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情窦为你开 > 第247章

第247章

阶层就诞生了,也就是魏晋隋唐时期的士族门阀。 秦汉隋唐以来,不管当权者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都在事实上参与进来,着手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千年的发展,贵族政治被终结,文化制度有了长足进步,生产力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大明确实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 前进一步,就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至于该如何构建这个新时代,他们已经在路上了。 不论大明能否成功,都至少往前迈了一步。 想到这里,他豁然开朗,之前种种疑问都有了答案。 “好,还是景恪你讲的透彻啊,咱现在什么都通了。” “你们放心大胆的去做,天塌了咱替你们顶着。” 朱雄英重重点头,说道:“皇爷爷放心,我绝不会让您失望的。” 陈景恪也彻底放下心来,有老朱这句话,人权部妥了。 任凭那些人如何反对,都翻不了这个天。 其实他的话并没有说完,方才说的那些都是内因,还有外因未讲。 不过既然已经说服了老朱,坚定了他的内心,也就没必要再啰嗦什么了。 剩下的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又陪老朱聊了一会儿,两人就起身去了未央宫给朱标请安。 结果等他俩到了地方,却没有见到马娘娘和圆圆。 一问才知道,两人刚刚才离开回慈宁宫了,只不过走的是另一条路。 陈景恪倒没什么,每隔两三天都能见一次面,也不差这一次。 朱雄英则是唉声叹气,他可是两天没见圆圆了,实在想念的很。 朱标发福了许多,行动不便发福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因为饮食控制得当,加上每天都会在内侍的帮助下活动,倒也不算胖。 朱标对政务倒没怎么过问,他更关心的是洛下学宫那边的成果。 还劝诫朱雄英和陈景恪:“牢记求同存异这四个字,学术的问题尽量用学术的方式来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也没必要掀桌子。” “需知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不采纳他的学说,本身就是最严重的处罚。” 两人都奉命承教。 对于解缙的事情,朱标也给出了建议: “天下如他这般的读书人比比皆是,不尊俗流、自命清高是他们最大的缺点。” “但他们视荣誉为生命,敢于谏言,是不错的异见者。” “景恪经常说,当朝廷只剩下一个声音的时候,往往也是危险即将到来的时候。” “朝廷还是需要他们这些异见者,来提供反面意见做参考的。” “对待他们要牢记一句话,可用可信不可重。” 陈景恪心中赞叹,这番话太有朱标特色了。 他才是真的将求同存异这四个字放在心里,并应用在实践之中。 只可惜,身体原因让他过早的退出了政治舞台。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历史评价也不会低。 又陪着他聊了一会儿,两人才一起离开。 毕竟现在朝廷政务繁忙,能抽出时间来看看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可能长时间逗留。 大明是真的忙,不只是朝廷忙,地方衙门、百姓也忙,就连藩属国也跟着忙。 朝廷忙着协调分配资源,同时利用这个大好的机会,刺激工商业发展。 地方衙门则是这些政策的执行者,同时也要及时将问题上报。 百姓则忙着赚钱,忙着迁徙,忙着去自己新分配的土地耕作,也忙着与新邻居打交道。 陈粪叉是江西一名普通的少年,最近的心情有些大起大落。 先是周围很多熟悉的同族玩伴,被迁走去了遥远的藩属国。 他听祖辈说过,十几年前朝廷就进行过一次大迁徙。 那次就有很多族人被拆散迁走,他们陈家的声势已经大不如前。 很多老一辈的族人,经常缅怀当年的强大。 什么没人敢欺负他们,什么用水都得他们村用过,别的村才能用。 总之一句话,他们村就是当地的小霸王。 可是经过那次迁徙之后,这种盛况就再也没有了。 关键是,朝廷还给他们村安排了几十户异姓人家同住。 陈家村这个名字也被废弃,当地衙门还给取了个新名字,叫大柳树村。 现在提起那个凶神恶煞的晋王,老一辈的人依然忍不住打寒噤。 可见当时的情况有多惨烈。 不过陈粪叉却非常无感,迁走就迁走了呗,有什么好难过的。 而且那些人迁走,剩下的人还多分了好几亩地。 现在大家的日子不是很好吗。 但直到自己的小伙伴跟随父母被迁走,他才感受到那种怅然。 首次和老一辈产生了共鸣。 朝廷实在太…… 一群小伙伴一边跑,一边冲着他大喊: “粪叉,快点走啊,衙门过来分地了。” 正惆怅的陈粪叉有些懵,什么分地,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跟了上去: “什么分地?” 小伙伴说道:“你不知道?狗子他们不是迁走了吗,他们家的地就分给咱们了。” “听说咱们也都能分到地呢。” 啥?给我分地? 已经十一二岁的陈粪叉,是知道土地的重要性的,更知道自己名下有一份土地意味着什么。 所以脚下不禁加快了步伐,很快就来到了地头。 此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打眼一看,村里人基本都在了。 村正等人正在组织秩序,好几个黑皮狗子……咳,好几个差役正拿着尺子和户籍册统计着什么。 他好不容易在人群里找到爹娘,一问才知道,真给自己名下分了地。 还是足足九亩,全家的地加起来就有二十九亩地了。 哎呀……哎呀……朝廷真是太好了。 陈粪叉一刻都没有为小伙伴的离去感到悲伤,下一刻就沉浸在获得土地的喜悦之中。 全村人都在庆祝此事。 啥?被迁走的同族? 祝他们在藩属国生活愉快幸福美满,我们会想念他们的。 这还不算完,没几天衙门又来人了,宣布将在村子东北角迁徙二十户日本百姓过来。 现在要将那里的土地规整出来,并修建房屋,还要制作一些简单的家具。 村里有手艺的都可以来做工。 因为是在家门口做工,所以工钱比城里低了一倍,还不管饭。 可村里男女老少都踊跃报名参加,就连陈粪叉都被他父母给报了名。 干不了重活,那就跟着打下手。 虽然工钱只有大人的一半,可也比满大街乱跑强不是。 陈粪叉等人自然不愿意,可他们的小胳膊拗不过父母的大腿,不想吃竹板炒肉就只能乖乖去干活。 不过小孩子心思就是活泛,很快就将心思转移到了对日本人的好奇上。 “不知道日本人长什么样子。” “听说很矮,所以都喊他们小日子。” “我上次去城里,可是听说了,日本女人都很乖很温柔。” “哎,你们说咱们将来是不是也能娶个日本婆娘?” 娶个日本婆娘? 陈粪叉也不禁一阵浮想联翩。 “嘿,你们一群小崽子磨磨唧唧的干什么呢?快把砖搬过来。” 一声呼喊,将他们从美梦中惊醒,连忙又投入到劳作中去。 不过内心里,也确实对即将到来的日本邻居,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 在大柳树村隔壁,有个大桑树村。 他们对迁徙就是另外一个态度了,支持,坚定的支持。 他们村的老一辈,是这么给新一辈讲过往的: “你们是不知道啊,当年陈家村有多嚣张……” “仗着人多别提多狂了,想打谁就打谁,俊俏姑娘都不敢出门。” “幸好圣皇英明,派晋王过来将他们给分拆了,咱们这十里八村的日子才算好过。” “而且把人迁走后,剩下的地大家一分,日子都变好了。” “现在的皇帝那可是天命之君,当年他受伤可是天降异象的。” “他登基之后,咱们的日子果然又好过了,家里也能有余粮了。” 十二三岁的刘箩斗,对这话感触并不深。 他记事起,家里的日子就已经不错了,不过新皇登基后家里确实更好过倒是真的。 他亲眼看着家里的草房换成了青砖瓦房,空荡荡的房子里也摆上了家具。 以前他的衣服,是大人的旧衣服改的,上面补丁摞补丁。 现在每年过新年,都会添一套新衣服。 虽然淘汰下来的旧衣服,依然会改成别的样式继续穿,可至少不用捡别人的旧衣服穿了。 心理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几天村里又发生了几件大事,衙门派人过来说,要在他们村旁边安置几十户日本移民。 让他们出人去做工。 村里人那可是非常的积极,能动的都去了。 关于日本移民的讨论,也成了村子里最热门的话题。 不过刘箩斗对此却不感兴趣,他想去城里。 最近生意好做,很多人开了作坊,四处招募人做工。 薪酬开的一个比一个高,待遇一个比一个好。 而且作坊是没有学徒工的,进去干三个月就能拿正常薪酬。 隔壁村好几个人,都去城里做工了。 他们回来之后,讲述城里的花花世界,可把刘箩斗羡慕坏了。 只是当他将想法告诉父亲刘大脑袋,却遭到了反对。 这天他再次找到父亲刘大脑袋,说道: “您为啥就不同意我去呢?” 刘大脑袋冷哼道:“你脑子被驴踢了?好好的百姓不当,非要去别人家当奴仆是吧?” 刘箩斗努力解释道:“不是奴仆,是去做工,签合约的工人。” “每个月都有二十二个大子,比码头干活都要赚钱。” “而且东家还承诺了,提供饮食和住所,每天只需要干四个时辰……” “关键,那是城里,如果干的好我能在那里立足,咱们就是城里人了。” 刘大脑袋嗤笑道:“呵……说的比唱的好听,骗子都是这么骗人的。” “真把卖身契签了,你还想有好?别幼稚了。” 刘箩斗争辩道:“那是合约,雇工合约,受朝廷保护的……” 刘大脑袋打断他说道:“我知道那是雇工合约,可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官商勾结?” “到时候真出事儿了,衙门会站在你这边?” “咱们村的驴蛋儿去做工,砸断腿被人家扔出来的事儿,你都忘了?” 刘箩斗说道:“那后来不还是赔钱了吗,而且朝廷新设了一个人权部,专门管理此事。” 刘大脑袋道:“那是他运气好,在大街上等死的时候恰好碰到御史巡查。” “衙门的人怕影响政绩,才让那富商赔了钱。” “就这,等钱落到他手里,也少了足足一半。” “至于你说的那个人权部,他们也是官,是官就没好东西。” 说到这里,他气愤的道:“那些狗官都该杀,朝廷好好的政策,到他们手里就全变了样。” “还是圣皇干脆,贪官被查到就杀全家。” “新皇虽然圣明,可还是年幼,被那群奸臣给骗了。” 刘箩斗:“……” 刘大脑袋又自顾自的说道:“只要我还活着,做工的事情你就别想了。” “真想学手艺,改天我去找你七叔,让你跟着他学木工。” “朝廷大分封到处采购东西,你七叔可是赚了不少啊。” “哎,你说当初我怎么就没学手艺呢,只能在这里种地。” 刘箩斗有些不乐意的道:“说是学木工,不还是免费帮他干活吗。” 刘大脑袋怒道:“你懂个屁,手艺是那么好学的?” “学木工拉三年锯,那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是你给老师的学艺钱。” “要不然非亲非故,人家凭什么把吃饭的手艺交给你?” “你再叽叽歪歪,劳资特酿的打死你。” 于是刘箩斗就这样被送到同族七叔那里,开始了学徒生涯。 类似的事情,在大明大部分地方上演,只是演绎的方式不同罢了。 就在这纷纷扰扰中,一船船日本移民被运送到大明。 然后被分流到各省,各府县,最后被安置在各个村落。 新鲜面孔的到来,确实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好奇。 这种好奇,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相对应的,日本移民在度过初期的彷徨之后,内心就升起了无尽的喜悦。 房子、种子、土地,这一切竟然都是真的。 在日本他们努力一辈子都无法获得的东西,到了大明竟然直接就拿到了。 当他们拿到房契、地契、户籍的那一刻,在内心深处已然和日本彻底割裂。 我们是大明子民了。 第541章 继续无题 站在洛阳码头,贾思义并无多少感慨。 他本就不是多愁善感之人,没有那么多伤春悲秋。 况且,现在他也确实没心情感慨。 这一路走来,他满脑子思考的都是接下来的工作。 目前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 经过洛下学宫多年的研究,大同思想已经与传统思想成功衔接。 虽然之前陈景恪也打着传统思想再进化的旗帜,可事实上他的大同思想很多地方显得特别突兀。 与传统思想的衔接也较为生硬。 洛下学宫数百位学者一起努力,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各家思想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朝廷觉得时机成熟,准备借这个机会,与旧势力旧传统做彻底的切割。 为大同思想的全面推行,扫除所有的障碍。 每每想到这一点,贾思义都不禁感到可笑: 恐怕洛下学宫那些的大学者们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亲手为朝廷打造了一把刀,用来和他们坚守的传统做切割。 侯爷的布局,永远都是那么高瞻远瞩啊。 只是这种切割是要流血的。 动用军队不大可能,侯爷一直竭力反对用军队解决内部矛盾。 那么,锦衣卫将会是主要操刀人。 他贾思义,就是最锋利的那把刀。 对此他有些无奈,蒋瓛前车之鉴不远,执行这个任务下场不会太好。 但他并未退缩,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加入锦衣卫那天他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况且,侯爷不是卸磨杀驴的性子。 这件事情做成了,不敢说子孙万代,至少三五代人是有保障的。 蒋瓛的家人在燕国就生活的很好,长子继承了他轻车都尉的爵位,在王府任职。 还有一个儿子正在汉地接受培训,很快就会前往身毒地担任要员。 这些都是朝廷对他的回馈。 这个回馈,足以让大多数人眼红。 他贾思义自然也眼红这个待遇。 死怕什么?大丈夫求的不就是五鼎食五鼎烹,封妻荫子吗。 想到这里,贾思义眼神再次坚定起来,迈步向洛阳城而去。 颇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返的架势。 进京后他没有去锦衣卫总部述职,而是先去了一趟安平侯府。 得知陈景恪去了宫里,他才留下拜帖前往镇抚司。 在镇抚司衙门,他见到了早已等候在这里的杜同礼。 杜同礼正在翻阅卷宗,见到他进来直接将卷宗丢下,喜道: “思义你小子终于回来了。” 兄弟相见,贾思义也有些激动,说道:“让老大久等了。” 杜同礼往外面瞅了瞅,说道:“在外面要喊职务。” 贾思义笑道:“怎么,现在锦衣卫还有人敢说这个闲话?” 杜同礼面色严肃的道:“正因为是锦衣卫,才更要注意这些。况且现在还是特殊时期,不要授人以柄。” 贾思义眉头微皱,说道:“情况有这么危险吗?现在这大明还有人能翻这个天?” 杜同礼摇摇头,说道:“是对你个人影响不好。” 贾思义更加不解:“我?我怕什么?” 我都做好牺牲的准备了,还怕别人传闲话? 杜同礼先让他坐下,才问道:“你可知侯爷为何在此时将你调回来?” 贾思义也没有假装不懂,而是直言道: “侯爷需要一把刀。” 杜同礼失笑道:“你是不是觉得,你就是这把刀?” 贾思义疑惑的道:“不是吗?” 听这话音,好像有出入啊。 而且,我之前那么多思想建设,不是白做了吗? 杜同礼摇摇头,嗤笑道:“你小子飘了啊,这次的事情需要一把锋利的刀,你区区百户也配?” 贾思义并没有生气,而是想到了什么,霍然起身道: “我不同意。” 杜同礼淡淡的道:“你不同意什么?轮的到你拿主意?” “这件事情,除了锦衣卫指挥使,谁能执行的下来?” “你区区一个百户,还是南洋分部的百户,谁会服你?” “而且我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要是连这点担当都没有,你觉得别人会怎么想?” “这把刀,只能由我来当,也必须由我来当。” 贾思义情绪激动的道:“那也不行,我去找侯爷。” 杜同礼怒道:“站住,你找侯爷做什么?你想怎么和他说?” “我们哥儿几个不干了,你爱咋咋地?” 贾思义呼吸急促,显然内心极为不平静。 贾思义比他们大十岁左右,二十年来对他们非常照顾。 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他早就视其为父为兄,自然不愿意看着其冒险。 可理智却告诉他,这一切早已成为定局,他去找陈景恪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反而会把事情弄的更糟。 杜同礼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况且这件事情虽然危险,却又不是必死。” “我知道你想拿蒋瓛举例,但此时和当初形式不同,且他是他,我是我。” “想要我的命,可没有那么容易。” 贾思义深吸口气,内心依然有些无法接受,生硬的道: “那为何还要让我回来?” 杜同礼说道:“我要去前线,需要有个人看家。” 说白了,就是找个接班人。 “我向上面举荐了你和皮诚,你们两个不论人品、能力、资历、忠诚都不相上下。” “可陛下和侯爷却一致认为你最为合适,可知是为什么?” 贾思义说道:“我比皮诚狠。” 杜同礼颔首道:“锦衣卫太特殊了,人一旦有了权,就会产生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我每年都要亲自处置百八十个胆大包天的。” “指挥使就坐在火山口上,不够狠就压不住下面的人,火山就会喷发。” “皮诚太重感情,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你比他狠,比他冷静,能镇得住下面的人。” 贾思义也逐渐冷静下来,郑重的道:“我不会让老大你失望的。” 杜同礼笑道:“看,这就是选你的原因。” 之后两人又交流了一些信息,对一些政务的事情进行了探讨。 贾思义将自己这一路的思考,全部告诉了杜同礼,希望能给他一些参考。 眼见时间差不多,杜同礼才起身带着他去乾清宫朝见了天子。 朱雄英倒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仔细询问了南洋的情况,然后吩咐他好生做事,就让他离开了。 从朱雄英那里离开,他们就出宫去了安平侯府。 等待了大半个时辰,陈景恪下差回来。 先是一番慰问,陈景恪才进入正题:“老杜将情况都告诉你了吧?” 一句老杜,无形中拉近了因为长期未见面造成的疏离。 贾思义恭敬的道:“是,老大将一切都告诉我了,让我在京中听侯爷差遣。” 陈景恪点点头,忽然说道:“你不不怪我吧?” 贾思义连忙道:“怎么会,属下岂能做此忘恩负义之事。” “也不瞒您说,最初我以为由我来负责此事,都已经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没成想……”说到这里,他祈求的道:“真的不能换个人吗?” 杜同礼眉头一皱,呵斥道:“贾思义,我怎么和你说的?” 陈景恪摆手阻止他,说道:“思义这么问,我反而很高兴,说明大家没有看错他。” 然后又对贾思义说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你放心,蒋瓛的事情绝不会重演。” “事实上,当初朝廷对蒋瓛也已经做出了妥善安排。” “他本身就是做情报工作的,只要行事低调一些,谁也奈何不了他。” “只是他嚣张惯了,给了别人机会。” “以老杜的性子,是不会犯他那样的错误的。” “不出意外,将会有你来接替他的位置,到时候你还保护不了他?” “况且,如果三任指挥使都不得善终,两个还是为朝廷效力后被人刺杀。” “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搁?” 一番话说的贾思义安心了许多,羞愧的道: “是属下想的太简单了,请侯爷恕罪。” 陈景恪笑道:“你这是关心则乱,但你要谨记,行大事者,越是危险局面就越要冷静。” “此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也。” 贾思义恭敬的道:“是,属下受教了。” 陈景恪又道:“你也这么长时间没回来了,先歇息几天陪陪家人。” 三人又聊了几句,杜同礼二人很识趣的离开了。 和旧传统做切割,自然不会那么快就开始干,需要做的准备是非常多的。 贾思义也很清楚,自己不能太着急,必须表现的像是要高升的样子,以免引起怀疑。 所以接下来几天,他按照正常流程,先是回家歇息。 在此期间,他谢绝亲朋的拜会,表现的非常低调。 越是如此,大家反而就越相信,他要高升了。 锦衣卫内部也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 正如之前所说,不论功绩、资历、能力,他都是足够的。 关键,他是陈景恪的心腹,仅此一点就足矣。 大家都做好了,迎接新领导到来的准备。 歇息了半个多月,贾思义才正式走马上任。 锦衣卫副指挥使兼千户。 这更加印证了大家的猜测,他是来接杜同礼的班的。 于是,不论内心是否服气,大家都纷纷开始巴结他。 当然,在巴结未来领导的同时,大家也不敢对杜同礼有丝毫不敬。 毕竟这么多年的指挥使,威望是可无争议的。 而且他至少还有两年的任期,两年足够改变很多东西。 更何况,他还是贾思义的‘老大’,地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 贾思义先用两个月时间熟悉自己的工作,并主见从杜同礼手中接过一部分权力。 两个月后,锦衣卫内部开始频繁调动。 在指挥使即将换人的情况下,这些调动显得非常合理,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不但是锦衣卫,朝廷也对一些封疆大吏进行了调整,军队也进行了轮换。 在大分封、高层新旧交替的掩盖下,同样没有引起什么怀疑。 ----------------- 西域。 苟飞跃跟随大部队,离开了高昌,沿着荒漠古道一路向西而去。 这一路更加的荒凉,人烟稀少。 这里的男人多带着八角帽,女人蒙着面纱。 寺庙、道观等建筑,都换成了清真寺。 而且明显能感觉到,这里的人对他们充满了警惕甚至敌视。 窦大冲等人一再警告大家,这里已经进入了伊教区域,他们对大明并不友好。 所有人都要提高警惕,不允许离开大部队。 同时又将青壮组织起来,拿出早就分发下来的砍刀和弓箭,守护整个队伍。 这让大家都有些紧张,生怕突然冒出一支敌人。 不过还好,那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有时候屠刀比什么都好用,朱棡颁布的规定,凡有汉人遇害,方圆十里鸡犬不留,威慑力犹在。 他们也只敢将不满和敌视藏在心里,行动上不敢有一丝不敬。 不过也并不是没有遇到过敌人。 在半道,他们遭遇了一支马匪,约莫有百余人,远远的围着他们的队伍打转。 这让整支队伍都有些紧张。 苟不凡双手紧握自己的砍刀,将爷爷、小溪和驴子护在身后。 窦大冲命令大家摆好防守阵型,然后让民兵拿出火铳,对天来了一次齐射。 普通百姓给的是砍刀和弓箭,既可以保护自己,也能用来劈柴打猎。 民兵给的则是火铳。 火铳的声音在空旷的戈壁上传出很远,震的牲畜骚动不已。 同时也震慑住了那群马匪。 犹豫了许久之后,他们才调转马头离开。 这让大家松了口气,然后纷纷催促快点离开这里。 窦大冲却说道:“不能走,此时大家犹如惊弓之鸟,一旦动起来马上就会散作一团。” “万一马匪去而复返,骑马一冲人就全散了,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大家再坚持一下,后面那支队伍离我们只有一天的路程,马匪不敢停留太久的。” 众人将信将疑,却也不敢不听,只能继续等待。 果不其然,半个时辰后,马匪队伍再次出现。 发现移民队伍依然严阵以待,不甘心的又绕了几圈,最终悻悻的离去。 至此大家对窦大冲的话再无怀疑。 大家原地等待了一天,等后面的队伍赶上,相互交流的情况,才结伴继续往前走。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处驿站,说是驿站其实叫兵站才更合适。 因为这里驻扎着一个营(五百人)的骑兵部队。 窦大冲立即将情况上报。 驻军首领闻知此事,大骂一声:“找死。” 于是带领三百骑前去搜索。 见到军队去替他们报仇,大家都不觉一阵心安。 之前遭遇马匪带来的惶恐,也消散的七七八八。 第二天这支部队依然没有返回,窦大冲他们也只能按捺住好奇心继续出发。 直到五天后,他们才重新见到这支部队。 只是人数少了三十多个,且大部分都带伤。 窦大冲连忙上前询问才知道,他们一路追踪找到了这些马匪的老巢。 所谓马匪,其实就是生活在当地的土人出来打秋风。 之前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相关推荐: 你好,河豚小姐【SP 1V1】   斗罗:圣皇归来,开局清算比比东   幽乡魅影   越线之后(女师男生 高H)   强迫承欢   当一条龙砸到一个人(人兽)   倾辞呈章(1V1,H)   撩遍顶级哨兵后,我被全星际垂涎   半点心(1v2 H)   同时穿越:每个我有不同的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