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然是为了给苏长久这个村长撑面子。 这些领导,有些是知道苏家的。 毕竟,当年苏家一口气有三个孩子考上京城的大学,这件事就是直到如今都是美谈。 有些人甚至还参加过当初苏首温兄弟三个人的表彰。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他们也听说了,当初考上大学的几个孩子现在混得都不错。 都是值得骄傲的村子,也算是给他们桑榆县争光了。 只是,当这些人进门之后,才知道,今日的新娘子是谢家闺女。 他们面面相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听错消息了。 他们找的理由是恭贺苏长久嫁闺女,现在这样,就尴尬了。 好在,苏长久心里清楚这些人是来干啥的,便笑着将人招呼到屋里。 “各位领导,快到屋里坐,寒冬腊月的,外面冷得很。” “长久,不是说,今天是你嫁闺女,咋变成谢家闺女了?” 莫非是临时换了新娘子? 看着也不像啊,要是临时换了新娘子,苏长久能这样开心。 “我这闺女啊,是早些年我收养的,如今找到了亲人,自然不能继续跟着我的姓了。” 苏长久简单地解释了一下,这些领导们这才安心了。 不是婚礼出幺蛾子就好。 既然是来贺喜的,不管对方找了什么理由,苏爷爷等人少不得也要出面招待。 陈子安虽然职务比这些人都高,但来者是客,陈子安也少不得应酬一番。 好在,都是有眼力见的,知道陈子安的职务高,他们对陈子安也多有恭敬。 陈子安是从荔城过来的,那边的开放程度和发展程度都不是大西北能比的。 陈子安在那边的见识可比西北这边的官员们多多了。 他虽然鲜少开口,但是每次开口总能戳中核心。 对于县上和镇上的领导们都有拨开迷雾看到青山的作用,这可真是让这些领导们开心的不得了。 “感谢陈书记,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今天算是明白这话的意思了。” 开口的是桑榆县的县长,名叫宋文博。 宋文博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不过,之前任职都是在隔壁县,是一年多之前调任到桑榆县的。 他在隔壁县里的时候,口碑就很好。 这些年,也算是为了地方上做了一些事。 只是,受制于他本人文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他自己也清楚,大概这辈子的仕途,就止步于此了。 他希望,自己能在任期之内,为县里打好基础,为百姓做点事情。 但他没有什么路子,想走走上级的关系都很难。 这一次算是难得的机会,所以才从县里赶回来。 他原本只是为了提前走走关系,和苏家人套近乎。 却不知道,苏家竟然还有一个荔城当一把手的女婿,可真是意外之喜。 虽然荔城和桑榆县没有隶属关系。 但荔城是什么地方? 那是全国瞩目的地方。 能在荔城当一把手,将来前程远大着呢。 这样的人,能当面聆听一下他的见解,也算他宋文博三生有幸了。 他没去过荔城,但听人说过,几年时间,荔城已经发展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听说,那里现在已经是现代化的城市了。 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只是几年时间,要说这位陈书记是没本事的,他都不能相信。 前段时间,他还寻思,什么时候带着县里的干部们去看看荔城的发展。 说不定能找找适合桑榆县发展的新思路。 不想在苏家就有这样的巧遇。 这可比去荔城自己看的效果要好得多。 他更清楚,就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就算去荔城,也是见不到这位荔城一把手的。 宋文博也是个敢想敢干的性格,说出来的许多话,虽然考虑不是十分周全,但不得不说,是对地方发展有利的。 也是因为看中了宋文博这一点,陈子安才愿意提点几句。 “欢迎宋县长有机会来荔城看看。” 陈子安这句话,也不完全就是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的。 陈子安对于这种心中有老百姓的人,印象还是很好。 这位虽然不算很有本事的人,但心里装着老百姓,就够了。 听到陈子安这一句话,宋文博当场激动得筷子都拿不稳了。 “一定,一定,希望去荔城的时候,能去拜访陈书记!” 宋文博也不是傻子,立刻顺杆子往上爬。 “我等会儿留一个电话号码,要是宋县长到了荔城,提前打电话。” 宋文博怎么都没想到,陈子安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他也算聪明人,简单思索一下就明白了,这是陈子安冲着老丈人丈母娘是桑榆县的人,这才能给自己这个脸面。 其实,宋文博并不知道,陈子安曾经也是在桑榆县任职的。 只是,工作性质的原因,宋文博并不知道陈子安这个人。 不光是陈子安给他们提点了不少疑惑。 沈自珍也提出了自己对桑榆县农业种植的一些想法。 毕竟是曾经在桑榆县生活过的人,对于当地的土壤气候这些,沈自珍都很了解。 桑榆县是农业县,工业的发展略显滞后,且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沈自珍提出的这些,倒是让他们受益匪浅,当下就决定,等过完年之后,就召开会议,讨论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这些县里镇上的小领导们今天来了一趟,也算得了机缘。 让他们也没想到的是,就是今天这一番话,让南岭村,甚至是桑榆县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周边最富庶的县。 一顿饭吃下来,宾主尽欢。 宋文博觉得,今天赚大了,这一趟来的真是太值得了。 他当场就决定,以后县里对南岭村的政策也要相对倾斜一些。 而陈子安看到宋文博,觉得桑榆县未来会有不错的发展,也算放心了很多。 几个人聊天多,喝酒少,都没有喝醉。 吃完酒席,给新人道贺之后,领导们虽然不愿意,却也不得不离开。 就算再怎么想和这些大人物们多聊一聊,也不好意思继续打扰了。 出门的时候,宋文博还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聆听一下。 第917章 只等着县里和镇上的领导都离开,苏小桐这才算是长舒一口气。 他虽然在村上当文书也有几年时间了,但其实,见领导的次数并不多。 镇上的领导们,还见过几次。 县里的领导,那真就是开会的时候,能远远地看一眼罢了。 今天见到这些领导的时候,他还是胆怯了。 但看到这些领导们在陈子安和沈自珍跟前一点架子都没有,甚至带了三分谄媚的时候,他忽然觉得,他心中高高在上的领导,其实也就是普通人。 “村长,我可是第一次看到咱们这些领导这样。” 苏长久听明白了苏小桐话里的意思,没好气地拍了他一巴掌。 “臭小子,瞎说啥,赶紧忙你的去!” “村长,都忙完了,今天好不容易村子里有大喜事,我不得凑热闹?” 苏小桐想得很好,难得偷半天闲暇时间。 苏长久看着苏小桐这嬉皮笑脸的样子,又想起来未来接班人的问题。 “就这点儿出息,咋当村长?” 这是苏长久第一次明面上对苏小桐说这个话。 苏小桐差点儿吓到。 啥情况? 当村长? 这怎么能行? 他自己能吃多少饭还是清楚的,就不是当村长的这块料。 “村长,咱可不带这样的,您好好地当村长,我给你拎包行不?” 苏小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那可是真的可怜兮兮的。 “包有多重?我自己还不会拎了?”苏长久骂完苏小桐,自己回屋里去了。 前头领导们都在,苏长久不好表现出来,但这会儿该送的人都送走了,苏长久这才觉得失落。 嫁闺女啊,和娶媳妇是真的不同。 过了今天闺女就不是自己家的人了,是婆家的人了。 他老头子心里不畅快啊! 可苏小桐这个臭小子,一点都看不懂自己的难过。 是个没眼色的。 苏长久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是心里不对劲。 明明知道,苏家是个好人家,苏小草嫁到苏家之后,一切都会好好的。 但苏长久就是觉得心里不舒服,不是那么高兴。 好像是珍藏在心里的宝贝被人抢走了的感觉。 甚至看到笑成二傻子的苏三恭,都想过去招呼两巴掌。 但到底,他心里清楚,这两巴掌不能真的打,只能在心里悄悄地打。 不高兴的结果就是,苏长久成功地将自己给喝醉了。 他喝醉之后,虽然没有闹,只是睡觉,但也让人心里不舒畅。 不高兴的人除了苏长久两口子,还有谢楠。 也不能说不高兴,只是,嫁闺女的时候,心里总是不得劲儿。 即便是,连闺女的婚礼都参加了,心里还是不得劲儿。 尤其是谢楠老师,好不容易找回来的闺女,身边还没待上几天,这就给嫁出去了。 她和闺女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太短了。 好在,闺女将来是要生活在京城里的。 她见到闺女的时间还有很多。 罢了,闺女终究是个比自己命好的,三恭这孩子,稳妥得很。 “看看长久哥今天这样,以后小甜出嫁的时候,我还不得难过死了?”苏老三有些后怕地对梁秀说道:“我看,咱小甜还是在家里多养活几年,反正也不是养不起!” 这话成功地招来梁秀的一个大白眼。 “这大好的日子里,说什么死呀活呀的,让大哥大嫂听到了,心里能顺畅?” “再说了,谁家闺女长大了不嫁人,就你矫情!你不让闺女出嫁,到底是心疼闺女,还是祸祸闺女?” 被媳妇骂矫情的苏老三只能摸摸鼻子,端着酒杯继续喝酒。 心里却总在想着,小甜越长越大了,等真的到了嫁人的这一天,可怎么办啊! 他是真的会难过死的。 苏老二端着酒杯和苏老三碰杯。 不光是苏老三觉得等苏小甜出嫁的时候自己会难过,就是苏老二也觉得,等小甜出嫁的时候,自己肯定会哭。 家里就这么一个女娃,他也是当成亲闺女疼爱的,等闺女出嫁,咋能不伤心? 齐良英笑着和梁秀说:“看看这两个没出息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今天就要嫁闺女了。” “得亏今天大哥娶儿媳妇,没时间和这两个伤春悲秋的,要不然,三兄弟还不知道能闹出什么事儿来!” 梁秀听了,掩嘴笑:“二嫂你说的可不是,家里就小甜这一个女娃,是真的疼爱,将来出嫁的时候,有的难受!” “说不定,到时候最难受的是大哥!” 两妯娌一面忙着手里的事儿,一面说着闲话。 不管怎么说,一场婚事,总算顺顺利利地办下来了。 他们担心的田小禾会不会闹出幺蛾子,总算没发生。 婚礼之后,刚将家里收拾妥当,就到了除夕。 苏家又添了一口人,热闹得不行。 反观苏长久家里,就显得有些冷清了。 苏长久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妇都没有过来跟他们一起吃年夜饭的意思。 这让苏长久心里越发觉得难受。 好在,张彩云这个大儿媳妇还算不错,让自家男人带着孩子,送了饺子和一条鱼过来,说是给二老添菜。 李玉玲叹一口气。 大儿媳妇这是担心过来了,田小禾又闹腾呢。 也是,大过年的,谁还不想着好好过日子? 就在这时候,苏小八来了。 “长久伯伯,我爷让我来请您和伯母还有谢楠老师去我们家一起过年。” 苏长久听苏小八这么说,还有些迟疑。 虽然两家现在是亲家了,可也不能去亲家家里吃饭啊,那不是要被人笑话? “长久伯伯,我爷说,这可能是我们家这几年唯一在村子里过的一次年了,让您过去也热闹些。桃花姑姑和沈姑父他们也都在。” 苏小八似乎能洞悉苏长久的想法一样,立刻给苏长久说。 苏长久一听这话,也明白了,苏爷爷这意思就是,未来几年都不会回来了。 要是这样,真还得过去一趟。 反正自家也冷冷清清的,不如过去一起过年,人多热闹。 李玉玲原本还以为,按照苏长久这样的性格,是肯定不能答应的。 却没想到,苏长久直接开口说:“把这条鱼端上,咱们一起过年去!” 谢楠老师本来就是当客人的不好意思说话,现在听苏长久这样说,也算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几分。 第918章 苏长久等人到老苏家的时候,就听到屋里热热闹闹的。 李玉玲笑了:“大妹子,你听听,这才是过年的样儿!”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老苏家一大家子人,到现在都能保持这样融洽的关系,在村子里都是十分难得的。 “人总是要有见识,才能大气。或许,他们家的人就是因为有见识,才不斤斤计较。”谢楠老师感慨地说道。 她认识苏家人这么长时间了,对苏家人的认识,便是苏家人能惦记彼此,不会斤斤计较。 这或许就是一个家庭和乐融融的基础。 “你说得对,大妹子,也不知道……” 后面的话,李玉玲没说出来。 大过年的,那些烦心事儿,还是别想了,好好过年才是正经。 苏小甜出门正好看到才进门的三个人,忙就迎上前。 “长久伯伯,伯母,谢老师,你们来了,快进屋,就等着你们呢。” 许是因为屋里太热的缘故,苏小甜的小脸红扑扑的,煞是可爱。 谢楠老师看着这样的苏小甜,脸上的表情都柔和了很多。 三个人走进去,苏家堂屋里暖融融的。 人很多,很热闹。 炕上摆着一张炕桌,炕下摆着两桌,桌子上摆着瓜子花生还有各色水果以及一些油果子。还有热气腾腾的茶水和浓香扑鼻的酒水。 大家伙儿围拢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喝茶的喝茶,喝酒的喝酒,吃水果的吃水果,气氛融洽。 这一刻,苏长久酸了。 能不酸吗? 人家这才是团团圆圆过大年,他那是寒颤! 家里冷冷清清的,就差连点儿人气都没有了。 “长久啊,你们两口子和谢楠老师都到炕上来,暖和。” 苏爷爷瞧见了,招呼苏长久到炕上去。 苏长久也不客气,直接上炕去,坐在了苏爷爷的身边。 但李玉玲和谢楠老师两个却不肯。 “我们看看还有什么能帮忙的。” “谢老师您就坐着吧。”苏小甜给谢楠老师倒茶,招呼谢楠老师。 “我去厨房帮忙,虽然不会干别的,打杂还是会的。” 谢楠老师坚决要跟着李玉玲去厨房里帮忙。 男人们坐在炕上说话。 苏长久是第一次跟苏家人在一起过年,他开口不多,主要是听。 一听之下,了不得。 这一家子人说话,说的都是未来的发展,将来的谋划,并不是说东家长西家短。 这就是差距啊。 他忽然就明白了,谢楠老师说的那些话的意思,确实是见识决定了高度。 苏爷爷虽然开口少,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让人警醒。 陈子安就更是不说了,能够主政一方的人,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有他的指点,苏家这些孩子想没发展都难。 只是,什么时候开始,苏家三兄弟也已经和村子里的人不一样了? 他们现在的见识,哪怕是他这个村长,也是拍马都赶不上的。 这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到底还是落后了! 苏长久喝着茶,百味陈杂! “人都齐了,也差不多该吃年夜饭了。” 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苏爷爷作为一家之主开口。 “爷爷,我去放炮!” 苏小九蹭的一下站起来,就要朝着院子里跑。 年夜饭之前放炮,这也是老规矩,一般放炮的都是家里的小孩子。 陈修远小朋友不甘示弱,忙就跟着苏小九跑了出去。 “九哥,等等我,我也要放炮!” 苏小八则已经利索地找出了香烛等物件,交给苏老大。 按照老一辈的习俗,过年的时候,要祭奠祖先,还要请神,这些则是一家之主的工作。 不过因为前些年管得严,大家伙儿只能偷偷摸摸的。 这两年,政策宽松了,这些曾经的老规矩,就又被翻出来了。 苏爷爷年纪大了,苏老大操持这些没毛病。 一套程序走完也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 女人们开始上菜了。 一人一个红漆盘子,端着杯盏碗盘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桌上。 老苏家的年夜饭,一如既往地丰盛。 就算在南岭村,也没有因为物资匮乏就少了什么。 海鲜之类的自然没有,就算苏小甜不缺,也不能拿出来。 但鸡鸭鱼肉是不缺的,猪肉羊肉牛肉也都应有尽有。 还有一些素菜,白生生的豆芽,水润的西红柿,水灵灵的黄瓜,碧玉一般的绿萝卜,在苏家几个女人巧手装盘后,煞是好看。 这一桌年夜饭,就是放在二十年后,也不显寒酸。 苏长久并不知道,苏家的年夜饭竟然这样丰盛。 他带来的这条鱼,有点不够看啊。 “我今天可算长见识了,川叔,我今天就叨扰您这一顿了。” 既来之则安之,苏长久也不客气了。 “长久伯伯,以后,咱们村子里的人,都能吃上这样丰盛的年夜饭。” 苏小甜正好拿了几瓶酒出来,一面给苏爷爷这一桌倒酒,一面乐呵呵地说。 “小甜这孩子,就是会说话,这话说得我这心里舒坦。” 苏长久作为村长,最大的心愿就是村子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苏小甜这话,无疑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谢楠老师也是惊讶不已。 以往过年都是一个人,做两道菜都吃不完,何曾这样热闹过。 “我可是有些年没有过过这样热闹的年了,今年也算是过了大户人家的年了。” 谢楠老师这话本来是调侃,但到底让人觉得心酸。 她这些年一个人过日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尤其是到了这种万家团圆的时候,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就只有她一个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这不是都熬过来了,以后,过年过节都来我们家。”苏奶奶拉住谢楠老师的手,十分和蔼地说:“我们家过年的时候,人最多,今年这还没凑齐。” 看着三桌人,谢楠老师疑惑,就这样还没凑齐? 是了,老大苏首温一家三口这次因为孩子小的原因,没一起来。 那要是凑齐全了,该有多少人? “谢老师,我干爷爷干奶奶,还有迟爷爷他们都在京城。老人家们年龄大了,没有跟着一起过来。还有大哥一家人,您也见过的,孩子太小了。” “谢老师,我在叔婶家里过年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已经习惯了,你很快也能习惯!”沈自珍也乐呵呵地说。 其实,从到了京城之后,沈自珍一家住得比较远,过年的时候,已经很少来苏家一起过了。 但沈自珍就是觉得,凑在一起过年才热闹。 这习惯似乎是从在红心大队的时候养成的。 要是以往,他也不说,今天说出来,也是担心谢楠老师认生。 谢楠老师这才明白。 “那以后,我就在婶子家里过年了!” 第919章 谢楠老师这一辈子,经历过很多事,虽然面上看起来冷冰冰的,可骨子里是个豁达的人。 唯一的闺女都给到人家家里了,在苏家过年,没啥不行! 一个人过了这么多个年,谢楠老师心里还是十分渴望能和其他人一起,而不是孤零零的。 谢雁忆感受到了家里人给予妈妈的照顾,感动得都快要掉眼泪了。 她和亲妈谢楠相处的时间虽短,但也能感受到,她一个人这些年的孤独与寂寞。 她并不是没有担心过,自己出嫁以后,又要留下她一个人该怎么过日子。 没成想,奶奶竟然连这个都想到了。 她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当个好媳妇,好好孝顺家里的长辈,照顾家中的弟弟妹妹。 苏三恭看到媳妇这样的表情,哪里能不懂,众目睽睽,也不能多说什么,他只能悄悄捏一捏媳妇白嫩的手。 他这个动作,正好被小八和小九两兄弟看到了,二人低声笑着。 老宅里没有电视机,今年没有办法看春节晚会了,苏小甜还觉得有点遗憾。 几十年之后的人,对春节晚会已经没有多少期待了。 但这个年代,春节晚会,无疑
相关推荐: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莫求仙缘
对不起师兄:我撬了我的“嫂子”
他是斯文糙汉
切切(百合)
毒瘤
丫鬟小可怜成了少爷的心尖尖花容
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
地狱边境(H)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