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快穿之贱受的自我修养 > 第100章

第100章

送到北境,文俊会有办法分装处理。 看着他们把东西搬上马车,文瑶又去工坊那边将卓义后来又做好的几套手术工具打包,又悄悄咪咪塞了两套自己空间里买的,盒子上写上文俊的名字塞了进去。 至于缝合线,文瑶到底还是选择了作弊,毕竟这东西体积不大,而且一卷能用很长时间,也不是太显眼,文瑶干脆就买了两大箱,直接拆了包装放进了木箱子里,打包封箱全部写上文俊的名字。 反正收到了,让她哥自己分配去吧。 等到东西全都装好了马车,李逸才问带着人来的两个将领:“你们这次来了多少人?” 将领回道:“世子,陛下说了这批物资极为重要,所以直接下旨让末将们带了两千人护送这批物资北上。” 李逸点点头,两千人,差不多了,而且在安南境内,虽说有劫道的匪徒,但是这些人看到军队一般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只要东西能安全的送到文大哥手上,比什么都强。 趁着这个时间,李逸赶紧小声问文瑶:“再想想还有什么要给文大哥带的,他们奉旨运送物资,是不能在途中耽搁太长时间的。”言外之意,一会他们装完车可就要直接走了。 文瑶一听,赶紧让李逸在这盯着,自己跑回去收拾文俊的东西去了,还顺便又把重新爬上床的李氏给叫了起来,她没忘,文发现在也在北境呢。 第439章 收成 天还没亮之前,两千多人的队伍押送着要送往北境的酒精和那几箱其他的东西,出发去往北境。 正如带队的将领所说,他们离开前抹去了他们来过的痕迹,可那动静,却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 只是第二天当村民们起来看到毫无痕迹的村道,都默默的选择了忘记昨天晚上的事情。 至于文家在做什么,为什么会有军中的人大半夜来文家,这不是他们该管的,也不是他们该问的,毕竟谁会嫌日子太好过?现在抱着文家的大腿,文家吃肉他们好歹能混点汤喝,没有人会真的蠢到去砸了自己的饭碗。 终于,在陈县令和文家众人跟古桐村所有人的期盼当中,河边那一大片试验田里的稻子开始泛黄直到变成金黄。 从稻子开始成熟,文修易去地里去的更频繁了,就连文老汉都像是住在了地里一样。 直到这天。 “老大,差不多了,我看可以收了。”文老汉多年的老农经验,看着这么些稻子,心下感慨老大是真的有本事啊。 文修易点点头:“爹,安排人收吧。” 文老汉却拒绝了。 “不,咱们自己来。” 这一片稻田,文老汉是绝对不可能经别人手的,他要自己亲自将稻子收上来,称重,他要亲自看看,老大的这些方法,到底能不能改良稻子的产量。 村里人听说文家要收稻子,家家户户都自告奋勇的上前帮忙,带着镰刀带着背篓,结果到了田边,文老汉却不需要他们帮忙。 “文大叔,我们肯定会小心的,保证一粒稻子都不会掉地上,您放心,我们都是干活的好手了,您又不是不知道。” “是啊,文大伯,光靠你们得收到什么时候啊。” “这几天看着是没雨,但是天气闷热的,万一哪天要是下雨了可就坏事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村长在一旁也劝道:“是啊,老爷子,要不您就挑几个手脚麻利干活仔细的,大家给你们帮帮忙,不然你们家这么照顾村里人,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啊。” 文老汉到底还是动摇了,确实,他们家加上文修易的那帮徒弟也不过才十多个人,这十几亩的地收到什么时候去? 早点收上来早点知道产量也早点安心。 “行吧。”说完,文老汉便开始挑人,挑的都是他熟悉的后生,干活麻利又勤快也不会有什么心眼的。 被选到的人与有荣焉,没选到的人虽然有些失望,却也没有不高兴,而是道:“那你们麻溜点,我们先去把晒谷场给清理干净。” “诶,行。” 就这样,来帮忙的人分成了两拨人,一波跟着文老汉他们收割,一波就去晒谷场那边做准备。 文修易就专门做那个统筹大局的人。 每块试验田里的稻种都不同,所以需要区分开来,文修易便一直盯着,一种一种的来收。 所有人都热火朝天的干着,生怕弄坏了一根稻穗,弄掉了一颗稻子,要知道,如果文修易真的成功了,将来这些稻子可都是他们活命的关键。 所以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捣乱。 除了收割,还得做好记录,这些事就交给了文修易的那些徒弟。 十多亩地,前前后后忙碌了十几天,终于,到了最终上称称重的时候。 这天,村子里的打谷场上站满了人。 男女老少,除了作坊和工厂里上工的没来,其他人几乎都来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还有人爬到了围墙上,房顶上,树上,就是为了看文修易他们称重。 陈县令今天可是把县衙的秤给搬来了,这可是全国统一的,由户部发放的。 打谷场旁边就是村民们专门用来临时存放粮食的仓库,此时仓库里的东西都清空了,只放着文修易的那些稻子。 陈县令紧张的搓了搓手,他往后是吃糠咽菜还是吃香喝辣的,就看这一回了。 “老文,开始吧?” 文修易对自己有信心,点点头,陈县令立马就挥手,衙门里的衙役们就开始搬,秤。 围观的人群安静的可怕,只能听见衙役们搬粮食袋子的声音。 陈县令更是在旁边来来回回的走动,急的不行。 “你坐会行不行。”邱志被他晃得眼花,只能无奈吐槽。 陈县令搓搓手:“这,我紧张啊。” 邱志:“……” 别说陈县令紧张了,就是文老汉和文家其他人都紧张得不行,要说最不紧张的,恐怕就只有文修易自己了。 “大人,第一批总共四百三十六斤。”秤完第一批的衙役上前行礼禀报数量。 陈县令的嘴巴呈哦型,就是文家其他人和围观的村民都互相看了看,大家脸上都有着喜色,四百三十六斤,已经超出了他们平时的产量几十斤了。 人群开始议论,都在说文修易有本事。 陈县令更是凑上前笑道:“老文,你可以啊,真的增产了。” 文修易却蹙眉没理他,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好在他每一种稻种都有做了记录,立马吩咐一旁的徒弟都记下来:“记下一号的产量。” “是,大人。”一旁的人拿着小本本刷刷刷开始记。 陈县令还想说什么,文修易看向称重的人,开口:“秤二号。” “是。” 一个时辰后。 衙役上前:“大人,五百零七斤。” 哗然!人们甚至都忘了反应。 文修易继续:“继续,秤三号。” 衙役已经按奈不住自己的激动了:“大人,七百一十四斤。” 文修易拍板:“秤四号。”这是最后了,也是瑶瑶从空间里给他弄得稻种。 这一次,衙役都快哭了,激动的声音都在颤抖:“大人,九百,九百八十斤。” 他们当了这么多年的衙役,收过这么多的粮税,从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产量。 这样的数据,陈县令哆嗦着话都快说不清楚了,他左看看,右看看,左边的李逸整个人都是呆住的,再看右边,邱志已经站起来了,人已经跑到秤旁边去了。 他想找文老汉分享这种喜悦,却发现老爷子哆嗦着,张着嘴半天说不出来话。 再看文修易,却还蹙着眉头。 不是文修易想蹙眉,而是文瑶给他的稻种,那都是亩产一千多斤的,看来,问题不光是稻种上,还有土质的治理,也必须改善。 第440章 进京 结果出来,大伙激动的差点就把文家一家人给淹没了,文修易更是被围在中间被问东问西,还有些情绪激动的更是把他抬起来就这么扔高又接住,扔高又接住,这都不足以表达大家的激动心情。 等到文修易终于安抚好了众人回到家的时候,头发乱了,衣裳破了,整个人狼狈不堪。 他啥也不想,只想回屋换身衣服梳个头。 走进院,就看见头顶上一只鸽子飞了过去。 文修易抬起头盯着那只鸽子看了半天,目光收回,就和站在廊下还没来得及走掉的李逸看了个对眼。 李逸脸上神色有那一瞬间的尴尬,像是干了坏事被抓包的小孩。 “文叔。”李逸很快冷静下来,主动喊了一声。 文修易看看他,又看看鸽子离开的方向。 李逸身侧的手握了握,开口:“文叔,你听我解释。” 文修易却摆摆手:“我懂我懂。” 李逸不会平白无故在他们家呆这么长时间,这点文修易门清,但是吧,这小子从来不拿自己的身份压人,更不会说欺负他们,使唤他们什么的,反倒是对文家人都尊敬有礼,家里有点什么事也是亲力亲为。 而且,也能理解,毕竟上头那位对他们做的这些一直都是持有怀疑态度,只有让他看到真章了,那位才会信,毕竟人家能在那么多人里脱颖而出坐上那个位置,谁也不是傻子不是? 李逸见他这样反而急了,快步走下来解释道:“文叔,我只是跟父王和皇伯伯禀报一下进程,我,我没做出卖文家的事。” 文修易又挥挥手,脸色那叫一个淡定:“没事没事,叔都懂,你先让叔换身衣服行吗?” 李逸这才发现文修易的狼狈模样,脸色瞬间变得尴尬不已,让开了路:“文叔,你去。” “嗯。”文修易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看着他认真的说道:“李逸啊,叔没怪你的意思,我都懂的,你别有心理负担,这么长时间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叔还是信得过的。” 说完,文修易又问了一句:“那,你都告诉他们了,我这折子还要写吗?” 李逸嘴角抽了抽:“文叔,折子是要写的,你和陈大人上报的是你们上报的,我说的是我说的,不一样的。” 只不过,陈大人和文叔的折子走的是明路,而他属于是给皇伯伯吃一记定心丸。 文修易了然:“行,我知道了,明天我去找老陈,我们琢磨琢磨该怎么写。” 走了两步,文修易又停了下来,问:“那那边儿的……”文修易指了指工坊的方向,道:“要一起写吗?” 李逸摇头:“那个不用,炼钢的事已经告诉皇伯伯了,样品已经派人送进京了,皇伯伯其实早就已经想下旨宣你们进京了,只是一直在等着您这边粮食的消息。” 李逸从父王写来的信上已经能感受到皇伯伯的激动和按捺不住了,只是他需要给文修易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才能震慑住那些一直和他唱反调的大臣,不然得话,以皇伯伯的性子,不会压到现在什么都不给文家。 “得了,那是你跟瑶瑶的事儿,你自己玩吧,我换衣服去了。”说完,文修易急匆匆回屋换衣服去了。 李逸身后跟着的德顺那叫一个沉默。 从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文家没大没小的不把世子当回事到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觉得他们世子多多少少有点受虐倾向,他已经习惯了。 但是刚才的话他还是听出了些眉目,小声的问道:“世子,是咱们要回京了吗?” 李逸思绪停滞,看向远方,幽幽开口:“快了。” 喜悦过后,整个古桐村便犹如沉寂了一般,除了那天的激动和雀跃之后便安静了下来,仿佛大家都忘记了那件事一样,每个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只不过大家现在习惯性的都会往仓库那边转转,就连平时那些在村口聊天的大爷大妈们的阵地也都转移到了打谷场。 仿佛一夜之间,最热闹的地方不再是村口,而是打谷场了。 到了夜里,还会有‘喝多的’‘出来溜达的’去到打谷场那边,反正天气暖和了,随便找个草垛就猫着睡觉。 大家都没提,却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做着什么,生怕仓库里的那些被文修易留下来做粮种的稻子出一点差错。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一道圣旨直接打破了古桐村的宁静。 比起上次封官的圣旨,这一次显然低调了许多,只是一道宣文修易和文瑶进京的圣旨。 来的依然是上次的桂公公,和文家也算是老熟人了。 宣读完了圣旨,桂公公将圣旨交给文修易,便让人把文家众人都扶了起来。 笑着道:“文大人,和小姐收拾收拾随咱家进京吧,陛下可是盼着您和小姐许久了。” 文老汉还没反应过来,小心翼翼的问:“去,去京城?” 桂公公对文家人很耐心,笑着点头:“是的呢,老爷子,文大人种粮有功,陛下要亲自见文大人,嘉奖他呢。” “这……真的啊?”文老汉不敢相信,他家老大,要去见皇帝了? 罗氏瞧他着没出息的样子,悄无声息的扯了他一把,王爷都上他们家住过了,还喊他俩叔叔婶婶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罗氏扯住了文老汉,笑着对桂公公道:“桂公公,这大老远的来,好好歇息两天再走也不迟啊,正好让老大和瑶瑶把这边的事情都先理一理,你说是吧。” 桂公公虽然急,但是看文修易和文瑶接了圣旨就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样子,想来他们来的急,也确实没给他们准备的时间,便点了头:“那这两天可就要麻烦老太太了。” “不麻烦不麻烦,那我这就让嬷嬷她们给公公收拾几间屋子出来。”罗氏微微笑着,给石嬷嬷等人使了个眼色。 桂公公微微躬身:“那就多谢老太太了。” 罗氏带着石嬷嬷她们下去收拾客房,李逸这才开口问道:“桂公公,皇伯伯还说什么了?” 桂公公一笑,不愧是世子。 恭敬的开口:“回世子,陛下口谕,让瑶瑶小姐将缝纫机也带上一个,另外,卓大人只怕是也得跟着回去,还有邱先生,陛下让奴才问世子,能不能一并将先生也请回去。” 第441章 真没您。 他们去没问题,但是邱志,这个问题将几个人都给难住了。 桂公公见他们脸上的神色变化,便也知道自己不能说的太多,毕竟陛下虽然希望邱先生回京,但到底,也深知他的脾性,怕是没那么容易。 但是有希望,终归是好的。 “世子,那咱家先去安排一下回京的事?”桂公公行礼告辞。 李逸嗯了一声,桂公公这才行礼退了出去,带来的人还在外面等着呢。 他一走,李逸就看向了文瑶父女俩。 文修易耸了耸肩:“别看我,自己去说。” 文瑶:“也别指望我啊,我可开不了这个口。” 李逸:“……”他不是要说这个。 罗氏很快带着石嬷嬷等人安排好了客房,把桂公公和一起来的那些人给安置好了,他们家住不下,就将村长家那边也腾出了几间屋子借住。 晚上文瑶亲自下厨,准备了好几桌席面招待桂公公等人,饭桌上,桂公公被文家几个爷们轮流敬酒,没多久就喝醉了。 毕竟,第一酒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喝到的,可能他这辈子也就这一次有机会能敞开了喝第一酒了。 等到京城来的人都倒下了,把他们送回客房安顿好,文家众人和李逸邱志这些没把自己当外人的才集中到了文老汉和罗氏的屋里。 上上下下几十口人,谁也没吱声。 罗氏给李氏使了个眼色,李氏赶紧去厨房端了醒酒汤进来,给喝了酒的几人每人发了一碗。 看着他们都喝了醒酒汤,罗氏才开口:“都在这了。” 屋里众人立马安静下来,看向了罗氏。 罗氏看了文修易一眼:“老大,圣旨要你和瑶瑶进京,那大头呢?大头是在家还是?” 文修易想也不想脱口而出:“那肯定带着啊。”毕竟他们这一去,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把大头一个人放在这,文修易是真的不放心,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虽然大儿子不在。 更何况,大头将来的路,终归是要走到那一条的,提前去适应一下也没什么不好。 大头原本紧张的神色在听见文修易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都亮了,又怕被人发现他的雀跃,连忙低下了头。 罗氏听完文修易的话,没说什么,点点头:“也好。”去吧去吧,老大这一家到底是不一样了,不能一辈子留在这。 金修宜一听大头要去京城,立马就举手:“罗奶奶,文伯伯,那我也跟你们一起,我祖父和我爹娘都在京城,你们不在这,我总不能自己呆在这吧。” 谢安翊紧随其后:“我娘也在京城。” 关晟睿:“我家在京城。” 文进:“……”他没理由。 罗氏嘴角抽了抽:“咋?都去啊?”她说完,看向邱志:“那你呢?” 李逸的目光瞬间朝邱志看了过去,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收紧,他还没想好怎么跟先生开口,没想到罗奶奶替他问了。 邱志微微蹙眉,他是不想回去的,但是下一刻,大头就扑到了他的怀里。 “义父。” 一声义父,让邱志心软了。 “他们几个学业不可废,我跟着去也好督促他们学业。”邱志无奈的说道。 李逸松了口气。 倒是文进,默默地低下了头,坐在角落里,也不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的坐着。 文修庆和蔡氏两口子在听见他们都要去京城之后就一直都在关注着儿子的反应,这会见他安安静静的低着头坐在那,莫名的心里就涌上了一抹心疼。 蔡氏看看自家男人,除了脸上担心和焦急的神色,好像也不打算多说什么的时候,蔡氏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咬咬牙开口:“大哥。” 她喊了一声,成功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到了她的身上。 蔡氏如今管着羽绒服厂里的质量问题,人也比以前大方了不少,也不再是一紧张连话都说不利索的人了。 她虽然还有些紧张,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大哥,你们都去京城了,就剩文进,大哥,我能不能求你件事儿,让先生他把文进带着。” 似乎担心文修易不同意,她又赶紧补了一句:“你放心,他的一切开支我和老三都会负责的。” 文修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跟着点头:“嗯,大哥,我们负责。” 罗氏瞥了一眼三儿子,无奈的叹了口气,这闷葫芦儿子算是废了。 好在孙子和孙女还不错。 文修易没说话,罗氏开口道:“老大,你看呢?” 文修易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突然道:“那干脆都去吧,爹,娘,你们……” 罗氏赶紧打断他:“我们可不去,家里这一摊子事儿,不要了?不管了?你们拍拍屁股走人,家里这么多事情不得让人看着?而且我和你爹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个折腾,你把几个孩子领上去见见世面就行了,我们守着家里,给你们守着这些产业等你们回来。” 文修易那叫一个感动:“娘……” 罗氏被他这一声娘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瞪了他一眼:“好好说话。” 文修易耸耸肩闭嘴了,猛汉撒娇什么的,也确实为难他。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文修易和文瑶跟邱志,领着家里上学的几个崽,跟着桂公公进京。 桂公公本以为就文家父女俩,最多捎上个小儿子,加上世子和先生,也不过才几个人,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一串,文家的不是文家的全给捎上了。 也罢,只要陛下想见的人见着了,多带几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他们的官船够大,就是再来几个也坐的下。 出发那天,陈县令那叫一个郁闷,在码头上还在不死心的问桂公公。 “桂公公,陛下圣旨上就没提到下官吗?”哪怕半句也行啊。 桂公公都忍不住笑了,开口道:“陈大人,这是您今天第八回问咱家这事儿了,真没有。” 陈县令:“……”好委屈咋办。 最后桂公公看他太可怜了,便凑在他耳边小声的耳语了一句,陈县令的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 蹭亮! “真的?” 桂公公笑:“那咱家还能骗您不成?” 陈县令嘿嘿一笑,朝他抱了抱拳就去和文修易勾肩搭背去了。 桂公公看见这一幕只是笑笑,这陈大人,从前可能不是一个完全的好官,但是走运,搭上了文家这条线,往后只要他不作奸犯科,光是这一条线,就足够保他富贵荣华了。 真是,这人呐,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第442章 老友再见 另外一边,是书院来送行的众人。 大头几人被书院的同窗们围在中间。 “文昭,你们这次要去京城多久?什么时候回来知道吗?” 看着同窗们期盼的眼神,大头和哥哥们对视了一眼,摇摇头:“我们也不知道,陛下招我爹进京,为的是新粮的事,恐怕一时半会是回不来,我们不在的这段时间希望学堂的课就麻烦各位师兄了。” 说完,大头对众人深深地作了个揖。 众人满是不舍:“行,交给我们,没问题的,你留下的排班表我们按照那个上面的安排轮流去就行,反正有书院的马车接送,只是你们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了。” 一旁的谢安翊开口:“赵师兄,我们走了以后,如果希望学堂有什么事,你就去文家找樊管事,樊管事不在,你就找我曾祖母,实在不行,你就去醉仙楼找卢掌柜,他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直接去衙门找陈大人。” 众学子:“……”他们家世各方面也都不差,只是谁也没敢说能把县太爷使唤来使唤去的。 因为知道文家和陈大人的关系,所以众学子也就应下了。 邱志那边,他将一封信交给书院的院长,道:“陆家那个小子再来的话,将这封信交给他,告诉他我们在京城等他。” 书院院长接过,点点头:“一路保重。” 这次进京去了不少人,身边自然少不了要伺候的人,虽说李逸说了他们到了京城可以直接住在福王府,但文瑶和文修易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还是带了自己的人。 石嬷嬷是肯定必须带着的,明月一直跟在文瑶身边,自然要带着一起走,鲁冰是大头的书童,得跟着,明兰是石嬷嬷的下手,也得带着。 樊子毅是邱志的学生,那必须跟着走,小灵儿的身体本是文俊在治疗,现在文俊不在家了,金大夫又在京城,刚好樊子毅也要跟着去,商量之下便决定让苏先生带着儿子和闺女跟着进京。 反正现在文娣已经开始学着管账了,跟着樊子毅学就行。 樊掌柜要留下来照看产业,是走不掉的。 鲁江留在家里,带了单身的鲁河,进京之后跟在文修易身边当个小厮。 这本以为只有两个人,结果一个带一个的,成了一群人。 桂公公虽然不想催他们,但是看时辰也不早了,虽然这官船不坐其他人,但也该起程了。 “世子,咱们该走了。”桂公公不好催文家人,只好小声的提醒李逸。 李逸嗯了一声,走到文家众人面前。 “文爷爷,文奶奶,二叔二婶,三叔三婶,我们该出发了。” 李逸说完,大家就懂了。 收起不舍的情绪,罗氏抹了抹眼角:“行了,走吧。” “爹,娘,你们保重啊,老二老三,照顾好爹娘。”离别,文修易也难免伤感,仔细的叮嘱着已经叮嘱过无数遍的话。 兄弟俩齐齐点头,让他放心。 罗氏怕他们再耽误下去真的就走不掉了,撵人似的把众人撵上了船。 直到甲板上的踏板收了,罗氏才悄悄抹了抹泪,对船上站着的众人挥手。 老大一家这一去,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 船上的日子很枯燥,好在他们自己会找乐子。 文瑶带着一副麻将,没事就张罗桂公公他们来打麻将,几个小的要么就凑在一起跟李逸下棋,要么就是跟着文修易和邱志去钓鱼。 也不知道文修易从哪弄来了两根鱼竿,和邱志闲着没事干就跑到甲板上找个安全的地方钓鱼。 至于钓不钓得上来,那也不管,反正就坐着钓鱼,旁边温上一壶茶,看看江景,聊聊天,也算惬意。 终于,船在江上走了几天,桂公公通知他们即将要靠岸,然后转陆路,不耽搁的话,半天就能抵达京城了。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雀跃了,实在是在船上呆久了,就很期盼那种在陆地上脚踏实地的感觉。 大家迫不及待的跑到甲板上,远远地已经能看见码头了。 瞧着码头上人还不少。 “那是,我父王?”离码头越来越近,李逸终于看清了码头上的人,那远远的一蹦一跳朝他们这边挥手的人,不是他父王是谁? 桂公公笑了笑,回答:“回世子,应该是的,来之前王爷交代了,咱们出发的时候就给他送信,怕是早早的就等在这了。” 李逸看了一眼文修易。 他敢说,他父王肯定不是来接他的。 等到船靠了岸,桥刚搭好,福王就登登登的上了船。 “老文啊,你可算是来了。” 果不其然,福王越过走在最前面的儿子,直奔文修易。 李逸摸了摸鼻子。 余光瞥见文瑶在偷笑,被他发现,文瑶干脆也不遮掩了,朝他耸了耸肩,给了他一个我懂的眼神。 和文修易寒暄完了,福王才看向旁边的邱志,笑着道:“我还当你真的不打算回来了呢。” 邱志微微一笑:“那我现在就回去。” “别别别,本王跟你开玩笑的,皇兄可是盼着你回来盼了很久了。”福王连忙说道。 邱志没接话,福王有些尴尬的撇撇嘴,看向一旁的文瑶,眼睛都亮了。 “呀,瑶瑶也来了。”他可是跟王妃夸了海口的,这丫头做的饭比御厨还好吃,王妃可是天天盼着呢。 文瑶赶紧行礼:“民女参见福王爷。” 福王摆摆手:“哎呀,跟李伯伯这么客气干什么,走走走,咱们先下船,马车都准备好了,咱们现在就回家。” 说完,就招呼众人下船。 下了船,果然有十几辆马车和迎接的队伍在等着了,福王和文修易,邱志上了第一辆马车,其他人依次上了后面的,朝着京城出发。 一路上,李福叭叭叭的拉着文修易问了许多,问的最多的还是跟新粮有关的事。 文修易想着这段时间李福不在,也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慢慢讲给他听,听的李福那叫一个郁闷。 “早知道我就不让逸儿去了,我自己去。” 说完,又跟文修易保证:“你放心,灾民的事我一定会让皇兄严查,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的。” 文修易想到孟德那德行,这次进京难免会再碰上,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没有拒绝李福的好意,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既然有机会抱这个时代最粗的大腿,干嘛不抱? 第443章 初见福王妃 马车驶进了进城,从进城开始,几辆马车里就都热闹的不行。 金修宜虽然生在京城,但很多时候都是待在云雾镇的,谢安翊和大头,文进,樊子毅更是来都没来过京城,几人趴在窗户上,时不时的哇哇哇几声。 倒是关晟睿这个从小就在京城混迹的小霸王瞬间觉得自己又可以了,自己的小伙伴终于到了自己的地盘了。 “等安顿好了,我带你们去玩。” 一句话惹来少年们的欢呼。 没过多久,路边的人渐渐变得少了,最后几乎看不到人影,没过多久,车队也停了下来。 “这是到哪了?”几人好奇的往外看,就连文瑶也忍不住掀开帘子

相关推荐: 缠绵星洲(1v1虐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小怂包重生记(1v2)   她太投入(骨科gl)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以力服仙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心情小雨(1v1强制)   宣言(肉)   狂野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