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巨星之名器炉鼎 > 第66章

第66章

之间,又僵持起来了。 最终,就这件事,苏长久召集大队里的干部们开了一场短会。 最终的结论就是,知青们不能参加招工考试,理由是他们将来肯定是要回城去的,上面没有类似的政策支持招工。 几个已经与大队里的青年男女结婚的知青又有意见了,这辈子回到城里的可能已经很小了,咋能将他们排除在外? 这些人,苏小甜都有上辈子的记忆,几年之后,知青回城的时候,还真有几个抛家舍业,连孩子都不要回到城里去的。 可她不能说,因此,她暗戳戳的做了一些手脚之后,苏长久取了一些说不得的手段,这几个人也失去了招工的机会。 事情定下之后,苏长久怕夜长梦多,去公社给李厂长打电话,定了时间就开始文化课考试。 而在此期间,老苏家也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是否要让苏首温和苏次良两个人去参加鸡蛋糕厂的招工。 苏爷爷和苏奶奶本来觉得,这也是个好机会,但无奈,苏小甜说,去当工人可能会耽误了哥哥们的前程。 苏奶奶本来对龙王爷眷顾的小孙女言听计从,听了这话之后,已经有几分动摇了。 谁知道,苏首温和苏次良两个人都表示,不愿意去参加招工,还说鸡蛋糕厂的工人,肯定大部分都是女的,他们是大男人,哪里能去做这个? 对此,老苏家的长辈们并不是十分赞同,但老苏家是一个十分民主的家庭,两个孙子不同意,苏爷爷苏奶奶还是决定听从孙子们的意见。 参加第一场文化课考试的的有四十七个人,年龄从十六岁到三十二岁不等。 这些人里男人二十七个,女人二十个。 这一场考试本来定在学校的教室里,但因为四十多个人,一个教室容纳不下,索性就在操场上举行了。 寒冬腊月的,天气寒冷,好多人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坚持站在操场上围观。 四十多张桌子摆在大院子里,四十多个人坐在桌前拿起桌上的试卷准备开始考试。 大队里的人这个时候才惊讶的发现,他们原本以为会参加的苏小草、苏小梅以及老苏家的几个孩子竟然都不在其中。 这可让他们惊讶坏了。 要知道,这几个孩子,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众人更加意外的是,老苏家的孩子们没参加,倒是老苏家的两个儿媳妇参加考试了。 “这是个啥情况?齐良英和梁秀两个怎么会参加考试?她们识字吗?”有社员忍不住问。 “不知道,老苏家真是奇怪,首温、次良都能参加考试,为啥不参加,反而让两个儿媳妇参加?” 他们哪里知道,这是老苏家家庭会议决定的。 在苏首温和苏次良两个人表示不愿意去做这个工人之后,齐良英提出来,自己的年龄也符合要求,想去试一试。 齐良英今年三十二岁,正好赶上末班车。 苏爷爷和苏奶奶本来不想同意,但没想到苏小甜说,可以去试试,还说,她妈也可以去试试。 这下,苏奶奶说不出啥了。 “我还去个啥啊,也没读过书,就是上过扫盲班。”梁秀忙就摆手。 可苏小甜知道,他们家的人,这一年多时间认真努力读书,进步都很大,说不定,真的比那些上过学的人还要强一些。 “妈,你就当是陪着二妈试试,说不定就考上了呢?” 苏小甜动员一番之后,梁秀终于同意了。 “那我就去试试,就是担心,要是考不上被人笑话咋办?” “参加考试的几十个人呢,到时候肯定有很多人考不上。”苏小甜觉得,能上场试一试就是进步。 “那就去试一试吧,要是能考上,也算自家祖坟冒青烟了!”苏爷爷最后一锤子定音,将这件事定了下来。 也因此,苏家的两个儿媳妇才能上场参加考试。 社员们围观,发现苏家妯娌两个答题的速度还挺快的,莫不是,这两个人真的能书会写? 可咋可能呢?分明几年前,这两个人连名字都不会写!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一个人从斜刺里冲进来,要求参加考试。 第108章 众人回头看过去,是个看着有些眼熟的小姑娘。 小姑娘穿着一套公安蓝的衣裳,是最流行的小西装领,虽然有些破旧,但比大队里大部分的人穿的补丁摞补丁的衣裳要好不少。 这是谁家的小姑娘,还挺时髦的。 只是,小姑娘的额头上脸上怎么都是伤? “这是谁啊?”有社员疑惑地问“看着有些熟悉,但不是咱大队的吧? “看着不到十六岁嘞。” “不是多少岁的问题,不是咱们大队的人,咋想着来抢我们大队名额了?” “是啊,不是咱们大队的人,赶出去!” “赶出去赶出去,就这么点名额,咱大队自己都不够分。 说着,还真就有人上前要将这姑娘撵出去。 人就是如此,有人带头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跟风。 眼看着要挨打,小姑娘终于开口大喊:“我是苏小琴,苏家二房的苏小琴!” 众人定睛一看,虽然和记忆中的苏小琴有些不太一样,但果然是苏小琴。 “真的是苏小琴?” “看着是!” “不是说,苏小琴已经死了?” 之前有人说,苏家二房的苏小琴在县城里,他们还不相信。 所有人都觉得,苏小琴肯定已经死在外面了。 一个女娃娃,在外面哪里能活下去?这年月,讨饭都没人给。 可现在,苏小琴回来了。 虽然脸上额头上都带着伤疤,但从穿着来看,过得应该还算不错。 这女娃子还真是个有本事的。 “小琴,你啥时候回来的?”苏长久虽不喜欢苏小琴,但还是要开口问问。 对于大队里丢了一个人这事儿,苏长久当初也是费了不少功夫才解释清楚。 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出来,苏长久看苏小琴的眼神里带着嫌恶。 别人不知道,苏长久知道,当初举报了老苏家的人就是苏小琴。 为这个事儿,他感慨了好多天,一直都想不通,苏小琴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孩子? 在朴实的苏长久的心里,一个连对自己有恩情的血脉亲人都能举报的人,品行可想而知! 为了让老苏家的人不至于伤心难过,他甚至都没敢告诉老苏家的人。 苏小琴高傲的抬头,目光中的倨傲不加掩饰。 “大队长,我听说咱们大队要招工,我要参加考试!” 苏长久的眉头又蹙了一下。 这样的苏小琴比以前那个还让人不喜欢。 “你想参加这次招工考试?”苏长久问。 “我要参加招工考试。”苏小琴语气坚决地说:“大队长,我在县城里生活了一年多时间,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可你年龄不够,而且,你不识字!”苏长久不加考虑地说。 “我识字,我认识字!”苏小琴迫不及待地喊道。 这一年多时间,她在县城里认真努力地认字,就是为了博个好前程。 可没想到,向红都已经被她哄得服服帖帖的时候,一切都被苏小甜给毁了。 苏小甜简直就是她命里的灾难! 之前苏小琴觉得,向红对她不够好,但等向红离开了之后,她才知道,在向红的庇护之下,她的日子过得有多舒服。 自从失去了向红的庇护之后,她的日子才真的艰难,可以说是水深火热一样。 那些恶心的男人,甚至不管她还是个未成年的女孩子,就在她的身上上下其手。 想到那些恶心的事,她就发疯地想要强大起来。 但在城里,哪里有这么容易混出头? 就在这关键时候,她听到红心大队得到了招工的名额,她才迫不及待地回到红心大队。 她一路上就想好了,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当工人。 她要光明正大地站在所有人的面前,还要将所有的人踩在脚底下。 尤其是苏小甜,一定要将她踩在脚底下,踩得死死的。 想到这些,她目光四下寻找苏小甜,却没有找到。 她只能将那些不甘心压在心底,继续看苏长久。 “你就算识字,也不符合条件。”苏长久继续说。 苏小琴过完年也才十四岁,这一次招工,最低也要十六岁。 低于十六岁,那是童工,没有哪个工厂愿意要。 “大队长,我十六了,我十六了!”苏小琴撕心裂肺地喊着。 这就是借口,借口,当她不知道呢,多少岁还不是在大队长嘴里说的? 只要大队长证明她十六岁,谁都不能说她不到十六岁。 苏长久却无语了,这孩子,满嘴跑火车啊! 啥十六了,大队里的人谁不知道,她过完年才十四岁? 苏小琴着急了,四下看了一遍,想要找人帮自己,然后就看到了苏家二房的几个人! “奶,妈,你们给大队长说,我十六了,我十六了!”苏小琴像找到了救星一样。 刘秀英听苏小琴这么说,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一下之后,立刻就做出最后的判断。 她立刻上前小秘密地对苏长久说:“大队长,小琴是十六了,她出生的时候,下了大雪,我记得清清楚楚的。” 众人没想到,还能这样。 一时之间,看向苏小琴和刘秀英两个人的表情都有些奇怪了。 都是一个大队里的,谁不知道谁? 谁家的娃娃几岁了,不一定别人记得比自己家人还清楚! 刘秀英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还真是脸都不要了。 “刘秀英,你还真是能扯,小琴和我家二小子同岁,我家二小子还要大两个月嘞!”一个女人扑哧一声笑了,讥讽地说。 “就是,小琴他妈和我一起结婚的,满打满算,结婚才十五年,小琴今年十六岁,这娃是你家儿媳妇带过来的拖油瓶?”又有一个妇女也忍不住开口了。 众人被这话逗得哄堂大笑,一个个地笑着说出证明苏小琴几岁的证据。 但刘秀英是什么人,眼见的好处,她不能放弃。 “你们知道啥?都是糊脑子,小琴就是十六了,你们这是怕小琴太出色抢了你们家娃的机会?”刘秀英直接吵吵说道。 甚至,刘秀英还摩拳擦掌的,差点儿就要打人。 眼看着就要将这一次的考试给闹坏了,苏长久忍不住揉揉额头。 这个苏小琴,出现就没好事儿! 为了能继续考试,苏长久索性安排人加了几张桌子。 苏小琴要考试,其他和苏小琴年龄差不多的娃肯定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苏长久便决定让十四岁以上的娃都参加考试。 闹了一场,开考的时间迟了不少,那些已经坐在桌子前面准备考试的人都快冻透了。 在苏长久下令开考之后,所有的人写字的时候,都有些抖抖索索的。 此时的苏小甜,并不知道苏小琴忽然闯到了考场里,她还在家里帮梁秀和齐良英两个熬姜糖水。 在一旁帮忙的是迟意远。 围观考试的迟意远看到苏小甜迈着小短腿回家,便跟着到了老苏家,知道苏小甜要熬姜糖水,主动帮忙烧火。 苏小甜虽然在上辈子学习过厨艺,但拿着家里硕大的菜刀,她还是把控不了。 真是太重了。 辛辛苦苦将生姜切成丝,虽然不均匀,但到底不算很难看,苏小甜这才满意地搁下菜刀。 这时候,迟意远烧的水也已经开了,苏小甜将生姜丝儿放在开水里熬住,又找了家里的红糖出来。 “小甜,你还会做饭?” 虽然苏小甜切生姜切得很艰难,但迟意远觉得,苏小甜做这一切的时候,其实是很熟练的。 苏小甜忙就摇头说:“不会,我在厨房里帮忙,看我奶她们做饭,看得多了。” 迟意远也没有过多怀疑。 在乡下地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会做饭的也有很多。 苏小甜也是因为在家里得宠,要不然,早就要承担给家里人做饭的重任了。 “明天咱们还上山吗?”迟意远又问。 苏小甜笑得甜丝丝的说:“意远哥哥,你想上山吗?你要是想去,我们就去!” 这个季节,山上的野菜之类的都没有了,但野味相对更容易抓住,苏小甜并不反对。 “那我们就去吧,山上应该有不少药材,要是咱们能挖一些回来也不错。”迟意远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说要挖药材。 对于上山挖药材这事儿,苏小甜其实没有什么兴趣。 药材没有办法光明正大的出售,自家也没办法生啃,因此,除了遇到常用的她会采摘一点给李大夫之外,苏小甜没有过多关注过。 “我还是想抓兔子和野鸡。”苏小甜乐滋滋地将三大勺红糖放在熬煮的浓浓的姜汤里。 迟意远忍不住笑了,这丫头,还真是敢想,山上哪有那么多的兔子和野鸡? 要是真有很多兔子和野鸡,大队里的社员们日子就不会这么艰难了。 但,苏小甜似乎是个运气十分好的,便宜野猪都能遇到,就别说别的了。 “那咱们就去抓兔子抓野鸡。”迟意远捏了一下苏小甜胖乎乎的小脸儿。 现在可比最开始有肉的,看着都漂亮的多了! 两个人说说笑笑,将红糖姜汤装在罐子里,又拿了两个大粗瓷碗,这才朝着小学堂的方向跑过去。 等二人到小学堂的时候,考试还没结束,不过,看考场上的人,抓耳挠腮的多,真正在写字的人很少。 可见,这里面很多人对于这场考试根本没有准备。 梁秀和齐良英两个人还在一笔一划的认真书写,虽然写的速度不快,但坚持在写的就只有那么几个人了,倒是吸引了几个人。 就在这时候,苏小甜看到了苏小琴。 这个苏小琴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还参加考试了? 迟意远顺着苏小甜的目光,也看到了苏小琴。 他的眸子里,也染上了一丝愠怒。 就是这个姑娘当初去公社举报小甜家里和牛棚里的他们关系密切的。 后来,她走了,他为此还十分高兴,可这才多长时间,怎么又回来了? 不行,这样的人不能留在大队里,要是留下她,整个大队的日子都会不舒服。 “小甜……“迟意远压低声音说。 “意远哥哥,苏小琴怎么去考试了?她也想去当工人?” 苏小甜虽然是在问迟意远,可实际上,并没有想让迟意远给她一个答案。 毕竟,苏小琴的事,她多少知道一点,但迟意远什么都不知道。 “没事,苏小琴……”他会想办法处理的! 就在这时候,考试时间到了。 上场参加考试的人在大冷天里被冷风吹了这么长时间,这会子站起来的时候,冻得连路都不会走了。 苏小甜抱着抱着一壶热热的姜糖水,蹦蹦跳跳地就朝着齐良英和梁秀两个人跑过去。 “妈,二妈,你们冻坏了吧?我煮了姜糖水哦!” 看着女儿就这么抱着罐子跑过来,梁秀忙就迎上前:“哎呀,你这娃,小心点,烫着了咋办?” 齐良英也忙一脸担心的上前,因为已经冻麻木了,还差点儿跌倒。 “妈,我都长大了!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苏小甜红润的小嘴巴巴拉巴拉地说道。 这话让周围听见的人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这个小丫头,还真会说,确实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但也还是个小孩子。 不理会周围的人,苏小甜一股脑的将手中的罐子和粗瓷碗交给梁秀和齐良英。 “妈,二妈,你们赶紧喝一点姜糖水驱驱寒。”苏小甜甜甜的声音在嘈杂的场院里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但那些一样被冻的鼻涕直流的人听到苏小甜说到姜糖水,嫉妒的眼睛都快冒光了。 这样冷的天,人都冻透了,喝一碗姜汤驱寒最好了。 何况这还是姜糖水。 老苏家以前条件那么差,现在都能喝上姜糖水了,果然是好过了。 “小甜,你的姜糖水咋不多准备些,我们也冷了!” 有人毫不客气的开口。 苏小甜看看说话这人,是大队里条件比较好的苏元山家的小儿子苏虎子。 仗着自家的条件不错,苏虎子平日里对谁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苏小甜小脸皱巴巴的说:“家里就只有这么点姜和糖了,虎子哥,你也知道我们家里穷。虎子哥,你家的条件可比我家好多了,婶子咋不给你煮一点姜糖水喝?” 苏虎子瞬间不说话了。 他家的条件是不错,姜和糖都有,可是他妈舍不得就这么给他吃。 苏虎子都想走了,但马上就要阅卷,这时候不能走。 就算这些参加了考试的人一个个都冻的鼻涕直流,还是只能在这里苦苦等着。 齐良英和梁秀两个人喝了热气腾腾的姜糖水,浑身上下舒坦了不少,比起别人看着就精神一些。 众人说话的功夫,忽然就听到拖拉机的声音。 车上下来的是李厂长。 李厂长穿着一件军用大衣,头上带着军用的大帽子。 这样的一身装扮,看的社员们羡慕不已。 “李厂长,你咋来了?”苏长久忙就上前和李厂长握手。 “我们厂里招工人,我肯定要来看看。”李厂长说:“我没有来晚吧?” “不晚不晚,刚刚考完,卷子都在这里放着。”苏长久悬着的心也算放下了。 他本人识字不多,要改这些卷子并做不到。 之前是请了几个知青帮忙,但这几个知青到底会不会很公允的改卷子,他自己都吃不准。 李厂长来了,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正好,我正好看看。”李厂长也不客气,直接走到卷子跟前,一张张的翻看起来。 苏长久站在李厂长旁边说:“这是按照您的要求,进行的一场文化课考试,剩下还有一场厨艺考试。 李长庆点头,然后从一摞子卷子中,先将那些白卷挑选了出来,总共有十一张卷子上面什么都没写,还有九张卷子上只写了名字。 这二十张卷子是第一批淘汰的。 苏长久看着李长庆一下子拣选出了将近一半的卷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脸都红了。 大队里的人,文化水平太差了,一下子就将一半的人给刷下去了。 剩下的卷子,李长庆认真的看了一下,又从中拿出了十二张卷子,这七张卷子虽然写了些内容,但基本上是鸡对鸭讲,狗屁不通。 连同苏小琴等人在内,红心大队参加考试的一共有五十一个人,去掉了三十二个人之后,剩下十九个人。 “这十九个人可以参加第二轮比试,等第二轮比试之后,综合考虑招工名额给谁!”李长庆直接开口说。 对于红心大队的人,李长庆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反正是招工,能写字就行,他也没指望文化水平有多高。 接着,李长庆宣布了十九个人的名单。 让大队里众人意外的是,梁秀、齐良英以及苏小琴等人都赫然在列。 这三个人是没有读过书的,她们都知道。 少不得就有人开口嚷嚷,说这个考试有内幕云云,要不然怎么三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人能过关。 “这是这些人的卷子,只要不是太差的,我都没有刷掉,要是你们不相信,找几个识字的人上来看看。” 李长庆在面对这些社员们的时候,可不像面对陈子安时候的谄媚,而是底气十足。 果然,李长庆这样的话说出来,所有叫嚷的厉害的人都不开口了。 至于找认识字的人上前看卷子之类的话,根本没有人敢说! 第109章 工人是鸡蛋糕厂要的,招工的权利很显然就在鸡蛋糕厂了。 李长庆亲自开口,别人还有什么可说的? 有两个之前答应苏长久阅卷的知青这时候表情却不是很好。 为了得到这个招工的名额,大队里的人没少费心思。 他们知道苏长久找了知青阅卷后,当然将歪心思动在了知青们的身上。 有两个知青不同意私下里做不好的事,但是也有人没有经得起二斤小米的诱惑。 这两个人为了一个人二斤小米,答应了其中两户人家,阅卷的时候会放水。 没错,就是两斤小米,他们出卖了自己的良心,答应对方在阅卷的时候放水。 他们是知青,从城里来,做农活根本比不了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干得少,每年得到的工分都不多,因此分的粮食也少。 分的那点儿粮食根本不够吃,只能想别的办法。 这一次就是难得的好机会,原本想着,放一点水没关系。 可现在,情况居然有这

相关推荐: 帘幕无重数(骨科,禁爱姊妹中篇,1V1)   和徐医生闪婚后   毒瘤   Black Hole   深陷   地狱边境(H)   迷踪(年下1v1)   我可爱妻子的编年史   靴奴天堂   危险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