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情窦为你开 > 第168章

第168章

。 如果仅仅是婚礼逾制也就算了,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他还借着婚礼的名义贿赂权贵,公然结交军中将领。 而且还打着为朱高炽婚礼运送贵重物品为由,调燕王卫队的一支水师进入黄河,直逼洛水。 这支水师也是嚣张跋扈,沿途撞沉了多艘船只。 来告状的冤主,把洛阳知府的大门给堵的水泄不通。 非但如此,朱棣还隐隐透露出对皇帝的不满。 什么大明要是没他,哪有现在北方的大好局势。 你朱标能当皇帝,只是因为早出生几年而已。 一直被压制的勋贵集团,似乎也受到他的影响,行事变得异常的激进和跋扈。 开始明目张胆的串联,似乎在谋划什么大事。 这下群臣彻底无法淡定了。 找读书人鼓吹自己,世子婚礼逾制,结交权贵,收买军中将领,对皇帝不满…… 还把燕王水师弄到京畿附近。 再加上勋贵骚动。 燕王这不是作死,这是想造反啊 勋贵的表现,更加印证了这个猜测。 朱标登基后虽然没有公开打压勋贵,但对于勋贵子弟违法之事处罚非常严重。 且一直在限制勋贵的权利。 被打压久了,他们是不是有别的想法了? 如果这时候燕王再许诺点什么…… 后果不堪设想啊。 群臣再次坐不住了,弹劾朱棣的奏疏再次堆满了朱标的御案。 这次群臣不敢再去找马娘娘,但直接把状告到了朱元璋那里。 太上皇快回来吧,燕王要造反啊。 您也不想您的儿子刀兵相向吧? 还有,跟随你打天下的勋贵们似乎也有异动,您老人家赶紧回来吧。 对于这些弹劾,朱标表现的也很生气。 他先是勒令朱棣禁足,未经允许不得外出。 然后令燕王水师撤回渤海湾,并赔偿所有受害船主的损失。 同时也严厉警告了勋贵集团,让他们老老实实做人,不要有不该有的想法。 做完这一切,他才找群臣商量,怎么处置燕王。 这下轮到群臣头疼了。 这可是马娘娘的儿子,大明的塞王,这事儿我们岂敢发表意见。 你是皇帝,有人威胁你的皇位,你自己不知道怎么办吗? 问我们是几个意思? 但话说回来,怎么处置燕王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废了?圈禁? 群臣倒是想这么干,可一来燕王并未真的造反,只是行为出格。 二来太上皇和马娘娘那一关也过不去。 所这两个法子都不太行。 让他回北平? 别闹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些事情做了就没有回头路了。 以燕王的实力,放他回去岂不是放虎归山? 于是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向了唯一的那个答案。 就藩吧。 赶紧找个封国,将他丢过去吧,一了百了。 朱标也心动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封到海外去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 但紧接着新问题来了。 封到哪? 群臣一致决定,绝对不能封在大明周边。 就燕王这野心,封的太近怕他依然不死心。 最好有多远封多远,如果能封在秦王那边就更好了。 只是大明朝廷手中掌握的土地,确实没有适合的地方。 群臣又麻了。 这可怎么办是好? 就在群臣发愁的时候,朱雄英、陈景恪、徐达、朱棣、朱高炽等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 丝毫没有剑拔弩张的意思。 朱棣得意的说道:“怎么样,我的演技好吧?群臣都被骗了。”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说道:“一点都不像是演的,我感觉大王就是本色出演。” 听到前半句朱棣高兴不已,听到后半句脸一黑: “你小子,找事儿是不,什么本色演出,我可是大明贤王。” 陈景恪笑道:“以前是,现在吗,不好说喽。” 朱雄英接话道:“这件事情过后,您回去将草原隐患解决,依然是大明贤王。”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群臣眼里四叔就是浪子回头。” 还是朱高炽担心自家老父亲,说道:“经历了此事,群臣还能允许我爹去北平吗?” 陈景恪说道:“放心,燕王府的直属力量离开大明,在群臣眼里大王就没多大威胁了。” “虽然会有人反对他继续回北平,但阻力不会太大。” 徐达也颔首说道:“确实如此,燕王府和晋王府的力量日渐壮大,群臣虽然没说,但一直在担心。” “景恪也不过是借机将这个矛盾提前引发了而已。” “一旦燕王府的力量退出大明本土,群臣也不会再咬着不放的。” “至于燕王回北平,也不用担心。” “只要晋王还在,燕王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 众人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晋王府的力量比燕王府还要强,朱棡的能力也是超过朱棣的。 现在两兄弟在北方,属于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 朱棣真的走了,那整个北部边防都会落入朱棡手里。 那可是大明一半的边军精锐啊。 想想就知道有多危险了。 至于为何不派遣别的大将接手朱棣的防区…… 其一朱棡身份特殊,影响力太大,派别人过去很难扛得住他的压力。 其二,太上皇那一关过不去啊。 谁都知道,太上皇更相信自己的儿子。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重用亲族是人之常情。 然而这也造成了,现在北方过于依赖两位塞王的局面。 所以,只要晋王还在,群臣就不会死逼着燕王离开。 “群臣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把燕王撵走。” “而是趁此机会把燕王府的力量驱逐出大明,如此就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 听到徐达将自己比作心腹大患,朱棣有些不开心。 但没办法,谁让对方是他岳父呢,只能假装没听到。 而且他也知道,这是事实。 他很尊重自己的三哥,可要是三哥想造反,他第一个起兵讨伐。 他相信,如果自己造反,朱棡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所以两人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确实是事实。 除了朱标之外,谁当皇帝他们几兄弟都不会服的。 ----------------- 事实上,朱棣的所作所为都是演戏,一场陈景恪导演的大戏。 朱元璋、马娘娘、朱标、内阁等等,都是演员。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群臣同意,支持燕王攻打天竺。 打天竺这么大的事情,肯定要征得群臣同意才行。 至少要统一思想。 将燕王封出去群臣自然是千肯万肯,但帮他征服一个一亿人口的大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这也不能怪大家保守什么的,而是天竺纸面实力太吓人了。 那可是一亿人口。 别和我扯什么种姓制度、战斗力低下什么的。 就算是一亿头猪,靠燕王府那点人,没有几十年也抓不完啊。 燕王府打不过对方,肯定会找大明求援。 到时候大明就要陷入战争泥潭了。 于国于民、于公于私,都不是什么好事。 群臣的考虑其实是很稳妥的,没什么可指摘的。 所以,陈景恪并没有直接和群臣商议此事,而是耍了个小心眼。 “燕王行事最好嚣张一点,在京城大肆结交权贵,尤其是军中将领……” “再找一些勋贵配合演戏。” “如此就能让群臣心生忌惮。” “我们再找人上奏,说天下人苦燕王久矣,赶紧让他就封吧。” “然后我们就以没有合适封地为由拖延此事。” “等到将群臣熬的差不多了,就顺势提出,让燕王学习秦王。” 秦王的封国只有一个小岛,全靠自己的能力在安西打下一片领土。 我们就在天竺附近找个小岛,作为燕王的封地。 他有能力就去天竺打一块地回来,没能力就困守小岛一辈子吧。 “如此一来群臣必然会答应。” “等燕王府去了天竺,事情就不受他们控制了。” 这就是陈景恪的全盘计划,自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朱棣一听让自己嚣张点,顿时就兴奋了: “嚣张好,我就喜欢嚣张……都不用装,你就瞧着吧。” 于是就有了之前的种种出格行为。 而群臣也确实如计划的那般被骗到了。 不过这也算是个阳谋,群臣本来就视晋王府和燕王府为眼中钉。 现在有机会将其中之一撵出大明,他们自然一万个同意。 就算瞧出不对,也会假装没看出来。 总之,这就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表演。 请勋贵过来配合表演,还有个原因。 “大分封必然会遭到群臣反对。” “现在勋贵站出来惹是生非,让群臣亲身体会一下勋贵的负面影响。” “到时候朝廷提出大分封计划,阻力就会小很多。” 这个计划自然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勋贵闹腾的厉害,群臣切身体会到了勋贵集团的危害,自然就会希望将勋贵撵走。 到时候朝廷态度再强硬一点,这事儿差不多就成了。 徐达赞道:“景恪此计可谓是一箭双雕。” 朱棣却说道:“但我发现,勋贵们好像并不是在演戏,而是在借机表达什么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我又猜不到……”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第394章 你们太欺负人了 错觉? 谁要真当他是错觉,那就太小看这位燕王了。 他只是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耍那么多心眼子,只想打北元而已。 实际上,政治方面的事儿他心里门清。 那些勋贵是配合他演出,还是借机发疯,他不可能看不出来。 只是有些事情,他不方便直说。 那些勋贵是皇帝安排来配合他的,如果他反手说别人另有图谋,那不成忘恩负义了吗。 关键是,他也没什么实质性证据。 只是察觉到那些人的行为有一点异常而已。 所以,他才借着闲聊的机会暗示一二。 他相信,以在场几人的聪明,定然能想到什么。 果不其然,朱雄英、陈景恪、徐达立即就露出了然的表情。 朱高炽略微思索,也微微点头,显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朱雄英冷哼一声,说道:“其情可悯,然其行可诛。” 徐达毕竟是勋贵集团的代表之一,为大家开脱道: “大明的勋贵,与历朝历代的勋贵比起来,都算是恪守本分的了。” “他们也是心中没底,才会如此行事,希望朝廷能尽快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 说完目光看向陈景恪,示意他帮忙说几句好话。 事实上他说的也没错,和历朝历代的勋贵比起来,大明的勋贵集团确实要本分的多。 并不是他们觉悟高,而是不得不本分。 老朱眼里揉不进沙子,敢嚣张跋扈的下场都不太好。 在他的高压治理下,勋贵也不敢做的太过。 后来在陈景恪的影响下,老朱的作风有所转变。 可还不等勋贵生出骄奢之心,朱元璋又拿出了分封来利诱大家。 这可是真正的诸侯王啊,一旦成真那才是海阔天空。 有了更大的利益在前方吸引着,勋贵再次变得本分起来。 只要不是特别奇葩,谁都不想在分封前被杀掉。 所以大明的勋贵不但本分,还自损利益帮助朝廷改革。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分封一直停留在嘴上。 皇帝想反悔?或者干脆就是忽悠大家? 现在御座上坐着的那个人都换了,新皇还会承认当初的承诺吗? 去年朱标表态,会在今年进行一次小范围的分封。 可现在已经五六月份了,半年过去了朝廷还是没有任何反应。 勋贵们急啊。 之前他们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怕被抓了典型。 现在皇帝让配合燕王演戏,那正好借题发挥一下。 不过他们始终保持着理智,没敢做的太过分。 于是才有了朱棣方才那番话。 朱雄英毕竟是太子,听说他们的作为,心中自然不高兴。 我们又没说不承认,你们着急什么? 还敢借机发疯,是想逼宫吗? 真是不知死活。 不过有一说一,勋贵们着急是情有可原的。 要不然徐达也不会替他们说情。 陈景恪自然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在接到徐达暗示之后,微微颔首表示收到。 然后随意的说道:“你这脾气得改一改,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 “以后他们就是诸侯王了,手中有兵有粮,小心把人逼急了跳墙。” 朱雄英杀气腾腾的说道:“敢,谁敢不老实,就把谁给灭了……” 陈景恪乐了,说道:“忘了宗藩体系和帝国计划了?” “等大分封正式施行,情况就不一样了,你这唯我独尊的思想必须得改一改。” “很多事情不能再由着性子来,必须要讲规则。” “新的规则,要求大明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照顾到诸侯国的利益。” 听到帝国计划,朱雄英顿时就不说话了。 受陈景恪影响,他很清楚帝国计划施行之后,大明必须要学会正确处理外交事务。 否则,必然会导致藩属国离心离德,最终藩属体系崩溃,帝国计划失败。 朱棣则眉头一挑就想反驳。 还没分封呢,就开始支棱翅膀了是吧?真拿自己当个人物了? 你再是诸侯王,那也是我大明的臣子。 然后他马上就想到自己的燕国,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讲规则好啊。 大明作为宗主国,必须要有宗主国的气度,公平公正的对待藩属国。 不能以大欺小。 生怕别人察觉到他的想法,偷偷的打量了一下众人的脸色。 发现注意力并不在自己身上,顿时就放下心来。 不过徐达是什么人,原本确实没注意到他的异常。 但朱棣鬼鬼祟祟的打量众人,却被他给察觉到了。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身为朱棣的老师兼岳父,他对这位燕王太了解了。 知道这货肯定没憋什么好屁。 不过他并没有揭穿,毕竟是自己的女婿,得帮忙遮掩着点。 但为了防止他又乱说什么话,还是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以作警告。 果不其然,看到他的眼神朱棣心中一哆嗦,顿时老实的和鹌鹑一样。 众人并没有发现这一对翁婿的小动作,注意力都在陈景恪身上。 陈景恪继续说道:“说的更直接点,以后大明要学会用规则来管理诸侯国。” “而规则是怎么来的?不能大明说什么就是什么。” “一条新规则的诞生,必须要经过藩属国集体认可才行。” “至少要经过大多数藩属国的认同,如此规则才有公信力。” 当然,这只是表面公平而已。 所谓的大家集体认可,不过是给规则赋予合法外衣罢了。 大明作为宗主国,想推行什么规则简直不要太容易。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也别当什么宗主国了,老老实实关起门过日子吧。 徐达等人听得也都非常赞同。 即便是排除自己的利益,完全从做事的角度去考虑,陈景恪的话也是老成持重之言。 如果大明朝廷完全不顾藩属国的利益,很可能会被藩属国抛弃。 想想商朝是怎么灭亡的。 现在大明确实强大,藩属国加起来也不是对手。 可将来呢? 朱雄英无法反驳,不过依然气哼哼的道: “就凭这些人的德行,怕是不用大明出手,他们就能给自己折腾亡国了。” 众人心下莞尔,太子这是心服了口不服啊。 不过他们也对陈景恪佩服不已,这话也就他敢说了吧。 换个人说,就算朱雄英认同,心里也会留下芥蒂,说不定哪天就给人穿小鞋了。 未来皇帝的小鞋,可不是那么好穿的啊。 然而,听到朱雄英这番话,陈景恪却非常认同的道: “这也正是我担心的问题,现在的勋贵,真正做好当国主准备的,不超过一掌之数。” “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当一国之主,甚至很多人都不清楚什么是一国之主。” “他们以为到了封国自己就是老大,就可以为所欲为。” “如果就这样让他们去封地,将会是一场灾难。” 朱高炽若有所思的道:“太子、陈伴读所言甚是。” “大明的勋贵出身大多都比较低,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 “当了勋贵之后,又多统军不管民,确实不懂得治理国家。” “这个问题,朝廷要着手解决才是。” “我建议,将即将分封的勋贵集中培训,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权力,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 见自己随口抱怨的一句话,被他们如此郑重的谈论,甚至连解决的办法都提出来了。 朱雄英心中很是得意。 啥叫好兄弟,这才是。 随时能给自己兜底,护住自己的面子。 “高炽所提之法,我以为甚佳。” “就在洛阳创办一所书院,所有诸侯王的继承人必须来这里进学。” 得到鼓励,朱高炽索性就敞开了谈论此事: “最好由皇上出任名誉院长,将来都是天子门生。” “如果可以还能让太子一起进学,以培养感情……” 人生四大铁,其中一铁就是同过窗。 继承人在一起学习,就有了私人感情,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而且学校肯定会教他们拥护大明,拥护宗藩体系之类的内容。 也算是一种洗脑了吧。 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除非他天生反骨,否则都会是宗藩体系的拥护者。 陈景恪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集中培养诸侯国的继承人,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只不过还没有提出来而已。 朱高炽能想到这些一点,并不奇怪。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质子制度,自古以来就有。 但他能想到让皇帝出任名誉院长,让太子一起进学培养私人感情,就很难得了。 可见这些年他确实是学到真东西了。 朱棣见他点头,心下顿时就乐开了花。 这个儿子真给自己涨脸啊。 看向朱高炽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欣慰几分喜欢。 五个手指都不一般长,对待子女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朱棣最喜欢的是朱高煦。 一来是从小就带在身边,感情自然更深一些。 二来朱高煦尚武,在朱棣看来这就是‘类我’啊。 ‘类我’这个属性可太重要了,越是自信的人,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就越看重‘类我’属性。 这俩字甚至可以左右继承人的选择。 与之相对应的,朱高炽尚文,就是不‘类我’。 再加上他从小在洛阳长大,亲情方面难免会有所欠缺。 不过人吗,就是这样。 当对方能带给自己荣誉的时候,感情自然就会有所偏向。 更何况那个人还是自己的亲生子女。 朱高炽表现出优秀的才能,还能获得天下第一聪明人陈景恪的认可,那可是太涨脸了。 朱棣顿时就觉得,这个儿子好啊。 话题扯开,众人都参与进来,还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 比如,不能让未来国主成为何不食肉糜那样的人。 要让他们去体验民间疾苦,去基层积累工作经验什么的。 最后陈景恪总结道:“南洋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结果,一直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 “不如先把这所学校建立起来,提前把勋贵们召集到一起学习。” 朱雄英赞同的道:“等大分封开始再进行培训,就有点晚了,有必要提前把书院开起来。” “正好最近勋贵闹腾的天怒人怨……” “别管是不是演戏,在外人看来就是勋贵们不老实了。” “以开办书院专门教导勋贵礼节为借口,应该能说服所有人,还不会暴露我们真正的目的。” “至于具体教什么内容,就是我们说了算了。” 如此大的事情,竟然就这么决定了。 关键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太子伴读,属实有点违和。 就连朱棣都觉得,你俩是不是有点拎不清自己的身份? 虽然这个建议很好,可怎么也得经过皇帝同意吧? 徐达和朱高炽却习以为常,这才是大明私下的常态啊。 朱雄英那可是实权太子,七成的奏疏都是他代为批阅,玉玺都能随便盖。 而陈景恪则是大明制度的实际制定人。 在决策层,大家都认同一个事实:太子+伴读≈皇帝。 只要他俩共同做出决定,那这件事情十有八九就确定了。 不过他们也恪守本分,重大事情都会征得朱标同意才会推行。 这是尊重。 他们这边刚刚确定了一项新政策,另一边的朱标也顺利的演完了自己的戏份。 成功引导着群臣,将燕王的封地放在了锡兰岛(斯里兰卡)。 至于原因吗,自然是效仿秦王朱樉的旧例。 海岛、靠近大陆,如果燕王对岛屿不满意,就去大陆上打一块地作为封国。 既然你燕王府这么强,不会做不到吧。 不会吧,不会吧? 有一说一,当这个决定拍板的时候,群臣心里暗爽不已。 让你燕王府还这么嚣张。 这还不算完,群臣又整了个新花样。 锡兰岛是大明海上贸易路线的重要补给站,不能全部划给燕国。 他们商议之后,决定把西南角的那一个角单独划出来,作为大明的直属领土。 这个小角就包括了前世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 陈景恪看到这个分配方案的时候,也不得不佩服文官集团那些人,是真的会恶心人。 但同时也很欣慰。 能用这种方法恶心人,说明他们是真的了解锡兰岛。 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也是一个好的开端。 对于这个封地,朱棣表现的是一万个不愿意。 我怎么说也是大明亲王,战功赫赫,你们就给我分个这? 别说,还真有些人同情他。 你们将燕王封到小岛上就算了,还把这个小岛上最繁华的地段给切割出来。 实在太欺负人了啊。 不过同情归同情,并没有多少人替他说话。 没办法,谁让朱棣前段时间的行为太招人嫌了。 就应该让他受点教训,同时也给其他亲王敲响警钟。 反正最后燕王的封地就这么定下来了。 朱棣眼见大局已定也不再挣扎,转而提出了另外一个请求。 让我儿子去那边把,我想留下打北元。 你们都这么欺负我了,总不能连这个小小的请求都不满足吧? 或许是真的同情他,也或许是考虑到需要人牵制晋王。 反正最后群臣同意了这个请求。 朱高炽带领燕王府去锡兰岛建国,朱棣这个燕王继续去北边镇守草原。 至此,这场表演圆满落幕。 大家都觉得自己赢了,都很开心。 就在众人以为事情结束的时候,这天早朝有御史对勋贵集团进行了弹劾。 他们嚣张跋扈,必要要给予压力打击。 文管集团一听这话,顿时就兴奋了,打击勋贵我们得帮帮场子啊。 于是纷纷站出来支持,要求必须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朱标再次表现的很头疼,真是不得安生啊。 不过他确实也对勋贵集团有所不满,当堂进行了批评。 不过仅仅是批评还不够,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妥善的处置办法。 就在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的时候,太子伴读陈景恪提出,勋贵跋扈是因为缺少教育。 不如建立一所书院,专门教育勋贵礼仪法度之类的。 群臣虽然觉得这个处罚太轻,但也都认为这个提议不错。 还是那句话,华夏文明最看重教育,打骨子里认为教化能改变很多东西。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朱标顺势拍板,并决定新书院就放在陈景恪的洛下书院旁边,反正那边有现成的校舍。 各家勋贵轮流去读书,学习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勋贵。 勋贵嫡长子必须在这所书院接受系统性教育,否则不得袭爵。 就在大明朝廷忙着处理内部矛盾的时候,南洋的土著势力终于按捺不住,对当地的明人大族举起了屠刀。 第395章 死有余辜 时间倒退回三月份。 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圣诞,也是妈祖信仰最大最隆重的节日。 自从朝廷将妈祖确立为海洋守护神,并用国家力量推行相关祭祀,妈祖信仰就蓬勃发展。 随着海贸的发展,以及大明影响力的扩散,妈祖信仰遍布整个南洋,成为当地最大的信仰。 并迅速向世界各地扩散。 不过目前,南洋依然是妈祖的最主要信仰区。 大明东南沿海、南洋各个国家和势力,都会在妈祖圣诞这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活动,非淡马锡岛举行的庆典莫属。 毕竟,南洋真正的主宰,大明淡马锡总督府,就在这里。 以前或许还有人敢对淡马锡总督府不屑一顾。 秦王朱樉来了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忤逆这里发出的命令。 每年的妈祖圣诞活动,淡马锡总督都会邀请各国各势力参加,还会邀请社会名流之类的。 于是这场祭祀就被赋予了另一重意义,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能有幸参与的,无不以此为荣。 淡马锡总督府的邀请函,就是最好的身份证明。 对很多中小型势力来说,那张邀请函就是通行证。 很多以前办不成的事情,有了那张邀请函说不定就办成了。 以前见不到的人,拿着邀请函轻易就能见到。 尤其是现在南洋形势紧张,这张邀请函说不定就是救命稻草。 不知道多少人在绞尽脑汁的想要获得一张。 南洋婆罗洲吴家,是南洋六大汉商家族之一。 在当地的明人以及土著中间,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堪称婆罗洲土皇帝。 然而此时,这个土皇帝一家却满面愁容的坐在一块,似乎有大祸即将临头。 吴愿看着自己的大儿子,问道:“还是没有得

相关推荐: 碧荷衍生文   实习小护士   珊璐短篇CP文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萌物(高干)   我以神明为食   玄门美人星际养崽指南   火影之最强白眼   召唤之绝世帝王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