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情窦为你开 > 第80章

第80章

不做赘述。 这一世,黄河成功改道,洪泽湖没有机会成为在地上悬湖。 淮水水系全面被疏通,整个淮水流域都会重新焕发生机,这自然也包括淮北地区。 以后朝廷自然不会再轻易牺牲这些地方。 陈景恪穿越以来,做了很多事情。 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三件事: 一,发展医学。 二,为百姓解绑。 三,布局让各个地区都能有发展的机会。 迁都、黄河改道、疏通淮水,只是第一步。 后续要做的还有更多,他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布局。 总能给各个地区的人民,找到合适的道路。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场上的对话也接近了尾声。 朱雄英说道:“调你过来的目的,想必你也已经知道了吧?” 白英回道:“臣已经知晓,必竭尽全力配合太孙除虫。”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如此便好,具体有哪些任务,你和陈伴读商议吧。” 例行接见过众人,他就离开了。 留下白英和陈景恪,商量具体事务。 陈景恪没有急着谈正事,而是先拉着白英检查了一下身体。 果然不出所料,劳累成疾。 “白兄,你应该好好修养一两年,否则恐命不久矣。” 白英也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的问题竟然如此严重。 “陈伴读,你可莫要骗我。” 陈景恪正色道:“我从来不拿生命开玩笑,你这是积劳成疾。” “也就是现在身体强壮,还能抗一抗。” “若换成四五十岁的人,早已经没了。” 白英脸色微变,他今年也才三十出头正值壮年。 且事业有成,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自然不愿意死。 不过迅即就恢复了正常,苦笑道: “没想到,我这么快就要经历生死难关了。” 然后正色道:“皇恩浩荡,且江南百姓为毒虫困顿千年,我又岂能为了一己之私置身事外……” 陈景恪打断他的话,笑道:“谁说让你置身事外了,这次你来是出谋划策的,具体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 “你就老老实实的吃药调养,等身体恢复了,朝廷那边还有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等着你去做呢。” 一听说有大工程,白英立即就来了精神,追问道: “大工程?之前重修了黄河淮水,这次不会是准备对长江动手吧?还是说准备复通济水?” 对长江动手?复通济水?您是真敢想。 陈景恪说道:“济水都干涸近千年了,复通得不偿失。” “现在告诉你也没什么了,迁都之后朝廷准备复通隋唐大运河。” 白英恍然大悟,说道:“是了是了,复通隋唐运河,不论南北,往来洛阳都能节约数百里路。” 不过他神色里也难掩失望之色。 复通隋唐运河虽然也算是大工程,可有前人留下的经验在,对他来说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 他更想要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 而且相较于自己,他心中也为自己的老家山东感到遗憾。 漕运代表的就是财富。 京杭大运河从山东腹地穿过,沿途地区经济发展的都很不错。 这也是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山东依然能保留一定生机的缘由。 而恢复隋唐大运河,山东段基本就废了。 沿途的地区,恐怕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不过还好,黄河回归故道,算是有得有失吧。 陈景恪岂能看不出他的想法,心下暗笑不已,技术大牛都有这样的脾气。 “很失望?那如果我说,在复通隋唐大运河之后,还要保持山东河段的漕运能力呢?” 闻言,白英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说道: “我就知道,你的计划不会如此简单。” 但随即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黄河水流量有限,恐怕无法支撑两段河道。” 陈景恪说道:“我对水利所知不多,只能给你两个提议。” “一是将山东段缩窄,大船绕道走隋唐故道,中小船只走山东段。” “二是重新梳理山东境内河流,整合多余水资源。” 在火车没有出现之前,漕运就是最便利的交通方式。 漕渠沿线的经济发展都非常好。 他提议复通隋唐大运河,安徽河北都会跟着受益。 但如此一来,山东就成了受害者。 陈景恪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又怎么会不考虑到这种情况呢。 前世黄河夺淮入海,少了黄河水资源,白英都能将山东段大运河修好。 这一世有了黄河水的补充,再将山东段大运河缩窄,疏通的难度只会更小。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中的难度依然非常大。 必须要懂水利,还要了解山东河流分布,才能重新调配水资源。 而这两个条件,白英都满足。 所以,在听到陈景恪的提议之后,他不但没有觉得困难,反而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既能一展所学,又可以造福家乡,他自然一万个愿意。 心中对陈景恪也更加的敬佩,难怪小小年纪就能获得陛下的信任,考虑事情真的是面面俱到。 “好,此事就交给我了,马上就做规划。” 陈景恪笑道:“不急,你现在先将身体调理好,然后帮南方各省制定一个大致的修缮河道之法。” 白英按捺住迫切情绪,问道:“你准备让我如何配合?” 陈景恪说道:“治理血吸虫,其实就是灭杀钉螺。” “灭杀钉螺最简单的办法,我只能想到两个。” “其一,将河水放干,然后捕捞,撒生石灰……” “其二,直接将原有的河道填平,重新开挖一条。” “比较大的河流,只能靠捕捞……” “你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分析一下,哪些河道可以用第一种办法,哪些可以用第二种。” “不同的河道,又该如何进行这两项作业。”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灭杀钉螺,那就更好了。” 白英点点头说道:“此事好办,我明日就动身去考察南方各省的水流布局,尽快拿出方案。” 陈景恪劝阻道:“此事非一日之功,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不急于一时。” “你还是先养好身体,后续朝廷用到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白英笑道:“没关系的,江南水网密布,处处皆可通船。” “我在水上飘泊二十年,乘船对你们来说会身心疲惫,对我来说就是休养生息。” “此行我只是考察水系,不用亲自下手干活,无碍的。” 陈景恪却坚持道:“你先休息一周,我好好给你调理一下,看情况再说。” “不用和我争辩,此事我说了算。” 白英感受到他的关心,很是感动,说道: “好,那我就听你的,好好歇上几天。” 但他并不是真的歇着,而是让人找来了江南水网分布图,开始在地图上做初步的规划。 陈景恪心中是非常佩服,难怪上辈子能封神。 这态度,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不过作为医生,他还是严格规定了休息时间。 每隔半个时辰就要休息,每天办公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时辰。 朝廷要大动干戈,在南方开展除血吸虫活动,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有事不关己,毫不在意的。 也有诧异的,这不像是洪武大帝的手笔啊。 哦,原来是太孙力主此事。 那就不奇怪了,太孙仁慈啊。 南方地区的人民,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呼雀跃。 得知是太孙力主此事,还决定留下和大家一起除虫。 江南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之前因为种种改革,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朝廷心有不满的人,也改变了想法。 至少太孙是将咱们南方人当人看的。 可以说,在这一刻,朱雄英已经成了南方人心目中真正的君主。 到庙观礼求神拜佛,都会加一句,保佑太孙平安万年。 更有很多人家,都开始为朱雄英立牌位,早晚三炷香感谢。 然后纷纷响应除虫行动,愿意倾家荡产协助朝廷除虫。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欣喜不已。 民心可用啊。 但也足见江南百姓,被血吸虫祸害的有多惨。 除虫,需要广大百姓配合才行,光靠朝廷是做不到的。 想让百姓配合,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问题在哪,如何做。 借着这个机会,陈景恪派出了大量人员,主动宣传《防虫论》。 并要求地方衙门开展培训班,向百姓宣传《防疫手册》和《防虫论》两本书。 朝廷已经将除虫列入政绩考核,此事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帽。 南方各级官吏自然全力配合,不敢打一点折扣。 甚至会出现加码的情况。 朝廷轰轰烈烈的除虫运动,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 更多的蛮夷部落走出山林,主动入籍。 其中就有一个五万多人的大部落。 这个部落屡次和地方衙门做对,甚至一度出兵和衙门对峙。 这一次,部落首领亲自带着家族所有男丁,前来朝觐太孙。 用他的话说,感受到了太孙的仁慈。 他相信,一个如此有担当,把人当人看的君主,不会欺骗他们。 他们愿意相信、追随这样的君主。 带着全族男丁过来,是为了表达诚意和臣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有关。 疟疾、血吸虫等等疾病,肯定是生活在山里的他们最容易得的。 入籍大明,在山外拥有一片土地,显然是最舒服的。 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朱雄英的个人因素。 为什么以前他们不肯出山呢? 说白了还是他们不信任朝廷,不信任地方衙门。 现在朱雄英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成功赢得了南方蛮夷之心,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他们愿意出山归顺,接受朝廷的条件,也是因为朱雄英这个人,而不是朝廷的优渥条件。 而蛮夷臣服,又反过来加重了他在朝中的分量。 此时的他,正式从纸面太孙,变成了一股真正的政治势力。 拥有了在朝堂发出自己声音的资格。 第220章 心怀鬼胎 洪武十九年,有三个人给南方人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第一个是晋王朱棡,带着锦衣卫将南方各省的士绅宗族势力,梳理了一遍,杀的血流成河。 凶名能止小儿夜啼。 第二个就是太孙朱雄英,不惧艰险陪南方人攻克血吸虫,又安抚蛮夷解决隐患。 在南方百姓心目中,他的存在一度感超过了皇帝。 成了百姓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第三个自然是陈景恪,他发现了并找到了解决血吸虫的办法。 让南方数千万百姓,看到了曙光。 可谓是万家生佛。 下半年,朱雄英和陈景恪将血吸虫病,最严重的几个省份,挨个转了一遍。 每到一地都亲自下到乡村,去除钉螺第一线慰问百姓。 每到一地,都能引起当地百姓的热情接待。 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万民伞都收了不知道多少把。 上下一心,南方百姓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很快就熟悉了血吸虫病的成因以及防治之法。 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孩童,都知道喝热水吃熟食,杀钉螺除害虫。 捕杀钉螺的工作,也开展的很顺利。 大江大河没办法,只能通过人为慢慢捕捞。 稍微小一点的条件符合的,就从上游截流然后捕捞,撒生石灰灭杀。 再小一点的,干脆直接在旁边新开一渠,将老渠填平。 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前世都用了将近二十年才完成治理工作。 这一世缺少各种机械,纯靠人工只会更慢。 但还是那句话,有办法总比没有办法好。 只要政策能延续下去,血吸虫的危害就会一天天减少。 总有一天,南方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这个恶魔。 至于这个政策能否延续下去,根本就不用怀疑。 都列入南方管理考核了,没人敢不上心。 况且这是朱雄英力主之事,是他的功绩体现。 只要他还活着,就不用担心这项政策被废。 只要他的寿命能向老朱看齐,很多事情都不再是问题。 就在他们的灭虫行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朱棡也在两广杀疯了。 朝廷打击地方士绅宗族势力,从来都没有瞒过人,也瞒不住。 朱棡在福建、江西和湖广做了什么,天下人都知道。 尤其是两广地区的士绅宗族势力,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正所谓唇亡齿寒,虽然朱棡还没来两广,但照这个架势早晚会来的。 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主动出击。 他们先是联络朝中南方出身的官吏,让他们想办法阻止朱棡的暴行。 很多朱棡的‘罪证’,就是他们提供的。 然而以前很喜欢替他们发声的官吏,这次很大一部分选择了缄默。 官职越高的人,就拒绝的越干脆。 只有部分中下级官吏,选择为他们发声。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 一开始皇帝将所有弹劾奏章留中不发,就在这些人准备再接再厉的时候,他们自己被锦衣卫给查了。 有句话已经说过无数遍,当官的都经不起查。 全杀了肯定有冤枉的,隔一个杀一个,全是漏网之鱼。 朱元璋只是派人去查了一下,弹劾朱棡比较激烈的人,很容易就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 将几个典型拿下,剩下的人顿时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再也不敢说话。 但此举也无疑是向外释放了一个信号,事情不会如此轻易就结束。 两广宗族就开始想别的办法。 但形势比人强,他们能做的实在不多。 造反? 算了,谁家的户口本都不是批发的。 配合朝廷的行动,最多就是宗族被拆分,造反那就是全族被灭。 很多家族选择服软,主动向地方衙门申报了土地数量,将隐匿的人口全部供出。 只希望将来分拆的时候,能将他们的族人,安置在比较肥沃的土地上。 如此,说不定两边都能发展的很好。 但也有宗族不服气,或者说他们背地里做的事情太恶劣,一旦被揭穿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索性就强硬到底,搏那一线生机。 至于族内其他人会不会被牵连……我自己都要活不下去了,谁还管他们? 在朱棡还没到来之前,就有宗族势力私下联络两广的番蛮部落。 希望能和他们结盟,共同对抗朝廷。 他们很聪明,找的都是和朝廷、地方衙门不睦的部落。 这些部落正愁找不到突破口,见这些宗族势力主动结盟,自然是非常高兴。 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但合作并没有那么简单,谁为主谁为从,该如何分配利益。 这些都需要慢慢的协商。 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个所以然,朱棡就已经先到了。 他一来就先突击了两个大宗族,将其族长、族老在内的骨干,全部抓起来杀了。 然后才公布证据,两家全部参与海上走私,甚至有和倭寇勾结的嫌疑。 两广从上到下都保持了沉默。 证据重要吗? 当然重要,这样朱棡的行为才名正言顺。 可也不重要,就算没有证据,他也一样会动刀子。 拿这两家动手,不过是为了立威罢了。 但立威这一招确实很好用,更多的宗族选择了服软,主动配合朝廷工作。 而那些准备强硬到底的宗族,则加紧了行动。 想和蛮夷部落结盟的,在谈判的时候开始主动退让,签订了不平等条款。 还有一些宗族,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 澎湖列岛海域,冈本日川看着密布海面的大小船只,心中充满了得意。 “纯太郎,来了多少人了?” 松下纯太郎回道:“冈本阁下,已经有两千七百武士到来,共有船只八十六艘。” “还有更多的人在往此处赶,预计最终会有五千人前来共襄盛举。” 冈本日川更是得意,大笑道:“哈哈,五千人,活跃在大明周边的武士七成都聚在这里了吧。” “可惜,大明的水师占据了对马岛,堵住了最方便的航线。” “我们再想出海来大明,就只能走琉球这条危险的路。” “否则这次我们能召集更多的武士。” 松下纯太郎恭敬的道:“是的阁下,接到您的邀请后,至少七成武士到来。” “足见您在武士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 冈本日川心下非常得意,说道: “不过若非大明水师,将注意力全放在了对马岛,导致后方空虚,我们也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机会。” 松下纯太郎敬佩的道:“阁下英明,相信将来,你一定能重现家族荣光。” 这话正说到了冈本日川的痒处,只听他大笑道: “这一天不会太远的……不,机会就在眼前。” “只要顺利攻下长乐县,抢夺了停靠在太平港的船只,我们就可以招募更多的武士。” “若能抓到那位晋王,就更好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携带荣光返回日本。” “两位天皇不论是哪一个,都要将我等视为座上宾。” 说到这里,他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 “纯太郎,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我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 “到时我会在我的封地内,为你划分一块封地,让你的家族世代享受富贵。” 松下纯太郎激动的道:“谢阁下,我将誓死效忠阁下。” 冈本日川是日本没落贵族子弟,但愿意冒着风险来当倭寇的,又有几个不是落魄者呢。 矮子里选将军,他这个拥有贵族血脉的人,在倭寇中有着极高的名声。 很多人慕名加入他的麾下,让他成为倭寇中势力最强的首领之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见识上他确实比一般的倭寇要强的多。 别的倭寇还在想着,怎么劫掠商船的时候。 他已经趁大明朝廷不备,上岸去劫掠村镇了。 后来和大明的走私商搭上了线,靠着走私商和大明官吏勾结在一起。 有大明内部人提供的情报,他总能见缝插针上岸劫掠。 在明军到来之前,及时撤走。 三番五次之后,他在倭寇里的名声就愈发响亮,更多的人追随他。 后来大明全面禁海,并将沿海的百姓迁往内陆,他们的劫掠行为才被遏制。 不过靠着准确的情报,他们依然时不时的就能得手一次。 这次广州的几家合作的宗族和官吏,一起找到他,邀请他再次出手。 本来他还奇怪,为何会这么多家一起找过来? 莫非是有诈? 了解详细情况,才放下心来。 朝廷在对付宗族势力,南方的宗族基本被一扫而空,接下来就轮到两广了。 这些宗族势力不想坐以待毙,准备放手一搏。 有些官吏则是宗族被毁,想要复仇。 他们会想办法,将朱棡诓骗到长乐县。 然后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伪造成倭寇破城将其杀死。 而倭寇可以在城内劫掠一番,太平港里停靠的船只,也可以送给他们。 要知道太平港是福州最大的造船厂,最近两年朝廷下令打造各种船只。 太平港就得到了扩建,并被分派了任务。 现在港口里就停靠着两艘五千料宝船,还有其它各式船只近百艘。 将这些船全抢走,他们的实力就可以发生质的变化。 尤其是大明的新式海船,他们眼馋很久了。 如果能抢到几艘掌握制造方法,那才是真的安身立命之本。 然而日川冈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做美梦的时候,大明内部局势出现了变化。 那些宗族和官吏的完整计划,是番蛮部落和倭寇同时发动袭击,彻底将两广的水搅浑。 并借倭寇之手杀死朱棡。 然后他们再摇身一变,以官方的身份镇压番蛮部落的叛乱。 再和倭寇演几场戏,赚取一些功劳。 可谓是一石多鸟。 然而计划是好的,一开始也比较顺利。 可没多久,番蛮部落突然变卦了。 本来商量好的结盟条件,就差最后一步了,番蛮首领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突然就开始拖延起来。 那些人开始着急了,四处打听情况。 然而就在这时,两广几个大部落联合派出信使找到朱棡,希望能和太孙见一面。 他们可以献上户籍名册,但必须得到太孙的当面承诺。 却原来是朱雄英在江西等地,安抚蛮夷、治理血吸虫的事情,传到了两广,传入了番蛮耳朵里。 他们看到了另外一条出路,一条更加符合自己利益的出路。 能好好生活,自然也就没兴趣继续和朝廷对抗了。 两广不比别的省份,此时蛮夷占据大多数,他们一直游离于朝廷统治之外。 就算是性情傲慢的朱棡,面对这个条件也不敢怠慢。 一边稳住信使,一边将消息送回应天。 朱元璋收到情报,兴奋的一溜小跑找到马皇后炫耀: “妹子你看到了吗,什么叫王者,这才是真正的王者。” “咱的乖孙,只凭借名声,就能让蛮夷臣服。” “哇哈哈……咱的乖孙比咱强,大明必将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马皇后也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声道: “好好好,英儿这一次出去,收获太大了。” “本来只是巡视一下地方,长长见识,不成想竟然能做出偌大的成绩。” “从此以后天下归心,你也不用担心,他降不住那群文武大臣了。” 朱元璋哪还有一点洪武大帝的威严,得意的笑道: “嘿嘿,不担心不担心了,你是不知道群臣对乖孙有多尊崇……” 夫妻俩乐呵呵的讨论了一会儿自家宝贝大孙子,才开始谈起正事。 马皇后问道:“你准备怎么处置,要不要让英儿去两广?” 朱元璋叹道:“孙大不由爷啊,我不让他去,他也不会听的。” “让他去一趟也好,有陈景恪跟着,应该出不了问题。” 很快朱元璋的诏令下达,命太孙前往两广,全权代表朝廷安抚番蛮部落。 接到命令,朱雄英笑的那叫一个得意: “嘿嘿,你们拦着不让我去两广,现在不还是要让我去吗。” 陈景恪已经习惯了他的偶尔不着调,面色平静的道: “看来你的名头在蛮夷那边很好用,如果此行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你的声望就能彻底树立起来。” “日后朝廷再处理番蛮事务,就会容易许多。” 朱雄英嘚瑟的道:“这叫什么,这就叫……” “打住……”陈景恪一脑门黑线: “要不你自己去两广,我回应天安心当郎中。” 朱雄英话锋一转,说道:“嘿嘿,这就叫名师出高徒。” “没有你这样的名师,哪有今日的我啊。” “这一切都是陈老师您的功劳,我给您行礼了。”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这货到底是遗传了谁的基因? 要说教育问题,从大本堂的先生到自己,也都不是这种不着调的人啊。 摇摇头,将这些思绪甩出去,他说道: “两广的番蛮首领,是真正的割据势力,想和他们谈判没那么简单。” “你最好先想好,该怎么和他们沟通。” “哪些地方可以让步,那些必须争取。” 朱雄英表情也严肃起来,说道: “确实如此,来咱们好好合计一下,该如何和他们谈。” 对于那些宗族势力,这无异于当头一棒,彻底断绝了他们的后路。 第221章 太孙长大了 在去两广之前,陈景恪先给朱棡联系了一下,询问青蒿汤的效果。 在得知确实有用之后,就和朱雄英一起出发,前往两广。 目的地,广西梧州府。 “两广分界广信县就在梧州府,在这里和两广番蛮首领会面,更有意义。” “主要是,此地自古以来就掌握在朝廷手里,较为安全,不用担心有人起异心。” 陈景恪看着两广的地图,做着讲解。 朱雄英点点头,对这个会面地点他没有什么意见,而是若有所思的道: “有一条,我以为当略微修改一下。” 陈景恪意外的道:“哦,哪一条?” 朱雄英说道:“免除丁税……我以为当直接告诉各部落,朝廷明年会推行摊丁入亩之法。” 陈景恪很是不解,但并未直接反对,而是问道: “为何?” 朱雄英正色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番蛮愿意臣服,是相信我的人品。” “等明年朝廷行摊丁入亩之法,他们就会反应过来,所谓免丁税不过是在欺骗他们。” “虽然他们不敢真的反叛,但也会对我失去信任。” “进而连累朝廷也失去信誉,不利于后续的教化和治理。” 陈景恪愣了一下,也陷入了沉思。 过了许久,才赞同的道:“不错,你的想法才更符合王道思想。”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和王道不王道没关系,若这个谎言能维持很久,说也就说了。” “明知道维持不久,还要去说,非智者所为也。” 允许土司自治,其实也是谎言,朝廷最终的目的是改土归流。 但这个谎言二三十年内不会被拆穿。 等条件成熟,可以找各种理由推行改土归流之法。 总之,有的是办法能保住自己的信誉的。 可丁税这个,实在没办法解释。 这种后脚就会被拆穿的谎言,确实不是智者应该说的。 想到这里,陈景恪内心不禁发出感慨,朱雄英真的长大了啊。 不再盲从于人,也不再是借用别人的智慧。 而是真正的开始独立思考,并付诸行动。 想想他的年龄,才十三,还是虚岁。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老朱家的血脉,确实有说法的。 要么出人杰,要么出奇葩,要么就是人杰加奇葩。 “你的考虑很有道理,不过就这样坦白,也同样非智者所为。” “换个方法,或许事情会更好。” 朱

相关推荐: 南安太妃传   芊芊入怀   成瘾[先婚后爱]   萌物(高干)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失身酒   认输(ABO)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游戏王之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