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着。” “啥啊?”罗氏拿起来一看就要给她塞回去:“你这丫头,都说了不要你们的钱,我们自己有。” 文瑶躲的老远,叫道:“奶,你要是不收我爹回来能打死我。” “他敢!我先打死他。”罗氏脸色立马变得严肃。 “奶,你就收着吧,我们的一点心意。”文瑶靠在罗氏身上撒娇。 罗氏无奈的叹了口气,看了看银票的面额,一百两。 “这也太多了,那也用不着这么些。”这哪是一点心意啊,这是全给他们出了。 “你拿回去,奶不能再要你们的钱了。”罗氏把银票塞回给了文瑶,见她张嘴要说话便先开口堵了回去:“你也别说是你爹欠我们的啥的,那些年给你爹填进去的窟窿你们早就已经补完了,真要这么算,现在也是我们欠你们的。 瑶瑶,你帮了奶,帮了你二叔二婶,这些奶都知道,奶又不傻,你脑子里的这些主意,看起来东一个西一个的,可哪个不是按照家里人能干的来做? 奶知道你是为了补偿这个家里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全靠你们,别的奶就不说了,这房子,必须得我们自己盖,这钱你拿回去,你爹回来要说你,你让他来找我。” 说完,罗氏不管文瑶怎么躲,愣是把银票给她塞了回去。 文瑶只好收回银票,瘪瘪嘴:“奶……” 罗氏瞪了她一眼:“别跟我搁这演啊,我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好吧。”文瑶见争不过老太太,也只能作罢。 “奶,地选好了吗?”文瑶把银票收起来问道。 罗氏点点头:“就挨着你们家的那块地,旁边旧屋是村里人的,你爷早上去村长家的时候一道去买下来了。” 文瑶一喜:“那可太好了,到时候就挨着我们盖,直接在院墙上开个门,咱们就还是住一起了。” 罗氏嗔怪的瞪了她一眼,倒是没说什么。 文老汉定好了干活的人,反正老宅也不拆,干活的人就直接回家带了工具上定好的地皮上收拾去了,先把上面的杂物还有那家的旧屋给拆干净了。 半个月后,文修易回来时,就看见自己家旁边竟然在起房子了。 “瑶瑶,瑶瑶,我回来了。”文修易推了门回家站在门口就开始喊。 石嬷嬷听见动静跑了出来:“老爷,您回来了?”说着赶紧上前把文修易的包袱接了过来。 “石嬷嬷,隔壁谁家盖房子啊?这么大动静。”文修易问道,那房子看着还挺大。 “我家。”罗氏从厨房出来,腰上还系着围裙。 “娘?”文修易一愣。 石嬷嬷赶紧道:“隔壁是老太爷和老太太的院子,都盖了有大半个月了,老宅那边老太太做了大酱作坊,这段日子老太太他们都住这边呢。” 文修易赶紧跑到自家老娘跟前,笑呵呵的开口:“娘,您和爹终于想明白了啊。” 罗氏嫌弃的翻了个白眼:“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府城那边事都做完了?州府大人没有为难你吧?” 这都将近一个月了,罗氏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如今看到儿子安安稳稳的回来,罗氏心底的大石头才彻底的放下。 文修易:“没有,没为难,该教的我都教了,曲辕犁和水车的图纸我也给州府大人了,州府大人还给了五十两银子的奖励。” 说着,文修易从怀里摸出来一个五十两的银锭子,递给罗氏。 罗氏没接:“给我干嘛,给你闺女去,行了,回来就行了,累不累,累就歇歇,不累就上山找你爹去,成天的盯着那些果树,能盯出果子来不成。” 文修易听着熟悉的吐槽声,嘿嘿的傻笑,爹娘都好好的,他就好好的。 这么久没在村里,文修易还真的挺惦记村里的情况的。 “那我上地里和山上转转去。” 见他要走,罗氏又补了一句:“再去酒厂把你闺女叫回来,这一天天的,不见个人影,她要是太闲就让她回来跟文娣一块绣花。” 文修易直接哈哈大笑:“那她指定让您把她手剁了算了。” 一句话惹得罗氏追着他跑了几步,嘴里骂骂咧咧:“哪有你这么当爹的说闺女的,滚,赶紧滚蛋,看见你就来气。” 文修易一麻溜直接跑了。 石嬷嬷上前扶了罗氏:“老太太又何必跟老爷计较,瞧见老爷好好的回来,这下您心里踏实了。” 心思被戳穿罗氏也不恼,但嘴上依然不饶人:“要不是亲生的,你看我揍不揍他。” “是是是,您老最心善了。” 两人说着话回到厨房继续准备饭菜了,如今干活的都管饭,这一天天的,几个灶台的火就没断过。 文修易一回来出现在地里,那就一下被人给围住了,不是让他去这家地里看看,就是让他去那家地里看看,大家都是第一次种土豆和红薯,生怕自己给种错了,将来长不出来那么高的产量。 这一忙活,别说去找爹和闺女了,就是连文家其他人的人影都没见着,全上村里其他地方转悠去了。 还是晚上天黑了实在是没办法继续看了,这才放他回来,文老汉见着人还挺惊讶。 “呀,老大回来了。” 罗氏一听这话,就知道文修易压根就没去找老头子。 第242章 福报来了 也不能怪他,他这一回来,村里人就跟找到了主心骨似的。 要说最高兴的,就属放学回来的大头了,快一个月没见到文修易,大头恨不得整个人都粘在他身上,走哪跟哪。 文修易也想念这小幺儿。 家里伙食好了,又养了乳牛,如今每天文瑶都让家里的几个孩子包括她和文娣文英,还有罗氏跟文老汉每天早上一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再吃点别的早饭。 加上大头他们三个小不点天天跟着巡风练武强身健体,这体格长得那叫一个飞快,文修易要不是劲大,都快抱不动了。 大头不光粘着他,还缠着他说府城的事。 文修易说着,不光是小的,就连文家其他人也听得起劲。 这小院,一下就恢复了从前的热闹。 第二天一早,文瑶爬起来就看见自己屋子外面的鸽子笼里多了一只鸽子。 她抬脚就往外跑。 “巡风大哥,是不是李逸来信了。” 自从李逸回去以后,文瑶每天都好好伺候他留下的两只信鸽。 第一次收到李逸的来信,是他到京城给他们送的平安信,又问了家里的情况。 文瑶原本想不回了,但是巡风又说,说不定他家世子还等着文瑶给他回信呢,文瑶就回了一封。 说的都是家里发生的各种琐事,幸好鸽子带不了太大的纸,不然文瑶就得连家里鸭子下了几个蛋都写上了。 谁知信鸽飞走没多久,又带回了信,李逸也在信里给她写了不少京城的风土人情和好玩的事。 这一来二去的,俩人就靠着这信鸽都通了几次信了。 巡风正蹲在厨房门口喝粥,今天的粥是加了肉丝的,可香。 见她过来,直接从怀里摸了一个小竹筒递了过去。 文瑶接过打开,这次的信没有什么风土人情,只有一段话: 父王带回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皇伯伯很高兴,文叔的福气到了,不日恐有圣旨,早做准备。 简单的一句话,却囊括了所有。 文瑶差点跳起来,朝着文修易跑去:“爹,你要发达了。” 文修易闷头吃饭,因为外面已经有人在喊他了。 “啥啊?”文修易问。 文瑶将信递给他:“李逸来的信,你自己看吧。” 字太小,文修易还得眯着眼睛看,待看清上面写的什么,文修易都惊了一下:“哎哟,我去。”一下就站了起来,赶紧把手里的碗给放下了,拿着那张纸来回的看。 罗氏凑到文瑶旁边问:“你爹疯了?” 文瑶凑到老太太耳边低语了几句,老太太先是一愣,不敢置信地问:“你说真的?” 文瑶点头:“李逸亲自说的,错不了。” 罗氏呆愣了半天,随即放下碗筷就往外走。 “奶,你干嘛去。”文瑶追了上去。 没多久文家出双倍工钱,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把隔壁新房盖好的事就在村里传开了。 谁也不知道文家咋就突然这么着急,只是有双倍的工钱,谁还能嫌多啊。 不仅如此,为了能更快的把房子盖好,文家还多招了好些工人干活。 罗氏说了,只要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家这房子给盖好,那这段时间就不光双倍的工钱,还管中午和晚上两顿饭。 就这样,罗氏还担心怕来不及,不停地跟文瑶确定,这是鸽子飞得快,还是来宣旨的人走得快。 文瑶安慰老太太,这宫里宣旨的规矩多了去了,李逸肯定是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就给他们送来了,等到那边准备好出发的时候,她这都已经收到消息了。 老太太想风风光光的迎接圣旨,那宅子就必须得赶紧盖好。 至于文老汉,他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文家其他人的意见就更不重要了,所以罗氏压根就没让文瑶和文修易把这件事告诉他们。 虽然如此,但对于这种事一家人也是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只能求助有经验的人。 文修易带着文瑶找到邱掌柜,邱掌柜对此事并不意外。 “文兄,我早就说过,你所做的,将是能改变安南国的大事,你所有的福报都在后面,这不就来了。”邱志很高兴,他虽不在官场,但依然替好友高兴,文修易这样的人才,本就不该被埋没。 只是,如此一来,多多少少肯定会触及某些人的一些利益,毕竟粮食一旦增产,就表示粮食将不会成为某些人手里的筹码,一旦安南国的百姓再不愁吃穿,必然会威胁到一些人的利益,如此一来,文修易必然会被针对。 只是邱志根本就不担心这点,毕竟此时此刻,站在文修易背后的人,是那与天同齐的那位。 文修易只是想让百姓们吃饱饭,不再饿肚子,他从未想过自己做这些能从中得到什么,只是能得到认可,他心里还是开心的。 “福报不福报的,也不求那些了,我就是想问问,这万一真的来了圣旨,我该做些啥?”关键是他也不懂啊。 邱志摸了摸自己的胡须,道:“陛下圣明,安南发展至此,也跟陛下一向推崇仁政有关,我们的陛下,是个心系百姓的人,对你这样有才之人,陛下只会珍惜,你只管将心态放平,安心等着圣旨来就是了。 至于要做什么,什么也不用做,你虽有秀才功名,却也只是个普通百姓,若是你准备的太过齐全,反倒不好。” 既然邱掌柜都这么说了,文修易也回过神来,也确实是自己太紧张了,不就是张圣旨嘛,来了接了就是。 之后的日子,文修易虽然每天看起来很正常,但只有文瑶和文俊知道,他们爹心里紧张着呢。 十天后,文老汉他们的新房盖好了,只不过里面的细节还没弄,门窗什么的也只能勉强将靠近路边的先装上,大门做了个新的,反正门一关,谁也看不出来里面啥样,但是一打眼看过来,这也是个新宅子,不像之前那样东一块西一块的乱七八糟了。 也就是房子才刚盖好收拾干净,县太爷就派人来了,只通知文家准备好,京城来的使团已经到了县城安顿,第二天就会来古桐村了。 一直被瞒着的文家其他人这时候才知道,他们的大哥/大伯,竟然种地真的种出名堂来了。 第243章 帮忙来了 这皇帝和太后传旨的人还不一样,太后就来了几个人,东西送到就走了,但是皇帝的宣旨那就是一个团。 既然得到了通知,那就不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平常对待了,文家上下几乎都动了起来,除了几个上学的,谁也没出门,家里里里外外的全部都冲扫了一遍,就连大门都擦的蹭亮。 香案等物品一应俱全,全家老小将自己最好的衣服都拿了出来。 不光是他们,整个古桐村上上下下,没有一家闲着的,村里的路上,就连一粒石子都找不到。 眼瞧着天都黑了,村里突然来了几辆马车,直奔文家。 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鲁伯赶紧跑去开门。 门一开,腿边就有一个人窜了进去,直奔屋里,一边跑还一边喊:“大头,我娘来了。” 鲁伯这才看到跟在外面的邱蓉蓉和一堆的人。 “谢夫人?”鲁伯人都傻了,这位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瑶瑶呢?”邱蓉蓉一边往里走一边问。 鲁伯指了指院子里:“小姐在院子呢。” 邱蓉蓉直接带着巧燕大摇大摆的进去了。 有谢安翊提前报信,文家人都知道邱蓉蓉来了,文瑶迎了上去:“邱姐姐怎么这个时候来了。”瞧着外面,好家伙,陈师傅也来了。 “姐姐这是干嘛?”文瑶问。 邱蓉蓉嗔怪的瞪了她一眼:“来给你帮忙啊,今天傍晚叔父送的翊儿回家,跟我说了这件事,担心你明日自己忙不过来,便让我带人过来,明天我醉仙楼歇业一天,师傅伙计我都领来了,就连做饭的家伙我都让他们带来了,你们明天就好好的等着迎接圣旨,旁的什么都不用你操心。” 说完不等文瑶说什么,就问罗氏:“奶奶,你找个地方给他们待着,另外,明天的席面准备在哪?我好让他们把东西搬过去。” 罗氏这会也算是反应过来了,赶紧吩咐石嬷嬷拿着他们新房的钥匙,带着人把东西送到那边去,另外,又让其他人都动起来,把柴火等需要的东西全都搬过去,连夜烧灶。 幸好她催着大家赶工,将厨房什么的都弄好了,灶台也都是早早就砌好的。 他们只想着迎圣旨,竟将这么大的事给忘记了,也幸好邱蓉蓉来了给了他们提醒,不然的话明日岂不是要失了礼数。 “蓉蓉,多亏有你,不然差点就出了错。”罗氏道。 邱蓉蓉笑了笑:“奶奶,您就别跟我客气了,翊儿这小子在您这多亏您照顾教导,您可比她那亲奶奶要好多了,咱们一家人,就别说这么外道的话了。” 这话邱蓉蓉是真心的,谢家那位老夫人对谢安翊或许疼爱是有,却不如她那长孙,而且对她们母子,更多的是算计,唯有文家的人,将她们母子视作自家人,文奶奶更是,从不区别对待,就算翊儿是客人,也是做错了就罚,做对了就奖。 不是说文瑶帮着她赚了多少钱而喜欢文家,而是文家这样的氛围让她打从心底的喜欢。 把人都送到了,邱蓉蓉也该回去了,免得那个老婆子又开始抓着她的错处闹幺蛾子。 “我得先回去了,不然家里那俩指不定要怎么折腾呢,翊儿我就带走了,明日场合重要,不能让他留下添乱。”邱蓉蓉说完,就招呼谢安翊回家。 等到母子俩的马车走远,罗氏才拉着文瑶感慨了一句:“蓉蓉多好的姑娘。”可惜白瞎了谢家那王八犊子。 要说除了文家,就属村长是最激动的了,比文家人还激动的,激动的一宿没睡着,第二天天刚亮就爬起来跑到村里巡视,生怕遗漏了什么地方,给人家使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村长在文家门口晃悠第三趟的时候,文家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村长?”鲁伯看着村长愣了一下,然后赶紧让身后的儿子进去禀报。 没过多久鲁河就跑出来说老太爷请村长进去。 鲁伯这才带着村长进了门,到了院子里,看着文家众人,村长差点都没敢认。 从前跟他们一样的泥腿子,如今各个锦衣束带,就连文老汉和罗氏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他从前只能羡慕的那些城里富贵人家才能穿的。 唯一还和以前一样的,就是文家这会这里蹲一个,那里站一个坐一个,都在端着碗呼啦啦的吃早饭。 见他来了,罗氏让李氏去厨房给村长拿点吃的,一边道:“村长还没吃早饭吧,就在这吃点吧。” “嗳,好,好。”村长愣了一下回答,文农给他递了个板凳,就这么在院子里坐了下来,李氏很快出来,端了一碗鸡汤面,上面还放了个荷包蛋。 村长接过道了谢,闻着碗里飘出来的香味,别的先不管了,先吃饱再说,最后连汤都喝完了。 “叔,婶儿,我是来问问,今天圣旨来,你们在哪接啊?”村长其实是想说,村里的祠堂那边都收拾干净了,所有的东西都擦得蹭亮,想让文家上那去接旨,但是吧,这话他又不好意思开口,文家在古桐村本来就没几户。 虽然村里的祠堂里供着的各家各户的祖宗都有,但是这毕竟是人家自己家的荣誉,他也不好意思开这口。 谁知,罗氏给文老汉使了个眼色,文老汉直接道:“待会让人把新的桌案搬到祠堂去,上祠堂吧。” 村长一下就激动了:“好,好,我这就让人来搬。” “不用。”文老汉拦住他,喊了一声:“鲁伯,你带着鲁河和鲁江把东西搬过去,老大他们衣服都换好了,别一会蹭坏了哪里让使团的人看笑话。” “是,老太爷。”鲁伯应声带着两个儿子就开始搬东西,村长嘿嘿的笑着还想去帮忙,被鲁伯拒绝了。 别给帮倒忙,他们自己来就行了。 鲁家三个搬着东西往外走,文老汉才站起身理了理身上的衣服,看向大儿子:“老大,我们就非得穿成这样吗?” 这锦褂长袍的,他还有点不习惯。 文修易朝罗氏那边抬了抬下巴:“您问我娘去。” 罗氏瞥了文老汉一眼,文老汉闭嘴了。 第244章 种个地,种出个官来了 罗氏本也不想这么麻烦,但这都是石嬷嬷教她的。 接圣旨,这可是大事,马虎不得的,若是哪里做的不好,失了礼数,让使团的人看了笑话,回去禀告到皇帝那里,丢的是他们家老大的脸,她可不能干。 吃过早饭,全家人又互相检查了一番有没有遗漏的,才跟着村长一起往祠堂去。 罗氏和文老汉走在最前面,文瑶和文娣一左一右的扶着罗氏,身后跟着两个儿媳妇牵着文英,再后面是石嬷嬷和杜嬷嬷。 文老汉身后跟着三个儿子,文修易牵着大头,在后面是以文俊为首的文家男丁。 一群人迎面走来,等在祠堂旁边的村里人连忙让开了路。 看着如今大变样的文家人,不得不说,跟他们真的是不一样了。 祠堂今日大门敞开,就连挂在祠堂里的红绸都换了新的,村里的每个人都守在祠堂旁边,就连平日里玩闹的孩童都此时都安安静静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 村长派了人去官道那边等着的,很快,就有人跑回来了,一边跑还一边喊着来了来了。 很快,众人就听见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村长那叫一个激动,这可是古桐村几百年来的头一回。 “都给我让开,让开,别挡着路,都给我站远点,别惊了使团大人们。”村长扯着嗓门吆喝,村民们不用他多说,自觉的往外开始退,将祠堂门口的位置全都让了出来,而他们也迎到了村口。 随着锣鼓声越来越近,罗氏握着文瑶的手也越发的收紧了。 “奶,放松点。”文瑶安抚老太太,好奇心的驱使下,她早就忘了紧张是什么,只知道自己总算能见证一下这古代的圣旨了,那可是圣旨啊,那带回去都是国宝级的东西。 罗氏也不想紧张啊,可是她活了一辈子,头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能不紧张吗? 不光她紧张,文家其他人也紧张的不行,但都只能咬牙硬撑着。 来宣旨的使团果然阵仗很大,又是敲锣打鼓,又是官兵开道,一辆马车走在中间,前前后后跟了好些骑着高头大马的侍卫,后面还有举大旗的,那阵仗,真的是要多风光有多风光了。 巡风本就是皇家侍卫,不过不在当值,便没有换上衣服,这会安安静静的跟在文家旁边。 很快宣旨的使团队在村口停了下来,马车的门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两个人。 一个是他们都见过的陈县令,一个唇红齿白,带着小帽,手拿拂尘的人。 文瑶偷偷的看了一眼,这就是古代的太监啊。 陈县令和太监下了马车,村长赶紧和文家人一起迎了上去。 几人刚要行礼,就听见那太监开口:“请问哪位是文先生。”声音软软的,轻声细气,听起来还挺温柔。 村长赶紧让开,文修易也从文老汉身后走了出来,行礼。 “学生便是。” 太监打量了他一番,回了个礼:“福王爷让咱家给先生问好。” 一句福王,也算是告诉文修易这是自己人,不用太紧张。 果不其然,文修易悬着的紧绷的心松了不少。 巡风在旁边笑了笑:“桂公公,没想到是你来跑这趟差。”这话随意的一旁的村长心口都提起来了,陈县令更是尴尬的陪着笑。 谁知桂公公根本就不恼,回是笑着回道:“那是,这可是咱家跟其他哥几个挤破了脑袋抢来的差事。”说完上上下下的扫视了好几下巡风,道:“若是让统领大人看见你现在这模样,少不了就是一顿罚。” 巡风耸耸肩,无所谓,美食当前没人能控制的住。 周围这么多人看着,两人也不好过多的叙旧,桂公公看了一眼陈县令。 陈县令秒懂:“那什么,接旨的地方可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大人,贵人,这边请,就在本村祠堂。”村长连忙恭敬的回道。 桂公公一甩拂尘:“那便走吧,去祠堂。”说完又对文修易点了点头:“文先生,晚些时候细聊,福王爷可是让咱家给你带了话。” “是。”文修易抱了抱拳。 两人重新回到马车上,到了祠堂。 一应全部准备完毕,桂公公恭敬的从马车里捧出一个精美的长盒子,一旁立马就有个小太监跑上前恭敬的接过捧好,好方便桂公公从里面将圣旨拿出来。 当那明黄的圣旨一路面,以文家为首,齐刷刷的就跪了一地。 桂公公那轻柔的声音陡然变得尖锐,便开始念。 文瑶跪在罗氏身边轻轻的靠着她,能感觉老太太的情绪,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激动,这会都快跪不住了。 文瑶赶紧悄悄的撑了一把,给罗氏使了个眼色:这个时候可不能倒。 罗氏掐了自己一把,让自己稳了下来。 文瑶再偷偷看文老汉那边,也是被文俊支着。 行吧,情况都差不多。 很快,圣旨念完了,弯弯绕绕各种溢美之词一大堆,文瑶就听懂了几个意思。 第一,给文修易封了个小官,从七品的司农。 第二,让文修易以云雾镇为例,改善百姓的种植方式,增收,两年为期。 第三,让文修易大力推广土豆、玉米和红薯的种植,也是两年为期,两年后将全国推广,种子嘛,他们云雾镇这两年就是用来囤种的。 第四,明令云雾镇县令全力配合,听文修易安排,若有情况,文修易可直接写折子递进京城,直达天听。 别看陈县令如今和文修易一个品阶,但是最后一条一下就把他俩的差距拉开了,一个有点事情得一层一层上报,一个可以直达天听,这区别,大了去了。 圣旨念完了,桂公公才笑呵呵的开口:“文大人,接旨吧。” 文修易好歹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很快就冷静了下来,恭敬的接下了圣旨,重重的磕了三个头:“谢主隆恩。” 看着手里的圣旨,文修易都不知道自己该说点啥了,种个地,咋就种着种着,种出个官儿来了。 第245章 免两年赋税 接了圣旨,所有人就都起来了,陈县令这时笑呵呵的看了一眼桂公公,直到桂公公点头才敢开口扬声道:“诸位,还有一个好消息,本官呢也收到了陛下的旨意,古桐村作为新粮产地,可免两年赋税。” 此话一出,现场直接炸了锅。 “多少?两年?” “天哪,我们真的能免了两年的赋税吗?” 村长看着这热闹的情况,生怕他们冲撞了贵人,立马出声阻止,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才恭敬的对几人行了行礼,问道:“贵人,陈大人,咱,咱们真的能免了两年的赋税?” 陈县令笑着点头:“那陛下的旨意还能有假,公文随后便会下发,你们且等着就行了。” 村长那叫一个激动,两年啊,两年的赋税,这足够改变他们古桐村的命运了啊。 “谢皇上恩典,谢皇上恩典啊。”村长扑通一下跪了下去就开始磕头。 村民们见状,也跟着跪了下去,一时之间谢皇上恩典的声音响彻了古桐村的上空。 桂公公满意的看着这一切,决定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给陛下禀报。 等到村长他们磕完了头,桂公公才开口:“都起来吧,咱家回去之后一定会将你们的敬畏之心转达给陛下的。” “多谢贵人。”村长又带着众人嗑了一个头,那叫一个真心实意。 然而他最感激的却还是文家,这一切都是文家,文修易给他们带来的。 罗氏看桂公公说完,大家都干站着,赶紧捅了捅文修易的腰。 文修易了然,抱拳道:“公公,陈大人,还有诸位大人也辛苦了,学生家准备了些简单的饭食,还请贵人和诸位大人别嫌弃,移步入席吧。” 桂公公一笑:“文大人,您现在可得自称下官了。” 陈县令也抱了抱拳:“是啊,文大人,你现在与我平级,无需这般客气了。” 文修易尴尬的笑了笑,这不是还没从角色里转换回来嘛。 “那桂公公,陈大人,请。” “请。” 文修易领着两人先朝着文家新院子走去,那边陈大厨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村长眼巴巴的跟在后面,后面的村民们更是主动要求帮忙。 都被罗氏给回了:“行了,不够添乱的,家里早就准备好了,你们去帮忙,你们知道怎么帮吗?别回头得罪了贵人,我们也保不了你们,都赶紧回家去,该干啥干啥,地里的活不干了?” 众人一想,还真是这样,万一他们要是哪里出了错,到时候得罪了这些京城来的大人,那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一众人做鸟兽散,只有村长留了下来,文老汉见状把自己的弟弟也留了下来。 文二爷现在紧张的要死,见到这些大官腿都是抖的,还想让他跟着去吃饭,他真怕自己吃不下去啊。 不过文老汉不让他退缩。 “你是修易他二叔,这是咱们文家的大事,你跑什么?跟着我,别怂。”文老汉说完,背着手领着文二爷就跟了上去。 文二爷弓着背,讪讪的跟在了后面,时不时的偷看一眼前面,原来这就是京城来的官啊。 到了新房,大门打开,院子里的桌椅板凳早就已经摆好了,陈大厨带着醉仙楼的伙计们忙前忙后,热火朝天。 文修易对桂公公和陈大人道:“桂公公,陈大人,这里是我爹娘的院子,让其他人在这里稍作休息,二位还请随下官去下官家里吧。” 两人没什么意见,桂公公下令让其他人在这休整吃饭就跟着文修易走了。 文老汉留下另外两个儿子在这招待,结果这俩人连话都说不利索,最后还是巡风出来救场。 “老太爷,您去吧,我陪着二爷三爷在这招呼。” 有巡风在,文老汉也就放心了。 文修易领着桂公公和陈县令进了自家的门,一回来文瑶就换了衣服钻进了厨房,罗氏和石嬷嬷等人在厨房里帮忙,文修易就负责招待他们。 坐定了,桂公公才开口道:“文大人,来之前福王爷特意交代咱家,到了这里可一定要给
相关推荐:
缠绵星洲(1v1虐爱)
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
小怂包重生记(1v2)
她太投入(骨科gl)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我以力服仙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心情小雨(1v1强制)
宣言(肉)
狂野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