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小雅现在孩子都两个了,一男一女,大的男孩已经6岁了,小的也4岁了,当初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如今身上好像度了一层母性的光辉。 值得高兴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四合院里之前自己住的那座屋子,现在还是空着的,本来上面是有给杨晓晓分配宿舍的,但是杨晓晓拒绝了,又住回了四合院! 院里的所有人都高兴坏了! 杨晓晓之所以想住回来,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想在有空的时候能照顾下两位老人。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国家鼓励发展私人企业! 杨晓晓从空间,抱出一个木箱,里面是一打打,叠得整整齐齐的大黑十,还有杨晓晓空闲时间每次去邮局收集的一些邮票,十二生肖都凑齐了几套,特别是一些发行量少的,像猴票就收集了不少,这在过些年可值钱了。 又把钱拿出来数了一篇,整整15万呐,在这个年代也算是个小富婆了吧,主要大头还是当初倒卖粮食赚来的,后来上头的一些奖金也有一些,杨晓晓准备把这些钱拿出来买地,建楼,以后当个包租婆。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杨晓晓就开启了忙到飞起的日子。 每天除了上班,一有空闲就到处买地,建楼。 1980年杨晓晓还创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找了一个管理人才帮忙打理,自己就当一个甩手掌柜,专心搞研究! 刚开始公司很小,后来随着杨晓晓买的地,建的楼越来越多,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杨晓晓的房地产事业蒸蒸日上。 她盖起的高楼大厦逐渐成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 她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技术,改善房屋质量,提升小区环境,吸引更多客户。 同时,还拿出了一半的房地产收益成立了一个专门用于资助各个地区的贫困学生上学。这名字是以,前世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的,她希望女儿下一世能够幸福、快乐一生! 82年,杨晓晓住进了自己亲自设计建造的中式别院里,整个院子占地500平方米,这座别院展现了传统中式建筑的独特魅力。别院的大门采用古典的朱红色,搭配精致的铜质门环,显得庄重而典雅。一进门,便是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两旁种满了翠绿的竹子和各种花卉,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 穿过小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明亮的客厅,客厅内摆放着红木家具,墙上挂着精美的字画,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客厅的一侧是一个开放式的书房,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书桌上放着笔墨纸砚,仿佛随时等待着主人挥毫泼墨,这个地方杨晓晓是给自己和王老爷子准备的,每天清晨起床练习书法的地方。 没错,杨晓晓还把王老爷子,王师奶接来一起住了,起先两人死活是不愿意来的,杨晓晓各种理由加软磨硬泡,才终于让两个老人松了口,接着杨晓晓就再接再厉,直接叫来了搬家公司,一顿操作,等两个老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家都已经搬了。 对杨晓晓来说王老爷子就是自己的恩师,两位老人就像是自己的家人,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忍心两位老人晚年行动不便的时候却无依无靠的。 杨晓晓还留出了一大块的后院出来,建了一个大大的荷花池,池中央建了一个凉亭,荷花池里,杨晓晓没有养观赏鱼,而是养的空间里面放出来的河鱼,食用鱼! 可能自己真的没有哪根高雅的细胞吧,杨晓晓就只想养可以吃的鱼,不然总感觉有点浪费(._.) 池塘的不远处,后院最边上的一排,杨晓晓还规划出了一片菜地,用石砖规划成一块块的,很是工整,到时杨晓晓想在后院种点辣椒,葱,大蒜苗,一些时令蔬菜! 中间的凉亭平时闲来无事可以跟老爷子一起下下棋,跟王师奶一起喝喝下午茶,吃点糕点,喂喂鱼啥的,感觉都是很不错的! 杨晓晓对自己的别院很是满意。 把两位老人接来的时候,杨晓晓又去请了两个阿姨,一个做饭,一个打扫卫生。 这样杨晓晓就不用担心,两个老人平时在家过于辛苦了,毕竟杨晓晓的初衷可是接她们过来安心养老的。 第31章 50年代初的弃婴(22) 杨晓晓在研究院多年,先后为国家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 但是她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果,而是深知科技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这天,杨晓晓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量子能源转换系统。 这一想法如同石破天惊,让整个研究院都为之震动。 起初,许多同事认为这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但杨晓晓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点点构建起这个系统的框架。 日夜奋战在实验室中,反复试验各种材料组合和能量传导方式。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第一台量子能源转换设备成功运行时,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国家即将踏入一个全新的能源时代了。 这种新能源不仅清洁高效,而且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它将带动交通、工业等各个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国家也会因此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大大提升,向着更繁荣昌盛的未来大步迈进。 * 同年,90岁的王老爷子,和88岁的王师奶在同一天躺在后院的摇椅上手牵着手安详的走了。
相关推荐:
病娇黑匣子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将军男后(修改版)
攻略对象全是疯批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炼爱(np 骨科)
可以钓我吗
蛇行天下(H)
蚊子血
医武兵王混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