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兴,就给他几包秘药呢。 “陈伴读乃大才,他发明的御寒之物定然不凡。” “永昌侯送几件样品给我,我着人打造一批帮他做试验。” “若真有用,我大军就不惧辽东苦寒了。” 众人没想到他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有些惊讶。 比较亲近的人,则很快就猜到了其中的缘由,也只能苦笑不已。 这事儿,是真没办法劝。 之后蓝玉带着人去看了自己的亲卫,主要是看御寒服。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就皮靴、头套、帽子、手套、睡袋,加上一件遮风用的披风。 皮靴、披风、帽子等物品自古有之。 手套有人认为是舶来品,实际上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推广开来。 真正算是新发明的,只有睡袋和头套了。 所以,在看到实际样品之后,众人都很是失望。 倒不是说这些东西不能保暖,皮毛制作的衣物,保暖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可那又如何? 谁不知道这些东西保暖?为何以前没人用? 是他们不想用吗? 不,是用不起。 几十万大军,几十万套皮革御寒物,朝廷也担负不起。 看着面面相觑的众人,蓝玉强忍笑意,问道: “诸位,有这样的御寒之物,区区风雪又算得了什么。” 冯胜黑着脸问道:“你说这是陈伴读设计的御寒之物?” 他哪还不知道,蓝玉把陈景恪搬出来,就是为了拿捏他。 蓝玉点头道:“对啊,这睡袋,这头套……都是陈伴读设计的。” 冯胜伸手指了指他,好半晌才说道: “我知道你想发动奇袭,但不要拿儿郎们的性命开玩笑。” 其他人虽然没说话,但也都点头赞同。 还以为你有什么神秘装备呢,没想到就这。 你蓝玉不怕死,但也不能不拿手下的弟兄不当人吧? 蓝玉正色道:“一万套,只要给我准备一万套皮革冬衣,我就能对庆州元军发动突袭。” 冯胜眉头皱起:“庆州有纳哈出的两万人,还有北元王庭的五万援军,共计七万人。” “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北元百姓,你确定就带一万人?” 蓝玉肯定的道:“突袭不在于人多,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当年霍去病以几千骑就能纵横大漠,苏定方以四千人就对颉利汗账发起冲锋……” “区区庆州元军,给我一万人足以。” 冯胜面露沉吟之色。 一万套皮革寒衣,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大明为这一战准备了两年多,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抽出一部分打造一万套寒衣并不难。 他要考虑的是这么做的风险。 那可是一万骑兵,蓝玉也不是普通将领,一旦有所折损。 就算将辽东打下来,恐怕也无法弥补。 蓝玉继续解道:“至于隐藏行踪的事情,更不用担心。” “草原天寒地冻,牧民都会藏在毡房里抵御严寒,轻易不会外出。” “大雪不便于我军行动,也同样不利于他们出行。” “就算途中有人发现了我军行踪,也没有办法通知庆州元军。” “所以,此行我有七成把握可大获全胜。” 行军打仗,七成把握已经足够了。 其他人也基本被说服,这个险值得冒啊。 在众人的注视下,冯胜缓缓点头,说道: “好,传我军令,全力打造一万套寒衣给永昌侯。” “再传我军令,凡参与此次奔袭战者,无论是否杀敌,皆加一级军功。” ----------------- 军队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后勤补给方面立即抽调役夫开始打造冬衣。 这个时候已经无所谓精致不精致了,将几块皮革缝制在一起,能套在身上就行了。 蓝玉则从自己的部下抽调了一万精锐,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冒着风雪千里奔袭,属实非常危险。 但所有被选中的人,皆兴奋不已。 没被选中的,则都羡慕的看向他们。 平白加一级军功啊,足够一个普通的小卒获得勋位了。 哪怕是冻死在路上,都是值得的。 而且这一级军功还是保底,期间要是有斩首,还会有更多的奖励。 不少立功心切的,甚至心下埋怨自家主将,为啥不能将这个机会给抢了。 一般人都还在盯着庆州,但有一个人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那就是徐允恭。 他可是知道陈景恪的‘直捣龙城’计划的,蓝玉主动请缨奔袭庆州,大概率是为了积累经验。 找到蓝玉问了一下,果然如此。 就是为后续挂帅远征北元王庭做准备。 蓝玉还问道:“你对此战可有想法?” 徐允恭想了想说道:“此战重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们的行动必须要快。” “所以我建议,一人三马,马歇人不歇,三日内赶到庆州。” “然后用一日时间修整恢复体力,于夜间发动突袭。” “最好先派遣一支先锋军,穿上北元军服杀入敌阵,彻底搅乱敌军。” “等敌营混乱,大军再顺势掩杀。” “北元人不知道敌人有多少,必不敢迎战……” 蓝玉不禁点头,和他想到一起去了: “怎么样,敢不敢当一次先锋官?” 徐允恭大喜,说道:“真的?谢将军,末将不会让您失望的。” 这是泼天大功,但同样也是九死一生。 他没想到,蓝玉竟然会将这个任务交给他。 毕竟以他的身份,有任何闪失后果都很严重。 但凡换个将领,都不会让他来执行这个任务。而是让他跟随大军,安安稳稳的拿一份军功。 这样对谁都能交代的过去。 但蓝玉就是蓝玉,自己一直是先锋大将,也敢于打破规则用人。 在他看来,危险怕什么? 敢豁出命去干的,才是真正的军人。 当然,他也不是那种只知道冲锋陷阵的无脑之人,对兵法还是很有一套的。 决定揽下奇袭庆州之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让徐允恭当先锋官,也同样是经过充分考虑的。 没有五六成的把握,他是不会这么干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元朝和别的异族朝代的不同。 基本上,所有异族入主中原,都会被汉人同化。 唯有元朝人,始终保持着独立性,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元朝百姓几乎没有南下,依然生活在草原上。 贵族官僚虽然会去中原和南方任职,但大多也会住毡房、吃奶疙瘩。 甚至,他们将山东、河南等大片土地划为牧场。 南方那边基本都是汉族官僚治理,蒙元只派遣个别官吏去监督。 朱元璋自己就说过,元朝失之于宽。 这个宽不是宽仁的宽,是宽松的宽。 这里提一句,蒙元将北方大片肥沃土地划为牧场,造成了北方经济的进一步萧条。 但等到元朝末年,这些战马就成了义军的战利品,用来和元朝军队作战。 就连在南京立足的朱元璋,都不缺骑兵。 不得不说,报应不爽啊。 言归正传。 蒙元一直保持着草原的生活习惯,在中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庆州这样的草原地区。 所以,庆州的城池非常低矮。 当地人以部落而居,住的也都是毡房。 是的,即便是在城内,他们也是住的毡房而不是土木建造的房屋。 这就为大军突袭创造了客观条件。 如果庆州有坚固城池,蓝玉是绝对不会去干这件事情的,那无异于送死。 三日后紧急赶制的御寒衣全部完成,换装之后全军开拔。 越过燕山,天地一片白茫茫,再见不到别的颜色。 万人大军,犹如巨大画卷上不起眼的小白点。 大风夹杂着雪粒,从每一个缝隙往人身体里钻。 将士们伏在马背上,尽量让自己和战马贴在一起,减少迎风面。 同时还能借助马的体温,来温暖自身。 即便如此,也只觉浑身冰凉。 每隔半个时辰,大家就集体换乘马匹。 晚上速度会慢下来,一部分人将睡袋套在自己身上,在马背上睡觉。 另一部分人则负责引导马匹前行,半夜则轮换休息。 如此昼夜兼程,只用了两日大军就顺利到达庆州附近。 徐允恭派出斥候巡视警戒,同时抓了一些人审问庆州的具体情况。 果然如蓝玉所料,北元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明军会在这样的天气发动突袭,没有丝毫的准备。 城门大开昼夜不闭,只在旁边摆放了几个拒马以做防御。 城内百姓和军人更是混居在一起。 连应有的警戒都没有做好,斥候巡逻也只在周围二三十里范围,草草转一圈做个样子。 面对敌人给出的机会,蓝玉自然不会放过。 大军修整一天,让将士们恢复体力也让战马得到休息。 二月九日夜,大军正式出动。 徐允恭率领一支五百人的先锋营,全部换上北元军服。 先是派小股部队悄悄摸到城边,杀掉守卫,将拒马挪开。 接到消息的先锋营,全部上马开始加速,直接从城门冲进了庆州城。 第236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 徐允恭的先锋营马衔嚼、人衔枚,静悄悄的摸到庆州城一里外。 接到斥候信号,他脸上浮起一抹冷酷: “建功立业就在前方,兄弟们,跟我冲。” 五百骑加速,一里的距离眨眼就到,顺着城门冲入城内。 然后又一分为二,一队四处放火,徐允恭亲率另一队直奔军营。 众所周知,夜袭的时候如果对方不陷入恐慌,那么发起夜袭的人就要倒霉。 而一旦对方陷入恐慌,就意味着突袭成功。 让人去放火,就是制造混乱,使对方摸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好是能驱赶百姓冲击军营。 且说北元军备虽然松懈,却也不是完全没有警戒。 当徐允恭率队奔袭到军营门前时,早有一队巡逻士兵拦在了前方。 那队士兵本来还还严阵以待,等看到徐允恭等人穿的也是元军服饰,表情就松懈下来。 有一个小队长模样的人,站出来对他们大声呵斥着什么。 看样子应该是问他们是谁的部下,为何半夜纵马。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了情况不对。 对方根本就没有停下的意思,反而加快了速度。 他想要逃,但为时已晚。 只见一点红芒闪过,咽喉部位传来一阵剧痛。 看着那根灰色枪杆,他眼睛里满是疑惑,都是元军,为什么他们要杀我? 然后就是,这些人左臂为何缠着白巾? 接着就陷入了永久黑暗。 徐允恭紧紧抿着嘴唇不发一言,拔出长枪纵马朝另一名敌军刺去。 眼见队长被杀,其他人也是肝胆俱裂,举起兵器就想还击。 但轻装步兵在骑兵面前,脆弱的就像一张纸。 一小队人马,瞬间就被数百骑兵淹没。 说来话长,其实也不过就是几十个呼吸的事情。 徐允恭已经带队冲入北元军营,专门往人多的地方冲锋。 而且他们毫不恋战,将人群冲散,丢几个火把点燃毡房,就继续往下一座营帐冲锋。 毫无防备的元军,根本就无法迟滞他们的脚步。 眨眼之间,已经凿穿了大半个军营。 元军大营陷入了混乱。 如果此时能有一个将领站出来,勒令各军严守营寨不得外出,或许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北元庆州军名义上的统帅平章果来,就是这么做的。 当然得知有敌人奇袭大营,他大惊失色: “可探知是何处兵马来袭,有多少人?” 手下回报:“不知,现在整个大营都乱起来了,百姓居住的地方也起了大火。” 平章果来大怒道:“废物,还不快继续去探。” 等那人离开,他又下令道:“去传令给哈斯儿将军,让他勒令各军自守营寨不可乱动。” “传令不兰溪,让他速来见我。” 哈斯儿是北元王庭援军的统帅,平章果来这个主帅,也只能通过他才能命令援军。 不兰溪则是平章果来的亲生儿子,也是他的左膀右臂。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却知道绝不能让军队乱了。 被夜袭,各营抱团自守是最好的应对办法。 同时他也很疑惑,到底谁发动的突袭? 明朝的军队? 不可能啊,按照时间计算,明军应该还在北平。 况且草原大雪,别说是人马了,就算是长翅膀的鸟都飞不过来。 明军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尽管心中很疑惑,命令还是要一条条下达的。 他的处置不可谓不快,也不能说不恰当。 然而他却不知道,因为信息差他所有的命令都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徐允恭的先锋营穿的是元军服饰。 各营元军很快就发现,攻打他们的也是元军。 于是,各军开始相互怀疑。 尤其是王庭援军和纳哈出的辽东军,本来就互相不熟悉,现在更是互不信任。 有些已经陷入了自相残杀。 平章果来的信使,还在半路就被陷入混乱的自己人给杀了。 因为迟迟得不到上面的命令,各军更加惶恐。 而惶恐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动乱。 徐允恭口鼻里喘着粗气,此刻他已经浑身血迹,一杆长枪犹如血洗一般。 遥望远处的平民区,已然起了大火。 侧耳听着隐约传来的骚乱声,他就知道事情已经成了大半。 只要驱赶百姓往军营方向冲击,纵使孙武再生,也无法将元军组织起来。 不过现在才只是成了一半,还远未到庆祝的时候。 回头看向营地中央那一顶最大的营帐,他眼睛里闪过一丝疯狂之意。 北元人的习惯,主帅住在最豪华的大帐。 这里往往守卫森严,想要杀过去很难。 但现在北元大军已乱,关键是相互起了异心,反倒是给了他机会。 如果能冲到大帐下,哪怕只是放一把火,那今天这场突袭就彻底成功了。 如果能将平章果来杀了……阵斩敌军主帅,乃不世之功。 想到这里,他深吸口气,挥枪一指: “兄弟们,随我擒杀敌酋。” 说完双脚一磕马腹,战马再次猛的窜出。 他身后的人,依然一言不发,紧紧跟随而上。 这是来时就说好的,尽量不发出声音,不要让人知道他们是汉人。 他们的目的不是发动一次奇袭,斩杀几名敌军,而是让敌军大营彻底乱起来。 为蓝玉的大军出击创造条件。 一旦发出声音,让元军知道是汉人杀过来了。 他们就算再蠢,也能根据声音分辨敌我。 所以,不说话就是最好的办法。 至于为什么不让蓝玉率领一万人直接发动袭击,而是先让先锋营冒险? 很简单,一万骑兵冲锋,动静太大。 还不等大军靠近,敌人就已经反应过来了。 所以,必须先搅乱敌营,让对方无法组织军队抵抗。 城外五里处等候的蓝玉,见到城内火光四起杀声震天,就知道徐允恭已经得手。 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然后脸色一寒,喝道: “全军出击。” 大军缓慢启动,速度越来越快。 “轰隆隆……”犹如闷雷一般的声音响起,大地为之震颤。 即便是城内处在乱军中的平章果来,都感受到了脚下传来的震动。 久经战阵的他自然知道这是什么,脸色不禁大变。 骑兵,至少是上万骑兵奔跑才能造成这般动静。 敌人真的袭来了。 可是…… 听着外面己方军营传来的骚动,他的脸上瞬间失去了血色。 完了,全完了。 这时不兰溪恰好赶到,也察觉到了骑兵奔袭的震动。 虽然心中惊骇,却还保持着理智,劝道: “额祈葛,快走吧。” 额祈葛是古蒙语父亲的意思。 平章果来苦笑道:“走,往哪走?去辽东太尉能饶的了我?去王庭更是只有死路一条。” 不兰溪也默然不语,现在北元国势每况日下,每一分力量都显得尤为宝贵。 折损七万大军,这个罪过实在太大了。 尤其还是平章果来存在巨大失误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兵折将。 更是无法原谅。 不论是纳哈出还是北元王庭,都不会放过他的。 作为平章果来的儿子,不兰溪自己也落不了好。 就在两父子相顾无言的时候,城门口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正是汉人的声音。 这下不用再怀疑了,对他们发动突袭的,就是明军。 到了此刻,平章果来依然有些不敢置信: “明军是怎么做到的?” 不兰溪已经无暇去关注这个问题,明军怎么越过雪原出现在庆州城下的,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们确实来了,且已经打到了家门口。 现在他们父子该思考的是如何全身而退。 可不论是回辽东还是回王庭,都是死路一条,那么…… 然后一个念头情不自禁的冒了出来,归降大明呢? 这个念头一出,就变得不可遏制。 大明显然不想对异族赶尽杀绝,更想做的是同化。 这一点从《华夏文明》一书就能看得出来。 蒙元同样是同化的对象。 所以,大明需要树立几个榜样。 如果自己归顺大明,就算不被重用,也必然能保全自身当一辈子的富家翁。 想到中原的花花世界,他一颗心就再也按捺不住。 “额祈葛,我们不如……” 平章果来还以为他想到了什么好主意,脸上一喜问道: “不如怎样?” 不兰溪小声的道:“不如归顺大明吧。” “啊?”平章果来惊呼一声,不敢置信的看向自己的儿子。 话一出口,不兰溪心中的顾虑也完全消失,劝说道: “我们左右都是死,唯有向前一条路可走……” “我知道您忠于大元,可您真的就愿意看着我们全家,都死无葬身之地吗?” “住口。”平章果来怒斥道:“我怎么会有你这样不忠不义的儿子……” “额祈葛……” “别叫我额祈葛,从今天开始,你我再无任何瓜葛……” 不兰溪脸色大变,没想到自家父亲竟然如此愚忠,要带着全家赴死。 哪知道,平章果来却紧接着说道:“你做的任何事情,都与我无关,明白吗。” 不兰溪先是疑惑,随即恍然大悟。 然后噗通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一句话都没说转身离去。 平章果来惨然一笑,他老了没有几天好活,不想晚节不保,更不想去给大明君臣当戏子。 所以,庆州就是他最后的归宿。 不兰溪他们还年轻,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去大明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至少命能保住,不是吗。 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厮杀声。 一名亲卫闯进来说道:“将军不好了,一支敌军向着帅帐杀来,您快避一避吧。” 平章果来脸色一肃,喝道:“慌什么,召集所有人,随我迎敌。” 那亲卫愣了一下,见他不是说笑,也没有再劝,而是露出振奋之色,大声道: “是。” 随后外面就传来召集军队的声音。 平章果来戴上头盔,小心的将弓箭背在背上,拿起弯刀大踏步来到账外。 此时他身边能聚集的,只有三百余人。 本来还有些惶恐的将士们,看到主帅到来,都心安了不少。 平章果来表情肃穆,正想说点什么,就见一支骑兵从黑暗中杀出,直直向着他们冲来。 “快保护将军……”他的亲卫见状,立即将他团团围住。 平章果来却一点都没有惊慌,仔细打量着冲过来的敌军。 穿着元人的军服,难怪会引起那么大的骚乱。 恐怕现在很多元军,依然没搞懂袭击他们的到底是谁吧。 然后他将目光放在了一马当先的那名将领身上。 接着微弱的火光,依稀能看到对方稚嫩的脸庞。 好年轻。 但身手却非常好,眨眼间就有四名亲卫丧命在他的枪下。 大明后继有人啊。 这个念头刚起,那小将似乎有感应一般,目光陡然向他看来。 然后脸上露出激动之色,嘴里大声呼喊着什么。 这是发现我了吗?平章果来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容。 想要我的命,可没那么容易。 老夫当年也是军中一员猛将啊。 将手中的弯刀举起,直指那名小将。 受到挑衅,那小将果然忍不住,跃马提枪脱离部下朝他杀来。 平章果来嘴角露出一丝讥笑,还是太年轻啊。 今日就让老夫给你个教训吧,希望来生莫要这么轻狂。 但很快他脸上的表情就变成了错愕。 只见那名小将枪出如龙,连挑五名亲卫,眨眼间就杀到了他的面前。 没有任何花招,居高临下的一枪直直的向他面门刺来。 仓促之下,他挥刀便砍。 虽然是仓促挥刀,但搏命之击也凝聚了他全部的力量。 “咔……”一刀正正的将枪头砍掉。 没有枪头看你怎么杀人。 他嘴角刚浮起一丝笑容,下一刻咽喉部位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整个人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徐允恭怕他没有死透,又重重的捅了一下,将他的喉咙彻底捣成肉泥。 力气够大,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 平章果来一死,剩下的人彻底失去斗志一哄而散。 “将军死了……将军死了……” 随着这个消息的传出,元军大营更加的混乱。 不兰溪刚刚将带着一帮手下,将家人保护起来,等待战事结束投诚。 远远听到这个声音,脸上露出痛苦之色。 虽然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可真正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有些无法接受。 但看了看身后的家人,他只能将所有悲伤都收起来。 从现在开始,活下去就是他唯一的目标。 徐允恭纵马抓住一名元军士兵,虽然语言不通,却也得到了一个名字。 平章果来。 他不禁大喜,竟然是敌军主帅。 本来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抓个大鱼,却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大一条鱼。 本来他想将对方首级割下来,但想了想直接整个人都拎起来扔到马上。 做完这一切,蓝玉的大军已经冲入城内,展开了最后的围剿。 徐允恭可不敢耽搁,连忙招呼人换衣服。 说是换衣服,其实就是把染血的元军军服脱下来,然后露出里面的明军军装。 否则很容易被自己人给杀了。 至于衣衫太单薄会不会冻着……冲杀这么久,累的浑身大汗,只觉得热怎么会冷。 再说了,冷也比被自家人误杀要好啊。 厮杀声一直持续到天亮才停止,徐允恭花了好一会儿功夫,才找到蓝玉: “禀将军,末将幸不辱命。” 第237章 下次一定 庆州之战最终以明军大获全胜告终。 北元庆州军主帅平章果来战死,果来子不兰溪投降。 七万元军战死三万余,被俘虏两万余,还有两万余趁乱逃走。 十余万百姓,百万头牛羊马匹尽归明军所有。 而明军的损失只有不到两千人。 蓝玉没有顾得上休息,立即驱赶百姓以泥沙浇水结冰之法,加高加固城防。 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没用两天庆州城墙就拔高了六七米。 他这才命令大家轮番休息。 另一边,北元副将哈斯儿带着亲卫翻墙逃走,后续收拢七千余溃兵。 他没敢去见纳哈出,而是带人返回了北元王庭。 一通操作之后,罪责全都被推给了战死的平章果来身上。 他自己只是被削减职位。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庆州失守的消息传来,辽东元军士气大丧。 纳哈出差点被气晕过去,连连咒骂平章果来。 恢复理智后,他试图夺回庆州。 然而当他看到那座冰城,彻底放弃了这个想法。 如果是平时,他还能一点点将这座城啃下来,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 冯胜在蓝玉出发之后,没有等奇袭结果就挥师北上,水陆并进直奔辽东。 纳哈出哪还顾得上蓝玉,开始收缩兵力试图抵抗。 时间进入三月份,明军相继拿下大宁、宽河、会州、富峪等地。 冯胜突出一个稳中求胜,每打下一地就修筑一座城池。 接连修筑了四座城池,将后方串联成一条线。 在确保后路的情况下,才挥师渡过辽河,直达金山附近。 金山就是现在的勃勃图山,也是纳哈出的大本营所在。 然后,纳哈出就投降了。 是的,坐拥二十万大军的纳哈出,几乎没有怎么反抗,突然就投降了。 这个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冯胜等人一度以为对方是诈降。 直到纳哈出亲自前往明军大营表示诚意,大家都犹如在梦中一般。 然后一群大大小小的将领那叫一个气啊。 恨不得将这个没骨气的家伙赶回去,大家正面干上几场。 你投降了,我们的军功咋办? 反倒是纳哈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都投降了,你们咋还一副恨不得吃人的表情? 莫非这些人不是诚心纳降,而是埋伏有刀斧手,准备把我弄死? 不过还好,老成持重的冯胜成功安抚住了他,让受降仪式顺利进行。 至此大明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汉地大一统。 消息传回,举国欢腾。 群臣纷纷上表庆贺,甚至有大臣建议封禅泰山。 老朱一听这个建议,脸都黑了。 他表示封禅泰山劳民伤财,且百姓生活具体如何,咱们心里都清楚,这泰山谁好意思去? 并严禁所有人再提此事。 不知情的人只以为皇帝谦虚,知情人则暗笑不已。 朱雄英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这些人是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陈景恪也连连点头,让老朱去封禅泰山,看不起谁呢。 封禅泰山,那不是自降身份,和宋真宗赵恒之流一个档次了。 当然了,虽然心里很鄙视赵家,嘴上是不能这么说的。 所以才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 只能说,宋真宗被动做了一回好事儿
相关推荐:
游戏王之冉冉
我有亿万天赋
认输(ABO)
带着儿子嫁豪门
双凤求凰
芊芊入怀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南安太妃传
成瘾[先婚后爱]
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