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来的魔力。李家有她,至少可保三世富贵。这种吸引力对别人一也一样适用。 四爷亲亲她的额角,看她刚才就一直皱着眉发呆,不知在想什么。 “怎么不说话?”他问。 李薇小声的把刚才想的都说了。坦白是其一,另一面就是小小的醋一下,给四爷提个醒,您现在就像唐僧肉,好多女妖精都扑上来了。 四爷一下子就笑了:“还以为你在想什么?佟家那姑娘朕不能收,她也是先帝的表妹,跟东六宫的皇贵妃是姐妹俩。朕只能给她指个好人家。” “至于选秀……”他想了想,觉得也是时候了。 第二天就是大朝,四爷当着众臣的面怀念了一番先帝,然后就说先帝刚刚离世,朕实在无心欢乐。秀女大挑就等到二十七个月后再举行,上一次选秀留牌子的秀女都可由各家自行聘嫁。 朝上的大臣们自然是山呼万岁,赞美四爷孝顺。 四爷继续说,为了给先帝祈福,宫中会放出很多宫女、嬷嬷,让他们能提前出宫,回家跟家人团聚。 大臣们再赞,万岁圣明,万岁仁慈,万岁宽厚等等。 四爷接着又感叹了番先帝的英明,重点在后期时先帝的种种沉痛,说先帝曾数度在他面前落泪,惋惜理亲王与直郡王两个他最骄傲,最心爱的儿子。 大臣们摸不清路数,都闭嘴听皇上一人说。 四爷跟着大骂索额图和纳兰明珠,这两个在康熙末年都没落着好。说都是他们蛊惑理亲王与直郡王,为一已私欲离间天家父子之情,真是可恨,可恶,可憎。 大臣们仿佛有点明白了,这是说先帝、理亲王、直郡王都没错,错的都是隆科多和纳兰明珠。 四爷骂完长叹:“众卿皆有子,朕亦有数子,不忍他们被奸臣利用摆布,受人欺蒙。” 大臣们瞬间都提起了心。 四爷扫过寂静无声的殿内,殿下的所有人全都规矩的低着头,但他知道,他们全都竖着耳朵,生怕漏听了一句。 “朕,有生之年不立储君。继位新君的诏书就放在乾清宫内。待朕百年,你们去乾清宫取来诏书,拥立新君登基就是。” 大殿中只有他一人的声音在回响。 话音落下,殿中的人竟然一时无法回神。数息后才有人扑通一声跪下,其他人也纷纷下跪,拼命磕头。 张廷玉大声喝道:“万岁圣明!” 这下,舌头像是被剪了的众位大臣才都纷纷跟着喊:“万岁圣明!!” 四爷盯着殿里的人,每个被他的目光扫到的人都会赶紧喊:“万岁圣明!”也有人连忙低下头,避开他的视线。 他心中冷笑。 老八他们几个不死心的,想拿立太子的事来逼朕。 朕就让你们的盘算落空。 翊坤宫里,常青捧着个托盘,上面是两个牌子和礼单。 “主子,这是淳郡王家的求见的牌子。”他道。 “淳郡王?”李薇拿起礼单看,上面写着淳郡王妃纳喇氏,侧妃纳喇氏求见翊坤宫贵妃金安。 常青解释道:“七贝勒才晋为淳郡王,大概是想进宫谢恩的。” 七爷,晋淳郡王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326章 君心 李薇准了淳郡王府的请见,让他们后日辰时初刻就进来。 宫里见人有规矩,后宫女子要备着侍候皇上,见人一般都是早上。中午亲近的可以留饭,不亲近的见完就让回去了。 说起淳郡王,李薇就陷入了沉思中。 四爷登基后亲兄弟里封的实在不多。一个是纯亲王允祚,四爷早年夭折的亲兄弟,到现在还时常怀念的‘六弟’。 李薇觉得十四贝子要是能有纯亲王三分之一的荣宠,只怕睡着都要笑醒的。 第二个就是怡亲王允祥,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第三个就是尴尬的十四贝子。 余下一个都没加封。倒是不相干的人封了一大堆,宗室里受封的都数不出来几个,大半都是已经归西的。 四爷封死人比封活人爽快。 外人倒没说四爷吝啬,说他寡恩。这还是四爷给她学的,一边学一边冷笑。李薇真的很想劈开某些人的脑袋看看,他们难道以为说两句寡恩,四爷就会‘醒悟’过来大肆封恩?开玩笑!真这么做了,那该是多没用,多没威严的皇帝啊。 反正不会是四爷。 八爷、九爷这等身份敏感得倒罢,像五爷、七爷这类标准的骑墙派,四爷也是铁面无私的忽略了。明明以前他们的关系也都不错,只是后来大家都独善其身,跟兄弟们的交往都少了。四爷也是这样。 现在七贝勒被封淳郡王,李薇特别想用后世的一个政治词来形容:破冰。 四爷这是对兄弟们的态度发生转变了吗? 这么想的人绝不止她一个。 李薇打听清楚淳郡王是昨天封的,今天淳郡王要入宫谢恩,四爷恩准其去东六宫给成太妃请安。 她让玉瓶准备给成太妃的贺礼。 玉瓶问:“主子,咱们什么时候去见成太妃?” 今天成太妃见儿子,东六宫的人肯定也要去贺成太妃。她道:“咱们明天去。”说完顿了下,让玉瓶去打听下长春宫的动静。 等玉瓶回来,她就知道皇后已经让人把贺礼给成太妃送去了,说是改日再亲自去给成太妃道喜。 “那主子,咱们要不要也把贺礼给先送去?”玉瓶问。 李薇也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决定明天过去时再送礼。这么紧跟皇后的脚步,总有种憋着较劲的感觉。万岁昨天大朝时说了不立太子,西六宫已经小小的沸腾一回了。此时情势越火热,她越需要降温。不然烧穿锅底,她可没有皇后扛烧。 史上可是只有奸妃,不见奸后。 她这边一门心思的降温,淳郡王府的请见牌子却做不得假。第二天,她去东六宫时,就在宁寿宫从太后这里听到了。 去东六宫不可能过宁寿宫而不入,所以她是先进宁寿宫,跟太后说过要去见成太妃后才能拐去延禧宫。成太妃原本住延禧宫东配殿,她跟静太妃一起被尊为太妃后,静太妃道自己年资浅薄,人也年轻不懂事,请成太妃住了主殿,她仍居西配殿。 太后就道:“对了,一会儿你去延禧宫走一趟。昨天淳郡王过来,成太妃跟儿子说话有件事忘了交待,正想托给你呢。你就受累替她跑一趟。” 李薇连忙应下了,太后跟着解释:“本来昨天皇后遣人过来,我让成太妃交给皇后也是一样。成太妃道皇后日理万机,不好拿这种小事麻烦她。我一想也是,就让她找你了。听说以前在外头时,你跟淳郡王府上的侧妃交好。既然有交情,这进了宫也不必疏远了,照样走动起来才是。” 李薇品着这话有话,一时想不通,那就干脆回去再慢慢想。 她应道:“儿臣明白,皇额娘放心。” 紫禁城换了主人,东六宫的太妃们如今出宫不易,连叫身边人出去走一趟都难了。太后自己也从不做居中传话的事,也就成太妃能让她开这一句口。要不之前宜太妃他们也不至于因为一两个月见不着儿子在折腾了。 以前见不着,那是消息灵通,两下里都知道没事。现在太妃们在宫里就是瞎子聋子,外面的郡王贝勒们也不知道宫里的情景。 李薇到了延禧宫,成太妃亲自请她坐到上首,两人推让半天,才换到一边的卧榻上分主宾坐下。 送上贺礼后,成太妃没有浪费时间就跟李薇说了。昨天淳郡王进来说已经在府里给她准备好了院子,也准备给万岁上折子,时机合适就接成太妃出来。 成太妃见着儿子太高兴了,一时让他给说晕了头。等淳郡王走后仔细一想,怕儿子冲得太急、太快,反而把事情给办坏了,就想赶紧给他递个话,说她不着急出去,宫里有太后照顾着,比以前过得还舒服自在呢。 当然,她的话说得漂亮得多,道‘舍不得太后,想再陪太后多住几日,院子收拾好了也不着急,她不过是一个太妃,不必住太好的院子,住了也不能安心。淳郡王深受皇恩,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接额娘出去,而是想着怎么报效皇恩’。 李薇静静的听着,笑道:“娘娘不必忧心,明天淳郡王侧妃要来看我,到时我一定告诉她,让她好好的劝劝淳郡王。” 成太妃看着是小松一口气,叹道:“不是我说话哄他。我在这宫里住了一辈子了,前半辈子多亏太后关照,没受什么磋磨。太后也时时私下补贴我。虽说瞧见别人风光也时常心中酸涩,但想想这人各有命,羡慕不来。” 成太妃这话算得上是知心话了。李薇知道这是成太妃在向她示好,就亲手给成太妃换了杯茶,摆出了小辈听长辈教诲的姿态。 成太妃道:“如今这东六宫里,以前过得比我好的,现在都不如我了。有时瞧瞧她们,我都觉得这老天爷是公平的,以前少我的,现在都补给我了。” 李薇还在品,成太妃语重心长的叹了句:“这人,最要紧的是惜福啊。” 看着成太妃难掩担忧的望着她,李薇此时才明白成太妃这是真心实意的劝她。 四爷说的不立太子的话,让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是不想立弘晖才拿这话搪塞。因为如果要立弘晖,朝中是肯定不会有人反对的。顺理成章的事,四爷完全不必藏着掖着。 而如果要立弘晖以外的阿哥,弘晖未见劣迹和失德之处,弘昐等人也没有超凡脱俗之处能盖过弘晖。所以,皇上不可能越过大阿哥立下面的阿哥为太子,也不能在刚登基的时候就独断专行,让朝中人心不稳,所以只好使出拖字诀。 在外人看,这一切都是她在背后捣鬼。 李薇不能跟每一个人去分辩,只好认下成太妃的‘良言’,告退回了翊坤宫。 她心知肚明,四爷绝没有想把弘晖给撇开的意思。相反,他一直在担心弘晖被人利用。 “现在就在折腾太子,他们想干什么?” “打量着先帝那时还没闹够?打算再闹一场?” 四爷在她面前抱怨了不止一次。他认为一旦早立太子,就会重蹈康熙朝的覆辙。康熙朝已经证明了,立一个太子,并不意味着剩下的皇阿哥就心甘情愿的伏首了。 废太子那是襁褓中的太子,就这都没挡住底下兄弟们的觊觎。 但四爷不认为这是先帝的错,他就认为是臣子们早早的站队,为了私欲才让先帝对太子疑心,又挑动兄弟不合,最终才酿成憾事。 所以,为了保护他的儿子们,他想把朝堂和阿哥们彻底的隔开。就像把阿哥们放在玻璃罐里养,让他们照他的期待那样成长,或为明君,或为贤王。 总之,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 因为这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他希望他的儿子们不要早早的就分出个三六九等,要加深他们的兄弟之情。日后一个登基,其他的应该尽心辅佐。 所以,为了让弘晖这些天感觉能好一点,四爷几乎是天天等他一下课就把他接到养心殿,父子一同用膳,亲自给弘晖看功课,以昭示对他的荣宠。 像从昨天到今天,养心殿已经赏了弘晖七次东西了。都是四爷写着字,说这纸好、墨好,赏。苏培盛就带着人带着东西浩浩荡荡的去尚书房颁赏。用着膳,说这菜好,赏。苏培盛再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去西五所。 李薇去一趟东六宫,回到翊坤宫后,赵全保就过来说中午万岁跟大阿哥用膳,让贵妃自己用,也可以叫弘昐几人过来相陪。 李薇嫌麻烦。弘昐他们下午去上骑射课,从西五所出去路近得多。叫到翊坤宫来,中午他们就要少睡至少一刻钟。 “不用了,咱们自己用吧。”她道,换过衣服就把额尔赫和弘昤叫过来,问问他们上午都干什么了? 跟女儿和儿子说一会儿话,就到午膳时了。菜刚摆上来,苏培盛过来送菜了,四爷赏的。 苏培盛道:“万岁吃着这两味儿好,特地叫奴才给贵主儿送来。” 身后的人赶紧就送上来了。侍膳太监(她这里也有了)接过来,先挟到小碟子里尝过了才放到她面前。还要再把几道菜给挪个位置,好把皇上赏的放在最前。 两道菜,一道油焖春笋,一道清炒三丝,绿豆芽、豆腐皮丝,鸡蛋丝。因为万岁还在守孝,御膳房做菜都是素菜荤做。 李薇今天点的就有一道红烧豆腐干,红烧后豆腐干吃着像肉。 菜端上来还是烫的,她还真把这两道菜就着米饭给吃完了。而苏培盛在一旁一直没走,她问他就说‘万岁让奴才看贵主儿喜欢不喜欢’。看她吃完了,这奴才还高兴得笑眯了眼呢。 养心殿里,四爷跟弘晖用膳就简单多了。父子两人各自面前一碗米,一个小碟子。侍膳太监帮他们挟菜,默默吃完。四爷就让弘晖回去休息了,嘱咐他:“下午出去骑马时,不要冲得太快,让你的侍卫们都跟着。” 皇阿玛的贴心嘱咐,让弘晖的心一阵冷,一阵热。皇阿玛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真的不明白啊。 皇阿玛进宫后,迫不及待的就把贵妃给接了进去,却把皇额娘给留在府里。最后连嫔和贵人都进宫了,府里只剩下了皇额娘一个人。 封了皇额娘家一等公,也封了贵妃家轻车都尉。 如果皇阿玛真的不想立他当太子,他就死心做个贤王也罢了。可又为什么好像还是十分宠爱他?衣食住行,样样关心,时时赏赐? 这是皇阿玛的御下之道吗?就像先帝当年对待直王伯和理亲王一样,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皇阿玛……你到底想让儿臣怎么做呢? 回到西五所后,弘晖身心俱疲。往日这个时辰回来,他都不歇午觉,看一会儿书就去上下午的骑射课了。 可今天,太监们要引他去书房,他却摆手道:“铺床,我睡一会儿。” 太监们赶紧替他铺床熏香,侍候他洗漱后躺下。 头刚挨着枕头,浓浓的疲惫就涌上来,好像整个人都要陷下去一样。可是身体再累,却怎么都睡不着。他闭眼躺了一会儿,人却越来越清醒。 一直躺到未时二刻,太监小心翼翼的在床前唤他:“大阿哥?该起了。” “嗯。”他睁开眼睛,只觉得比不睡还要累。 起身穿衣,身体还像躺在床上一样沉重。“拿鼻烟来。”他道。 嗅了鼻烟,痛快的打了几个喷嚏,才觉得沉重的脑袋清醒点了。太监收起鼻烟担心的看着他:“大阿哥,要不要叫太医来看看?” “不用。”他道,深呼吸几次:“走吧。” ——他此时绝不能倒。绝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态。要更加精神的出现在人前,不能让人以为他对皇阿玛不立太子的事心怀不满。 弘晖仰首挺胸的走出院子,见着弘晟就立刻露出了笑。 “走,今天非再赢你一回不可。” “别小瞧人,把你的马借我骑,看爷爷赢得你掉裤子!” 养心殿里,四爷问苏培盛,得知素素把两道菜都吃了,就笑着说:“一见这两道菜就知道合她的胃口。” 又问中午是谁陪贵妃一道用的,苏培盛说了后,他哦了声,道:“素素大概是怕扰了弘昐他们的午觉,又觉得翊坤宫离得远了点,耽误孩子们的事。” 跟着,他问永寿宫修得如何了?从年前到现在也修了快半年了。 苏培盛奉命去看过几次,此时就道:“已经差不多了,只是营造司的人不敢马虎,正说还要再验一次才敢上呈御览。” 趁着张廷玉、鄂尔泰他们还没来,四爷正好有闲心聊天,就跟苏培盛细细询问永寿宫的修葺情况。苏培盛早知万岁的性子,当时去看的时候边边角角都问得清清楚楚,此时说来也是条理分明。 直到殿外太监报张廷玉到了,四爷才意犹未尽的暂告一个段落。一边的苏培盛早被问出了满头汗,背上的衣服也湿透了。 四爷让他去翊坤宫给贵妃说这个好消息,商量下几日往永寿宫搬,还有宫里的陈设如何摆放等等。 苏培盛退下后,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张德胜殷勤上前:“师傅,小的陪您过去?” “先等等。”苏培盛抹了把汗,“先让我缓缓气……”说罢,蹒跚的往茶房走去。张德胜见他这副丢了半拉魂的样子,扶着问:“师傅,您这是累着了?” 晚上,四爷一见李薇就忍不住说起了永寿宫。 “让他们给你再烧一窑新的瓷器,朕画了几个赏瓶,做出来给你摆,朕这里也放一套。”他让人把图纸拿来给她看。 图纸是他亲自画的,全都是工笔,画得极为细腻美丽。 他画的赏瓶是就是她常说的大肚子细颈瓶,尺寸不一,有大有小。上面有团花,八仙,婴戏图,百花穿蝶等等。 她最喜欢的是一个上面是缠枝花的,那花一看就是素馨。 四爷见她看着这一张移不开眼,笑道:“你喜欢这个?朕让他们烧了一套,大小都有。回头都给你。
相关推荐:
传说中的故乡(人外;克系恐怖)
婚后爱上你(H)
全能歌姬辅助系统
酒酿小青梅
迷迷集(H)
归乡者的荆棘王冠(abo、np)
步步为营(H)
父慈子孝
顶A装O,勾引老婆
江湖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