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就动荡不安的局势。 可以说,目前的野州已经是风雨飘摇。 明军奔袭宇都宫城,沿途也不会遭遇太大的阻力。 就算有部分城池站出来抵抗,沐晟也不准备耽搁时间。 留下一支部队攻城就可以了,他依然率领主力直扑宇都宫城。 计划已定大军开拔,向着目的地杀去。 然而,一路走来看到的景象,却让沐晟大为吃惊。 套用一句古籍里的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进入野州地界,走了数十里竟然没有遇到一个活人。 这让沐晟又惊又喜,说道:“早就知道日本已经破败,没想到竟严重到了这般地步。”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派出骑兵四处侦查。 林兴珠就是一名侦骑百户,接到命令后就带领麾下士兵,顺着一个方向摸了过去。 路上还真给他找到了一些活人,不过都是从陆后逃回来的溃兵。 他也没客气,全都杀了并将左耳割下来带走——左耳是计算军功用的。 又走了十余里,终于看到了几块种有秧苗的田地,看样子应该是经常有人照顾。 他连忙派人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小村落。 村口安排的有人放哨,不过还不等他回去报信,就被骑兵给追上击倒在地。 事实上,百余骑兵奔袭,造成的动静是很大的。 都不用人报信,村里人就已经知道有军队过来了,还在村子里的人纷纷躲了起来。 见此,林兴珠就下令道:“兄弟们小心,别阴沟里翻船了。” “这些房子都是木头的,放把火将他们逼出来。” 几名部下立即开始行动。 然而,一直被林兴珠踩在脚下的那个日本人,忽然大声说道: “……明人地干活?” 一长串的话,林兴珠就听懂了‘明人’两个字,这让他不禁起了兴趣,将脚拿开说道: “我是明人,你能听得懂汉话?” 哪知道,那个人压根就没理他,而是兴奋的大叫大跳: “叽哩哇啦……叽哩哇啦……” 林兴珠直接无语了,对翻译说道:“翻译翻译他说的什么。” 毛芝山有些迟疑的道:“他说的是,明军来了,王师来了,大家别怕快出来。” 林兴珠不信的道:“你确定没翻译错?他说的是王师来了?” 毛芝山肯定的点点头,说道:“这么简单的话,我肯定没听错,他说的就是王师来了。” 林兴珠一脑门问号,这是啥情况? 你们日本人也喜迎王师啊?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藏在家中的那些日本百姓,竟然真的纷纷跑了出来又叫又跳。 “这……”林兴珠一个莽撞汉,哪见过这种情况,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的手下就更不知道了,一个个都向他看来。 林兴珠挠了挠头,只能强作镇定的道: “问问他们什么情况。” 毛芝山上前询问起来,很快就知道了大致。 最近十几年日本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野州作为和毛人征战的前线,更是十室九空,大片土地荒芜。 他们村子原本有五百多人,这些年下来就只剩下一百一二口。 而且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成年男人就只剩下八个。 另一方面,大明的渗透也深入到了民间。 普通百姓都知道,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天朝上国。 那里天子圣明,轻徭薄赋、人民安居乐业……反正就是人道乐土。 两厢一对比,差距更加明显,可以说人人都向往传说中的大明。 但大明离他们太远,也只是想一想而已。 可是前不久足利义持率领大军路过这里,征用野州的粮食和民夫。 让本就破败的野州,更是再遭劫难。 不过也通过这件事情,野州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天朝上国的王师来了。 毛芝山语气怪异的道:“他们都希望我们能获胜,能结束日本乱世,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林兴珠:“……哎,百姓的要求何其简单啊。” 毛芝山点点头,问道:“现在怎么办?” 林兴珠看了看这些陷入狂喜中的百姓,实在下不了杀手,说道: “还能咋办,让他们老老实实待在村子里不要出来,我们走。” 毛芝山点点头,将这番话翻译给了那些日本人听。 哪知道,日本人反而起了争执,主要是那八个青壮起了争执。 正当林兴珠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只见其中四个比较高大的站出来,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毛芝山过来翻译道:“他们想参军。” 林兴珠震惊了:“你说啥?” 毛芝山:“他们八个都想去,但是村子里需要青壮照料,最后决定去四个。” “刚才他们争吵,就是决定谁去。” 林兴珠:“……” “告诉他们,我明军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让他们留在家里好生生活吧。” 毛芝山将这番话翻译过去,日本人又乱了起来,然后竟纷纷跪下叩头。 毛芝山无奈的道:“他们请求将这些人收下,哪怕让他们当个仆从都行。” 日本的武士是有仆从的,负责照顾武士的生活,打仗的时候负责冲锋陷阵。 林兴珠不耐烦的道:“我明军没有仆从,他们不要多言。” 然而这些日本人似乎很认死理,竟然跪在马前不让他们离开。 林兴珠有些头疼,随口说道:“我们明军招募有严格标准,我不可能要你们的。” “真想帮助明军作战,你们自己去攻打城池去吧。” “兴许你们立了功,沐将军就将你们收下了。” 本来他是敷衍这些日本人,那知道对方竟然当真了,想要问他讨要一个信物。 说是方便招募人手,等以后立功了,也好去寻找他。 林兴珠哭笑不得,从怀里摸出一块发黄了的手巾,拿出自己的百户印章盖在上面。 “好了这就是我的信物,你们快让开,我还要执行军务。” 这些日本人果然不再纠缠,捧着那块盖了章的破毛巾,恭恭敬敬的磕头送他们离开。 林兴珠实在是怕了这群人,赶紧纵马离开,又绕了几圈杀了一些溃兵。 确定没有敌人之后,就返回了大部队,还将方才的事情作为趣事上报。 上面的人也每当回事儿。 不过是一些日本老百姓,杀了也好,放过也罢,其实都无所谓的。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 就在林兴珠走后,那四名日本壮汉拿出铁制农具,怀揣着信物就出发了。 他们也不知道去哪,就这么漫无目的的到处走。 一路上也遇到了一些溃兵。 那些溃兵原本想要打劫他们,但他们四个非但不惧,反而高举那块破毛巾,说这是明军信物。 他们是明军将领的仆从,负责招募军士攻打城池。 当然,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进行了一些夸张,说什么立下军功就可以加入明军云云。 历朝历代,不分国内外,对于逃兵溃兵的惩罚都是很严重的。 这些溃兵本就已经无路可走,听说这四人是明军将领的仆从,还有盖着印章的旗帜(毛巾)为证。 也是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立即决定入伙。 于是他们从四个人,变成了十七个。 十七个变成了五十个,五十变成三百。 当然,聚拢的不只是溃兵,还有一些活不下去的日本百姓。 反正没几天,他们就聚拢了七百余人。 然后他们真的攻下了几个村镇,获得了一定补给,人数也变成了一千四百余人。 但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就成了问题。 这四个人毕竟只是没什么见识的农夫,种地伺候人还行,行军打仗就不是那块料了。 至于制定战略目标,就更不是他们所能做到的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叫大光的僧侣出现了。 大光听完四人的说辞,也是将信将疑。 然而那块发黄的白布上的印章,清清楚楚的写着,大明某某军百户林兴珠字样,显然不是假的。 虽然搞不懂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这四个人肯定和明军有联系。 作为一名心向大明,梦想前往大乘佛教发源地参悟佛法的有志僧侣,他加入了这群人。 在他想来,自己立下军功,就能通过军方前往大明。 而且因为立下了军功,去了大明说不定还能获得重视,跟随高僧大德学习。 大光虽然只是个普通僧侣,可也是读过书开启过智慧,且接触过不少大人物的。 至少比这群农夫、溃兵懂的多,也有计划的多。 在他的帮助下,这支乌合之众很快就扩张大了三千人,其中一半都是妇女和老人。 大光的解释是,别管这些人有没有作战能力,最起码拉出去显得人多势众。 还别说,这一招确实很管用,轻易就给他们攻下了几座小城。 说攻下也不合适,都是看到他们人多直接投降了。 日本社会阶级思想很重,本来他们就算攻陷了城池,也站不住脚。 然而,林兴珠的毛巾改变了一切。 大明将领的仆从,那就是贵族啊。 如果说,仅凭一块毛巾还说明不了什么。 那大光的僧侣身份,让这毛巾变成了真正的信物。 至少在野州这种偏僻地方,能忽悠住大多数人。 搁在以前,其实也很难忽悠住人。 但足利义持大军失败的消息已经传开,日本即将灭亡几乎成了共识。 这就给了他们偷鸡的机会。 总之经过二十余天的发展,他们竟然凑出了一支六千三百人的军队。 其中能拿起的武器的,就有四千人。 然后大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攻打宇都宫氏支脉建立的武茂城。 “打下这座城,我们就有足够的功劳去见林将军了。” “诸位也就有机会加入明军,从而改变家族身份。” 这个看似疯狂的举动,得到的所有人的一致赞同,于是他们就这样前往了武茂城。 …… 第518章 普世历史 大光虽然只是个普通和尚,但确实是有一番见识的。 或者说,以日本对佛教的尊崇,能成为有名有姓的僧侣,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普通人。 大光的能力不说多强,至少比大部分普通人要强的多。 一边行军,他一边对这些乌合之众进行了整合。 将能战斗的四千余人挑选出来编组,由聚拢的溃兵担任基层军官。 剩下没有战斗力的,也全部编组,交给溃兵中失去战斗力的人管理。 专门负责为那四千多战兵提供后勤服务。 别管这些溃兵能力如何,至少他们接受过系统军事训练,能听得懂命令。 可以执行一些不太复杂的任务。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实现了半军事化管理。 对于一群乌合之众来说,能构建一套管理体系,简直太重要了。 等他们大军到达武茂城的时候,数千人已经可以排成相对整齐的队列行军。 别管战斗力如何,至少表面看起来有板有眼。 所以,武茂城内的统治者看到这一幕,顿时就被唬住了,连忙关闭城门准备据城而守。 之后他们在城墙上观看,发现这支军队安营寨在也像模像样,就更以为是一支主力。 这就让武茂城的统治者们感到惊诧了。 这都啥时候了,野州哪来这么一支正规军? 而且他们这么高调的行军,还敢攻打城池,就不怕被明军给逮到吗? 然后他们就收到了一封劝降信,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是明军的仆从,奉命攻略城池。 信里还劝他们,若投降可保全家小。 还威胁他们,若不投降等大军破城将屠城三日。 城内的宇都宫氏族人连忙商讨,大多都认为投了吧。 “足利义持十五万精锐一战尽没,日本拿什么来抵挡明军?” “现在投降,明军会将我们列为表率加以重用,等明军大局已定我们就算想投都没机会了。” 不过在投降之前,他们还要先确认这支军队,到底是不是明军的仆从军。 于是就派了一位代表过去,借着谈判的名义进行打探。 当这个代表见到大光是个僧侣,立即就确信了七成。 没办法,和尚的地位实在太特殊了。 然后两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光不愧是僧侣,见多识广能言善辩,且表现的底气十足,彻底打消了对方最后一点疑虑。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宇都宫氏打开城门,投了。 大军入城,大光立即派人接管了要地,彻底控制了这座城池。 然后一边休整,一边派人去寻找明军汇报情况。 ----------------- 另一边,沐晟带领军队一路南下,大军畅通无阻到达宇都宫城。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大军还没有摆开阵势,宇都宫氏的使者就到了。 爷投了。 是的,宇都宫满纲直接就投了。 “我早就仰慕大明风华,恨不能身为明人。” “今日王师到达我实在欢欣,早已备好户籍、钱粮,请将军接收。” 对方的态度,一度让沐晟以为他们在诈降,几经打探才确认对方是真的投了。 他之前对宇都宫氏的判断,基本都是准确的。 唯一有失误的地方就是,太保守了。 事实上宇都宫氏的情况,比他想的还要差的多。 最初宇都宫氏是支持南朝的,被幕府吊起来打。 后来虽然向幕府低了头,却也遭到接连削弱。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非杜撰。) 这次足利义持率领主力,在陆后和明军决战。 野州作为后方,可是遭了劫。 被足利义持打着大义的旗号,狠狠搜刮了一通。 就这么说吧,现在宇都宫城的粮仓干净的能饿死老鼠。 他宇都宫氏的士兵,就只剩下一千亲兵,其余全部被足利义持要走。 更惨的是,全城的青壮加起来不到三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投降才怪。 不过不管怎么说,宇都宫氏投降,还是让沐晟非常高兴的。 虽然他们已经大不如前,可当了这么多年的野州之主,能极大的影响人心。 为了安抚宇都宫满纲,沐晟时常与其进行交谈。 然后发现,宇都宫满纲对华夏历史、文学娴熟于心,甚至比他这个明人还要熟悉。 尤其是对《史记》,说一句倒背如流都不为过。 非但是宇都宫满纲,但凡是读过书的日本人,几乎都对华夏历史有着很深的了解。 而且提起华夏上古史,日本人都流露出荣誉感和认同感,似乎那些也是他们的历史一般。 沐晟不由自主的,想起陈景恪说过的那番话: “日本有历史而无史书,他们将华夏的历史当成普世历史,尤其是对汉朝以前的历史认同感非常强。” “在日本最流行的两部史书,一为《史记》,一为《三国志》。” “所以,《华夏简史》一出,最高兴认同感最强烈的一个国家,就是日本。” 并且陈景恪还认为,这是大明能够灭亡并吞掉日本的基础。 蒙元就算不遭遇神风,也很难真正灭掉日本。 因为将华夏历史作为普世历史的日本人不认可他们,说白了日本人不认为他们是华夏正统。 自然也就不会接受他们的统治。 但大明不一样,明朝是正统的华夏传承,日本人从上到下都对其充满了向往。 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以前沐晟还觉得有点夸张,普世学问他知道,可是普世历史他无法理解。 谁会放着自家历史不去研究,反而将别人家的历史作为普世历史。 这不是数典忘祖、认贼作……咳咳,就是那个意思。 日本怎么说也是传承千年的大国,怎么可能有史无书。 他们既然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又怎么可能不重视祖先? 现在他终于相信了。 这个国家的人,真的将华夏历史作为了普世历史。 而且日本人并不将明军视为外来者。 他从小就生活在云南,对这方面感触是很深的。 云南虽然名义上尊奉中原王朝为主,但事实上非常的排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 他们一直视大明为外来者。 这种敌视,是肉眼都可以看的到的。 可在日本,他没有感受到这种目光。 这里的人,是真的将其视为‘自己人’的。 就算有敌视他们的,也只是出于利益考虑,而不是认同上的敌视。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陈景恪提到的另一个理论,和平演变。 原来,这就是和平演变。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他故意和宇都宫氏谈起了徐福东渡,谈起了汉朝册封倭奴国王印等历史。 果不其然,每一个听到这个话题的人,都非常的开心。 并小心翼翼的表示,日本也有华夏血脉。 等沐晟也表示,大家同为华夏一脉,他们就激动的浑身颤抖。 至此,沐晟对陈景恪的理论再无一丝怀疑。 “侯爷真乃天下第一智者也。” 不过感叹归感叹,军事行动还是不能停的。 就在沐晟准备让宇都宫氏,劝降野州各城池的时候,宇都宫满纲却主动提出了一个建议: “现在野州说话真正算数的,乃足利义持扶持的结城基光。” “将军若想兵不血刃拿下野州,须以雷霆手段消灭此贼。” “如此我劝降各家族,才能事半功倍。” 沐晟不禁暗暗点头,这倒是与他了解的情况相符。 宇都宫氏支持南朝,幕府自然会扶持亲信与其作对,最初扶持的是小山家。 二十年前小山义正击败并杀死了宇都宫满纲的父亲,双方可谓是仇深似海。 不久后小山义正作乱被幕府消灭。 足利尊氏转手扶持了小山家的同族,也就是结城家族(同族不同姓)。 结城家族对幕府就非常忠诚了,两代人持续对宇都宫氏进行打压。 现在野州三分之一的地盘,都被他们给夺走了。 宇都宫满纲对结城家是非常痛恨的,现在不过是想借大明的手铲除这个仇人。 但他的这个提议,也正中沐晟下怀。 野州最大的两个家族,就是宇都宫氏和结城家族。 只要拿下了他们,其他小家族不足为虑。 现在宇都宫满纲主动提议攻打结城家族,沐晟自然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而且还顺势提出了要求:“我大军远道而来,对日本的情况不甚熟悉,还需要宇都宫家主相助才是。” 宇都宫满纲大喜,说道:“为王师而战,乃我之荣幸也。” 于是,沐晟留下一部镇守宇都宫城,他自己率领主力继续南下攻打结城基光。 宇都宫满纲也集结了家族五百子弟跟随大军助战。 大军行进的路上接连遭遇侵袭,虽然未能对大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却也拖延了行军的速度。 但结城家这么做,无异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沐晟当即就做出决定,不接受投降,对结城基光家族实施雷霆手段。 以此来震慑其他家族。 接下来他令骑兵四出,对路过的所有城池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并且对外宣布,这是对结城家族对抗大明的惩罚。 之后大军横推一路来到结城家族的大本营。 这次他没有进行劝降,而是直接展开阵势开始攻城。 结城家族的情况比宇都宫氏要好的多,现在能动用的精锐还有近六千人。 城内的青壮加起来,也有万余人。 粮草虽然不算多充足,但坚持一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结城基光试图靠这些资本,与面前的明军展开交锋。 在他看来,日本局势虽然危险,可还远没有到灭亡的境地。 只要各藩主大名积极抵抗,明军纵使一时得胜,也很难长久维持统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了展示明军的强大,沐晟直接将火器搬了出来。 他的战术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 大炮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 一天下来结城基光的精锐损失大半。 然后宇都宫满纲趁机与城内的其他势力取得联系。 当天晚上,结城基光在睡梦里被捆了起来。 不过沐晟并未入城,而是对宇都宫满纲说道: “去吧,宇都宫氏的耻辱,需要用敌人的鲜血来洗刷。” 宇都宫满纲激动的跪伏在地,宣誓永远效忠大明。 然后他带领五百子弟入城,屠尽结城家全族。 此举确实有效的震慑了野州各家族,等宇都宫氏的代表到达,他们纷纷选择投降。 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武茂城。 前面说过,宇都宫满纲没有儿子,就从支脉过继了一个。 这个继子就出自武茂城宇都宫一脉。 双方有这样的关系,那还有啥好说的。 宇都宫满纲就派人去武茂城劝降。 只是人还没到,武茂城的使者就先一步到达宇都宫城寻找明军。 当沐晟听说,有一支日本军队,奉明朝将军之命攻城略地的时候,有多惊讶可想而知。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别的军队捞过界了? 但使者却一口咬定,那位林将军就是你们的人,是某某百户所的百户林兴珠将军。 百户?将军? 沐晟一脑门问号,啥时候百户也能称将军了? 不过有了具体番号,剩下的就简单了。 他就命人将林兴珠找了过来。 林兴珠一开始听说主帅要见自己,还很忐忑,不知道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等到了地方,听说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募集军队,攻打城池。 他差点吓尿了,连忙表示没这回事儿。 不过还好,经过仔细对照,他总算是回想起咋回事儿来了。 “属下当时没办法,就随手在汗巾上盖了个章子丢给他们……哪想到会是这样……” 沐晟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不管咋说,这都算是大功一件。 而且有了这支军队为表率,也确实方便明军做许多事情。 于是沐晟在权限范围内,晋升林兴珠为千户,并让他前往武茂城接管那支军队。 并给他交代了一个任务: “尽可能的收编心向大明的日本人,宣扬大明的政策。” 林兴珠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升了官,稀里糊涂的走马上任。 有了宇都宫氏的帮助,沐晟在极短的时间就彻底拿下了野州。 之后他没有停歇,兵分两路:一路偏师攻打实力较弱的常路州,一路他亲自率领攻打实力强大的信浓国。 信浓国是日本中部内陆国,土地面积辽阔,实力也非常强。 只要拿下这里,整个日本北方都将落入他的手里。 也是他给自己制定的最低目标。 ----------------- 与此同时,平安京再次发生了军事政变。 部分日本贵族趁足利义持兵败,室町幕府无力掌控大局的情况下,拥立再次被勒令出家的长庆复辟。 此举自然遭到了北朝的强烈抵抗。 一直是幕府傀儡的北朝君主后小松天皇,也趁机拉拢了一批权贵,掌握了一部分权力,与长庆展开了对峙。 第519章 朱雄英:美男计? 陆后城决战,可以说是全日本都在关注。 各方势力想尽一切办法,掌握战场的第一手动态。 每天往来于陆后城和日本后方的信使,不知道有多少。 更何况大明也在利用自己掌握的渠道,友情向他们传递各种消息。 所以,陆后城的战况动态,以一种古代罕见的效率来回传递着。 前线刚发生某件事情,几日后就传遍了各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日本的送死战术。 别说是明军,就连日本人能理解的都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都认为,足利义持他们疯了。 也有一部分人站出来试图替他们解释,什么孟子说人类都有恻隐之心云云。 还举例,如什么专门杀鸡的,看到鸡就吐之类的。 但不管理不理解,大家至少还认为他们在坚决抵抗。 但很快小道消息就传出来了。 足利义持被架空了,权力被佐藤正夫篡夺。 足利义持知道赢不了,故意演戏让日本精锐送死,以此来向大明表忠心。 被派过去执行送死命令的,都是地方各藩主大名的军队。 幕府军队在当执法官,负责处决那些试图反抗的人。 足利义持此举就是要削弱各藩主大名,实现大权独揽。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一时间无法分辨真伪。 但有一个致命的现实是,直属幕府的亲兵,确实没有参与进送死计划。 这本来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换成谁当幕府将军,都不会让自己直属部队去送死,这是他们建立统治的基础。 可当这些谣言出现之后,那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说不清了。 幕府与地方势力彻底离心离德。 尤其是原属于南朝的各领主,更是庆幸自己之前没有将军队交给足利义持。 等到明军主动出击,一日间就彻底击败日军,更是让送死战术成了笑话。 就这? 还说不是演戏,故意派人去送死? 幕府的威信荡然无存,足利义持成了万民唾弃的对象。 室町幕府名存实亡。 然而各方势力却没有一个敢妄动的,他们都在等明军的下一步动作。 一日间消灭十余万精锐,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火器? 别管是什么原因,总之明军非常强大,强到他们无法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人敢妄动。 生怕成为出头鸟,被明军当成下一个打击对象。 然而有一个家族不同,他们必须要站出来。 那就是天皇家族。 不管大明到底是什么打算,他们都不可能幸免。 怕是没用的,还不如尽量多掌握一点筹码,才好应对后续情况。 当了十八年傀儡的北朝天皇后小松站出来,以天皇名义接管各项权力。 幕府时代,日本天皇虽然是傀儡,可也不完全是傀儡。 还是有一定权力的,能自由活动发声,也有一批直接忠于他们的臣子。 大概就类似于
相关推荐: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满堂春
游戏王之冉冉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实习小护士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火影之最强白眼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