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笔了。 虽说现在朝廷不缺钱,可也没谁嫌钱多不是。 陈景恪却提出了新的建议:“我以为,这次最好不要用拍卖的方式。” 朱雄英惊讶的问道:“哦,为何?” 朱标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陈景恪解释道:“钟表与玻璃不同,玻璃有技术壁垒,不懂理科的人很难造出高品质的玻璃。” “所以朝廷可以垄断高品质玻璃贸易,维持一个极高的价格。” “可是钟表不同,它太容易仿制了,很快就会泛滥。” 泛滥有点夸张,但这玩意儿没有技术壁垒,制造成本又不高,确实配不上它的高价值。 除非炒作品牌。 同样厂子出来的东西,就因为贴的牌不一样,价格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可现在炒作品牌,还是算了吧。 锦衣卫的屠刀都拦不住贴牌仿冒货,正如私铸同样无法彻底禁绝一个道理。 即便是现在,依然有人在私铸铜币。 而且因为大航海时代到来,那些私铸铜币的人,将铸币地点放在了海外。 查都没办法查。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办法炒作品牌,但眼下很明显不是合适的时机。 朱雄英更加疑惑:“我知道容易仿制,所以咱们才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出货啊。” “趁现在大家不知道钟表的真实情况,肯定能拍出高价来。” 不等陈景恪回答,朱标先开口道:“因为朝廷的信誉高于一切。” 见朱雄英依然一脸疑惑,他表情严肃的解释道: “现在我们确实可以靠着信息差,从商人那里赚取大量的钱财。” “可是等他们发现真相,就会生出‘原来朝廷也会这样’的想法。” “一旦他们生出这种想法,就代表着朝廷的信誉被动摇。” “这带来的后果,是多少钱也无法弥补的。” 说到这里,他语重心长的道:“朝廷可以赚钱,但最好只赚光明正大的钱,至少明面上要做到。”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点头道:“我懂了,朝廷的信誉高于一切。” 朱标欣慰不已,这孩子能懂这个道理,将来就不会差。 可马上,朱雄英就一脸遗憾的道: “如此赚钱的机会摆在眼前,却只能放弃,实在让人不甘啊。” 陈景恪笑道:“也没有那么悲观,赚肯定是能大赚的,毕竟这是第一批钟表。” “只是没有最初赚的那么多而已。” 朱雄英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你有更好的办法?快说快说。” 陈景恪说道:“给所有的钟表都标上一个很高的价,然后分堆卖。” “每一堆都有一个编号,大家抽签。” “抽到几号,就将相应的那一堆买走。” 朱雄英失望的道:“我以为你有什么高招呢,就这?” “他们知道钟表能仿制,还会出高价买吗?”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会,不但会买,还会夸朝廷讲信誉不骗人。” 朱雄英将信将疑的道:“为什么?” 朱标也有些疑惑,但随即就露出恍然大悟之色,显然是想明白了。 “因为朝廷卖的不是钟表,而是制作钟表的技术。” “钟表的实用性谁都能看得出来,即便无法拍卖,也是一门很赚钱的营生。” “早一天仿制出来,就能赶在别人前面,多赚一天的钱。” 朱雄英也恍然大悟,接话道: “现在只有朝廷手里有钟表,想仿制就只能买我们的钟表,即便明知道价格高也要买。” 随即他又质疑的道:“可是,他们就不怕前脚花高价买了,后脚朝廷又大批出货吗?” 陈景恪说道:“所以,朝廷要对外承诺,拍卖结束后的一个月内不会对外出货。” 一个月,足够工匠们仿制出合格的钟表。 是的,这玩意儿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想大批量制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培育熟练工。 至少在今年,朝廷都将是钟表最大的出货商,足够赚的盆满钵满了。 ----------------- 很快,朝廷就对外公布了本次售卖规则。 而且朝廷还明确表示了,钟表很容易仿制,要不要参与进来自己考虑清楚。 并且还规定,想入围先缴纳一万贯保证金。 这种全新的方式,引起了众多商人的广泛讨论。 一万贯保证金是不少,但能来这里的无一不是豪商,没人在意这一点。 大家讨论的是拍卖本身。 容易仿制,还设置这么高的门槛,还卖的这么贵…… 这是想做啥? 大家都不是蠢人,很快就明白了朝廷的用意。 这不是卖钟表,而是在卖制作技术。 部分对此事不感兴趣的商人,直接选择了放弃。 钟表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大家都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制造业感兴趣,这是很正常的。 有人不感兴趣,就有人感兴趣。 还有一些商人得知真相后,变得非常兴奋。 朝廷肯出售制作技术? 好好好,太好了啊。 一旦掌握了技术,作坊建立起来,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到时候就算钟表的价格被打压下来,也是有利润的。 这才是长久的买卖。 况且,世界太大了。 不会真的有人认为,所有国家和势力都能仿造钟表吧? 容易仿制也只是相对而言。 大部分蛮夷势力冶铁都不会,就算将技术教给他们都仿造不出来。 只能从大明购买钟表。 所以,这个生意利润还是非常大的,而且还是个长久买卖。 想的很通透的商人们,挥舞着宝钞就来报名了。 最终工部制作的那些钟表,全部卖了出去,售价高达六百余万贯。 那种价值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贯的超豪华座钟,卖出去了足足十五台。 不是只有十五个人买,而是工部就只造了十五台。 看着手里的成交清单,朱标的手都不自觉的抖了一下。 有钱,大明的商人太踏马有钱了啊。 朱雄英也咋舌不已:“竟然还有一百二十六台超豪华座钟的订单?那些商人竟然如此有钱了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恐怕他们不是自己用的,而是准备拿去卖钱的。” “海外很多国家的君主,奢靡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朱雄英说道:“他们就不能等仿制出来,自己制作吗?” 陈景恪解释道:“他们还真仿制不出来,主要是前面那两块透明的大玻璃,这玩意儿只有朝廷能造。” 朱雄英似乎想到了什么,兴奋的道:“是不是说,这种带大玻璃的超豪华座钟,只有朝廷能做?” 陈景恪自然懂他的意思,颔首道:“是的,这个钱只有朝廷能赚。” “可以对外放出消息,接受超豪华座钟订单。” “量身定制,只要他们提出造型,只要工部能制作的出来,都可以做。” “咳。”朱标干咳一声,说道:“工部乃中枢衙门岂能经商,走玻璃商行那边吧。” 其实就是换个招牌,给朝廷弄一块遮羞布,实际上还是工部制作。 但就是这块布,非常重要。 ----------------- 钟表卖了六百多万贯,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惊讶,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 陈伴读时隔多年再次出手,赚大钱很正常,赚不到这么多钱才奇怪。 然后户部又盯上了这笔钱,钱还没入账,户部尚书裴有为就开始找朱标哭穷。 什么这里需要钱,那里也需要钱,户部亏空高达千万贯。 您老也不希望看到朝廷破产吧? 朱标还能说啥,扣除给落下书院的那一份,剩下的钱和户部三七分了。 内帑三,户部七。 但裴有为的目标,又岂止是眼下的几百万贯,他真正的目标是超豪华座钟的长远利润。 朱标倒也痛快,二话没说,三七分。内三户七,这下可以了吧? 裴有为非常高兴,昂首挺胸的离开了乾清宫。 嘿嘿,为户部要来这么多钱,我这个尚书可真是劳苦功高。 他已经想到,同僚们会如何的称赞他敬仰他了。 走到半路,碰到了邱广安。 面对老上级,裴有为非常的恭敬,连忙请安问好。 邱广安还礼之后,就随口问他到此可是有事。 裴有为自然要显摆一下,就将自己占了皇帝便宜的事儿给说了。 哪知道邱广安却并没有高兴,而是再三确认: “你确定陛下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就同意了?” 裴有为也意识到情况不对,点点头问道: “我一开口陛下就同意了……邱阁老,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邱广安微微点头:“看来陛下有大计划啊,把户部的家底好好算一算,做好准备吧。” 皇帝竟然一点都不讨价还价,不是因为他大方不在乎这点钱。 而是因为他有大计划,这个计划会花光户部的钱。 所以才会大方的给户部分成。 今天分给你的,明天都得给我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而且到时候你还不能以户部没钱为借口组织。 我不是才给你几百万贯吗?还有预订豪华钟表的利润。 钱呢? 莫非你们想欺君? 想通这一切,裴有为的心情陡然变得沉重起来。 “陛下……陛下他怎么能如此呢。” 邱广安反问道:“陛下怎么了?” 裴有为悲愤的道:“陛下怎么能算计臣子呢……还是我这么老实的臣子。” “哈……”邱广安差点笑出声,摇摇头说道: “陛下什么时候算计你了?” “别说这一切只是我的猜测,就算是真的又能如何?” “国家大事,岂能轻易泄露?” “陛下接下来要用到户部,所以先帮户部积攒一点家底,这怎么能是算计臣子呢。” 说到后面,语气已经有些严肃。 裴有为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请罪道: “谢阁老指点,下官失言了。” 邱广安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 “我知你是因与我关系特殊,才说的这番话,但需知隔墙有耳。” “坐到这个位置上,最重要的就是谨言慎行。” “宁愿少说,也不能授人以柄。” 裴有为是算学一系出身的人才,也是因此才被提拔为户部尚书。 是邱广安的后辈,同样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本来被训斥他心中还有点不舒服,毕竟自己堂堂户部尚书,不要面子的吗? 听到这番话,就只剩下羞愧了: “下官谨记阁老教诲。” 又说了几句之后,两人才分开。 裴有为的心态已经恢复平常,回到衙门之后,户部各官吏见他如此,还以为事情没有成。 就纷纷宽慰他,什么没要到钱也无所谓,户部还有点积余什么的。 反倒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钱要到了,钟表的钱七成归户部,三成归内帑。” 众人惊喜不已,纷纷夸赞裴尚书就是厉害,一出手就问皇帝要到了钱。 以后户部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看着这群‘天真’的部下,裴有为犹如看到了方才的自己。 不过有了邱广安的提醒,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道: “好好把咱们户部的家底清算一下,我要一个详细的数据,免得别人说咱们户部账目不清。” 刚刚得了钱,众人干活儿也有劲头,纷纷应命去忙活了。 等人都走光,裴有为才陷入了沉思。 邱阁老的猜测到底准不准? 如果他猜对了,又有什么计划需要耗费如此巨资? 只可惜,情报太少,他没有丝毫头绪。 陈伴读肯定知道,但他却不敢跑过去问。 倒不是不认识陈景恪,相反两人还挺熟悉的,在算学班的时候就经常见面。 但他是经历过算学研究班解体,以及形学研究班重建之事的。 对陈景恪有着更深的认识。 说白了,他对陈景恪有着敬畏之心。 职务越高,对陈景恪了解越多,敬畏心就越重。 所以,他并不敢乱打听。 和他有同样疑惑的,还有邱广安。 作为内阁学士,他每天都要近距离接触天子。 对朱标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位天子比他爹仁厚不假,但也有点腹黑。 尤其擅长布局,通过迂回达成目的。 最经典的还是内阁扩权一事。 现在理学一家独大,正常来说扩权后的内阁,应该理学的声音占据绝对上风。 皇帝想扭转这个局势,必然会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 然而,经过皇帝一番操作之后。 在此事上文官集团吃了个哑巴亏,连一点反对的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正因为了解皇帝的为人,邱广安才不信朱标会这么爽快的就同意三七分。 所以才会有了那样一番猜测。 可身为内阁学士,他也没听说有什么大计划啊? 近期除了特区建设,貌似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花钱的地方啊。 想不通啊。 他不是个喜欢为难自己的人,既然想不通那就去找知道内幕的人。 于是,下班之后他就直奔陈景恪家中。 第367章 凭空变出土地? 泉州,朱元璋和马娘娘走在拥挤的大街上,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的汗。 本来想逛街买点东西,结果被人潮挤的动都动不了。 景色没欣赏到,反倒是累的够呛。 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却发现沿街的酒楼茶肆全都爆满。 还是汤和出马,用锦衣卫腰牌在一家酒楼找了个包厢。 打开窗户,看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朱元璋笑道: “早就听说泉州乃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今日一见才知道传言不虚啊。”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大明开海之后,这里迅速爆发活力,再次繁华起来。 就商业繁荣度来说,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重镇。 “呼……”马娘娘坐在椅子上,长吁口气说道: “就是这城太小了,能把人挤死。” 提起大街上的拥挤程度,老朱也心有余悸的道: “是啊……不过倒也不全怪城小,主要是人多。” “全国各地的商人都云集于此,据说在此务工的人都超过了十六万。” “再加上本地人,小小的泉州城住了有二十七八万人,都快赶上应天了。” 马娘娘端起茶一饮而尽,说道:“但这城可比应天小多了……” 汤和在一旁笑道:“不过这城也挤不了多久了,听说新城区已经完工,不日即可启用。” 马娘娘赞道:“还是景恪目光长远啊,刚开海的时候就提议建设新城区。”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道:“是啊,当时他就说,开海之后几座海港城市必须要扩建。” “现在看来,确实很有先见之明啊。” 马娘娘想起了什么,嘲笑道:“也不知道是谁,当初还认为他想得太多,不想同意这个提议。” 老朱丝毫不觉得尴尬,说道:“咱要是什么都懂,还要他做什么。” 当时陈景恪提议,泉州、福州、宁波以及更北方的几座城市,都要建新城区。 以应对未来的发展。 当时朝中都觉得他想太多,宋元海贸都很发达,也没见他们觉得这几座城狭窄? 幸好陈景恪一力坚持,老朱最终还是同意了。 事实再次证明,他的意见多么具有前瞻性。 提前扩建的新城区,完美承接了商业爆发到来的大量人口。 节约了朝廷大量的时间。 汤和忍住笑,说道:“陈伴读的目光之长远,世所罕见,所料从未出错过。” “我还想和他结个亲家呢,只可惜……咳咳……” 话说到一半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假借干咳试图转移话题。 马娘娘叹道:“没什么不好说的,他们家这子嗣一直如此,急也急不来。” 老朱点点头,然后看向汤和,说道: “好你个汤和,竟然还藏着这样的小心思。” “咱劝你别做梦了,他家生女儿就是将来的太子妃皇后,生儿子那就是未来的驸马。” 这是给朱雄英的孩子预定婚事了。 啥,你说差辈了? 辈分是问题吗? 啥,还是近亲结婚? 这叫亲上加亲。 反正老朱就是这么计划的,陈家必须牢牢的和朱家绑在一起。 以后怎么样他管不了,只要他活着就必须如此。 汤和嘿嘿笑道:“那不敢和上位抢,但他家要是有多出来的孩子,我总能攀这个亲戚了吧。” 老朱大笑道:“算你小子识相,他家第一个孩子不论男女,那都是咱老朱家的人。” “第二个孩子,咱可以不管。” “不过等着和他家攀亲的可不少,你怕是不好抢。”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说道:“你俩老不修的,能不能有个正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抢孩子的土匪呢。” “哈哈……”老朱和汤和大笑不已。 正说笑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嘈杂声。 老朱起身来到窗前,朝外面看去,只见远处似乎有人在大呼小叫的说着什么。 只是隔的太远,并不能听到再说什么。 不用他吩咐,汤和已经安排人去打听。 过了很久,打听消息的人才回来,并带回了详细的情报: “老爷,是一队被认为葬身在暴风雨里的商船回来了。” “据说他们被海风吹偏了航线,却因祸得福,在东南方向发现了一座大岛,上面生活有蛮夷。” “本来他们以为发现了新的国家,准备把货物卖给那些蛮夷。” “只是那些蛮夷非常落后,连冶铁都不会,只能遗憾的回来了。” 听到这里,老朱就失去了兴趣。 这些年大明的商人没少发现岛屿,有些岛屿上面有人,有些没人。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岛屿蛮夷非常的落后,普遍不懂得冶炼技术。 用陈景恪的话说就是,还生活在原始时代,连贸易的价值都没有。 一点都不夸张,这些岛屿蛮夷不会冶炼技术,手里就没有贵重金属。 连正儿八经的农业都没有发展出来,原材料都没办法提供。 真就连通商的价值都没有。 不过朝廷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对于发现岛屿的商队,都会给予丰厚的奖励。 然后朝廷派遣人员上去勘探,估测评算有无经营的价值。 如果是有人的岛屿,就对土著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查记录。 但这些事情,朱元璋并不太感兴趣。 那手下继续汇报道:“听说那些商人不甘心,沿着海岸线走了好几天。” “所见都是较为荒凉的草原和荒漠,遇到的蛮夷也没有什么差别……” 听到这里,朱元璋愣了一下,追问道: “你确定他们沿着海岸线走了好几天?看到的环境大同小异?” 那手下仔细想了想,肯定的道:“传闻确实如此。” 朱元璋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马娘娘和汤和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对。 开船沿着海岸线好几天都没走到头,还遇到了很多蛮夷部落…… 结合以上情况,这座岛屿恐怕不是一般的大。 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汤和立即起身,说道:“我去找那群海商,打听详细情况。” 朱元璋提醒道:“一定要将海图拿到手。” 汤和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朱元璋又对马娘娘说道:“如果真如猜测的那般,咱们的旅途恐怕就要结束了。” 马娘娘笑道:“你以为我想到处奔波啊,还不是为了陪你。” ----------------- 这天下班,陈景恪刚回到家中,蓝玉就带着两个儿子,提溜着一大堆山珍海味上门。 他一点都不见外,进门就招呼仆人,将东西送厨房好好烹饪云云。 仆人们对他也早就熟悉,笑嘻嘻的上前打招呼,接过东西就往后院去。 蓝玉在花园找到陈景恪和福清,一见面就让两个孩子跪下: “快喊师父师娘。” 蓝春和蓝斌兄弟俩虎头虎脑的,听到父亲的话,扑通就跪在地上磕头。 陈景恪很是无语,蓝玉这混不吝的性子,属实让人无奈。 一开始说让两兄弟认干爹。 可惜差着辈呢,陈景恪坚决不同意,他只能作罢。 然后不知道谁给他出的主意,拜师啊。 于是他就带着拜师礼上门,也不管陈景恪同不同意,就让两个孩子磕头拜师了。 不过相比于认义父,拜师还是能接受的。 毕竟达者为先,拜师确实不怎么讲究辈分。 然后就把福清给高兴坏了。 师娘也是娘啊,终于有孩子喊娘了,她可太高兴了。 把俩孩子疼的不得了。 这俩孩子和她也亲,磕完头就手脚并用往她身边爬: “师娘师娘,我们想死您了。” 福清则心疼的把两兄弟拉起来: “跪什么跪,别听你们爹的,他就是个混蛋,师娘带你们吃好吃的去。” 听到她骂自家爹混蛋,两兄弟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在他们心里,师娘才是保护神。 很简单,亲娘怕亲爹,蓝玉生气了亲娘都护不住他们。 但福清可以,她一点都不怕蓝玉,敢当面骂他混蛋。 在俩孩子心目中,师娘可太厉害了。 闯了祸不是去找亲娘,而是跑过来找师娘寻求庇护。 还好,两家离的近,也不怕路上出什么事儿。 福清拉着两个孩子就离开了,只留下陈景恪和蓝玉二人。 陈景恪招呼他坐下,就问道:“串门还是有事?” 蓝玉在他对面坐下,抓起一把松子边嗑边说道: “串门,顺便问点事儿。” 陈景恪挥手让仆人退出去,说道:“那你还是先说事儿吧。” 蓝玉顿了一下,说道:“关于分封的事情……” 陈景恪眉头微皱,道:“有人怀疑了?” 蓝玉无奈的道:“你懂的。” 陈景恪自然懂,说好的分封到现在没动静。 虽然前段时间,让十几家顶级勋贵组团去帮秦王朱樉,还许诺他们可以组建自己的势力。 可这依然不足以打消大家的疑虑。 陈景恪自然也知道大家为何会疑虑,换成自己也一样会如此。 但有些计划确实不能透露太多。 想了想,他说道:“朝廷即将有大动作,如果顺利,明年就可以进行大分封。” 蓝玉眉头一挑,说道:“可是要对南洋番蛮动手?” 灭南洋少不了调兵遣将,这种事情自然瞒不了蓝玉这样的军中大将。 只不过以前他不知道朝廷为何要抽调军队。 经过提醒,他立即就猜到了真相。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南洋藩属国至少要灭掉七成。” “如此就可以腾出大量的土地,正好封一些藩王过去。” “朝廷的计划是,册封五位亲王和十位异性诸侯过去。” “如此,南洋的势力布局就可以正式成型。” 这个计划完成之后,南洋将彻底变成大明的澡盆,宗藩计划也可以正式施行了。 而宗藩计划,则是帝国计划的引擎。 只有完成这个计划,大明才能去施行后续的帝国计划。 正好趁此机会兑现大分封的许诺,彻底稳住勋贵集团的心。 听到这个计划,蓝玉非常的兴奋。 毕竟说了那么久的大分封,终于有了确切的兑现时间。 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在不在第一批大分封的名单里。 按照常理来说,第一批分封的定然是功劳最大的那一批。 在他看来,凭借自己的功劳和特殊身份,怎么都能捞一个名额。 听陈景恪的意思,这一次分封过后,就不会在南洋设立别的藩属国了。 不能放在南洋,那就只能是更远的西洋岛屿,或者是极西之地。 要么就是极北的荒漠冻土…… 那些地方要么离大明太远,要么太荒凉,都不是什么太好的选择。 南洋离大明很近,又处在出海要道上,未来封国会很富庶。 是最适合作为封国的地方了。 想到这里,他搓了搓手问道: “那什么……给我透漏点消息,第一批有没有我。” 看着须发花白的蓝玉,挤出谄媚的笑容,陈景恪心下好笑: “放心……” 闻言,蓝玉心中一喜。 陈景恪接着说道:“没有你。” 蓝玉表情一僵,然后沮丧的道:“这算哪门子好消息……” 然后他不服气的道:“你给我说说都有谁,我倒要看看他们凭什么排我前面。” 陈景恪自然明白他的想法,说道: “五位亲王里没有蜀王和湘王。” 蓝玉愣了一下,有些惊讶的道:“未就封的亲王里,就鲁王、蜀王和湘王最为年长,为何不封他们两个?” 陈景恪说道:“因为他们和太子关系好。” 蓝玉更是不解:“和太子关系好,不是更应该将封国放在膏腴之地吗?”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说道: “莫不是陛下……” 陈景恪连忙说道:“你快闭嘴吧,瞎猜什么。” 当下也不敢在吊他胃口,直接说道: “因为还有更好的地方等着分给他们。” 蓝玉不信的道:“还有哪里能比南洋更适合的?莫非是倭国?”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不是,你不要问,这些现在还不能对你说。” “还有就是,被封在南海的那十个诸侯,也都是已经退隐的小贵族。” “爵位最高的也才伯爵。” “公侯以及能力强的权贵,都要等未来时机到了才分封。” 蓝玉更加疑惑,如果是别人给他说这话,他肯定会认为: 南洋太重要,朝廷才故意封一些能力差的小贵族,比较容易控制。 可这话是陈景恪说的,还如此神秘兮兮的,那肯定是有更大的计划。 可是他实在想不通,就这么点地儿,还有啥可计划的? 难道还能凭空变出一大块土地,将他们这些权贵全都装进去不成? 第368章 新大陆 事实上蓝玉还真猜对了,这么分封的目的,就是不希望周边有太强的藩属国。 南洋靠近大明,又卡在交通要道上,确实能更好的发展。 但大明不可能任由他们成长。 就这么说吧,他们因为靠近大明而受益,将来也会因为靠
相关推荐:
珊璐短篇CP文
我在末世养男宠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妄想人妻
薄情怀(1v1)
挚爱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认输(ABO)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