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娘,您又胡说啥啊。” 罗氏抬手就想抽,想了想到底还是忍住没动手,而是问道:“你要是对人家三公主没意思,就保持点距离,然后老老实实的给我去相看,这家里没个女主人,乱成什么样了。” 文修易逐渐清醒,翻身下床穿衣服,一边道:“娘,您就别操心这事儿行吗?” 罗氏坐着不动:“我能不操心吗?我和你爹指不定哪天就入土了,你……” “呸呸呸,你和爹长命百岁,大喜的日子咱不兴说这个。”文修易赶紧打断她,还呸呸呸了三声。 罗氏心疼的看着大儿,叹了口气:“儿啊,娘看的出来你对三公主不是没意思,你要真喜欢,就主动点,不然错过了可真的没地儿哭去,娘也是为了你好,而且我看三个孩子也挺喜欢人家公主的,公主家两个孩子也挺喜欢你的,这不是天大的缘分嘛。” 文修易沉默了一瞬,这次倒是没否认了,只是道:“娘,我这……” 罗氏面色一凛:“你该不会还惦记着柳氏吧。” 罗氏都想好了,要是大儿敢点一下头,她立马就把柳氏之前还没和他和离就给他戴绿帽子的事告诉这个臭小子。 气死他! 第557章 看破不说破 文修易走在田坎上,脑子里都是罗氏说的那些话。 三公主长得像他老婆,可文修易一直以来都知道三公主不是他老婆。 喜欢吗?是有点的吧,只是觉得自己这样怕对人家三公主不公平,毕竟那张脸,确实和记忆中的人一模一样。 哎。 一旁跟着文修易的几个学生互相看了看,这已经是他们师父今天叹的不知道十几口气了。 “师父,你有心事啊?”有人大着胆子问到。 “啊?”文修易回神,有些尴尬:“没有没有。” 然后过了一会,又走神了。 就连其他人问他问题也是心不在焉的,文修易索性就摆烂了:“算了算了,今天就这样吧,你们做好记录,另外注意一下各块田里的水位,我自己走走,你们忙你们的去。” 学生们散了,文修易就自己一个人在田间瞎晃。 路上碰见几个轮值回家的和他打招呼。 文修易看着那人手里拿着的花,眯了眯眼,问道:“你这花哪摘的?还挺好看。” 那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师父,前头山坡上,有好些呢,我瞧着好看,摘回去给我媳妇的。” 文修易这些学生,都知道跟着他有了大前途,不光每个月有月钱拿,还能学本事,所以基本上第一年自己在这,第二年就把家里人带过来了,在古桐村或是盖房子或是租房子就这么住了下来。 文修易挥挥手让他们走了。 自己溜达溜达的,不知不觉就到了那人说的地方,果然看到好几丛漂亮的花,五颜六色的很是好看。 文修易随手摘了一把,想到原来办公室那些小姑娘收到的花束,都是花花草草的搭配着的,就又摘了些好看的叶子和草配着。 就这么拿在手里,一大把还怪好看。 文修易美滋滋的拿着花往回走,脚下生风,脚步比来时都快了。 田间忙碌的众人看到他这样,都在偷笑。 能到这来的,谁不是种了十几二十年的地,大家说是文修易的学生,实际上年纪跟他差不多的大有人在,都是过来人,这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文修易乐呵呵的拿着花回家,这个点,家里没什么人,只有留在家里养伤的三公主和伺候她的老嬷嬷。 外头日光好,三公主坐在椅子上正在院子里做绣活,给兄弟俩多做几件好穿的衣裳,在古桐村,他们带来的那些锦衣华服一件也用不上了。 “公主在家啊。”文修易乐呵呵的进来。 三公主抬头看看他,手背在身后。 “文大哥。”三公主嗯了一声。 老嬷嬷看文修易似乎有话要说的样子,非常有眼力见的开口:“公主,老奴去给文昌伯倒茶。” 三公主点点头,老嬷嬷给两人行礼就离开了。 文修易慢慢吞吞的挪过去,三公主招呼他坐下,文修易也没坐。 突然,文修易从身后把花拿了出来,递到了三公主面前,磕磕绊绊的说道:“那什么,我去田里的时候瞧见的,怪好看就摘回来了,给,给你。” 三公主手里的针差点扎着自己,先是惊讶,然后脸刷的一下就红了:“送,送我的?” “嗯。”文修易说完,把花往她手里一塞:“我还有事,我先走了。”说完就跑了,同手同脚还差点被门槛绊倒。 “诶。”三公主伸手,相提醒他慢点,结果人已经跑不见了。 野花没什么香味,但是青草夹杂着嫩叶的清新味道还是能闻得到,三公主拿着花愣神。 一直在暗处偷偷看着这一幕的老嬷嬷适时的端着茶水走了出来,还装作惊讶的问道:“伯爷这是走了?” 三公主声若蚊蝇的嗯了一声。 老嬷嬷又‘惊讶’的发现了花。 “这花可真好看,公主哪来的花?”老嬷嬷笑的揶揄,是一点也没客气。 三公主脸更红了:“嬷嬷,你就别取笑我了,你去寻个花瓶来。” “是,公主。”老嬷嬷也不笑了,去寻了个花瓶装了水,三公主仔细的将杆子上的叶子都摘了,才放进花瓶里,又摆到了自己的房里,就放在那最显眼的地方。 经此一事,两人之间的气氛就变得奇奇怪怪的,家里人都在的时候,会时不时的偷看一下对方,若是正好视线对上了,又会赶紧挪开。 自以为别人发现不了的互动,实际上被多少双眼睛给盯着呢。 ———————— “哥,哥。”关晟睿探头探脑的在书房外面喊关晟斌。 关晟斌年纪和樊子毅文进差不多大,所以几个少年被邱志安排在一起学习,哪怕从学堂回到家里也是要在书房温习功课的。 关晟斌看了看弟弟,又看看一旁的樊子毅和文进。 “我出去一下。”放下笔,关晟斌出了书房,就被关晟睿神神秘秘的拉着走了。 到了没人的地方,关晟斌一脸你最好有事的表情看着弟弟。 关晟睿神神秘秘的左右看了看,才说道:“哥,我发现娘最近不对劲。” 关晟斌:“……”你才发现哦。 但他还是配合的问:“哪里不对劲了?” “娘在做鞋子,男人的鞋,但是不是我和你的尺码。”关晟睿小声道。 关晟斌一愣,随即抬手就一个栗子敲在了他脑袋上:“谁让你去翻娘的东西了。” “啊?我没有啊,我就是去娘房间里找娘,娘就摆在桌上呢,我看见了。”关晟睿很冤枉,他娘也没藏啊,他也没翻。 关晟斌想到弟弟的反射弧,无奈的叹了口气,问道:“睿儿,你想说什么?” 关晟睿挠了挠头:“我,我也不知道。” 身处京城那样的大染缸,哪怕他年纪小,该懂的该明白的都知道。 “我问你,你喜欢这里吗?”关晟斌问道。 关晟睿毫不犹豫点头:“喜欢啊,这里比京城有意思多了。” 关晟斌一笑,好巧啊,他也是。 “如果娘再嫁的话,你同意吗?”关晟斌知道自家小弟脑子不够用,拐弯抹角不如直接问。 关晟睿愣住了。 他不知道。 关晟斌又问:“如果这个人是文叔呢?” 关晟睿的眼睛肉眼可见的亮了。 第558章 这门婚事我不同意!! 关晟睿第一时间去找自己的小伙伴分享这个喜悦。 谢安翊炸了。 “什么?这门婚事我不同意!!!” 刚说完就被金修宜在脑门上拍了一巴掌。 “闭嘴,你不同意什么不同意。” 谢安翊哭了:“我不同意,呜呜呜呜,那我岂不是又要多两个舅舅。” 干嘛啊,明明都是一起的小伙伴,为啥就他辈分最小。 大头一直保持沉默。 金修宜赶紧扯了扯谢安翊的袖子,示意他看大头,然后谢安翊闭嘴了。 看看大头,又看看满脸兴奋的关晟睿,突然就有了些看好戏的恶趣味。 “小舅舅。”谢安翊捏着嗓子喊了大头一声。 大头嫌弃的看了他一眼,往旁边挪了挪。 关晟睿喜悦过后的理智回笼,突然就变得忐忑不安起来看着大头:“大头,我,我……” 大头转身就走。 “诶,大头。”关晟睿赶紧追上去,跟在大头旁边小心的解释着:“大头,你听我说。” “大头,你别这样。” “大头,我只是太高兴了。” 大头:“……”说了半天废话,一句也没说到点子上。 大头突然停了下来,关晟睿一个不小心撞了上去,又赶紧退开了。 大头眯了眯眼看他:“你想当我哥?” 关晟睿一愣,然后急忙说道:“我一定会对你好的,谁敢欺负你我第一个不放过他。” “哦。”大头继续走了。 关晟睿咬咬牙,追了上去,就这么跟在大头身边叽叽喳喳,大头也没撵他走,就让他这么跟着。 文修易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很忙了,云雾镇当时虽然送了很多土豆和红薯去京城和全国各地,但是他们也留了不少做种。 这个时候也到了要收成的时候,文修易和陈县令每天忙的脚不沾地,早出晚归,几乎在各个村子之间来回跑。 虽为盛夏,但中间会有一段时间是雨季的高发期,为了不让地里的土豆和红薯烂在地里,就得抢在雨季来之前先收上来。 确定时间差不多了,文修易才下令各个生产队开始收土豆和红薯。 古桐村则是他亲自带队,全村人一起出动,就连文老汉和罗氏都换上了平日里干活穿的衣服跟着下地,就连要参加考试的文进和樊子毅都必须停下学业下地干活。 村里学堂还因为这个放了三天收成假。 和其他地方不同,在古桐村,你不是读了书你就高人一等了,所有人在古桐村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学堂里的孩子。 学堂放三天假让学生们回家跟着下地干活,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就连先生也会跟着下地干活。 清风书院的院长听说了这件事,直接让书院的学子们跟着来古桐村,跟着下地,跟着干活。 那几天,田间不光有忙碌的身影,偶尔还能传来朗朗读书声,竟是先生一边干活一边带着孩子们读有关粮食的诗词。 一袋一袋的土豆和红薯,不停的被大家搬到祠堂旁边的仓库,过称,记录。 陈县令在旁边牙帮子都要笑裂了。 “你说今年总该给我动一动了吧?”陈县令和文修易小声嘀咕。 去年文修易被招进京,他被留在了云雾镇,当时说的是自己的大造化在后头,所以他兢兢业业的又干了一年。 文修易手里翻着册子,一下一下的看记录,一边回答:“不知道啊,就算要调动怎么也得年底了吧?” 陈县令摸了摸自己那又长出来的胡子:“就是不知道会往哪调,不过嘛,我觉得调不调的,也无所谓了,在这挺好的。” 文修易翻册子的手一顿,歪头看他:“你不是一直梦想就是升官发财么?咋滴?看破红尘了啊。” “倒也不是。”陈县令背着手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去其他地方我还得拼政绩,一不小心就容易误入歧途,在这,这是瑶瑶的封地,我就是一辈子在这当个县令也挺好。” 他是看开了,从前那些官场的争强好斗什么的,在享受过了舒适圈之后,就不怎么想跳出去了。 而且可以说,云雾镇的繁华可是他和老文一手打造起来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了,如今谁不说云雾镇是个肥差啊。 自己养大的孩子徒手让给旁人来捡现成的,他其实是不乐意的。 所以啊,能不调就不调,他也不催,也不问,让户部的人全当他死了吧。 文修易点点头:“是这么个道理,只要你不干那伤天害理贪赃枉法的事,能干到退休。” “退休是啥?”陈县令好奇的问。 文修易:“就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致仕回家养老。” “哦,那我还有个几十年。” 可这样的政绩,上面怎么可能会不关注,不管跟陈县令有没有关系,到底他参与了,又是他管辖的地方。 换做那种贪心的,将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的也不是没有,陈县令一直以来往上汇报都是秉承着实话实说,自己该占多少功劳就占多少功劳,从不居功。 其实去年文修易被调往京城的时候,陈县令就该升迁了的,可当时的云雾镇,无论是新粮或是生产队的模式,都才刚刚开始没多久,还没有完全的稳定化,这个时若是换个不好的县令过来,容易出问题。 所以陈县令和文修易,必须有一个留在这里守着。 事实证明,皇帝这个做法是对的。 半个月后,全国各地的新粮产量如实上报,陈县令等了许久的调令也终于下来了。 本以为最多平洲府往上升一升,结果没想到调令上却直接将他调到了京城下属的一个县城,也就是文瑶他们每次来云雾镇都要经过的坐船的那个码头。 “所以,你是从这个码头,调到了另外一个码头啊。”文修易看完了调令,得出了这么个解释。 “去去去,会不会说话。”陈县令把调令抢回来,一边收一边说道:“调令是下来了,但是我暂时还不走,等有合适的人来顶替我的职位了我再走。” 文修易都笑了:“这还你说了算啊?” 陈县令嘿嘿一笑:“我说了当然不算,但是瑶瑶说了算啊,这是她的封地,归朝廷管也归她管,官员调配可是要经过她的,反正我不过去,那边的县令也走不了,那地方离京城那么近,是个肥差,兴许人家也不想走呢。” 第559章 被乌纱帽砸了 说到这个,文修易倒是真的想起来一个人。 “你说,小孟咋样?”文修易问道,孟文吏从一开始实行生产队模式的时候就被分到了古桐村。 这就像是当年下乡的干部,但是人家小孟那是真的干实事,跟着下地干活啥也没耽误,刚来的时候温文尔雅的书生,现在,大褂草鞋,瞧着跟庄稼汉也差不离多少了。 文修易又道:“与其让其他人来,咱们摸不清对方的脾性,不如提拔一个自己知根知底的,你觉得呢?而且这么多下乡的干部里,我觉得就小孟干的最好了。” 也有可能是因为孟文吏就在古桐村,什么消息都是一手的,当然也不排除他这个人就是个肯为百姓干实事的人。 如今孟文吏一家几口都在村子里安家了,虽然没盖房子,但是村长家房子多,就租了几间给他们一家几口住着。 孟文吏和媳妇,还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大的在学堂读书,小的就让村长夫人带着,他自己媳妇也在羽绒服厂做事,也是个能干的,都被李氏提拔当了个小领导了,手底下也管着不少人。 陈县令摩挲着下巴,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县令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大多数都是科举之后那些没什么关系的进士才会被分配到这些小地方当县令,家里有点关系有点门路的都留在京城了。 像这种直接从县衙里提拔文吏上来当县令的先例也不是没有。 若上头真的没什么安排的话,文修易说的这个还真的可行。 “咱们找瑶瑶商量商量?”陈县令说道,现在这个地方做主可不光是朝廷了,郡主自己也是能做主的。 两人说干就干,让人去酒厂把文瑶给提溜了回来。 一进来两人就闻到了文瑶身上的酒香。 陈县令口水都要下来了。 “好久没喝第一酒了,晚上给伯伯弄两瓶带回去啊。”陈县令现在和文家人是一点都不客气。 “好啊,一会您走的时候去找老秦,让他给您打两壶。”文瑶对自己人一向大方。 陈县令嘿嘿直笑,那腮帮子都乐歪了,谁能知道,外面靠抢的第一酒,自己想喝的时候随时都能来打,这滋味,别提了。 文瑶问两人找她来干啥,文修易就把自己和陈县令商量的事跟她说了。 “陈伯伯,你这就要走了啊?”文瑶做出一副自己受伤了的表情,这人前几天还在说自己不走,在这养老了呢。 陈县令被她逗笑了:“哈哈哈,你这丫头,你们都去京城了,就把陈伯伯丢在这呗,那我也伤心了。” 文修易一脸无语的看着这两个人,几岁的人了还跟小孩儿似的。 “瑶瑶,我们叫你来呢,是跟你商量一下,我们觉得小孟不错,如果让他接替老陈的话,恐怕得你来操作操作了。”文修易说道。 文瑶对孟文吏的印象很不错,这是个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而且云雾镇现在是她的,云雾镇好了,她才能好。 “我觉得可以,孟大哥确实是个为百姓做事的好官,那就麻烦陈伯伯你写个折子,我来敲个章然后送去吏部,让他们那边赶紧把文书办下来,咱们到时候一块走,你还能喝上我哥的喜酒。”文瑶说道。 陈县令一拍大腿:“诶嘿,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晚上回去就写折子。” “行,那我走了啊,您要酒就自己去酒厂让老秦给你打。”说完人就溜了。 陈县令看着她的背影,一脸的姨母笑:“这孩子,不忘本心,性格还是这么好。” 文修易无声的叹了口气,主要是他们三个都来自现代社会,这种阶级分化的概念不是那么强,也没有什么人高低尊卑贵贱之分,所以跟谁相处都觉得融洽。 或许,这也是这些人喜欢他们家的原因吧。 既然已经选好了继任的人,那文修易和陈县令就不可能什么都不干。 陈县令当天晚上就回衙门写了折子,又来找文瑶敲上了郡主的印章,连夜派人送去了京城吏部。 至于孟文吏。 文修易也不让他去生产队那边跟着干活了,天天的和老陈把他带在身边巡查各个村落,美其名曰,带他看看其他生产队都是怎么干的,积攒一下经验,好更好的发扬古桐村。 孟文吏不疑有他,屁颠屁颠的跟着两人到处跑,殊不知一顶大帽子已经快要扣到自己头上了。 七月上旬,文修易带着众人抢种上了第一次的晚稻。 第一次试验阶段,文修易不敢种太多,而且是上一季的稻子收了之后立马就抢种的第二季,普通的地文修易不敢动,便将几亩上等地都种了,不多,却也能看出来效果如何。 在他身边是那些跟他差不多,也有比他还大的学生。 “师父,能行吗?我们种了这么多年的稻子,从来没试过种两季。”有人说道。 他们看着这一片片的地,不由的想,如果师父的两季稻真的种成了,那往后的产量不管晚稻的收成有多少,都是翻了一倍的产量。 若真是这样的话,他们多希望两季稻能种成功啊。 文修易现在自己也拿不准,云雾镇的冬天有时候虽然冷,但是冬天来得晚,想来应该是能行的。 “我过段时间要出发去京城,汇报这次咱们收上来的早稻的产量的问题,文俊也要去京城成亲,这边就交给你们了。”文修易交代他们说道。 几人面面相觑,他们其实心里也没底啊。 “师父,我们,怕是不行啊。” 文修易摇摇头:“没什么行不行的,你们只要按照我教你们的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不碰上天灾,这批晚稻,应该能成。” 众人蹙眉,心中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有天灾。 天灾,庄户人家最害怕的事。 七月底,朝廷关于云雾镇县令的安排调令下来了,也就是说,陈县令自此就要离开云雾镇,去往京城……下属的城镇了。 而突然被乌纱帽砸中的孟文吏整个人都惊呆了。 第560章 人穷不能志短 “小孟啊,以后云雾镇就交给你了,好好帮郡主守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也不枉费我和文昌伯提拔你。”陈县令将任命文书和官印交给孟承光,还鼓励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从前的孟文吏,从今往后就要改口叫孟县令了。 皮肤被晒得黝黑的汉子,没有一点文人墨客的模样,反倒是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的农夫,手里捧着乌纱帽和任命文书还有官印,这反差要多大有多大。 陈县令打量了他一番,小声道:“文大夫那好像有能让人变白的方子,你回头记得在他走之前去要一个啊,啧啧啧,你这……” 陈县令啧啧嘴,一甩手背在身后,叫上在县衙等着他的文修易哥俩好的去醉仙楼吃饭喝酒去了。 留下如今的孟县令在县衙大堂里,还回不过神来。 “大人。”焦阳作为大捕头,管着云雾镇如今几十个捕快,这会自然也被陈县令叫来交接工作。 他看着还在愣神的孟县令半天不动,只好上去提醒他。 “大人?大人!”焦阳拔高了音量,才把孟县令给叫回神。 “啊?” 焦阳无奈的叹了口气,看他这身打扮开口道:“大人,你先去后衙收拾一下吧。” 一个县令,穿成这样,不知道还以为他们县衙多穷呢。 孟县令这会也回过神来了,手里捧着的乌纱帽和官印不是做梦。 他当了县令? 还是陈大人和文昌伯亲自提拔,郡主盖了章去吏部讨来的,他一个文吏,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造化。 高兴之余,孟县令想到这一个月来文昌伯和陈县令带着他各个村子的去,了解了各个村子的情况,美其名曰是带着他学习别人的优点。 搞了半天,是在明里暗里的交接工作? 这两人,怎么都不给他通个气啊,不然也不至于今天穿成这样就来了,而且村子里还有事呢。 一想到这个,孟县令才回过神来。 “哎哟,还有事没处理好呢。”他们急匆匆的把他叫来,他以为有什么急事,丢下手里的活儿就坐着马车来衙门了。 说完,他把东西往焦阳手里一塞,一边道:“焦大哥,我得先回去一趟,这些东西你先帮我收着,我明天正式过来交接哈。” “诶,不是。”焦阳看着走了的孟县令,嘴角抽了抽,这衙门里,还能有个正常人吗? 不过,他还是贴心的帮孟县令将东西送去了后衙,那里陈县令和他的家眷的东西都已经搬走了,等孟县令正式接管,就是他和自己的家眷住进来了。 伺候的人陈县令也带走了,所以焦阳临时叫了衙门里几个干杂活的婆子过来收拾了一番。 孟县令迷迷瞪瞪的回了古桐村,村长刚好从地里回来,瞧见他还打了声招呼:“孟大人好啊。” 村长乐呵呵的,对于孟承光当上这个县令,他是乐见其成的。 一来,孟承光一直负责的都是他们村子,跟他们村子的感情自然不一样,二来,文家就是古桐村的,孟承光沾了郡主的光才当上这个县令,对古桐村自然要优待一些。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小孟当这个县令,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孟县令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问道:“村长,你知道?” 村长点点头:“知道啊,陈大人和文昌伯说了,还让我挑个合适的人接手你现在手头上的事呢。” 孟承光一愣:“那你挑到了吗?” 村长摇头:“还没呢,不急,村子里现在读书识字的人多了,要记点什么东西我直接让他们来帮个忙就行,等秋天秀才的考试下来了,再找个合适的。” 这么好的事,要不是家里的小子们不争气,村长都想给自己家的孩子谋这个差事了。 虽然是在村里当差,可那也是正儿八经进了衙门编制的,拿的是衙门的工钱,待遇什么的都是和衙门里的人一样的,又能守在自己家门口,多好啊。 可惜。 村长这边惋惜,一边陪着孟承光去交接手头上的工作,临时找人接管一下,等找到合适的文吏再来顶上。 另外,孟承光一家四口也得搬到城里去了,住进衙门。 孟娘子一听自家相公居然从一个文吏一跃当了县令,震惊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个惊喜来的太突然。 但是一听他们得搬到县衙去住,孟娘子一下就清醒了。 “我能不去吗?要不相公,你自己先住过去?”孟娘子直言不讳。 孟承光很是不解,这当了县令,去县衙住当官太太不好吗?当了县令,他的月俸多了,一个月能有二十两的月俸,到时候就请个婆子丫鬟在家里照顾她们娘仨,不是挺好? “为啥?”孟县令一头雾水。 孟娘子捋了捋耳后的碎发,道:“我在这干的挺好的,李婶还给我涨了工钱,现在我一个月有三两银子的工钱,干的活也不累,孩子还能在学堂上学,小的也有村长夫人帮我带着,我……有点不太想去。” 这县令夫人看起来是挺有牌面的,可是他们两口子一没家底,二没扶持,还得多亏了孟承光当上了这个文吏,家里日子才好过一些。 可也仅仅只是稍微好一些,因为他们得把原来婆家供孟承光读书时借的钱给还了。 两口子摸爬滚打这些年,虽然也攒了些钱,但是比起那些官家夫人和阔家太太,差的太远了。 进了城,她就得有应酬,而那些人惯会捧高踩低,说白了,她现在要去应酬那些夫人们,为了面子还得花大钱去买身像样的衣裳首饰吧? 这和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有什么区别? 当然,也肯定有人见他们过得这般寒酸,想要抛橄榄枝过来。 想到这个,孟娘子突然正色了起来:“相公,还有个事,我们人穷可不能志短,陈大人和文昌伯还有郡主这般提拔你,你可不能做什么违背良心的事,现在刚开始日子苦一些不要紧,咱们自己慢慢攒起来就是了,但是那贪赃枉法,被人利诱的事儿你可千万不能干,知道吗?” “这个请娘子放心,我不会的,既然你暂时不想住到县衙去,那我们就还是继续住在这,我平时在衙门,不忙的时候就回来住。” 这个孟承光心里还是有数的,他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就是进衙门做事,都是抱着能为百姓做实事的想法,从前不变,现在当上了县令更不会变了,而且,当了这个县令,那他能做的就更多了,自然不会这个时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561章 雪中送炭 得知孟承光一家不搬去县衙,村长和村长夫人还愣了一下。 “这……”两口子对视了一眼,哪有当了官不去住衙门,还住在他们这乡下的。 倒不是他们想撵他们走,就是……有点不习惯。 “小孟,啊不是,大人,你们真不搬去县衙?”村长问道。 孟承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村长大叔,我们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这太突然,我一时半会的也没什么准备,就先这样吧,就是往后可能还得再麻烦您和婶子了。” 孟承光是不好意思的,毕竟他们两口子各有各的事,孩子一个在学堂,一个被村长夫人带着,吃喝都在村长家,虽说他们给生活费吧,终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孟娘子也以为村长他们是觉得自己住在这他们亏了,连忙说道:“婶子,村长,从这个月开始,我们多给你们点银子。” 村长和村长夫人一愣,都笑了,就是孟承光的小儿子这会都还窝在村长夫人的怀里,比跟他亲娘还亲。 “我们没有要撵你们走,我们就是……”两口子对视一眼,都笑了:“我们就是觉得惊讶罢了,至于钱不钱的,不提那个,以前啥样以后还是啥样,不过就是多几双筷子的事,只是小孟啊,你以后当了县令,可要好好干,
相关推荐:
缠绵星洲(1v1虐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小怂包重生记(1v2)
她太投入(骨科gl)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以力服仙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心情小雨(1v1强制)
宣言(肉)
狂野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