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劫掠过往商队。 “敢对大明的移民动手,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于是这支骑兵部队在晚上发动突袭,将那个小镇给抹平了。 “呵……正没借口对他们动手,他们自己将把柄送了过来。” “把他们清除了,朝廷又能多设置一个百户所,这是好事啊。” “不过接下来的路你们要小心,越往西越不安宁。” 大明三百骑兵就敢袭击敌人一个小镇,全歼敌人还只折损了三十余人。 这让一众年轻人都热血沸腾,一股骄傲情绪油然而生。 苟飞跃恨不得直接加入他们,只是可惜他没这个机会。 移民队伍再次上路,窦大冲等人更加小心,安排了专人打探周围情况。 接下来的一路出奇的顺利,再未遭遇过马匪。 不过也遇到了一次危险,来自天气的。 一次沙尘暴,铺天盖地伸手不见五指,大拇指大小的石头,被吹的漫天乱飞。 砸在人身上钻心的疼。 窦大冲等人提前察觉到风暴到来,命人将驴子头朝里屁股朝外围成一圈卧在地上。 人全部躲在圈内,将被褥裹在身上,用棉布遮住口鼻,已做应对。 苟飞跃和小溪紧紧的抱在一起,听着呼啸的风声,感受着被子上传来的击打感觉。 他内心却异常平静,这种独特的经历,恐怕别人一辈子都经历不到吧。 这不正是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吗。 小溪抱着他,内心也逐渐恢复平静。 第二天风暴结束,天地间弥漫着灰尘,黄蒙蒙的一片。 窦大冲开始清点货物和财货。 所幸因为提前做了准备,并无什么损失。 重新收拾一番之后,他们再次踏上了启程。 就这样,他们翻越高山,走过隔壁,到达了焉耆。 这里依然不是他们的目的地,休整补给了一波之后,他们再次上路。 这次他们要面对的是八百里的沙漠古道,必须要在六十天走完这段路。 因为两个月后就是寒冬了。 这里的冬季气温可达零下十几度,如果无法及时到达,后果不堪设想。 第542章 古国且末 事实上,走到焉耆大家发现还没到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发牢骚了。 倒也不能怪他们,历时七个月走了五千多里,大家早已经疲惫不堪了。 不少人在路上生了病,尤其是水土不服和拉肚子,几乎人人都有。 这是由于西域地下水偏咸造成的,没有一年半载是无法适应的。 饮用河流里的雪山融水倒是问题不大,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河流。 大多数地方,都只能喝地下咸水。 还好朝廷提前准备了大量药物,再加上有群体的照顾,才没有造成减员。 而且西域气候干旱,很容易感到口渴。 明明一肚子水,却依然感觉口干舌燥,忍不住想要喝水。 为此窦大冲等人不得不一再告诫大家,定时定量喝水。 在沙漠戈壁里把水耗尽,只有死路一条。 这种种恶劣环境,也进一步消磨了大家的耐心。 口渴的感觉,也会让人持续性烦躁。 还好的是,大家也只是发发牢骚,倒是没人敢退出。 因为在这里只能抱团,退出就是死。 当宣布继续出发时,大家虽然很不情愿,可还是麻溜的起来打包行李。 苟飞跃不停的给周围的人打气: “大家不要泄气,最后八百里路,我们就能到自己的家了。” “大壮叔,加把劲儿啊,小沙才两个月,可还等着享你的福呢。” 牛大壮嘿嘿笑道:“你大壮叔就劲儿大,有了小家伙我的劲头就更大了。” 苟飞跃又走了几步,对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三木婶,小云和小朵最近不闹了吧?你要是照顾不过来,就让小溪帮你带一下。” 三木婶一手抱着一个襁褓,笑道:“放心吧,婶子能照顾的过来。” 三木叔一边将行李固定在驴子身上,一边说道: “咋,看不起你三木叔是吧?我也能带孩子行不。” 三木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虽然是两个女孩,却也因为是唯一一对双胞胎,很得大家的喜欢。 三木本来是有点失望的,毕竟这个年代重视子嗣吗。 可发现大家都这么喜欢双胞胎,也觉得脸上有光。 再加上四十多岁才得了两个女儿,那也是打心眼里喜欢。 苟飞跃就这样从队伍的前面一直窜到后面,给大家打气鼓劲儿。 众人也都给予了回应,看起来还真有点小大人的模样。 直到…… “大钟叔快,小十一拉裤子里了。” 大钟叔连忙往怀里看去,发现一切正常,哪还不知道他在开玩笑。 倒也不生气,而是说道:“你小子可别忘了你说的话,说将来十一长大了,你可要教他识字的。” 苟飞跃拍胸脯道:“你放心,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子。” 这话衬托着他十二岁的年纪,特别的可乐,引得周围人一阵大笑。 不少人拿他打趣:“呦,飞跃是男子汉了?那小溪啥时候能有娃啊。” 苟飞跃只能落荒而逃,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有些低落的士气,被这么一打岔,也恢复了许多。 一旁的窦大冲夸赞道:“子和,你这弟子教得好啊。” 祁子和笑道:“是他自己聪明,这孩子从小跟着他爷爷乞讨,见多了人情世故,也最懂的看人。” “只是以前缺乏教导不识大礼,也没有什么目标,一直得过且过。” “我只是稍加引导而已,可不敢居这个功。” 话虽如此,但脸上的自得是遮掩不住的。 苟飞跃之前只是有点小聪明,对于是非没有明确的判断。 至于未来,就更没有什么想法了。 他只是人云亦云的跟着大家一起走而已,主要是听苟不凡的。 苟不凡认为户籍重要,他也认为户籍重要。 苟不凡为了一个容身之处,带着他跑到西域,他也认为这就是对的。 是祁子和的悉心教导,让他知道了孰是孰非,让他明白了自己正在做什么。 乞讨时候积累的人情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让他迅速成熟。 这七个月的长途跋涉,要说改变最大的,非苟飞跃莫属。 大家是一点一点看着他改变的,并没有察觉到什么。 现在回徐州找老相识,绝对会非常吃惊,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乞儿小狗子。 而作为苟飞跃的老师,祁子和是有理由骄傲的。 祁子和自幼读书,想要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然而蹉跎三十余年也只勉强得了个秀才。 还好这些年朝廷大兴文教,拥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去当地教谕那里申请办学名额。 当然,不申请名额也能办学,但那只能算是私塾。 这种学堂多是启蒙性质的,原则上只负责为学生开蒙。 家长把孩子送到书院读书,自然不只是为了开蒙那么简单,他们有更高的追求。 想系统的学习学问,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县学。 哪家学堂能将学生送进县学,哪家书院就能招收更多弟子,赚取更多束脩。 加入县学最常见的途径,就是考试。 申请了办学许可,学堂就属于朝廷学政体系内的一份子,县学每年会给固定的录取名额。 这样的学堂永远都不缺学生。 私塾的学生是不能直接考县学的,要和社会上的读书人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名额。 难度堪比过独木桥。 所以家长但凡有更好的办法,都不会将孩子送进这种私塾。 祁子和就申请指标,办了一所学堂。 天下承平三十余年,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变革,民间已经恢复了生机。 老百姓的日子好了,送孩子去读书的人也就变多了。 他的学堂不大,但也能管住自己一家的温饱。 只是他始终有一颗做官的心。 曾经一度想去藩属国,只是拖家带口的实在去不了。 这次朝廷招募人来西域,通过考核立即就能授官。 干满一定年限,就能调回。 这次他终于不再犹豫,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 之后一路顺利的通过考试,并接受了短暂的培训,被授予了九品的教谕一职。 原则上干满五年他就可以升迁回口里(关内)。 他知道西域乃蛮荒之地,已经做好了受苦的准备。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先发掘了一个人才。 诚恳的说,苟飞跃在读书方面的天赋只能说一般。 但或许是因为乞讨的经历,他在社会认知、人情世故方面有着超越常人的表现。 人情世故表现在学问上,他能结合实际,理解书上所讲的知识。 也让他很短的时间,就获得了全所一百户人家的认可。 要知道,祁子和最初是所有人一起教的,可只有苟飞跃一个人出了成绩。 这靠的可不全是祁子和的偏爱。 准确说是因为他的这份天赋,才获得了祁子和的偏爱。 作为老师,祁子和已经为他谋划了一条道路。 先在百户所谋个官身——在口里他一个九品教谕,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可这里是西域,有很多合法的漏洞可以钻。 更何况,窦大冲等人对苟飞跃也非常喜欢,有他们帮忙这事儿并不难。 有了官身,以苟飞跃为人处世的能力,后面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说不定这个弟子未来的仕途,会比自己这个老师更加顺利,也走的更高更远。 只不过这些他并没有和苟飞跃说。 小孩子还需要锻炼,过早的和他说这些,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毕竟伤仲永的事情可太多了。 苟飞跃还不知道老师为自己考虑了那么多,被人打趣的遭不住,狼狈逃回自己的行李旁边。 假装帮爷爷一起整理行李。 小溪上前帮他擦汗,又引来大家一通大笑。 她已经能熟练的用汉语进行交流,自然知道大家在拿他们打趣。 但无所谓。 大家都是熟人,互相打趣习惯了。 而且西域这边荒凉、空旷的环境,也确实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放松礼法的束缚。 这也是西域民风剽悍、淳朴的一个因素。 大家在西域走了半年多,不知不觉间已经受到了影响。 窦大冲等人一一检查了大家的行李,清点了人数,确定一切就绪,再次带领大家踏上了行程。 这一路,比之前所有的路都更加难走。 他们要面临的,是八百里的荒漠无人区,中间只有两个补给点。 食物、饮用水都要精确计算,一个失误可能所有人都要留在这里。 在沙漠里行走过的人都知道,踩下去还没什么。 当脚掌想要发力前蹬的时候,沙子会下陷,卸掉一部分的力。 也就是说,走同样的路要更加的费力气,速度也会降下来。 身体前倾重心向前会好一点,但也只是好一点。 总之,现在他们每天行进的速度只有十二三里。 不过窦大冲也没有催促大家提速,按照这个节奏,也是可以在两个月赶到的。 更何况又不是军队行军,没有那么严格的日期要求,迟上十天八天问题也不大。 主要是安全到达。 大家早就知道,这一路环境会更加恶劣,但真正深入沙漠才知道,比想象的还要差很多。 一眼望去全是无尽的沙漠。 偶尔才有几株孤零零的胡杨树,顽强的屹立在那里。 亦或是红柳树形成的大沙包。 行走荡起的沙尘,呼吸到嘴里都能感觉到是咸的。 白天太阳能把人晒死,晚上竟然能感觉到凉意。 随着时间进入深秋,昼夜温差越来越大。 白天穿单衣赶路都会出汗,晚上必须裹着被子睡觉。 如此艰难的旅程,大家也没了说笑的心思,队伍变得沉默了许多。 但抱怨、牢骚之类的却全都消失了,大家的态度都无比的坚决。 活着走出去,前往新家园。 这一路倒也不全是荒漠,有时也会遇到成片成片的红柳群。 让大家惊讶的是,即便是这种远离人类居住区的地方,依然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有三五口人,在这里放养着几百只羊。 这些人衣衫破旧、头发凌乱,身上脏的看不到一点肤色,远远望去犹如野人。 这些百姓也很少见到这么大规模的人群,非常的紧张。 窦大冲怕引起不必要误会,就让向导前去交流。 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某个部落贵族的奴隶,被主人安排在这里放牧。 他们的主人生活在几百里外的城镇,定期派人过来将养肥的羊拉走。 得知真相,大家都不禁生出同情。 当初他们也不比这些人强多少,是朝廷一系列变革,将他们变成了人。 看着若有所思的苟飞跃,祁子和问道: “你有什么感悟?” 苟飞跃说道:“我感受到了安平侯的伟大。” 祁子和愣了一下,然后笑道:“安平侯乃当世君子也。” 苟飞跃点点头,又问道:“这种情况,朝廷不管吗?” 祁子和说道:“当然要管,但还不是时候。” “得等到我们这些人全部安定下来,朝廷真正在西域扎住根,才是改变的时候。” “我有预感,最多五年朝廷就会动手,到时将会是天翻地覆。” 苟飞跃郑重的道:“到时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协助朝廷,改变这里的世道。” 祁子和欣慰的道:“你有这个理想就好啊。” 本来窦大冲还想买一些羊宰了吃,给大家改善一下生活。 只是这些奴隶不敢卖,也只能作罢。 况且他们拿了钱也花不出去。 最终只能用一些盐和咸菜,从他们手里换了一些水。 他们的水不是地下水,是夏季洪水过后,在地面形成的涝坝(水坑)。 人和牲畜共饮一个涝坝里的水,羊粪在水面飘了一层。 牧羊人习惯了这种生活到还没什么,窦大冲他们实在下不去口。 不过办法也不是没有,在涝坝旁边挖了一个深坑,通过渗透原理获取了干净的水。 将大家的水袋都装满,才再次上路。 一直深入大漠四五百里,都还能见到这种牧羊人。 虽然很可怜他们的情况,但大家心里都暗暗庆幸。 还好有这些牧羊人,他们才能及时补充水源。 虽然水袋里的水原则上够半个月饮用,可变质水实在太难喝,还容易生病。 路上他们也经过了两个朝廷建立的补给站。 看环境,最早应该也是牧羊人放牧的地点,被明军打下来改造成了驿站。 朝廷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小旗(十人)的军队。 还有配套的抚慰使、军医等,总共二十人。 这些士兵的俸禄是外面的十倍,只需要在这里干三年就能获得一级勋位,干六年可以获得骑尉身份。 骑尉,可是阵斩十人才能获得的。 而且他们的生活并不枯燥,读书娱乐之类的设施也是有的。 关键是,每个驿站都有四五十个本地妇女,为他们提供服务。 至于都包含哪些服务,大家都懂。 当然,她们并不是营妓,而是分配给了具体的个人。 除了那个士兵,别人不准碰。 这些女人不是强迫来的,而是自愿过来的。 跟着明军安全、衣食住行都有保障,还有薪酬可拿。 还能学习汉话、写汉字,放在以前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要是生了孩子,那就是明人了。 如果她跟随的士兵服役期满,离开的时候愿意带着她,那她就能一起去中原。 即便不愿意带着她,靠着这些年积累的钱财,回到家乡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至于会不会有人因此歧视她们……只能说,西域可没什么贞洁之类的玩意儿。 相反,因为她们会说汉话,还能受到大家的尊重。 想嫁人也方便,就冲着会说汉话这一点,就有很多人抢着娶她们。 只能说,乱世有乱世的标准。 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 伦理道德那一套,得等大家安全了吃饱饭了,才有生存空间。 朝廷这么干还有个原因,把人留在这里。 挑选驿站兵的时候,优先挑单身汉,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人都是有感情的,这群单身汉和这些女人一起生活那么多年,孩子都生出来了。 五六年后还有几个愿意离开的? 很多都会选择就地定居,充实西域的汉人人口。 这些带着勋爵身份的人,就是天然的基层官吏,能协助衙门治理地方。 朝廷为了增加西域汉人人口,为了稳固西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十月底,白天还好,晚上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 单薄的被褥,已经无法阻挡严寒。 大家不得不抽出一些时间去捡拾木柴,晚上就围着火堆休息。 不过还好,此时他们也终于要到达最终目的地了。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且末。 第543章 (元旦快乐) 当他们进入且末的地界,迎面就撞到了几名汉人骑兵。 这些骑兵别提多开心了:“你们终于来了,可让我们好等啊。” 窦大冲连忙上前询问,才知道这些是且末驻军派来为他们引路的。 且末暂时并未设立衙门,朝廷只在这里驻扎了一个千户所,一切事务都由这个千户所管辖。 他们已经提前为移民建好了基本生活设施,就等着百姓到来了。 与当地驻军碰面,得知房屋已经盖好,百姓们都发出了欢呼声。 于是跟随这些士兵一路来到了且末县城。 看着眼前破破烂烂,只有百十所土坯、泥巴垒的房子,苟飞跃等人目瞪口呆。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传说中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且末国的都城? 白瞎了他们一路上的期待。 大明偏远地方的山村,估计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吧? 曾经的王宫倒是挺‘高大’‘繁华’的,用石头垒砌,规模相当于大明的一所三进院子。 祁子和笑道:“是不是很失望?” 苟飞跃点头回道:“是的,我知道且末很小,但没想到竟然小到这般程度。” 祁子和正色道:“世界上多的是这种情况,大明是绝无仅有的。” “安平侯在大同一书里说过,生存与发展是一种奢侈,只是身处其中的人毫无所觉罢了。” “只有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才知道此乃至理名言也。” 苟飞跃恭敬道:“是,学生受教了,所以我们才更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一切。” 祁子和有些狂热的道:“是的,我们要保护大同,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苟飞跃重重点头,看向不远处的苟不凡、小溪和驴子,心中暗暗发誓要守护这一切。 之后驻军千户段海峰和当地土人首领,一起接待了窦大冲等官吏。 苟飞跃等人,则被暂时安置在了一处空地,驻军也拿来了早就准备好的食物。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家都非常开心,紧绷的精神也放松下来。 且末算是沙漠绿洲,地处车尔臣河畔,准却说就是因为这条河才有了这片地方。 其地域广阔,但人口是真的少。 目前总共一千一百零九户,七千四百四十五人,兵六百一十六人。 牲畜以羊、驴为主,少有牛马这一类的大型牲畜。 生产力非常低下,只有几间铁匠铺子和木工铺子。 至于医疗,则只有几个本地的草郎中,医术甚至不如大明的赤脚郎中。 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但他们是纯粗放式耕种,就是开垦一块地,随便把种子一撒。 除了干旱的时候浇水,不做其他任何照料,草甚至比庄稼长的都高。 (这种情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普遍存在。) 了解过这些情况,苟不凡等人都气的直跳脚。 “果然是蛮夷啊,白瞎了这么好的地。” 汉人移民的到来,对当地百姓来说也是一大新闻,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热闹。 一开始双方都心有忌惮不敢接触。 后来尝试着聊了一下,发现对方没有恶意,就渐渐放下了戒备,开始进行交流。 语言不通不是问题,可以用手比划。 窦大冲指了指人群,问道:“你看出了什么?” 苟飞跃想了想,说道:“蛮夷也并非都如我们想象中的野蛮。” 窦大冲又指了指另一个方向,问道:“你再看看那边。” 苟飞跃抬头看去,发现在人群的另一端,也站着一些人。 这些人衣着华丽头戴八角帽,脸上没有喜悦,只有阴霾与愤怒。 他好奇的道:“这些人衣着整洁,是当地的官吏吧?” 窦大冲颔首道:“是的,他们是当地的统治者,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和宗教领袖。” 苟飞跃不解的道:“为何他们看起来不高兴的样子?” 窦大冲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问道:“你猜猜。” 苟飞跃思索道:“他们似乎是因为我们和当地百姓交流,感到不开心。” 窦大冲只是点点头,没有回复。 但这个肯定依然让苟飞跃信心大增,继续说道: “以前这些百姓都听他们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我们到来……我懂了,大明在这里建立统治,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内心是抗拒的。” “但又畏惧大明的兵威不敢反抗,只能在背后使小手段。” “他们能用的手段不多,最多也就是挑唆当地百姓不遵朝廷命令。” “可是一旦这些百姓与大明百姓接触多了,就不会再听他们的话了。” 窦大冲赞许的道:“果然聪明,侯爷说过,百姓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心思的,也没有反抗朝廷的想法。” “只是他们世代跟随部族酋长生活,千百年养成的习惯,让他们听从于酋长的话。” “这些酋长就不同了,他们想高高在上,自然不愿意接受朝廷的统治。” “他们就会告诉百姓,朝廷是邪恶的,是来抢他们女人粮食的,大家要站出来反抗。” “百姓没有分辨能力,只能听从他们的。” “我们教化蛮夷的时候,就要根据这一点制定政策,进行区别对待。 “无差别的进行打击,只会将百姓彻底推到他们那一边,最终变得不可调和。” “这些年朝廷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 苟飞跃一脸受教的道:“原来如此,侯爷真是无所不知啊。” 窦大冲笑道:“那是,侯爷可是天下第一智者,聪明着呢。” 苟飞跃深以为然的点头,然后小声问道: “朝廷准备怎么处置这些人?就任凭他们这样?” 窦大冲只是冷笑道:“怎么可能。” 但他话也只说到了这里,就不再继续往下说了。 苟飞跃心里和猫爪的一样,却也不敢过多追问。 他深知,自己实质上也只是个普通百姓罢了。 不能仗着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就不识好歹。 不懂分寸只会让人讨厌,最终失去一切。 当地土人首领虽然很不想见到土民和汉人移民交流,却也不敢站出来阻止,只能在一旁着急。 本来窦大冲他们决定,就在这里停留三天,让大家好好歇息一下,顺便在县城补给一些物资。 现在发现了这样的意外效果,就决定多停留几天。 而且他还鼓动大家,多和土人交流交流。 当地土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里,对外面一切都很好奇,自然也乐于和移民交流。 双方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当地土人首领们,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敢有丝毫的不满。 那一千驻军虽然不多,却能轻松将整个且末反复碾压无数遍。 他们可不敢在明军眼皮底下搞小动作。 很快,双方百姓就开始了以货易货的交易。 当地百姓拿出了自己的商品,从汉人移民手里换取所需货物。 事实上,汉人移民也没什么货物可言。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盐巴、咸菜,但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且还要自己留一些,不能全部拿来兑换。 即便如此,也让他们换到了一些想要的东西。 苟不凡就用半斤盐,换了几只鸡苗、鹅苗、三只兔子和两只羊羔。 “等到了家,把这些都养起来,每年能多收入不少钱。” “到时候小溪在家照料它们,咱爷俩出去操弄土地。” “用不了两年,咱们的日子就能富足起来了。” 苟飞跃脑海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一副,男耕女织、鸡鸭成群、牛羊满圈的画面。 其他各家也都类似,用不多的盐巴和咸菜,换取了一些家禽幼苗。 移民一直在这里呆了八天,好好的和这里的百姓交流了一番。 增加了双方的了解,缓解了土民对大明的惧怕情绪。 碍于天气越来越冷,百姓们也迫切希望早点见到新家,窦大冲才决定带领大家出发。 西域民风也确实淳朴,只是几天时间,当地百姓就对移民生出好感。 见到他们要离开,就有好客的土民迁出自家的驴车,表示送大家一程。 结果其他土民百姓一看,也纷纷迁出自家驴车要帮忙。 盛情难却,窦大冲只得同意。 于是大家都坐上了驴车,或者骑上了驴,一路慢悠悠的向着新家园而去。 他们前脚刚走,驻军千户段海峰就回到军营,小心翼翼的进入一处营帐。 营帐内又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是西域锦衣卫百户皮诚。 虽然段海峰是千户,皮诚只是百户,但双方的身份地位却是截然相反的。 此时皮诚正拿着一本书翻阅,看起来文静儒雅。 见段海峰进来,他放下手中的书,问道: “移民出发了?” 段海峰回道:“是,刚刚出发,很多当地百姓去送。” 他就将情况详细讲了一遍。 听完后,皮诚赞叹道:“果然如侯爷所说,普通百姓才是最简单的啊。” 段海峰也露出敬仰之色,侯爷永远都是那么睿智,他的话总
相关推荐:
Gimme more(骨科,1v1,年下)
斗罗:圣皇归来,开局清算比比东
贱不过三(H)
银龙的淫夜
反扑金主大大_新御书屋
同时穿越:每个我有不同的金手指
禁区 强制爱 1V1 斯德哥尔摩
裙下的暧昧(futanari)
穿成被吸干的气运之女[七零]
幽乡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