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快穿之贱受的自我修养 > 第139章

第139章

底的两万了,只能按照这两万两白银的股份钱给朝廷,想要再多?没了 做戏做全套,皇帝在朝会时特意问起户部这件事,结果户部的人搬出来一大堆的道理,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陈县令异想天开,还有人觉得陈县令可能是借机想要敛财,让皇帝严查此人。 皇帝等的就是他们死守着国库那点仨瓜俩枣的抠门不出钱,这样将来赚了钱他才能名正言顺的斥责户部办事不力,自己慧眼识珠。 终于,在户部的据理力争之下,皇帝只能勉为其难的同意了他们不给陈县令拨钱的事,掉头就让人将十万两银票送到了文瑶手里。 陈县令手里有了钱,便开始按照原计划开始改造临京县,并且陈县令还和文瑶的烟火队签了合约,待这边打造完成,便来举办三天的烟火盛会,往后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举办一次,用来吸引人气。 除此之外,几个依山傍水的村子也要改头换面一番,村中的人会集中培训教导,教他们读书认字,不求他们懂的多少,只求能记个账通情达理。 金修宜在其中嗅到了开办学校的契机,又跑回家找爹娘要了些钱,准备开始建校办学,就从临京县开始。 金彦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这小子要了这么多钱是准备做什么。 金彦饱读诗书,却又不似那些文人学士一般迂腐,略微思索便明白了儿子所做的事,当即带着金夫人去临京县考察了一番,然后悄悄咪咪的找陈县令做中间人,在临京县买了两间铺子和两个院子,做什么暂时还没想好,但是跟着文瑶他们投资总没错。 可惜陈县令说全县建设的资金已经充裕不能入股了,不然他高低也得再入股一些,不过盘下来几间铺子也算是抢占先机了。 主要是,这背后有陛下的手笔,文家那两个丫头定不会让陛下亏钱,他也算是跟着喝口汤了。 第610章 多好的丫头 陈县令这大刀阔斧的改造临京县,自然引起了当地不少乡绅富户的注意。 陈县令其实之前就找过他们,问他们愿不愿意投入一些,但是他们都觉得陈县令是在说笑,先不说这种事情朝廷会不会同意会不会拨款,就是他这个想法就是异想天开。 可真的当陈县令动起来之后,一日又一日的看着临京县改变,有些人也坐不住了。 能在临京县安家的都不是普通人,其中不少都和京城那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来一往的,京城那边也知道户部虽然没拨钱,但是临京县的陈县令还是按照他一开始想的动手了。 这段时间朝堂上参陈县令的人渐渐变得多了起来。 皇帝自己都笑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居然值得这么多人连手打压,看来自己还是太惯着他们了。 皇帝直接言明,这个陈县令就是当初云雾镇的县令,云雾镇的改革都能够成功,为何临京县就不行?他也想看看陈县令到底有多少本事,能将临京县打造成什么样。 这一句话看似皇帝想看看陈县令到底有几分本事,实际上谁都能听得出来,皇帝在护着临京县。 和福王交好的几个人也觉得奇怪,他们虽然也觉得这个陈县令多多少少是有点胡来了,可多年来和福王相处的经验告诉他们,这其中肯定有什么事是他们不知道的,不然的话福王不会在朝会的时候这么淡定。 几人找上福王,福王也没隐瞒,将临京县的规划简单的说了一下,并且明里暗里的暗示他们,这件事背后的推手就是他们龙椅上坐着的那位。 这下几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要干的事,你们朝臣跟皇帝对着干?那能好? 几人都是几十年的老交情,当即让福王牵头让他们也能插一脚,但是福王说了,现在入股肯定是来不及了,毕竟钱已经凑够了,而且他们入股也不合适,毕竟和皇帝分钱?几个脑袋? 但是福王还是给他们指了条明路,陈县令在改造临京县,但不会动老城,毕竟城中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是真的动起来,只怕会引来当地乡绅富户的不满。 所以,他不动老城,他直接盖个新城。 临京县和云雾镇一样,也有两极分化,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贫富的差距,这里也一样,所以陈县令的主要改造重心就放在了平民区,不管是商业街的规划,还是游玩的地方,都会以城南为中心,而且城南是临京县主城门所在,人流量一向是整个临京县最大的。 能在朝中混到现在都不是什么蠢钝的人,福王稍微点拨便知道其中的关键了。 几人找了个游玩的借口,直接奔赴临京县找了陈县令。 陈县令正发愁招商的事呢,文瑶说了,想要办得好,光靠他们自己是不够的,必须集百家所长,但是又不能放任他们自己胡来,所以,可以招商,也就是你们可以来这里开铺子,但是必须同意归衙门的文旅部管理。 这个文旅部也是文瑶给陈县令弄出来的,专门负责当地文化和旅游行业,包括景区的一切事物,都归文旅部管。 里面的人都是新招来的,考题是文瑶出的,不需要你学问多高,但是脑子必须聪明,而且要懂得举一反三,要有新意有创意。 永昌侯就在找福王的几个人之中,他从福王府回来将这事告诉了夏老夫人,还吐槽文瑶这丫头不够意思,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不带他。 夏老夫人瞧见他这幼稚的样子满是嫌弃。 “你啊,真是越活越回去了,老大他们镇守北境,手握重兵,已经惹人注意,我们在京中本就该低调做事,否则容易让人抓住把柄,这次瑶瑶这丫头没喊上我们,也是为我们考虑,毕竟若真如此,那将来临京县的发展定然不会差。 紧邻京城,占尽了天时地利,而且这背后还有陛下的手笔,其中的利害关系你该清楚。 再说了,兰心是文家的儿媳妇,她这小姑子能干,将来给她的也会更多,你操什么心,你与其在这气鼓鼓的,还不如帮我看看,挑选哪个位置的铺子,做点什么好。” 永昌侯这才发现,夏老夫人手里竟然有一张规划图,而且还是临京县最完整的规划图。 他一惊:“你哪来的?” 夏老夫人嗔怪的瞪了他一眼,道:“瑶瑶送来的啊,你啊,真当这丫头忘了我们呢?快看看,陈大人说了,这些红笔规划出来的地方都是用来招商的,给咱们的是一手图,让我们先挑。” 跟着送来的还有一些比较适合在景区做的生意名册和经营方法。 夏老夫人感慨这丫头的贴心,只可惜这丫头身边已经有了护花使者,不然的话,她还想多给自己的几个孙子争取争取。 最后永昌侯和夏老夫人挑了两个地方,一个在商业街上,夏老夫人准备盖个茶楼,品茶下棋打麻将,瑶瑶可是将麻将的图纸给她了,让她随便找人做,到时候不管是去玩的还是她自己和老姐妹们聚会,都方便。 永昌侯则看中了一块景区下面的地,若是买下来在这个地方盖个度假山庄一样的地方,确实不错,能供游人歇脚,也可做成各种各样特色的小院供给游人居住,类似客栈,却风景更好,更能让人放松心情。 这丫头在册子上写明,这叫民宿。 “买?你别想了,这些地都是朝廷的,不对外卖,只租,每年付租金,现在租下还有优惠,十年不涨房租,往后每十年一契,租金涨十之二。”夏老夫人翻看册子,想看看还有什么自己能投资的,一边说道。 永昌侯差点没拿稳茶杯。 “这又是那丫头教那个陈大人的?” 夏老夫人点点头:“是啊,不过老城区的房子可以买,你可以去看看,只是现在临京县的房价据说涨了,买也不划算,要我说,我们占了人情的便利,就算是租也无妨。” 永昌侯喝了一口茶,嘟囔了一句:“这丫头脑子里成天就是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夏老夫人闻言一笑,是啊,多好的丫头。 第611章 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 虽说地皮只能租,但是上面的房子得自己盖,而且这些租金是不用上交国库的,是属于衙门自己的,说白了,就算是户部眼红也不行。 但是商户要缴税,这是必然的,税收上来除了衙门留一部分,其他的都是要上交户部放进国库的。 这么一看,好像最后还是户部赚了,但其实税收比起真正的盈利,不值一提。 景区虽说会出租一部分产业,但大多数的都是握在他们自己手里的,这也是他们将来盈利的主要途径。 比如那条美食街,一整个就是他们自己的。 文瑶还把张木匠和焦健他们从云雾镇给找来了,最近在临京县里忙得热火朝天,健桥装修的旗子挂的到处都是。 现在张木匠和焦健的装修铺子已经做大了,好几个地方都开了分店,这次一听文瑶说这边有机会,两人直接就把其他地方的事交给了信任的管事,然后带着自己手底下手艺最好的工匠都来了临京县。 京城啊,这是他们一辈子都没想过的地方,如今有机会能在这边发展,没有人会不抓住这个机会,虽然还没进京城,但是到了临京县,就等于半只脚迈进京城了。 如今焦家也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兄弟俩一个商一个公,可以说日子越过越好,焦家村里的房子也翻了重盖,也请了奴仆婆子,总之所有人都在变好。 十一月下旬,文瑶收到文修易的来信,三公主生了,生了个女儿,文修易起名文静,希望她像她娘一样,娴静文雅。 文瑶忍不住和李逸吐槽:“我爹这是嫌我吵呢?” 李逸只能无奈的笑了笑。 然后文瑶就开始到处搜罗给小妹的礼物,大头和关晟睿更是激动的想回家看妹妹,什么七皇子什么女主,他都不想管了,只想回家看妹妹。 好在文修易在信中说了,等三公主出了月子,他那边看过晚稻的收成之后就会一起来京城,汇报这一年的工作,也让三公主回娘家看看。 这才让大头和关晟睿暂时歇了回云雾镇的念头。 皇太后知道三公主生了女儿,很是高兴,赏赐和婴儿的东西准备了许多,就等着三公主和孩子回来了。 十二月底,夫妻俩带着新出生的女儿回了京城,到了临京县,两人差点都没敢认。 “咱们的船真的没走错地方?”文修易看着完全变样的临京县码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这才多久没来啊,一年?临京县的码头怎么变成这样了。 井井有条,就连船只的停放都有讲究,站在码头还能看见远远的地方似乎有人在造船,只是船看着和他们坐的船又不太一样,很大却平坦,上面也没有房屋阁楼,就像是一块巨大的木板直接飘在江上。 还有刚才他们来时的路,好像两岸两边山间似乎人头涌动,不知道在忙活什么。 临京县怎么这么多人开始上山了。 直到船进了码头停稳,文修易就看见码头最显眼的地方拉了一块很大的横幅:临京县风景名胜区欢迎您。 文修易:????? 他穿回去了?不能够吧,媳妇和新生的小闺女还在旁边呢。 “爹,爹。” 就在这时,文修易听见了呼喊声,一低头就看见码头上闺女蹦蹦跳跳的朝他们挥手。 文修易揉了揉眼睛,是自己闺女不错,旁边还有李逸那个臭小子护着她不让她蹦到江里,在她旁边还有大头和关晟睿兄弟俩,还有个笑的见牙不见眼的老陈。 看清他们,文修易才确定自己没穿回去,只是这颇具现代特色的欢迎语是怎么回事?不会那个臭丫头趁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又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了吧。 下了船,文修易顾不上别的,直接把文瑶拉到一边指着不远处的横幅问:“你给我说说,这咋回事?” 文瑶着急去看妹妹,被他这么一拉就急吼吼的说道:“您自己问陈伯伯去,我要去看妹妹。” 说完甩开文修易的手就跑了。 此时三公主身边已经围满了人,乳娘抱着小小的人就站在三公主旁边。 文修易诶了一声,文瑶头也不回,他干脆直接找陈县令去了。 陈县令一见到他,恨不得冲上去抱着痛哭流涕,诉说他这段时间的不容易,文修易太了解他了,及时止住,问他这是咋回事。 陈县令调整了神色,这才慢慢跟他解释这临京县现在的情况。 文瑶挤开哥哥弟弟们,凑到了小小的妹妹面前,见她正睁着大眼睛滴溜溜的好奇的四处看,然后赶紧往前又凑了些,让她更看得清楚自己。 别人不知道,她是知道的,婴儿才满月没多久,眼睛能看见的范围有限,所以自己得凑近些才能让妹妹看清楚自己,然后以后多跟自己亲近。 “静儿,我是姐姐。”文瑶忍不住逗弄这个小丫头,一伸手自己的手指就被她给抓在了手里,然后抓着就想往嘴里塞。 文瑶赶紧收回手,又让明月赶紧拿来帕子给文静的小手擦干净,一边嘟囔:“可不能乱吃,手上可脏了,小手手不能塞进嘴里的。” 那轻声细语的模样将旁边的大头和关晟睿都惊呆了。 “姐,你看够了没有,该我了。”大头急的不行,此时他的老练稳重统统消失不见,恨不得取代文瑶自己去给小妹妹擦手。 三公主看他们你推我挡,打打闹闹,被乳娘抱在怀里的小丫头也不哭,好奇的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哥哥姐姐们,三公主的内心便是一软。 “好了,有什么话回家再说,回家让你们看个够。” 文修易和陈县令这边还没说完,主要是文修易已经惊呆了,这个臭丫头,真行啊。 他们还没聊完,但是总不能在码头一直待着,陈县令就让他们先去他家休息,毕竟坐船坐了这么久,文修易不累,三公主和小丫头也累啊。 文修易自己无所谓,一听媳妇和小闺女,就直接催着陈县令赶紧走。 好在陈县令早有准备,几十辆马车直接在码头等着,直接回了县衙后宅。 第612章 终于回家了 一到县衙,陈夫人就招待三公主去了后院休息,几个少年和文瑶紧随其后。 书房里,陈县令招待文修易,顺便将这半年发生的事跟他仔细的说说。 文修易感叹:“户部这帮人,都几回了,还这么不长记性啊?” 陈县令一笑:“啧,谁说不是呢。” 两人都替户部默哀,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只怕是连口肉汤都喝不到了。 他们这位陛下也是个人才,国库和私库不都是他自己的钱嘛,哪有人自己坑自己钱的。 不过这就不归他们管了。 陈县令又跟文修易说了说接下来的安排和打算,倒是让文修易对他改观了不少,他一直都以为老陈就是个浑水摸鱼的县令,可他忘了,老陈也是十年寒窗苦读,一层一层科举考上去的进士啊。 如今临京县的一切都还在建设之中,文修易在船上看到的山间的那些人头就是这段时间征的干活的人,铺山阶,做护栏,这些全都得靠人来,而且每个景区之间的连接路线,该怎么走才能最大化的让所有人都玩到,这些路线都是规划好了的。 当然,陈县令也不是那种长死脑筋的人,如果要将整个临京县改造完再投入使用的话,那少说也得两三年起步,临京县的山那么多,景观好的地方更是数之不尽,如果每一个都要开发出来的话,没个三五年根本就搞不定。 所以,他决定边开边造,这样一来,游玩的人也有意思,每一次来都会有不同的风景见到,岂不美哉。 文修易听完了他的规划感慨:“老陈啊,我有种感觉,只要你这次干的好了,往后就是平步青云了。” 陈县令哈哈一笑,倒不觉得文修易在打趣他,只是道:“你放心,真到了那个时候我铁定忘不了你。” 两人到底是几年共同闯过来的革命交情,在对方面前根本就不用藏着掖着,更何况他们现在完全就是捆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陈县令问文修易要不要也在临京县搞点自己的产业什么的。 文修易摆摆手:“别,你可饶了我吧,我就是来陪孩子们过个年,过完年春耕之前我还得回去。” 陈县令蹙眉:“咋?产量不是已经很高了吗?而且我听说明年你培育出来的那些粮种就会派发到全国各地了,咋滴?你还要继续研究?” “这,谁能嫌粮食多呢你说是吧。”文修易道。 陈县令由衷的伸出一个大拇指:“老文,我这辈子从来没真正的佩服过一个人,你是唯一一个。” 被老友一夸,文修易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嗐,这多不好意思。” 陈县令见他这样,立刻恢复了两人平日里的模样,撇撇嘴:“夸你一句你还喘上了,走吧,我去拜见公主,顺便看看你那小闺女,刚才都没瞧见。” “行,走吧,红包呢?红包准备好了。”文修易道。 陈县令把手往身后一背,白眼都快翻上天了:“都当侯爷的人了,还跟我一个小小的县令讨红包,你也好意思。” 两人说笑着到了后院,陈县令先是让人进去禀报了,三公主派人来请才和文修易一起进去。 先给三公主行了礼,这才掏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出来。 “这是给小丫头的红包。” 文修易嘴角上扬。 三公主却嘴角抽了抽,刚才进来时陈夫人就已经送了一套纯金的小孩手镯脚镯和金锁,如今陈县令又给红包,这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专门来县衙收礼来了。 三公主看了一眼文修易,文修易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 “那就替静儿多谢陈大人了,本宫先帮她收着,等她大些再给她。” 不远处逗弄妹妹的文瑶听见了,小声和摇床礼的小婴儿嘀咕:“听见没,娘说给你收着,等你长大了这钱保准没了。” 这就跟妈妈帮你收着压岁钱一个道理。 一旁的关晟睿歪着头:“不会的,娘真的会还给我们的。”不然他们这次投资的钱哪来的? 文瑶羡慕,又哀怨的看了一眼文修易。 文教授就从来没把她的压岁钱还给她,她恨,幸好这辈子她可以自己管钱了。 财富自由,美滋滋。 陈县令到底是外男,虽然这里是自己家,但三公主在他也不好多待,和文修易一起去看了一眼摇床里的小丫头就出去和文修易去书房了。 一行人在衙门吃过了午饭,才起程回京城,到京城的时候天都黑了。 文昌侯府的灯笼点燃,随着风一吹微微晃动,洒下来的光晕在台阶上晃动。 台阶上坐了两个人,一个是文昌侯府的门房,另外一个,瞧着穿的是福王府的衣服。 两人瞧见马车,连忙站了起来,一个往福王府跑,一个往大门内跑。 没多会,邱蓉蓉和曾嬷嬷就带着人迎了出来,府门大开,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的看着马车里走下来的人。 文修易先下马车,这才慢慢的扶着三公主下来,再然后才是奶娘抱着文静,文瑶护在旁边,第二辆马车还没停稳,马车里就蹦下来几个人,直奔奶娘的位置。 “义父,义母。”邱蓉蓉行了个礼,就跑去看文静了,身后还跟着个跟屁虫谢安翊,连跟文修易招呼都不打就跑去看小文静了。 “老奴恭迎侯爷和公主回府。”曾嬷嬷带头行礼,她身后文昌侯府众人跟着行礼。 文修易摆摆手:“都起来吧,先回家,先回家再说。”哪怕到了现在,文修易还是有些不习惯这种排场。 一行人刚进家门,门房就来禀报说福王和福王妃来了。 这么晚了还能上门的也就只有福王两口子了,和文家,他们从来就不在乎什么礼数不礼数的,两家离得近,有时候大晚上吃宵夜都能过来蹭一顿。 两口子一来,直奔三公主身边乳娘抱着的小文静。 “哎哟,这孩子长得可真好看,瞧着大眼睛,一看就机灵。”福王凑在跟前连声夸赞。 一旁的福王妃都看不下去了:“去去去,找你的文昌侯玩去。”一边说一边从乳娘怀里接过小文静抱在怀里,高兴的不行。 孙子孙女是暂时指望不上了,先抱抱外甥女总没问题吧? 一旁的几个少年瞧见福王妃抱了小文静,都羡慕坏了。 他们都不敢抱,主要是妹妹小小一只,他们都怕抱坏了。 第613章 文俊回来了 福王和福王妃一直在文家待到小文静顶不住困意睡着了,才带着自己那不值钱都快住在文家的儿子走了。 第二天宫里就来人接三公主和小文静进宫了,文修易也被皇帝招进了宫,正好顺便把两个儿子送进宫上课。 听了文修易汇报这一年的工作,皇帝是越听越满意,如此一来,安南的粮食产量能再翻一番了。 皇帝满意的看着文修易,谦逊有礼,不居功自傲,对这个新妹夫很是满意。 “不愧是文爱卿,朕没看错人,既然如此,那便交给工部安排后面的事吧,按批发放新的稻种,看看各地的产量如何再做后面的打算,现在,先随朕去太后宫中看看朕那小外甥女。” “遵旨。”文修易恭敬行礼,恨不得马上飞到媳妇和闺女身边去。 两人来到太后宫里,还没进去就听见里面传来笑声,显然太后很高兴。 一进来就看见一把年纪的太后坐在软榻上,怀里抱着个小女婴,笑的一脸慈爱。 三公主和皇后在两边陪着。 见他们进来,三公主和皇后连忙起身行礼,文修易也赶紧给皇太后和皇后请安。 “行了,都是自家人,没那么多规矩,皇帝,你快来看,这孩子和你三妹小时候简直是一模一样。”皇太后招呼皇帝。 皇帝上前一看,小小的婴儿还没长开,他瞧着好像所有小孩都长得差不多,但还是附和的点点头:“是啊,和三妹小时候很像。” 虽然,他早就不记得三公主小时候长什么样了。 皇太后留了两人在宫里吃了饭才放两人回家,临走时还带走了不少皇后和太后还有皇帝赏赐给小文静的东西。 回去的路上文修易还在感慨,这丫头进宫一趟,真是赚的满盆钵,这才多大点啊。 回到家曾嬷嬷就送来了不少拜帖,都是知道三公主和文修易回来想来拜访的。 三公主瞧着那么多帖子,挑出来几个和文家跟自己来往亲近的单独让曾嬷嬷去回了,请她们来府上做客,剩下的都让曾嬷嬷放到了一边。 “过段时间静儿百日的时候再一并请了吧。”三公主吩咐道。 曾嬷嬷应下。 文静的满月宴是在古桐村办的,因为要回京城,而且文静也没到百日,正好将百日留在京城办最为稳妥。 眼看就快过年了,文修易担心文俊和夏兰心回不来。 “你说你哥今年不会不回来过年了吧?他都走了快一年了,咋还没回来呢?”虽然多了个闺女,可是大儿子还是文修易最担心的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不是,父担忧啊。 文瑶摇摇头,她也不知道。 这一年来文俊偶尔会给他们写信回来,或者是托人给他们带一些所到之地的土特产,但是归期却从未提过。 不说文修易了,就是文瑶自己都想哥哥了。 算了,哥哥有哥哥的梦想,他们能做的就是给他无限的支持。 一转眼就到了年跟前,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可文俊和夏兰心还不见回来,文修易嘴上说着不管他回不回了,可依然每天还是会到城门口转一圈。 前几天皇帝找到文瑶,给她的烟火队下了一笔订单,大年三十晚上让文瑶在京城搞一场烟火盛会,文瑶美滋滋的收了钱开始准备,这几天也没在家。 曾嬷嬷带着众人准备过年,打扫装饰,有条不紊。 年三十宫中设宴,一家人都进了宫,留石嬷嬷在家守家,带着府上的下人们过团圆年,时辰一到,就在文昌侯府就能看见文瑶准备的烟花秀,整个京城都能看见。 文俊和夏兰心就是这个时候回来的,他们在门口敲了半天门没人开,夏兰心索性让文俊在门口等着,一个起跃就跳上了围墙,自己把门开了。 家里到处灯火通明却没人,却能听见热热闹闹的声音,两人循着声音找过去,才发现府上的下人都聚集在下人们住的院子里过年呢。 “大少爷?” 不知谁喊了一声,然后热热闹闹的院子瞬间就安静了下来,然后所有人齐刷刷的站好给文俊和夏兰心行礼。 石嬷嬷赶紧上前:“大少爷,少夫人,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可算是回来了,老爷天天惦记你们。” 说完,石嬷嬷看了两个门房一眼,他们都在这里吃饭,门口没人守着。 门房赶紧赔罪:“大少爷恕罪,奴才不是故意擅离职守的。” 文俊和夏兰心紧赶慢赶的总算是在年三十赶到家了,见自己在这他们也不自在,便道:“没事,本就是过年该热热闹闹的,你们继续吃。” 说完,文俊又看向石嬷嬷:“嬷嬷,还有吃的吗?给我和兰心弄点吃的,我们一路过来还没吃饭。” “有有有。”石嬷嬷连声应道,厨房几个人也不吃了,赶紧去厨房准备。 石嬷嬷带着丫鬟们陪着文俊他们离开了下人的院子,回屋收拾了一番,换了干净的衣服,厨房那边也准备好了饭菜端到了饭厅。 两人坐下才问道:“家里人都去哪了?” 石嬷嬷:“今天宫里有宴,侯爷和公主带着三位少爷和大小姐二小姐他们进宫去了,蓉蓉小姐今年被皇后娘娘邀请也一并带着翊少爷去了。” 文俊点点头,然后一顿:“二小姐?”本以为石嬷嬷是叫邱蓉蓉大小姐,文瑶做二小姐,但是后面又补了一句蓉蓉小姐,文俊这才反应过来不对。 石嬷嬷这才想起来,文俊离家时三公主还未查出有孕,便将这事说了。 主要是这一年都是他们写信回来,文瑶他们想给他写信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寄,所以文俊和夏兰心到现在都不知道三公主给他们生了个妹妹。 夫妻俩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底看到了惊讶之色。 吃过饭,两人虽然赶路有些累,但还是坚持在厅里等家人回来,一个看书,一个拉着石嬷嬷说这一年家里发生的事。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外面传来吵闹之声,两人对视一眼,一起起身朝外面走去。 才从大门进来的众人一抬头,便看到朝他们走来的两人。 “哥!” “大哥!” 文瑶和大头几乎是同一时间冲了出去,直奔文俊。 第614章 不着急 “哥,你回来了。”文瑶高兴的不行,跑到文俊面前,都快哭了。 不同以往文俊去国外学习和出差,那时候他们每天还能视频,在这里分别一年,那就真的是除了偶尔的信件根本就没有其他的信息。 想着想着,文瑶红了眼眶。 文俊抬手摸了摸她的脑袋,低头就看见大头同样眼圈红红的看着他。 文俊又抬起另外一只手,同时摸了摸弟弟妹妹的脑袋。 “好了,我回来了。” 文瑶吸了吸鼻子,点头:“嗯。” 大头咬咬唇,把鼻尖的酸涩压了回去。 文俊这才和夏兰心来到文修易和三公主面前,行礼:“爹,娘,我们回来了。” 文修易抬手抹了一把脸,擦去眼角的泪:“嗯,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哎呀,嬷嬷,咱们的年夜饭呢?赶紧摆上,我们刚才在宫里都没吃饱。” 石嬷嬷正被一家团聚感动的抹眼泪的,闻言

相关推荐: 缠绵星洲(1v1虐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小怂包重生记(1v2)   她太投入(骨科gl)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以力服仙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心情小雨(1v1强制)   宣言(肉)   狂野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