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情窦为你开 > 第190章

第190章

呢。 指望他们团结起来,还不如祈祷帖木儿喝水呛死来的靠谱。 所以,面对当前的局势,大家都有些束手无策了。 柳芸娘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 “是否将这个消息通知晋王?” 虽然晋王有大明为后盾,不怕和帖木儿硬碰硬,可也没必要头铁不是。 朱樉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说道:“马上通知大明,告诉他们延缓西域战略。” 李芳忧心的道:“从这里传递消息回去,需要数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 朱樉说道:“之前和老三的约定,是等帖木儿出兵攻打脱脱迷失,他再出兵西域。” “现在帖木儿按兵不动,以他的才智必然能想到出了变故,不会贸然出兵的。”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尽快将局势通报给他为好。” 柳芸娘立即就派人去河西报信。 此时的秦国,早就和大明建立了稳定的陆上信息传递渠道。 从安西传递消息到河西朱棡那里,走陆路比水路还要快好几倍。 现在只希望朱棡能察觉到异常,更改原计划,不要对西域出兵。 对局势有了准确判断,众人心中都轻松了不少。 但根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汤軏苦恼的道:“如果帖木儿一直不出兵,我们要如何破局?” 朱樉笑道:“他不动我们也不动,看谁先沉不住气。” 徐膺绪赞同的道:“大王高见,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我秦国只会越来越强,明年我们只汉人人口就能达到五十万。” “燕国那边也进展顺利,按照计划今年就能彻底拿下身毒。” “到时候他们就可以从南面攻击帖木儿。” “晋王出兵西域……” “我们三方夹击,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也翻不出天去。” 朱樉不禁想起了陈景恪的计划,就是三方夹击。 没想到事情发展到最后,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想到陈景恪,他不禁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埃及那边的情况如何了?” 柳芸娘将目光看向岑信通,那边的事情一直是他在负责。 岑信通自然知道他真正关心的是什么,回道: “埃及局势混乱,那群犹大趁机站稳了脚跟,依靠金钱开路收买了许多权贵。” “不过他们似乎沉迷于用金钱收买人,很少直接插手军队。” 朱樉不屑的道:“寄生虫就是寄生虫,脑子里只有寄生,不知道如何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继续监视他们,尽量将他们所有成员都揪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岑信通说道:“是。” 这时李芳询问道:“朝廷规划里的那条运河,也是时候着手推动了。” “也正好利用此事,给埃及加一把火,让他们更乱一些。” 朱樉颔首道:“国相所言甚是,岑统领,此事也交给你去办了。” 所谓的运河,就是苏伊士运河。 借用埃及的力量将这条运河挖通,然后大明出兵灭掉埃及,坐享其成。 连蛊惑埃及贵族的理由都找好了。 就是东西方贸易的巨额利润,开通这条运河真就是坐着数钱。 啥?你说开挖运河困难,会死很多人? 别开玩笑好吧,俺们是奴隶制。 你觉得我们马穆鲁克突厥统治者,会在乎埃及大食奴隶的命吗? 我们现在正愁人多,养不活呢。 柳芸娘说道:“此事或许可以借助那些犹大的力量,我想他们也很希望这条运河挖通。” 那可不,凡是重视商业的群体,都能意识到这条运河的商业价值。 犹大必然是最积极的。 ----------------- 就在朱樉他们商量着下一步战略的时候,大明这边也陷入了欢庆之中。 不是过什么节日,而是太子即将大婚。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黄历4090年(1395),也就是建章五年。 准太子妃徐妙锦终于到了及笄的年龄。 早就迫不及待的朱雄英,第一时间找到马娘娘哭诉: “东宫的后宫无主,我无法专心国事啊。” 马娘娘是什么人啊,哪能看不出自家大孙子打的什么鬼主意。 不过徐妙锦的年龄也确实到了,是时候为他们大婚了。 否则外界还不知道要怎么传呢。 她一点头,这事儿基本就定了。 于是徐允恭入宫,将妹妹接回了家中。 这是规矩,女子必须在娘家坐轿,被抬到夫家。 这才是完整的礼节,皇家也不能例外。 更何况现在娶的是太子妃,未来的皇后,礼仪方面更是不能疏忽。 然后就是各种流程,自然是一路顺畅。 钦天监给出的吉日是三月十二,还有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是足够的。 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为这场婚礼做准备。 第437章 无题 “嘿嘿……哈哈……”陈景恪时不时的发出古怪的笑声。 朱雄英一开始还假装听不到,时间长了终于受不了了,一拍桌子恶狠狠的道: “给我闭嘴,再发出这种怪声,我把你嘴给缝起来。” 陈景恪故作害怕的道:“哎呀,太子殿下生气了,太子殿下饶命啊,小的再也不敢了。” 朱雄英:“……” 劳资不就娶个媳妇吗,你要不要一天取笑八百次? 不过等陈景恪出去排洪的间隙,牛二虎悄悄的说道: “殿下,您真生气了?” 朱雄英本来没生气,但被他这么一问,确实有点生气了。 陈景恪和我是啥关系? 他嘲笑我就算了,你牛二虎是什么身份自己搞不懂吗? 也想来打趣我? 你配吗? 牛二虎天天在他身边,自然能看出他脸色不对,连忙解释道: “其实吧……民间成婚,新郎的好友都会打趣他的。” “不只是新郎官,新娘子也是一样的。” “没人打趣,就说明他们人缘不好。” 朱雄英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好奇的道: “哦?民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规矩?” 牛二虎见他不生气了,放下担忧,继续说道: “可不是吗,有些地方还会刁难新郎,严重的地方还有那荆条抽的。” 朱雄英更是好奇了,说道:“打趣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抽?” 牛二虎回道:“说是为了让新郎官记住疼痛,以后好好过日子莫要胡来。” “想胡来了,就想想今日的疼痛。”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也是,成婚后也是一家之主了,如果还和以往那样任性可不行了。” “必须要承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这样才是一家之主。” “民间很多风俗,还是有很深的现实道理的。” 牛二虎兜了半天,终于说道: “所以陈伴读打趣您,也是……嗯,出于风俗习惯,您没必要生气。” 朱雄英没想到他在这里等着自己,失笑道: “没想到你牛二虎还会替人打圆场了,让我刮目相看。” 牛二虎腆着脸说道:“臣也就是知道您和陈伴读关系莫逆,不会真生他的气,所以才想来讨个好。” “换成别人敢这样,我早就拔刀砍过去了。” 朱雄英大笑道:“你啊你啊,好,这一桩算你办的好。” “赏你点什么好呢,我想想。” 牛二虎连忙道:“臣不是……” 朱雄英压根就没理他想说什么,自顾自的说道: “有了,你孙子今年也十七八岁了吧?” “先让他到东宫锻炼锻炼,过几年在找个合适的机会外放。” 牛二虎‘噗通’就跪下了:“臣……叩谢殿下洪恩。” 朱雄英很满意这个效果,说道: “起来吧,你在我身边多年一直尽心尽职,些许奖励也是应该的。” 牛二虎心里很清楚,什么应该的,谁信了谁就是傻瓜。 他跟在朱雄英身边十年了,以前为啥没见太子想起提携一下自己孙子? 今天只是替陈伴读说了几句好话,马上就变成劳苦功高了,孙子的前途问题也解决了。 所以说,做人呐,还是得有眼色一点。 同时他也很庆幸,还好当初太上皇交代的任务,自己偷奸耍滑了。 否则……不敢想太子掌权以后,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嗯……当年老朱让他时刻盯着陈景恪,不要做出逾越之事。 牛二虎最初确实提醒了几次。 陈景恪倒是没说什么,朱雄英先不开心了。 他能看得出来,是真的不开心。 面对这种情况,他整个人都麻了。 执行老朱的命令,那太子指定不会给自己好果子吃。 不执行命令,老朱的小鞋更不好穿啊。 就在他左右为难的时候,却发现老朱自己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所以,就慢慢的把当众提醒,变成了私下沟通。 到后来干脆两眼一闭啥也没看到,甚至还经常在朱雄英面前,说陈景恪的好话。 直到今天,他终于收获了想要的结果。 与此同时,他也暗暗惊叹于陈伴读和皇家的关系。 这是真不拿他当外人啊。 很快陈景恪就回来了,继续以各种方式打趣朱雄英。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不论他怎么做,朱雄英都表现的毫不在乎。 甚至还有点开心。 反倒是把他给吓到了,这孩子不会是被弄出心里毛病来了吧? 观察许久发现一切正常,才放下心来。 朱雄英自然也发现了他的心理变化,心中暗笑不已。 ----------------- 对于这场婚礼,最高兴的除了朱雄英,当属徐达了。 闺女在宫里养了十年,终于要正式成为太子妃了。 天知道,这两年他的压力有多大。 前几年还好,孩子年龄小,大家都不会说什么。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就不停的有人私下问,什么时候大婚啊? 尤其是太子妃嫔生下了长子朱文圳,隔一年又一个嫔妃生下次子朱文坤。 这种非议就更多了。 嗯,朱元璋给每个儿子都留下了单独的字辈,朱标一系的是: 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且还要根据金木水火土为偏旁进行排序。 朱雄英的儿子正好是文字辈土字旁,周岁的时候一个取名为朱文圳,一个取名朱文培。 女子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多了去了,为啥你家徐妙锦非要等到十六岁及笄? 莫不是有什么变故?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徐妙锦的太子妃之位稳如泰山,可总有不开眼的传谣。 类似的八卦,在民间很有市场的。 徐达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被这些流言所影响。 可听得多了,总是一件烦心事。 而且随着朱文圳一天天长大,也必然会吸引到朱雄英更多注意。 长子总是有一些特殊感情在的。 未来真的很难说啊。 他也希望自家女儿早点大婚,早点产下嫡长子,这样所有的争议就都没了。 现在,终于熬到这一天了,他自然开心。 很难得的一反低调态度,大开中门招待八方来客。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民间清流,只要登门的都是客。 对于他的高调,大家自然知道是为什么。 说白了,奉旨高调。 和皇家结亲,你要是不高调一点,人家还以为皇家多难伺候呢。 况且,今天不高调,以后可就没机会了。 以至于,去他家送礼的队伍,从城北排到了城南。 徐达几乎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在应酬的路上。 就连陈景恪几次去他家,都没能单独见上面。 徐妙锦也是一反常态,变得深居简出起来,除了父母兄长外人根本就见不到他。 就连陈景恪这个当师父的,都不太方便在这个时候,去见她了。 不过还好,有福清在。 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她传达。 总的来说一切顺利,大家都在等待着三月十二的到来。 ----------------- 太子大婚,自然是举国欢庆。 大赦天下是必然的。 不过徐妙锦主动提议,大赦天下只赦免轻微罪行,重罪改成流放南洋可免罪。 此举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这姑娘培养的好啊,眼界开阔,有政治头脑。 关键是懂得因势利导,这才是最难得的。 这还不算完,老朱还从内帑里拿出了一笔专款,给所有六十岁以上五岁以下的幼童发了喜钱。 仅此一项,就支出了百万贯之巨。 却没有人指责老朱奢侈乱花钱之类的。 倒不是因为太子大婚他们破例,而是这本身就是善政。 况且这个钱还是内帑出的,何乐而不为呢。 文武百官自然要有所表示,不论身在何地,都要送一份礼回京。 然后妖魔鬼怪也冒出来了。 不少地方,借此机会进贡了很多奢侈品。 如果不是大明命令禁止上祥瑞,估计他们会直接弄一些祥瑞出来。 即便如此,看到这些奢侈品名单,朱雄英也是大怒。 “这是试探,如果我收下了,恐怕下一步进贡奇物就会成为常态。” “再下一步就是上祥瑞了。” 陈景恪赞赏的道:“殿下英明,确实如此。不过毕竟是你大婚期间,也不好惩处太过。” 朱雄英也有些犹豫:“我自己倒是不在乎什么喜庆不喜庆的,而是怕妙锦觉得晦气。” 事实上,陈景恪也是同样的顾虑。 他也很讨厌这种试探,换成别的时候,必然是狠狠的斥责。 甚至派锦衣卫去查一查那些人的老底。 可毕竟这是太子大婚,讲究的是喜庆,不宜大张旗鼓。 这事儿就连朱元璋、马娘娘、朱标,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不能破坏了大喜的氛围。 就算要算账,也要等到大婚过后。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徐妙锦那里就传来了一张纸条。 上面内容很简单,大意是: 今日姑息养奸,明日就会有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她怎能因为一己之私,连累百姓受苦呢? 看到这张纸条,朱雄英有多高兴可想而知,老朱、马娘娘、朱标也开心不已。 这媳妇,果然选对了啊。 然后朱雄英在早朝的时候大发雷霆,宣布所有进献奇物的官吏,考核一律下等。 还派出锦衣卫去调查他们的老底,若有不法行为从重处罚。 同时还警告所有官吏,要清正廉洁,不要试图走歪门邪道。 并掷地有声的说道:“只要我还在一日,这大殿之上,就容不得那些奸佞。” 群臣皆汗流浃背,然后山呼太子英明。 朱雄英没有独享荣誉,还将徐妙锦的纸条拿出来,表示是太子妃劝他这么做的。 这一下,群臣对徐妙锦也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必然也是一代贤后啊。 此时大明统治集团还没有腐化,大多数臣子对此都非常高兴。 都说大明三代兴旺,目前来看此言不虚啊。 ----------------- 太子大婚固然重要,朝廷也不可能因此就停摆,很多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 比如,朱棡就准备按照原计划出兵西域。 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帖木儿攻打脱脱迷失,反而等来了他生病的消息。 朱棡几乎是瞬间就得出了结论:“他在装病。” 至于原因,和朱樉分析的差不多。 为了观察清楚局势,也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察觉到这个变故之后,朱棡毫不犹豫的下令撤军。 对他来说,打西域都不急于一时。 今年打有打的好处,不打也有不打的好处。 几个月前刚和斡亦剌决战,将士们都疲惫了,正好借此机会休息。 而且斡亦剌的地盘也需要时间来消化。 留一年的空白,也是一件好事。 于是,他让各军轮番休息,让将士们趁机回家探亲。 当然,他也没忘了还派人去和朱樉沟通,看他那边有什么打算。 同时还将此事上奏朝廷。 等朝廷接到这个情报的时候,离朱雄英大婚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周时间了。 老朱对此的评价是:“帖木儿不愧是安西霸主,还是有点头脑的。” 朱标颔首道:“他装病确实把死局盘活了,现在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朱雄英不屑的道:“再厉害也不过是我大明的笼中囚徒,现在不过是让他多活一年。” 这一点众人倒是都没有反驳。 不论帖木儿作何选择,最终大明都会对他动手的。 区别是,如果他主动去攻打别人,大明可以趁虚而入,捡个便宜。 现在他不动手,那等大明腾出手来,他一样是死。 要说破局的方法也不是没有,打败朱樉,就能破了大明的计谋。 然而此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半包围之中。 就算他想打,也不一定能打得过朱樉。 况且,他在安西四面皆敌,大家可都在等他露出破绽呢。 所以,别看他表面上依然处于主动地位,实际上已经陷入了死局。 朱标最后说道:“今年不打西域也好,正好全力经略草原,彻底将蒙古纳入大明统治范围。” “永绝草原后患。” ----------------- 三月十二日很快到来,朝廷为太子和太子妃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东宫也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女主人。 婚后朱雄英连续三天没离开后宫,最后还是被徐妙锦给轰出来的。 又惹的众人对他嘲笑不已。 尤其是陈景恪,一天到晚不停地念叨白居易的诗: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朱雄英脸皮也厚了,全当没听见。 反正老子媳妇娶到家了,你爱咋说咋说。 不过作为实权太子,他并没有多少时间耽于新婚之乐。 很快就被政务包围了。 这第一桩大事,就是诸侯王就封。 第438章 我都想弄死他 四月初,国子监的一处别院里,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考试。 参加考试的总共有一百三十人。 “即将分封的诸侯和他们的继承人,共三十人,分别在这两间考场里。” “国相和户部大臣各五十人,在这两间考场。” 国子司业赵谦向朱元璋、朱标等人介绍这里的详细情况。 事实上不用他介绍,对这里的情况大家都非常熟悉。 毕竟这个政策就是他们一行人商量出来的。 封国不是划块地给一些人口,就能建起来的。 需要照顾的点可以说千头万绪。 既然要进行大分封,大明就不可能不管后续,那太不负责任了。 所以,各种配套的东西也要准备好。 除了各种必要的启动物资,最重要的就是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 大明的勋贵集团,十有八九都是底层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 靠他们治理国家,那简直就是开玩笑,更别提建设一个国家了。 只能大明帮他们建立一套体系。 不是大明不愿意放手,而是没办法,必须要扶着走一程才行。 这也就意味着,诸侯国初建的时候,官僚体系都是大明朝廷指定的。 当然,大明不会一直干涉对方的内政。 诸侯王可以在封国稳定之后,逐步提拔自己的人才,将这些位置替换掉。 但为了防止诸侯王分封之后,太过放飞自我,朝廷规定五年内替换人员不得超过三成。 十年后方可大规模替换朝廷指派的官员。 二十年内,国相和户部大臣必须由中央朝廷指派,二十年后方可自己任命。 国相掌管一国政务,只要他不出问题,封国就不会跑的太离谱。 户部大臣其实就是户部尚书的别称,为了和中央朝廷区分才用了户部大臣的称呼。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财政机构。 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后,户部已经不单单是掌管钱粮那么简单。 还牵扯到最整个国家的资源分配,以及各种发展计划的制定,是国相最重要的助手。 只要这两个位置不出问题,再加上大明帮忙组建的行政体系,就能确保一个封国不会大乱。 如此二十年后,这个封国基本就能稳定。 而且他们的继承人差不多也培养出来,可以承担国君的职责了。 到时候再彻底移交权力给他们。 当然了,大明这么做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就是防止某些人有异心,刚分出去没几年就忘了本,在政策上和大明渐行渐远。 前二十年由朝廷任命国相和财政大臣,就可以确保该封国能嵌入大明的藩属体系里去。 到时候经济高度和藩属体系绑定,就不怕他们有异心。 从去年确定第一批分封名额之后,朝廷就在国子监组建了一个特殊学院。 专门教授受封的诸侯王如何当国君,同时也对国相和财政大臣的候选人进行培训。 今天这场考试,主要考的其实是国相和财政大臣。 各五十名学员,前十五名将会获得这次机会,后面的只能等下一批诸侯分封了。 至于诸侯王和他们的继承人,这场考试也不是完全走过场。 虽然不论他们考的如何,分封都会进行的,可考的太差就会被剥夺行政大权。 说白了,如果将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分成国君和国相府两部分。 考的好就能提前掌权,国相府就是辅佐他工作的机构。 考的差的国君,就要让渡更多的权力给国相府。 由国相府主持国家行政要务。 直到国君有能力承担职责,才能从国相府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然而,权力那能是随便让渡的吗? 国相府主持大政,一旦形成惯性,国君再想把权力拿回来就千难万难了。 如果国相府还能获得中央朝廷的支持,那他们想拿回权力就更难了。 所以,对于诸侯王和他们的继承人来说,这场考试同样非常重要。 权力都有排他性,谁都不想把自己的权力让给他人。 看着考场里奋笔疾书的众人,陈景恪心下也是激动不已。 这都是华夏的种子,将来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散播属于华夏的芬芳。 朱元璋他们只是在这里溜达了一圈,见没有什么问题就离开了。 毕竟这场考试要持续一天,他们不可能一直守在这里。 送走皇帝一行人,赵谦返回考场挨个巡视。 看着这些特殊的考生,他也同样非常兴奋。 他是个做实事的人,对于朝廷的宣教计划非常支持,但对于朝廷的缓慢进度非常不满。 一度想辞官去地方教书,连地点都选好了就是琼州。 不过几次辞官都被朱标给拒绝了。 先是让他主持编写了海外明人进学教材,去年又任命他担任这所特殊书院的祭酒。 这所书院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清楚。 竟然让他来掌管,这是何等的器重。 而且把这些未来的国君、国相教好了,也同样能更好的宣扬华夏文化。 比他跑到地方去教学,效果更好。 于是他就息了辞官的念头,接下了这个重担。 半年多的教学,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候,他自然非常重视。 害怕有人作弊,从头到尾一直盯着,中途吃饭都是在考场进行的。 直到考完,他又亲自押送试卷去了宫里。 等到了乾清宫才发现,朱元璋、朱标、朱雄英和陈景恪四人都在。 前三个人在他能理解,陈景恪在…… 而且陈景恪就坐在朱雄英的斜对面,这是一个臣子不可能坐的位置。 这让他想起了很多关于陈景恪的传闻,有些传闻他知道是真的,有些传闻则觉得太离谱。 但今天他终于知道,以前很多他觉得离谱的传闻,竟然也是真的。 这位安平侯在朝廷的地位,确实很特殊。 特殊到了能坐在太子的对面,还不是私下行为,而是接见大臣的时候公然这么做。 私下怎么都好说,历史上还有皇帝私下和臣子睡一块呢。 但公开就不一样了。 现在皇家就是公开告诉世人,安平侯的超然地位。 赵谦是个正直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下意识就想弹劾几句。 然后他就听到朱元璋说:“景恪,卷子来了,看完再出宫也不迟。” 陈景恪一副无语的样子,说道:“陛下,您拿我当小孩呢,这么多卷子明天都不一定能看完。”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那就等看完了再出宫,我让人通知福清,这两天你不回去了。” 陈景恪:“……” 一旁的赵谦却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还是那位夏日可畏的太上皇吗?安平侯宠冠群臣,果然不是虚言。 还好自己慢了一步,若是真的弹劾了他,恐怕落不了好啊。 他赵谦虽然正直,但又不是不懂变通,自然不会当铁头娃。 之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他暗暗侥幸。 在他将试卷递上去之后,老朱就让他离开了。 临出大殿的时候,他看到老朱在分配试卷。 老朱、朱标和朱雄英一人一卷,最后一卷被直接丢给了陈景恪。 后面他没敢多看,匆匆离开了。 但心中却是复杂无比。 所学告诉他安平侯在玩火,作为一个有操守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弹劾。 这是对所有人都好。 可…… 罢了罢了,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随他去吧。 话是如此说,可心中还是觉得别扭,以至于回家之后饭都吃的不安生。 他女儿赵芝察觉到异常,就关切的询问发生了何事。 见到女儿,赵谦却心中一动。 赵芝虽然不是福清公主小圈子成员,相互之间联系却很紧密,曾经数次合作过。 和福清公主也算是相识。 自己是否能通过她,劝告那安平侯一番? 不论他听不听,自己也都算是尽到了本分。 越想他就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将今日所见所闻,以及对陈景恪不尊礼法的担忧。 最后说道:“你和福清公主有旧,若有机会当提醒她一二。” 哪知道赵芝听后却笑了起来:“爹,您觉得以安平侯的智慧,想不到这一点吗?” 赵谦耐心的道:“俗话说医不自医,安平侯

相关推荐: 带着儿子嫁豪门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我有亿万天赋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我以神明为食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火影之最强白眼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