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一件很难也很长的事情,还记得爹爹跟你说过‘蜉蝣朝生暮死’罢?人若是一直待在同一个地方,不是在家中,就是耕作田间,便如蜉蝣一般。所以,先让大家吃饱穿暖了,走出家门,走出乡里,去见一见别处的山河树木,才能有人人都读书。” “扫盲”不是办几间学堂教几人读书的事情,这是一件艰难而伟大的事。 小南从裴少淮身上跳下去,稳稳落地,又去拿起书卷,说道:“那孩儿继续读书,爹爹去妹妹的书房罢。” 裴少淮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同儿子说这些,也许是害怕自己赌错了,再没有机会好好教导儿子了罢。 …… 夜里,床榻上。 裴少淮亲了亲妻子额头,问道:“冷不冷?” “今夜起风,是有些冷。”杨时月应道。 裴少淮提了提被子,道:“那便往我这边靠近一些,你不是常说我火气盛吗?” 等杨时月靠过来后,裴少淮冷静说道:“眼下朝中局势动荡,我若是有个差池,或是裴家陷入了险境,你便带着正观、云辞回杨家……” 杨府是六朝名门望族,在朝官居高职者不算多,但名声远。 即便是最坏的结果,改朝换代了,为了博得世人的认可,新上位者先要博得旧世族的认可,杨府正在此列。 “官人……什么意思?”杨时月的声音陡然生惧。 “我是说假若。”裴少淮安慰道。 “无端端为何要说假若?”杨时月心思更为敏感些。 “朝中局势我是从不瞒你的,皇帝心思琢磨不定,皇后、淮王夺嫡心思昭然若揭,怎么算是‘无端端’呢?”裴少淮掩饰道,又轻抚妻子后背,安慰道,“莫多虑了,我便只是这么一说……一起歇息罢,明日还要上早朝。” 第238章 第 238 章 春末入夏, 天早早亮了。 早朝时,日光照入太和殿中,映得里头金碧辉煌,众臣子已上殿, 他们的身影伏于龙椅台阶上。 耽误了半个多时辰, 皇帝迟迟没有上朝, 臣子们开始交头接耳。 裴少淮知晓,一雷惊蛰始, 蛇虫尽出, 动乱要开始了。 众人没能等到皇帝, 却等来了刑部左侍郎和南镇抚司副官, 锦衣卫涌进大殿,官员们纷纷躲避开道,皆是面带惊诧,不知要当廷捉拿何人。 刑部侍郎停于裴少淮跟前, 冷道:“裴少淮,随我等走一趟。” “去哪?” “被锦衣卫带走,不去天牢莫不成去吃香喝辣?”看着昔日宠臣一落千丈,将要关入牢狱,刑部侍郎得意忘形,尽显小人之态。 静默几息后,堂上轰一下, 一片哗然。 天子避早朝、裴少淮、刑部、天牢……此事诡异又突然。连首辅都压不住的宠臣、功臣, 怎么一夜之间、毫无征兆地失了宠信, 打入天牢? 莫非皇帝真要废了太子, 而裴少淮在“皇家事”上惹怒了皇帝? 几个绯色官袍的老臣挡在裴少淮身前, 正是张阁老、徐阁老和杨大人等, 杨大人怒斥道:“未曾出示驾帖就敢出言逮捕,尔等眼中还有没有王法?” 驾帖是逮捕京内官员的凭证,上头要有皇帝朱笔亲批、司礼监盖印、六科佥批才可奏效。 刑部侍郎取出红本,举示众人,大声道:“驾帖在此,诸位都看清楚了,今日捉拿奸臣裴少淮,不冤!” 只见上头昭然红字,确是皇帝亲笔,还有首辅胡祁和刑科的佥批。 “是以什么罪名?若不说清楚,岂不是想抓谁便抓谁?”阁老张令义寸步不让,厉声质问。 “张阁老不要为难下官。”刑部侍郎一边说,一边不客气地将红帖举在张阁老面前,说道,“这上头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裴少淮在闽南担负考官,出题‘子曰不然’、‘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藐视君父,指桑骂槐,蓄意结党造反,证据确凿。”再次提醒道,“请阁老不要为难下官,也免得牵扯到自己头上。” “好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是何人所告,又是何人所判?敢不敢站出来。”张令义不退,反倒上前两步,虚束的缠金革带顶在刑部侍郎身上,道,“本官想问清楚缘由,怎是在为难你?你莫非是心虚不成?” “是本官定的罪名!”胡祁上前,从后面推了一把刑部侍郎,与张令义成拉锯之势,道,“朱子批注,‘奥’为君父,‘灶’为权臣,裴少淮偏偏出题‘子曰不然’,岂不是让学子们‘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其心堪比王孙贾,这不是藐视君父是什么?他回京后所作所为,不正是为了权势滔天吗?” 王孙贾言“与其谄媚奥神,不如谄媚灶神”,暗喻“与其追随卫国君主,不如依附重权在握的自己”,“子曰不然”正是出自这则论语典故。 “若此举是偶然、无心之失,那泉州府试呢?张阁老不会不知道‘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下一句是什么罢?”胡祁自问自答道,“是‘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这难道还能说是无心之失?这是昭然嘲讽尊上。” 子贡问,现在的执政者怎么样?是第几等的士?孔子答曰,都是些气量狭隘的人,根本算不上数。 “胡祁,你这是欲加之罪。” “此乃皇帝亲签的驾帖,拒不从命,张令义你是要跟着一起造反吗?”胡祁看向阻拦的众人,喝斥道,“这天下究竟是皇上的天下,还是你们这些姻亲、师生相互包庇的天下?不服旨意、蓄意阻拦执法者,当诛!” 裴少淮看着岳父、世伯、座师的后背,他们脊梁挺直,岿然不动,乌纱帽下白发苍苍,因愤怒而颈脉青凸。 他知道,“藐视君主”是临时捏造的罪名,真正缘由应是“荧惑守心”。在天象没有出现前,朝廷断然不会公布这份预测。 若是公布荧惑守心,百姓会恐惧,米价会高涨,民心会乱,天下会不太平。四方敌国也会捏造“天降祥瑞”,拧成一股劲,趁机攻打大庆,想取而代之。 在人人都信“荧惑守心”的世道里,“荧惑守心”就真的能制造灾难,这是对家的高明之处。 裴少淮更加确定,对家是一群深谙《商君书》的人。只不过他们不去发展法家的先进之处,反倒只限于钻营“帝王心术”、“驭人愚民”,成了躲在暗处的一堆蠹虫,疯狂蠕动,企图让世人都躲进阴潮的洞穴里,听命于他们[1]。 倘若岳父、世伯、座师他们一起被关押了,才真是中了对家的圈套。 这时,“君让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裴少淮,你就这般一直躲在长辈身后不出来吗?”胡祁高喝道。 该是裴少淮押注的时候了。 只见他站出来,朝替自己声张的众人深躬,而后两手一举,摘下了长柄乌纱帽,置于地上,端端朝着太和殿正门外耀眼的日光。 “伯渊……” 裴少淮在太和殿上摘下官帽,犹觉得不够,他一边解下腰带、脱下外官服,只剩素衣一套,一边铿铿言道:“旧船,将沉矣!” “何为旧船?人人皆为自己所图,凡事只知利害,不知是非曲直。小人当道,庸官高位,无能且猖狂,无手段无本事无才干,只知结党营私,以利诱惑下官依附……此为旧船。” “旧船将沉,摇摇欲坠,人人只顾着争抢船舵,而无人无心修补窟窿。天下田亩有十,而百姓能耕不足三,尔等不言不语;百姓上山吃蓬草啃树皮,以观音土果腹,尔等不言不语;四夷虎视眈眈,倭寇久患不止,尔等不言不语……却有心思咬文嚼字,为莫须有的罪名立状写辞。我裴少淮区区一小官,何值得堂堂一朝首辅不顾正事、熬尽灯油,只为了安我一个罪名?” “你们不分曲直黑白,但百姓能看得清楚黑白。文章不为功利事,笔墨只道百姓忧,你们不想说的话、不想写的疏,自然有史册青笔来写。” “今日,你们能以‘藐视君主’为由关押裴某人,他日,你们又将以何理由打压、逮捕其他贤能者?当有心修补窟窿的臣子皆被打压耗尽,这旧船船舵落入尔等之手,又有何用?” “旧船,将沉矣!” 裴少淮将脱下的官服单手一抛,衣袍如白鹤折翅般落地,他来到胡祁跟前,双手前举,望着胡祁,眼神中满是鄙夷不屑,道了一句:“你连将沉之船的舵把都摸不到。” 胡祁连首辅都是捡漏得到的。 “逆臣,逆臣!”胡祁红着眼,失态地吼叫着,他被刺到了痛处,挥手道,“快将逆臣拿下,关入天牢!” 锦衣卫上前。 同样在朝堂上的裴少津,挣脱了同僚们的拦阻,也如兄长一般扯下了乌纱帽,他今日才明白兄长昨日为何会说那番话,可兄长既然早就料到了,为何不设法脱身呢? 眼下顾不得想那么多,他拦在锦衣卫身前,有些失了理智,道:“若是连大哥都不清白,这朝堂上还有谁是清白之身?你们要带走他,先把我带走。” “裴少津,让开。” 少津身子一滞,被直呼其名的一声震住,渐渐清醒了一些,他张开的双臂缓缓放下,转过身来,带着些哭腔道:“大哥……” “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弟弟正在做该做的事情。” “檐柱要各顶一头。”裴少淮冷静道,“你不止是我的弟弟,你是裴府的成丁,你是正叙的父亲,你是夫子的学生,你是你,我是我。” 裴少淮问:“你忘了少时读过的书了吗?” “一刻也……不曾忘。” 趁着少津望着兄长怔怔然的时候,张令义与兵部尚书陈功达把少津拽到一旁,让开了道。 “裴大人,得罪了。”南镇抚司副官带着些恭敬说道,两位提着铁镣铐的属下,领会到了副官的眼神,靠到了一旁,没有上前。 副官做了个手势,道:“裴大人,请吧。” 裴少淮被刑部、南镇抚司带走,堂上静默,不管是认可裴少淮的,还是反对裴少淮的,心绪都很是复杂。 “你且回去安顿好府上,伯渊的事,还有我们几个老的在。”杨大人走过来,拍拍少津的肩膀安慰道,“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你行事不要莽撞。” 稍稍冷静下来,杨大人、张阁老他们都能想明白,皇帝绝不会因为所谓“出题”的罪证发落裴伯渊,更不会信胡首辅的谬言。 皇帝是明知捉拿裴少淮会引起朝廷争议,所以故意不上早朝,把胡祁祭出来当刀使。 看南镇抚司副官的态度,倒不必担心裴少淮的性命。 皇帝态度阴晴不明、为何要突然关锁裴少淮,这才是他们担心的事情。 裴少津出宫,上马车匆匆回府,他一想到兄长被锦衣卫带走,自己却无能为力,心中万分自责。 “裴少津,你混蛋!” …… 乾清宫被烧成了一堆灰烬,皇帝在西边的大善殿设了临时的御书房。 房门大闭,拒不见人,但臣子们知晓皇帝就在里头。 由张令义领队,一群臣子跪在殿外求见。不见皇帝,如何能救裴伯渊。 御书房里,皇帝让人撤了灯火,显得有些昏暗,天窗上的日光射下来,可见浮尘在光柱里缓缓飘动。 光柱没有照在皇帝案上,使得他身上的龙袍失了光彩,他神色凝重、闭目沉思,心情大为不悦。 又急又碎的步履声渐渐近了,新上任的内官大总管进来,下跪道:“陛下,张阁老摘下了乌纱帽,正在殿前反复不停吟诵……”声音里带着畏惧。 皇帝没睁眼,问道:“在吟诵什么?” 大总管犹豫。 “说。” 大总管把头叩到地上,瑟瑟发抖道:“回陛下,是‘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皇帝陡然睁眼,双眉一挑,勃然大怒,抓起案上的茶盏准备往底下砸去,可茶盏熟悉的手感让他略一停滞。 皇帝手中抓着的,正是裴少淮回京送给他的那个白瓷茶盏。 乾清宫大火那日,宫人们从御书房抢救出少许物件来,其中便包含这个茶盏。 皇帝只是略微一犹豫,很快又恢复了暴怒,茶盏从他手中摔出,满地瓷片,一片水渍。 “皇上息怒,皇上饶命……”大总管不停磕头道。 “出去!” 大总管还没退到侧门,又闻:“回来。” 皇帝闭眼命道:“去把萧瑾给朕换回来。” 第239章 第 239 章 大总管听到“退下”如得大赦, 速速退出御书房前去请萧瑾。 伺候天子这活听着风光,却不是谁都能做得好的。 皇帝贬萧瑾当守门太监,是因为当时在气头上, 不是真的怨萧瑾, 如今气消了,自然就把萧瑾召回来了。 不多时, 萧瑾穿着一身寻常的素色太监服进来,看见一地碎瓷片,他不敢踩在其上, 小心翼翼绕开, 跪下道:“陛下,老奴回来了。” 皇帝鼻腔“嗯”了一声, 靠在椅上闭目养神。 萧瑾开始做事,他先是找来一块洁净的白绸, 把地上的碎瓷一片一片捡起来包好,拿到偏殿里放好,并不敢丢弃。 又为御书房点了熏香,取来皇帝从前用的那套青花斗彩花鸟纹茶盏,为皇帝斟茶。御案上,茶盏里,热水冲入茶叶翻滚, 渐渐舒展、沉于杯底, 随之一股茶香飘出,皇帝的愁态终于舒缓了些许。 “陛下, 张阁老年岁大了, 跪了大半日也劳累了, 是不是派人送回府上?” 萧瑾看得出皇帝恼怒张令义吟诵“狡兔死”, 但又不想处罚他。 皇帝终于睁开了眼,颔首道:“令他在府上好好养身子,一个月不得入宫。” 萧瑾候听着。 沉思了半晌,皇帝接着道:“余下人若是还不肯离去,便让胡祁去料理。” “老奴遵旨。” 等一切料理好,萧瑾回到御书房,外头安静了,这殿里头却愈发昏暗了,萧瑾不得不点燃几盏灯。 踌躇再三,萧瑾开口了,可他才说了“陛下”两个字,便被皇帝打断了,皇帝道:“你忘了自己为何受罚?” “老奴知罪。” “你可以替张令义求情,那是因为朕无心杀他。”皇帝言道,“有些事你不要管……朕能够说说话的人,不多了。”语气只带着些惋惜,没有一丝犹豫。 “是老奴多嘴多舌。” …… 皇帝钦定之案,称之为“诏狱”,诏狱犯人关押于南镇抚司天牢之中。 沉声呜呜低鸣,两扇一尺厚的木门打开,上头雕刻着罗刹瞠目吐舌的图案,罪臣们往往还未踏进天牢大门,便先被这两扇门吓得双腿发软。 水火不入,囹圄不透,从外头往里看,仿若看一漆黑山洞,只有零星火把亮着,不知里头多深多大。 裴少淮上下无镣无铐,走入了天牢。能如此进入南镇抚司天牢的,这还是头一次。 刑部侍郎竟想跟上去,看着裴少淮关入鼠穴一般阴潮的牢房,却被南镇抚司副官用刀柄拦了拦,道:“侍郎大人,就到这罢。” “我是奉皇上之命捉拿罪犯。” “大人是信不过南镇抚司?” 刑部侍郎摇摇头,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 “那大人便是也想进这天牢里坐坐?” 南镇抚司天牢向来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不……不必了。”刑部侍郎吓出一身冷汗,灰溜溜退去。 …… 另一边,景川伯爵府中,一片平静,仆从还似往日一般打理上下。 所有的哀恸都聚于一堂之内,不敢惊动外头。 裴少津愧对于父亲母亲、大嫂,一直低着头。 林氏已经大哭过一场,险些晕厥过去,此时正靠在裴秉元肩上不停抹泪,情绪依旧不能平静,扪着心窝喊着“淮儿、淮儿”。 任凭林氏平日里做事何等八面玲珑、处处周到,可一旦涉及到儿子,这些都将不堪一击。 关入天牢的,是她生出养大的孩子。 杨时月并没有好到哪里,脸上满是泪痕,唯一能自己安慰自己的,便是昨夜里丈夫反常说的那番话。官人早有交代,兴许只是他设下的一个局?杨时月这般猜想。 毕竟同床共枕这么些年,夫妻二人心意是相通的。 虽有猜测,却也不敢说出来。 杨时月安慰林氏道:“官人做事从来都是清清正正,相信朝廷会查明真相,还他以清白……母亲要保重身子,莫让少淮担忧着家里。” 裴少津如鲠在喉,家里这般境况,他需得扛起来,安排说道:“父亲,恐怕要想个由头先把祖父祖母送到京外的庄子里休养一阵,叫小娘、亦瑶跟去照料着,不能叫他们知晓大哥的事。” 又对杨时月道:“也请大嫂带着正观、云辞且回杨府避一避。” 最后扑通跪在林氏跟前,久久说不出话来。 “不关你的事……”林氏哽咽道,伤心之下,她也唯能说出这一句话。 大门紧闭,明明房梁有九尺高,堂内却显得十分压抑,正堂中间悬挂着牌匾,黑漆书写的“浩然正气”几个大字暗淡无光。 …… 没顾得上吃午膳,杨时月捡了几套小南小风的衣物,便带着儿女匆匆赶往杨府。 “娘亲,你怎么红着眼,是谁欺负你了吗?”一路上,小南小风一直问,“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杨时月抹抹眼,佯装平静道:“你们爹爹最近公务很忙,娘亲带你们去外祖父家住几日,你们要听话,好不好?” “好。” 小风突然问:“爹爹要忙多久,忙完就回家了吗?” 这句话令得杨时月的泪珠子再也止不住,簌簌流下,只能把脸掩住应道:“很快,很快……” 到了杨府,杨时月把一对儿女往娘亲身边一推,心一横,转身就走。 小南小风察觉出不对劲,挣扎哭闹着要追上去,一直喊着“娘亲”,杨夫人与陈嬷嬷只能牢牢抱住他们,不让他们跟回去。 杨时月听着小南小风的喊声,心中如刀割一般,但她心意已决——她会听从丈夫的安排,把孩子送回杨家“避难”,但是她不能留在杨家。 杨府回到伯爵府的路,从未想过会这般远、这般长。杨时月回到裴府,正好遇见裴少津穿着官服,身前捧着一柄剑,预备出门。 那是裴少淮南下前,皇帝御赐的尚方剑,上打权贵,下鞭奸佞。杨时月叫住了裴少津,她知道少津这是准备进宫求情。 “大嫂何事?” “少淮昨日夜里交代了我几句话,你们兄弟感情好,我料想他与你也有所交代。” “确实如此。” “那入宫求情的事,就由我来罢。”杨时月取走尚方剑,言道,“二弟去做该做的事情,公爹年岁大了,又要顾着母亲,力不从心,整个裴府还需靠二弟来撑着。” 又道:“朝廷只是捉拿了少淮,未曾说过要怪罪整个裴府。” 大哥说过的话,从大嫂口中又说了一遍,少津心头如蚁噬,道:“可是……” “夫妻本就同甘共苦,少淮受了牢狱之灾,我进宫受些皮肉之苦,这不算什么。”杨时月道,“进宫求情官妇可以去,去联系座师同僚,完成少淮未竟之事,替他把事情做周全,却只有二弟能办。” 这是杨时月回来路上就打算好了的。 其实这些道理,少津何尝不明白呢?只是,把大哥入狱之事置之度外,去忙公务、去替朝廷做事,去想北疆去想海防,他又岂能静得下心来?他宁愿自己替大哥受那份罪名。 “莫不然,少淮受的罪、裴府吃的苦头,就都白费了……”杨时月不十分确定,但还是向少津透露了些许自己的猜测,而后带着尚方剑离开。 裴少津站在大门口,抬首端端望着两根檐柱,又望向正院里的高阁。 在风雪交加夜里,兄弟二人曾登上高阁,望着雪夜里的万家灯火,兄长言道:“人怕的不是风雪交加夜,人怕的是家中无灯火。” 风雪将至,他该替兄长把府中的灯火点亮,也该让好不容易燃起的万家灯火继续亮下去。 …… 官妇有诰命,入宫面见君后,需穿礼服戴凤冠,盛装打扮。 杨时月确实穿了诰命服,也戴着金钗冠,却只是草草套了上去,丝毫没有往日里的齐整精致。 她顾不得那么多了。 官妇入宫,无诏不得入前廷,杨时月便从后宫走到了大善殿后侧,在大善殿后门外跪着,双手捧着御赐的尚方剑,一遍遍地磕头,高喊:“官妇杨氏举官人尚方剑求见天子。” 每磕一遍高喊一句。 大善殿、坤宁宫有许多内官、女官路过,只侧眼望着,无人敢上前理会。 从下晌跪到了入夜,有人从身后快步走来,在其身畔一样跪下,一把扶住了已经虚弱、声音嘶哑的杨时月,接过尚方剑,道:“换我来罢。” 正是裴若竹,她是伯爵夫人,亦有资格入宫。 间隙,裴若竹道:“大姐怕段夫子察觉不妥,还留在徐府,二姐和四妹已经回伯爵府照料母亲了。” 等到夜已漆黑,萧内官打着灯笼从大善殿出来,走到二人面前,叹息道:“二位夫人顾重身子,起身回去罢,陛下不会见你们的……这天都已经黑了。” 裴若竹、杨时月不顾,依旧沙哑喊着。 “陛下仁慈,没治裴府的罪,二位若是再这般求下去,万一惹怒龙颜……唉,两位夫人还是为府上人多想想罢。”萧内官劝道,又言,“若是体力不支,还需得老奴叫人遣送出宫,二位夫人还是留一些体面罢。” 杨时月停了下来,她把尚方剑放在地上,她抬头望着躬身劝解的萧内官,灯笼光映在她脸上,面色煞白却眼眸明亮,道:“请内官将官妇的话转达皇上。” 她指着尚方剑,道:“皇上赐官人尚方剑鞭笞奸佞,而今官人下狱,这把剑当如何鞭笞奸佞?皇上若是不信臣子,便请收回尚方剑。” 萧内官没说话,只叹了一声,提着灯笼又走了。 又过了两个时辰,夜已深,杨时月与裴若竹皆已饥寒卧倒在地。皇后仁慈,准允侯在宫门外的徐夫人、杨夫人进来,将虚弱不堪的二人两个带走。 马车上,杨夫人用厚厚的毯子
相关推荐:
靴奴天堂
[哪吒同人]m成为哪吒的白月光
【黑执事bg】切姆斯福德记事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小人物(胖受)
当直男穿进生子文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花花游龙+番外
作恶(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