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后我接手了豪门祖宗 > 第70章

第70章

下很多人,但有的事只有他这把黑刀才做得利索。 第139章 第 139 章 伯爵府里。 风吹小池涟涟水, 团团荷叶相交叠,荷香飘来,给院子添了几分清气。 时值傍晚,裴少淮正扶着妻子闲庭信步, 见了荷间此景, 想起少年时与少津、言成在荷池边上玩飞花令喝酒, 一时兴起, 忍不住吟了两句:“昔年青叶初露水, 小荷尖, 犹半卷, 共争朝夕长。” 杨时月并不知丈夫以小荷尖尖喻何人,但听出了闲逸中带些思愁, 故应道:“今日叠叠如青钱,迎晚风,遮云雨,同立清池边。” 裴少淮一诧,笑问妻子道:“你知晓我在说少津和言成?” 属实是歪打正着了,杨时月摇摇头, 笑应道:“我不过是把见到的荷池景念出来罢了, 若这么碰巧对上了, 只能说明官人与他们的关系清得如水如荷,不管怎么对、用什么词句都是好的。” 杨时月又问:“算时日, 他们也应快到了罢?” 裴少淮点点头, 道:“就是这几日了。”轻扶着时月的腰,道, “再走一会儿?” 杨时月不挪步, 道:“不成, 官人也要为我吟一句。” “嗯,为夫想想,还真有点难……”裴少淮佯装皱皱眉,又会心逗了逗妻子,才道,“团团青伞映红妆,与荷花,高低衬,花叶长相见。” 夫妻二人嬉笑小闹着。 夏末秋初的时候,趁着最后的几阵南风,裴少津、徐言成和林氏的船只终于要到京都渡口了。先一日到的是林氏的三条货船,满满当当全是精挑细选过的物件,张管事领人在渡口边卸了半日才搬完。 裴少淮不长进地暗想,他和老爹的俸禄,恐怕不及娘亲码头边上的一个铺,这家里头,最阔气的当属母亲。 翌日,裴少淮特地告假半日,与姐姐、姐夫们一同到渡口边等待船只,迎接少津他们从太仓州归来。 渡口边芦草一片鹭鸟惊飞,官船前面的虎头绕过河湾率先露出来,随着船只慢慢靠近,河上薄雾散去,众人便看到少津和言成站在船头上已迫不及待挥手。 明明是一路劳顿,却精神头十足。 船只停靠,船桥搭起。 “大哥,大姐,三姐,四姐……和姐夫们!”少津一口气喊道,一边快步走过来,与少淮相拥。 虽与大哥同岁,但少津还未科考完、还未入仕入官,显然多几分青涩的青年书生气。 徐言成亦上前与裴少淮相拥,有些生拗地喊着少淮的表字:“伯渊。” “大外甥!”裴少淮的一句话立马帮言成找回了昔日的感觉。 裴少淮见到林氏从船里出来,连忙上船桥,扶着娘亲下船。 “娘亲,慢点。” 再聚京都,家人们欢喜之余,又不免抹泪,殷殷说着心里话。随后,一大家子各自上了马车,往裴徐两府走。 …… 伯爵府中,林氏虽很想见时月,却忍住了,亦不让时月到朝露院来请安,她对少淮道:“她怀着身子要紧,不能染这一路的劳顿,等我歇几日再去见她。” 又道:“娘亲这边没什么事了,你快回去陪时月罢。”催少淮回自己的院子去。 裴少淮才出朝露院,便遇见了少津步履匆匆,似是打算出门。 只见少津已经梳洗过,换了一身水纹色的圆领衣袍,左肩上绣着些锦云,右手提着八宝食盒,擦得光亮。 翩翩风度小郎君。 裴少淮原想打趣弟弟一番,但想到小情侣两年许未见,便作罢了,只望着弟弟快步出门的背影,登车离去。 几日之后,林氏见了杨时月,婆媳二人闲叙,很是怡然,林氏看到儿媳偏大些的肚子,关怀问了许多。 等到回到朝露院,林氏才露出些担忧之色,她同申大家的说:“妇人生子本就凶险,时月一回生两个,更是艰难,不得不叫人忧虑。”她托腮思忖了片刻,又言,“生两个与生一个必有许多不同,还是要多方打听,找几个牢靠的稳婆。” 申大家的宽慰林氏道:“夫人先莫急,我瞧着杨府那头好似早有准备,说不定过两日杨夫人就上门与夫人商量了。” “此话怎讲?”林氏问道。 申大家的这才娓娓道来。原来,自从确定杨时月怀的是双生后,杨府那边隔三差五便会派两个衣着不凡的婆子过来,探探胎相、胎位,问问平日饮食,还一一登记在簿子上,从侧门进又从侧门出了,从不留夜也不惊扰到裴家人。 如今月份大了,这两个婆子来得就越勤了,隔日就会来一趟。 林氏听闻那两个婆子识字,更心安了几分。 果不其然,三日后,杨夫人携礼上门。 知晓裴家门风清正,无需过多赘言,杨夫人略寒暄几句便转入正题,她谦虚道:“月儿嫁到伯爵府以来,亲家处处待她好,事事都是思量周全的,只是月儿随我,体质与寻常妇人有异,头一回便怀了双生,有些事我便斗胆越俎代庖了,还望亲家见谅。” “亲家此话见外了。”林氏道,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只希望时月能平平安安生下两个孩子,旁的什么都不重要。 杨夫人一五一十透底,道:“平日里过来的两位妇人,不是寻常的稳婆,更不是什么仆人嬷嬷,论起辈分来,月儿当叫她们一声大姨母。” 都是杨夫人族系里的人。 林氏微微诧异。 原来,杨夫人族中女子体质有异,易怀双生,祖辈们为此吃了不少苦头,稍有不慎便是殒命。所谓久“病”成医,族内女子一代代把经验积攒下来,希望帮助后来人顺利挺过鬼门关,一代代长辈为后辈接生,“稳婆”这个位置便在族内传承了下来。 这些都是族内才知晓的事情。 杨夫人说道:“如今月儿身子月份大了,双生发动得又急,我便想让两位老姐姐住到裴府来,方便关照月儿。她们会限着月儿吃补品,亲家千万莫觉得她们在苛待月儿。两个小的在里头玩闹,容易胎位不正,她们每日也会探一探、把一把。” 林氏一口承诺道:“伯爵府必会待她们如上上宾,不会干涉她们对时月的任何安排。” 她作为婆婆,哪怕再疼爱时月,又怎比得过杨夫人呢? 有了林氏这句话,杨府这才把人送过来。 …… 关于五个开海点,裴少淮最终定下,上禀皇帝,从南到北依次为广东广州、福建嘉禾屿、浙江明州、山东登州、河间府天津。 随着时月的肚子越来越大,裴少淮稍缓官府公务,每日酉时前必登车归家,翰林院、六科的当值都找同仁暂替着。 妇人生子不易,时月怀了双生,裴少淮心里是有担忧的,尤其想到这是自己的妻儿,这份担忧更甚。 裴少淮从不在妻子面前显露担忧,害怕影响到时月的心态。 四姐裴若英这段时日也回来得勤一些,一来是给弟媳把把平安脉,二来是把反复提纯过的烈酒给裴少淮。 英姐儿说道:“正如弟弟所猜想的那样,妇人生产时所用的布褥,若是提前泼洒过酒萃,产妇则不易患热毒。” 古人生子如过鬼门关,一怕胎位不正难产,二怕产后患热毒,尤其是春夏时产子。 英姐儿敢说这样的话,说明她已用酒萃救过不少人,正在一点点发现这里面的门道。 “谢过姐姐。”裴少淮接过酒萃,有了此物,心中又更安稳了几分。 随后,裴少淮亲自布设了产房。别的府邸布设产房,是为了规避秽物,裴少淮布设产房却十分用心,处处做到干净整洁。 先上上下下清扫过,再每日用酒萃喷洒一遍、通风透气。所有布褥先放入锅中煮了一遍,再喷酒萃,晾干备用。 生产时所用到的器具,一应也都用酒萃擦拭过。 …… 八月秋风来,本应是慢慢变凉的过程,今年却直接来了一场寒。 京都城内到处都是赴考乡试的学子,桂花香起,又是一年秋闱时,一试定前程。 裴少淮无心关注今年的秋闱,因为杨时月的肚子估摸着该发动了。 他照例每日睡前与两个小的说说话,每回说完话,把手掌置于肚皮上,总能感觉到他们在调皮蹬腿。 那小小力道的一踢,隔着肚皮传到裴少淮的手掌心里,就好似自己今晚说的每一句话都得到了回应。 慈爱油然而生。 深夜里,小夫妻和被躺下,杨时月无睡意,便找裴少淮说说耳畔话,她问道:“官人想好给他们起什么名字了吗?” “大名还不急,我给他们想好了小名,不管男孩女儿都能用。”裴少淮应道。 他不是没想过大名,只是没想好。 勋贵人家一般不起小名,但裴少淮想给孩子起小名,也没什么。 “是什么?”杨时月问道。 “宋时黔安居士有句吟诵立春的诗,春喻新生,道是‘试问淮南风月生,新年桃李为谁开’,你看,淮和月之间是‘南风’,取此二字,大的便叫小南,小的叫小风,你觉得如何?”裴少淮道。 其实他自己也是临时起兴,想到一句诗便杜撰了两个小名。 “小南,小风,若是小的是个女孩,还叫小风吗?”杨时月问道。 “为何不能叫?”裴少淮反问,又用欢脱的语气道,“怕女孩子家家像大风一样刮来刮去,太过调皮,不够安静?不怕不怕,咱们这么大的府邸,够她刮来刮去的……” 杨时月被逗得咯咯笑,答应道:“那就依官人的意思,叫小南和小风。” 不知是不是因为发笑动了胎气,话刚说完,紧接着便是“哎呦”一声。 裴少淮警惕,立马侧过身关心问道:“是他们调皮,又踢你了?” “不像。”杨时月应道,又是哎呦一声,自己也警觉,道,“恐怕是要发动了……” 双生发动得急,向来是不按日子来的。 裴少淮想起两位“姨母”叮嘱过他,真发动了也不要急,他一急,妻子便也会跟着焦急。 裴少淮稳稳起身披上衣服,掌了灯,扶杨时月坐起来,道:“两位姨母说,发动后可以吃顿香的,不再管着你,你先想想要吃什么,我去叫人。”这才出门。 很快,整个院子亮了起来,上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两位姨母过来看了看,淡定说道:“确实是发动了。” 她们扶着时月往产房走,一边宽慰时月道:“两个孩子胎位都正,个头也不大,你放心,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 看到大家不慌不乱的,杨时月忍着阵阵袭来的痛楚,却觉得莫名心安。 第140章 第 140 章 眼下只是刚刚开始发动而已, 时辰还长着。 裴少淮被拦在了产房外,两位姨母道:“姑爷便送到这罢。”即便是大户人家也逃不脱这些讲究。 杨时月忍着一阵阵的痛楚,鼻头裹了一层细汗, 亦道:“官人到前堂且候着罢, 这里有两位姨母,还有嬷嬷们。” 裴少淮可以说自己不在乎这些旧习, 但他省得, 时月毕竟生于这个世道、长于这个世道, 他若是执意留下来,兴许只会增加妻子的心理负担。 他掏出绢子, 仔细替时月拭去鼻上、额上的汗水, 说道:“我便在外头守着,你不要怕。” 平日里执笔写字的手, 本是稳而有劲,此时却在发抖,手心里冒着汗,裴少淮赶紧掩在宽袖之下, 不让妻子发现。 杨时月点点头应道:“嗯嗯。” 产房里摆了许多汤壶子, 房内温而不燥。 趁着杨时月此时疼痛暂缓, 两位姨母替她换了衣裙, 又将长发梳成寻常发髻, 用方巾包着, 青丝一丝不散。 她们边梳头边叮嘱道,宛如在同杨时月聊家常:“现下还不能使劲儿, 也不能喊得声嘶力竭, 要把劲儿留在关键时候, 若是疼得要紧了便咬张帕子。” 又道:“也不必想着时辰, 三五个时辰听着是久,可换想,也只好比平日里困了一觉醒来而已。” 聊着聊着,还聊到了小夫妻的容貌,姨母夸赞道:“你和姑爷都这般奕奕秀色,生下来的小娃娃必定是个顶个的模样好。” 很快,林氏和沈姨娘等也赶过来了,林氏吩咐灶房做些吃食送来——不单时月要补力气,两位姨母和打下手的嬷嬷们都要先吃饱了。 一夜疼痛不止,一时缓一时急。 杨时月紧紧咬着帕子,脸上痛苦的神色愈发见浓。 两位姨母并不让她躺下,而是扶着她在屋里走动,或一时立着,一时蹲下,说道:“快到发劲儿的时候了,时月你再忍忍。” 与之相对的,院子外墙根下,不知被裴少淮踏出了多少个圈圈,一步一往里张望、关注里面的动静。 等到天边开始露白,仍是未到发劲儿的时候,姨母问时月是不是饿了。 杨时月忍着痛点点头,这一瞬,她忽然想任性一下,摘下帕子说道:“我想吃官人煮的甜粥。” 话才说完,正巧,门外陈嬷嬷朝里喊道:“少夫人,少老爷给您熬了一盅甜粥送来。” 裴少淮近乎不懂厨艺,这甜粥是灶房里熬好浓稠的白粥,裴少淮在里头添些干葡萄、蜂蜜,再焖半刻钟即成。 杨时月吃了小半盅,身上多了几分力气。 “时月,现下可还有力气走路?”一位姨母问道。 杨时月扶着椅子走了几步,两位姨母见此皆是欢喜。 一夜烛灯继朝霞,半壁赤云迎白日。等到朝霞满天、白日初升的时候,杨时月立于产床上,把着身前的横木,在两位姨母的协力下,开始用劲。 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一位姨母忙着照料孩子,另一个赶紧叮嘱时月,道:“时月,一鼓作气莫松懈,不然还得重新发力。”鼓励她顺势而为。 不一会儿,第二个孩子也生了下来,整个过程颇是顺利。 两个孩子哭声此起彼伏,两位姨母不似普通稳婆那般急着出去报喜领赏,而是一切收拾妥当,将时月抱至干净整洁的新床上,才开门道了一句:“恭喜伯爵府,是一子一女,璋瓦双全,都是四斤半重。”双生子出来早,自然会轻一些,养一养就好了。 又言:“请派人告知姑爷一声,换一身衣裳再进来抱孩子。” 让裴少淮这个初任父亲的先抱。 …… “月儿。”裴少淮进屋后快步来到床前,见到妻子面色苍白、虚弱无力躺着,心疼又愧疚。 “我没事,只是用尽力气,有些累。”杨时月声音哑了许多。 她看到两位姨母各抱着一个襁褓,静站在一旁等着,遂提醒丈夫道:“官人先去抱抱我们的孩子。” 裴少淮点点头。 单臂抱娃,左手一个,右手一个,这个动作裴少淮练很久了,以为可以熟稔。可当他见到一对儿女时,他们小小一个,使得裴少淮万分小心翼翼起来,臂膀中好似揽着无价之宝。 左看看右看看。 小娃娃正在睡觉,裴少淮觉得怎么看都不够,他问道:“哪个是小南,哪个是小风?” 两位姨母不明所以,答不出来。 昨夜才谈的话,姨母们怎么可能知道。 杨时月精神头还不错,帮着应答道:“哥哥是小南,妹妹是小风。”又揶揄丈夫说道,“你便等着她在你这大院子里来回刮风罢。” 裴少淮听后,又马上陷入沉思——是左边的是哥哥,还是右边的是哥哥? 正想着,左边襁褓中的娃娃端着小拳头,开始哇哇大哭,声音清亮。 “是小南还是小风哭了?”杨时月问他。 见丈夫面露难色,杨时月了然,微微往前探了探身子,看了一眼,告诉他:“蜜粉色襁褓里的是小风,水纹色襁褓里的是小南。” 所以,那扯着嗓子在哭的小娃娃是小风,出生时输了半个时辰,但嗓门上赢了。 两位姨母接回孩子,说道:“姑爷也见到了,少爷小姐出来得早,月份小身子轻,所以还请府上长辈这段时日且忍一忍,莫急着来抱孩子……洗三的习俗也请简办,不宜铺张折腾。” 都是为了孩子好。 裴少淮恭恭敬敬鞠躬作揖,感激道:“辛苦两位姨母了,伯爵府上下必定听从安排。” 随后,林氏、老太太等只进来看看时月和孩子而已。 …… 并非裴少淮的错觉,今年的秋日确确实实比往年要冷,八月天里愣让人觉得要下雪。 为了保证屋里温而不燥,一晌午要换将近十趟汤壶子。 这样异寒的天,哪里敢在亲朋好友面前给小娃娃洗三。 礼却未少。小南小风出生第三朝,杨府、徐府、陈府、乔府等都来了,庆贺裴少淮初为人父,也庆贺伯爵府新添长重孙子、长重孙女,一家人热热闹闹的。 皇帝知晓裴少淮得了一对儿女,特地让六科给他放了半月的假,叫他留在家中好好照看妻儿。 至于小南小风的大名,按大庆习俗,理应在孩子三个月大时,由祖父辈来起名。裴少淮心算了一下,三个月后恰是父亲回京考满,正正好。起大名一事且这么暂搁了。 精心照料一个多月后,小南小风终于长到七八斤重,结实了不少,皱巴巴的小脸也渐渐长开了,肤色白皙扑红。 裴少淮每日从官衙回来,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孩子。小孩子家还看不出什么性子,唯一点,小风更活泼好动一些。 他幼时所睡那张紫檀木摇床被搬进屋里,两个娃娃横排并齐躺在摇床上,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裴少淮手掌轻抚摇床一处处光滑的木柄,想起他与摇床的过往幕幕,心想,这张摇床的意义在于一代代传承一代代用。 …… 九月,粮食才刚刚收尽,本是碧空万里送秋雁,却成了寒色倍严小雪天。 细雪落在裴少淮肩上,并不成团,轻轻一抖即散。 裴少淮希望只是今年异常而已,若是一连数年冬日早至,夏短冬长,则大庆要仔细提防着马背上的北元人再次南侵。 他正打算往乾清宫去,与皇帝商议此事,结果远远见到萧内官走过来。 房檐下,萧内官一边用拂尘弹去身上的落雪,一边说道:“今年的天可忒不正经,才九月里就下起了雪。” “说的正是,这雪本该还要再晚两个月的。”裴少淮应道,又问,“萧内官冒雪过来一趟,可是陛下有何急事?” “陛下宣裴大人到御书房觐见。” 裴少淮想与皇帝谈“雪”,不知皇帝想与他谈些什么。 皇帝与他谈起了玉冲县——父亲首就职的地方,而后道:“六年两任玉冲县,修河救田种胡麻,南下太仓又六年……你父亲十二年的仕途,为民所做的事,抵得过旁人数十载。” 裴少淮看到皇帝赞赏之余,面露惋惜之色,心中闪过一个念头。 果然,皇帝接下来说道:“大庆需要更多如你父亲一般的官员,岁末考满之后,朕欲特诏裴知州归京,往国子监教授监生历事学问,寓学于行……伯渊,你以为如何?” 裴少淮心明,如非父亲主动提及,皇帝日理万机,岂会突然想起这一茬事、做这样的安排? “特诏”是给父亲的荣宠。 不难想明白父亲为何会做这样的决定,裴少淮心绪复杂。 “父行在前,子随其后,微臣日后亦愿将所学所知,与天下同道者共商共享。”在裴少淮眼里,父亲不是为他让路了,而是身先垂范,在往更远的地方去走。 他尊重父亲的选择,他日,也愿意如父亲这样选择。 “善。”一事了,皇帝又问起另一事,他说道,“伯渊,近来朝堂上又起党派流言,寒门清流结派,此事当真否?” 说的是“清流党”。 此清流中,多属农门、寒门子弟,他们不辞辛苦,一路科考,终得入朝为官的机会。 本是因“清流”而备受赞许的一群人,如今却在朝中成了众矢之的。无他,只因清流之首徐知意隐隐有要入阁的苗头,有人故意混淆视听、往他身上泼脏水罢了。 至于皇帝的发问,意不在是真是假。 真假自可找人去查,何须问裴少淮的看法? 遂裴少淮应道:“回陛下,清流便是清流,涓涓细水涌成流,乃是自然而来,岂可用‘结党营私’之‘党’与之相配?” 第141章 第 141 章 岁草枯荣总有时, 日月往复若循环。一物落败便有一物兴起,于清流们而言,眼下确实是个好时机。 裴少淮能明白皇帝的心思, 心里有意要用徐知意,却又不得不慎重有加。首辅、次辅接连下台, 皇帝要重新制衡朝中群臣。 非疑心,乃慎重也。 裴少淮恪守言官职责, 又谏言道:“泰山大人曾提点微臣,九品中正已废数百年,寒族英才如草泽, 出身虽微亦有鸿鹄之志, 故与人相交时, 论才论道唯独不论出身。微臣以为, 皇恩如雨露, 草泽必欣欣而向。” 未曾直言支持徐大人, 但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杨爱卿真有此言?” “微臣惶恐, 不敢欺君。” 皇帝没了顾虑,脸上神情松快了几分,道:“朕省得了。” 裴少淮从御书房出来, 来时的细雪下成了中雪,殿外梧桐叶与雪花相伴而落,他才想起方才忘了与皇上论“早雪”了,此时已有其他官员进了御书房,裴少淮只得暂且作罢, 日后再找机会奏言。 怕的不是一年寒冬早, 怕的是年年寒冬早。 裴少淮正打算迈步离开, 却闻萧内官的声音:“裴大人且慢。” 萧内官从御书房出来, 递上一把褐黄色的纸伞,说道:“陛下听闻王大人说雪下大了,命老奴送把伞出来。” 裴少淮接过纸伞,道:“有劳萧内官替我谢陛下关心。”这才撑伞离去。 迈步雪中,黑缎官靴留下一串串脚印,很快又被新雪掩去。 行至半途,裴少淮想起座师张令义为铸造战船大炮之事,曾两次邀他去军器局,皆因其他事耽搁了。趁着今日六科事少,裴少淮遂折道去了兵部。 这一待便是一整日,回府比平日晚了一个时辰。 …… 雪夜天黑早,裴少淮到家时天已全暗,他在偏房里暖了身子、换下官服,又匆

相关推荐: 地狱边境(H)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删除她gl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危险情人   我在东京真没除灵   被前男友骗婚以后[穿书]   性感寡妇,在线发癫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林峰林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