳墙…… 郑和安慰道:“娘娘别担心,大王看似鲁莽实则心细如发。” “否则陛下也不会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 “而且蜀王可还在辽东呢,北海舰队的驻地也在旅顺口,陛下那里定然已经有了安排。” 徐妙云一想也是,这才放下心来。 ----------------- 朱棣并没有直奔朝鲜,而是巡视了沿途的防线和堡垒情况。 顺便敲打了一下沿途的官吏和将领,巩固了边防。 一直到五月中旬,他才慢慢悠悠的来到辽东。 朱椿亲自带人出城迎接,见面兄弟俩少不了一番寒暄。 之后他们就屏退侍卫,进行了密谈。 朱棣说道:“老八那边什么情况?” 朱椿无奈的道:“安平侯扶持一学派,宣扬大一统思想。” “八哥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却利用保守派打压一学派,阻止他们获取更大权力。” 朱棣冷哼一声道:“想世袭朝鲜王,我看他想吃屎。” 朱椿耸了耸肩,对朱棣的话无比的认同。 论嫡俗你前面有好几个嫡子,论年龄你是个老八,论功劳就更排不上号了。 凭你也配当朝鲜王? 只是作为弟弟,这话他是不能说的。 朱棣又问道:“朝廷那边有什么具体计划没?” 朱椿颔首道:“有,就等你来主持大局了。” 朝廷的计划很简单,先让一学派主动请愿回归。 当初老朱是许诺过的,让朝鲜以独立藩属的身份存在。 如果现在朝廷主动要求让他回归,那就是食言而肥。 对朝廷的信誉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 当然,如果事情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也不是不能这么做。 但现在有更好的办法。 那就是通过教化,让他们主动内附。 你看,不是我想让你们回归,是你们主动要求的。 身为天朝上国,我不能拒绝子民的殷切希望啊。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有这层遮羞布在,朝廷的行为就是符合礼法的。 诸侯王也挑不出刺来。 请愿的事情,自然就交给了一学派。 所以在确定朱棣到达辽东之后,陈慕华就指使一学派,向朱梓递交了请愿书。 与此同时,朱元璋的家书也送了过来。 上面的内容很简单,你去朝鲜这么多年也没回来谈过亲,带着家小回来一趟吧。 没有直接说朝鲜回归的事情,可以说给足了他面子。 但朱梓却不这么想,当了这么多年朝鲜王,岂是说割舍就能割舍掉的。 而且大明周边已经没有土地可分,让出朝鲜,他就只能封到万里之外了。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他不想看到的事情。 于是他选择了沉默对抗。 对外声称突发恶疾无法理事,然后将政务尽数托付给了保守派。 既然生了重病,自然也就无法回洛阳探亲了。 保守派拿到授权后,立即对一学派进行了打压,而且他们还拿出了大义名分。 朝鲜作为独立藩属存在,是圣皇亲口允许的,你们这是在违背圣皇旨意。 一学派也是有备而来,自然不会被难倒。 圣皇是允许朝鲜王国独立存在,可也没说不让我们回归啊? 现在回归大一统是万民所愿,是天道所彰。 希望你们能尊重民意,顺应天命。 保守派就攻击一学派数典忘祖,一学派就说他们背祖弃宗。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骂战。 整个朝鲜的政局,也因此变得动荡起来。 在辽东的朱棣得知局势发展后,终于决定出手。 朱椿也认为不能再让那边闹下去了,是时候出面结束这场闹剧了。 他就准备抽调辽东大军,去鸭绿水震慑朝鲜。 同时还给北海舰队传令,让他们出动主力前往朝鲜水域演习。 朱棣却说道:“收拾个老八而已,哪用得着那么麻烦,我一个人足矣。” 然后不顾朱椿劝阻,带上自己的五百亲卫直接进入了朝鲜。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驻扎在朝鲜王国的军队,得知是燕王到来。 那是毫不犹豫的就打开了城门,甚至还派出了一部分军队为他开路。 就这样,朱棣一路畅通无阻直接来到了平壤城下。 平壤毕竟是保守派大本营,他们虽然不敢拿朱棣怎么样,却也关闭城门阻止其入内。 之后还派出使者,询问燕王为何无故进入朝鲜王国境内。 朱棣戏谑的道:“听说老八病重,我这个当哥哥的怎么能不来看看呢。” “你们紧闭城门是什么意思?想破坏本王兄弟情谊吗?” 使者不敢多言,连忙回去传递消息。 那些保守派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将烫手的山芋抛给了朱梓。 再说朱梓这边,他内心对父兄其实是有着一种恐惧的。 虽然鼓起勇气,准备做一次垂死挣扎,可内心却始终惶恐不安。 当他听说朱棣来到城外,吓的面无人色。 “完了,完了……四哥肯定是奉圣皇之命来杀我的。” 他身边的人完全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朱梓平时看起来挺正常的啊,为什么就这么害怕朱元璋和朱棣? 朱元璋还能将你这个儿子杀了不成? 没有朱元璋的命令,朱棣敢杀你? 而且朱棣还只带了五百人,虽然后续有一部分驻扎在朝鲜王国的军队跟随他过来。 可人数加起来也才两三千。 平壤城可是有数万大军的,各家族拼凑一下也能弄出一两万人。 怕他做什么? 可是任凭他们怎么劝说就是没用,朱梓甚至生出了自焚的念头。 直到王妃带着几个孩子出现在他面前,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然后就决定出城去见朱棣。 但保守派一下子就不乐意了,什么就这么投了? 之前我们白折腾了? 不行,必须得阻止朱梓回去。 于是他们私下一协商,就决定挟持朱梓,以他的名义号召全国起来反抗一学派。 在他们想来,朱梓能被朱棣给吓的差点自杀,肯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伙。 拿捏他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所以他们只是联络了几个保守派将领,带着千把人就冲向了皇宫。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 听说有人要造反朱梓大怒,被我爹和我哥欺负就算了,你们算哪根葱也敢欺负我? 于是亲自披挂上阵,带着王宫里的数百侍卫反杀了过去,轻而易举的就平息了骚乱。 之后他下令将所有参与此事的保守派全部抄家。 城外的朱棣察觉到了城内的动乱,一时间有些搞不清楚状况。 怎么起内讧了? 就在他犹豫该怎么办的时候,城门打开了,浑身是血的朱梓骑着马走了出来。 朱棣更加疑惑了,老八这是干啥了? 他的亲卫想将他护住,却被他给阻止了。 我倒是想看看,老八想做什么。 看到骑在马上面容冷峻的四哥,朱梓差点又怂了。 还好刚才杀了那么多人,也让他积蓄了一些勇气,勉强控制住了情绪。 驱马来到朱棣近前,拱手行礼: “四哥,城内发生了一些小麻烦,以至于未能及时出来迎接,还请四哥恕罪。” 朱棣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问道:“老八,你这是唱哪一出啊?” 朱梓羞愧的道:“得知我要返回大明,有些对大明心怀二心的逆贼,竟然妄图劫持我对抗朝廷。” “多亏四哥到来,让他们惊慌失措,才给了我反击的机会。” 朱棣似笑非笑的打量着他,将朱梓看的浑身不自在。 这个谎言错漏百出,根本就骗不了人。 就在朱梓以为他要揭穿自己的时候,却听朱棣大笑道: “哈哈……好,不愧是咱们朱家的种,杀伐果决。” 朱梓见他没有揭穿自己,心中大喜,说道: “四哥谬赞了,是我给大家丢脸了才对。” 朱棣笑了笑,转而说道: “竟然敢裹挟大明亲王,真是不知死活,可需要四哥帮你一把?” 朱梓连忙说道:“不用不用,多谢四哥。” “我已经重新掌控平壤局势,正派大军搜索逆贼,很快就能剿灭逆贼。” 朱棣点点头,说道:“如此我就不越俎代庖了。” “对了,爹说你多年没有回去,让你带婆娘孩子回去探亲,你怎么想的?” 朱梓一脸愧疚的道:“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去探望父亲,是我不孝啊。” “我已经收拾好行囊,等将逆贼铲除,就带孩子们回洛阳。” 朱棣说道:“倒是不用如此着急,先让你婆娘和孩子去洛阳吧。” “你就留在这里,等朝廷正式接管了朝鲜再走也不迟。” “而且你在这里经营多年,偌大的势力也不是说走就走的。” “正好趁这个时间,把能带走的都带走。” 朱梓感激的道:“谢四哥,我这就去办。” 然后他就邀请朱棣去城内歇息。 朱棣笑道:“还是算了,我此时去城内,你做起事情来会很不方便。” “况且,我离家数月,漠北那边也实在放心不下,也该回去了。” 之后兄弟俩又叙了叙旧,朱棣就带着亲卫离开了。 走到半路遇到了带着一支骑兵奔袭而来的朱椿。 见到他这般模样,朱椿有些摸不着头脑: “四哥,你这是……怎么回来了?” 朱棣随意的道:“事情解决了,我不回来还能留在那吃饭啊。” 朱椿惊讶的道:“解决了?八哥他……” 难道传闻是假的,老八他不想世袭朝鲜王? 朱棣就将他知道的事情告诉了朱椿,末了说道: “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论之前发生了什么,至少老八没有真的走那一步。” “他愿意回来,就还是我们的好兄弟。” 朱椿点点头,露出开心的笑容:“是啊,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消息传回京城,爹肯定会很高兴的。” 之后兄弟俩就带着军队离开了朝鲜王国。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朱椿还是在边境布置了大军。 这次不是用来震慑朱梓的,而是用来防范朝鲜保守派造反。 一旦当地局势失控,大军顷刻间就能横推过去。 ----------------- 确定朱棣和朱椿离开,朱梓知道这一关算是过去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回到王城,他立即就命王妃于氏,带着其她妃嫔和子女,先一步返回了洛阳。 而他自己则留下收拾烂摊子。 他很清楚,自己之前的行为犯忌讳了。 必须要立下足够的功劳,才能弥补这个过错。 目前立功的机会只有一个,铲除保守派,将一个干净的朝鲜交还给朝廷。 借口都不用另外找,带兵攻打王宫就是最好的理由。 得益于之前他的操作,保守派大部分都聚集在平壤城内。 只要按照名单拿人就行了。 地方上的保守派他也一清二楚,直接派人去攻打即可。 而且他是朝鲜的国王,平叛本来就是他的权力。 在他铲除保守派的时候,一学派突然变得安静起来,丝毫不提回归的事情了。 让这件事情从外表上看起来,就是一场单纯的叛乱和平叛。 大明被摘得干干净净。 地方上的保守派势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想要起兵反抗。 然而失去了核心层的串联,他们只能各自为战。 再加上亲大明派系从中干扰,只用了三个多月,朱梓就平息了内部动乱。 保守派势力几乎被铲除干净。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学派再次出面,请愿回归大明。 朱梓亲自出面接见了一学派的代表,表示他作为朱姓子孙,是支持此举的。 但朝鲜王国是所有人的国家,他不能自私的做决定,需要王国所有人同意才行。 倒不是他又要整什么幺蛾子,而是这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有了他这个国王的授权,一学派开始去往各个地方,征求当地大户、官吏的意见。 除了极个别的死忠,其他各地方的人,全都表示愿意回归大明。 没多久,这些死忠势力就被以各种理由铲除。 剩下的全是回归派。 至此,朱梓终于宣布,全国百姓一致赞同回归大明。 他这个国王也就顺应民心天意,向大明天子上书,请求回归。 一封请求回归的奏疏,被八百里加急送往洛阳。 早就准备好一切的大明朝廷,立即派遣官吏前往接收。 同时,吴王朱允熥被任命为朝鲜总督,负责镇守该地。 朝鲜正式纳入大明直辖版图。 ----------------- 就在大明忙着接收朝鲜王国的时候,高原之上徐允恭率领的神机营主力,也到达了逻些城下。 第602章 尾声(十) 高原的局势怎么来描述呢,碎成了渣渣。 不是形容词,而是陈述。 宗教领袖、世俗首领,加起来有数百个。 这个数百是个估数,因为大明并无准确数字。 别说是大明了,就连高原自己人都不知道,这里到底分成了多少势力。 一来是环境恶劣交流不便,两个村子看似只隔了几十里,实际上和天涯海角没区别。 大家很难准确掌握远方的情报。 二来势力众多纷争就多,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事儿,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前一天掌握的情报,明天或许就过期了。 所以,大家对高原的了解都只是个大概,细致情况只有天知道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原土王们想要联合起来的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实际参加会盟的,也就只有几个大部落以及部分得到消息的小部落。 这些部落之间相互勾心斗角,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都要商量许久。 神机营却没有闲着,挨个将沿途的村寨全部拔除。 当地土民势力对他们造成的阻碍,甚至不如自然环境大。 等神机营突进到工布(林芝)地区,离逻些只剩下六百里路的时候,高原土王们依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都到这会儿了,应该能放下私心联合一波了吧? 然而现实永远是现实,当确定明军拿下工布地区,当天晚上就有三分之一的小部落代表逃走了。 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各部落发生了更激烈的争吵。 当天下午有两个大部落的代表离开。 其他小部落的代表一看这种情况,也纷纷散去。 只余下逻些周边势力的代表没有走。 他们不是不想走,而是不能走。 参与会议的势力变少,争执也随之变少,他们反而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以几个大势力为主,组建了一支七万人的大军。 要知道,他们这一带区域总人口也才四十万左右。 七万大军,是将所有青壮男丁全部抽空,甚至还强征了部分半大少年才拼凑而成。 至于后勤,则交给了老人和妇女。 徐允恭得知敌人的行动,反而停止了进攻。 在工布地区进行了休整,并补充了弹药。 甚至还有余暇,配合官吏对地方流寇和恶霸进行了清剿。 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天,逻些那边才终于将大军集结完毕。 徐允恭终于决定出兵。 事实上,很多人都提出过质疑,应该直扑逻些,将那些土王都打掉。 这样可以避免无辜平民的伤亡。 徐允恭皆以,这是大都督府的作战计划,不宜随意更改为由敷衍了过去。 直到蓝斌和蓝春两兄弟,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 对他俩徐允恭就没有隐瞒了,屏退左右之后,说出了真实计划: “据调查,目前高原总人口大约在八九十万的样子,其中一半生活在逻些地区。” “这么多对华夏没有任何认同感的人集中在一处,是很难治理的。” “放任土王集结兵力,一来是方便消灭他们的主力。” “还有个原因,借此机会清除他们的男丁。” 大明作为天朝上国,不可能无缘无故搞屠杀,但战争就是最正当的理由。 逻些周边的土王们,将九成的青壮都征召入军。 只要将这支军队消灭,就意味着清除了逻些地区九成的男丁。 “剩下的老幼妇孺更好治理。” “再从中原迁徙大批汉人过来,填补人丁缺口。” “土人女子则可以嫁给汉人为妻妾,到时候她们生出来的孩子,都是汉人。” “用不了几年,大明就可以真正将这里纳入版图。” 逻些地区是高原的心脏,土地最肥沃也最适宜居住。 掌控这里,将真正掌控高原。 两兄弟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异口同声的道: “好阴险的招术,你们的心可真脏啊。” 徐允恭脸一黑,一人屁股上踢了一脚: “混账东西,谁阴险?谁心脏?” 两兄弟被揍的抱头鼠窜:“我们阴险,我们心脏……” “你还踢?回去我们就找师娘告状。” “好好好,我们错了行不行,徐大爷您别生气,就把我们当个屁放了吧。” 大爷在口语里又有大伯的意思,虽然按照辈分他俩和徐允恭是同辈。 但权贵因为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辈分本就比较混乱。 徐允恭作为开国功勋二代目第一人,地位非常特殊。 再加上他和陈景恪称兄道弟,蓝春和蓝斌都喊他大爷(伯)。 高原环境,没一会儿徐允恭就累的气喘吁吁: “景恪教出那么多人才,怎么就没把你俩给教出来。” 蓝春揉了揉屁股,嘟囔道:“谁说我们不成才,我们可是大明双侠。” 徐允恭很是无语:“双侠个屁,你们是双谐才对。” 这时蓝斌忽然问道:“这个计策老师知道吗?” 徐允恭瞅了他一眼,意味深长的道: “景恪将来是要成圣的,这种腌臜事情自然与他无关。” 蓝斌咂了咂嘴,说道:“果然,老师才是最阴险的。” 徐允恭脸色一肃,厉声道:“我说过,此事他不知情,你听不懂吗?” 蓝斌见他真生气了,连忙道:“大爷(伯)您别生气,我知道了,此事与老师无关。” 徐允恭冷哼一声,道:“别的事情倒也罢了,大家都不与你们计较。” “唯独此事关系重大,你们要是敢乱说,这辈子就在凤阳皇陵度过吧。” 兄弟俩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连忙保证不会乱说半个字。 陈景恪要成圣,这是高层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也是皇家和勋贵集团一直在力推的事情。 为啥到现在他的爵位才只是侯爵? 按照他的功绩,公爵、封地一样都不能少。 朝廷不是吝啬不封,也不是有人反对,而是故意为之。 活着的时候有大功却没有拿到相应的封赏,所有人都会为他感到不值和惋惜。 这样等他死后超规格追封,就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所以,现在有个侯爵撑场面就行了。 等他死了就封公封王,然后进圣贤庙,最后封圣。 这是早就计划好的。 也因此,很多脏活累活大家都私下主动去做了,尽量不让陈景恪沾上。 正如这次的高原行动。 他的计划是扫清奴隶主阶层,虽然手段激烈,但没有任何人能挑出毛病。 后续青壮清除计划,则是朱雄英和大都督府背着他制定的。 他确确实实没有参与,也完全不知情。 别管后人信不信,至少表面上他是光鲜的。 谁敢把见不得光的事情,牵扯到陈景恪身上,会遭到大家的联合打击。 蓝春和蓝斌身份特殊,倒不至于被弄死,但大概率会被弄到凤阳皇陵圈禁到死。 俩人只是想躺平,不代表没脑子。 自然知道徐允恭不是吓唬他们,更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抖机灵。 徐允恭见他们知道事情的轻重,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转而道: “给你们两个一个任务。” 蓝春连忙道:“大爷您说。” 徐允恭道:“放个风声出去,就说蛮夷之辈畏威而不怀德。” “为了震慑高原蛮夷,这一仗我们要抱着除恶务尽的态度。” “要一仗将他们的骨头打断,数十年不敢生出反抗之心。” “为后续的治理和教化工作扫清障碍。” 两兄弟马上就知道他的打算,连忙道: “大爷您放心,这事儿交给我们好了。” 之后两兄弟就离开帅帐,去军中宣传此事。 两人身份不凡,为人却不拘小节还非常讲义气,在军中很受欢迎。 神机营大部分中高层军官,都和他们称兄道弟。 这个活交给他们,还真是找对了人。 俩人和平日里一样,各个营帐溜达一圈,闲聊一般就把消息给传了出去。 将士们对此自然是非常支持的。 大家平时最难受的,就是朝廷划出了很多框框,这不能打那也不能打。 放开手脚打,那可不要太爽。 更何况人头就意味着军功,战果越大封赏就越厚重。 于公于私他们都没有反对的理由。 对他们两人的工作,徐允恭非常满意。 这俩小子虽然吊儿郎当,但性格确实很不错。 当然,这也是大家能放任他们的一个原因。 谁也没规定,二代目就一定要成为了不起的人才。 只要性格不出现偏差,问题就不大。 将来的封国,自有大明派遣的国相府帮忙管理。 目前大明的藩国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比较正常的,国君理政,下面有文武官员辅佐。 比如秦国、金帐汗国之类的,都属于此类。 还有一种是朝廷帮忙组建国相府,国君垂拱而治,日常事务由国相管理。 国相由朝廷直接派遣,一任五年,最多连任一届。 所以也不用怕国相揽权之类的。 后一种
相关推荐:
神级共享男友系统
待她折柳
小太后和小大佬
听见死对头的心声后gl
有些道德观念但不多
我在赛博世界当万人迷
赠我予爱(年龄差 h)
太一道果
同时穿越:每个我有不同的金手指
裙下的暧昧(futan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