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儿一起用个早膳,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不知君儿可否陪我?” 帝王的愿望竟是这?还一直以来……唐楚君脑子乱得很,浑浑噩噩坐到桌前。 窗边二人对坐,窗外江上烟波。 寻常百姓的早点,透着热气。 明德帝替唐楚君夹了个馒头在空碟里,然后自己也夹了一个。 其实他平时不吃馒头的,她也不爱吃。 今日都吃得津津有味。 他又用布菜的筷子替她夹酸浆菜,问她,“好吃吗?” 她点点头,吃相斯文,咽下去一小口才回话,“好吃。皇上觉得好吃吗?” 他嘴角噙满了笑意,“好吃。” 她低着头不敢看他,“其实,我会做一种更好吃的酸浆菜,有机会做给你吃啊?” “好。我等着那一天。”明德帝的视线落到她晶莹白玉的手指上,想着那双手有一日能为他做羹汤,便觉心头火热。 船已开动,在烟波浩渺的江上缓缓移动。 唐楚君惊了一瞬,“船开了,您还不下船么?” “不打紧,早膳还没用完呢。”明德帝哪里吃的是早饭,分明吃的是离愁别绪。 吃一口离愁,就一眼唐楚君。 最后,满眼都是唐楚君。 这一餐,吃得极慢。 送君千里,终需一别。 明德帝放下筷子,用帕子擦了擦嘴角,才轻轻道,“早前我一直对自己说,远远看着你就好,不作他想。然后我又对自己说,把你放在心头就好,让你在我努力的盛世里喜乐安好,也是一种幸福。可……” 他对上她的美眸,“我终究还是俗人,做不到眼睁睁看着你嫁给旁人。” 唐楚君忙低垂着头,把这段日子的忧心说出来,“可是北翼不能没有你啊,我不想做北翼的罪人。” 明德帝已经彻彻底底明白了唐楚君的心思。她不是碍于皇权才与他周旋,而是真真正正考虑过这件事。 他自信满满,“我不会扔下北翼不管,也不会让你等我太久。” 明德帝起身,将放在桌上的一个盒子推到唐楚君面前,“这个送给你,一会儿再看。” 他和齐公公一起下了船。 看着明德帝的身影越来越小,直至终于望不见人,唐楚君的心头也渐渐涌起了离愁。 她坐下,打开那个盒子。 里面是好几本册子,翻开一看,是她写过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里,他都用朱笔给她润过色。 她写得好的地方,他也勾出来表扬。 他在教她,如何写出一篇更精彩的文章。换句话说,她写过的所有文章,他都看过啊。 他甚至还会在文末写出他的意见,说她哪个人物塑造得形象生动,又说哪个人物笔墨过多,有些喧宾夺主。 唐楚君关在船舱里,废寝忘食看了几天几夜稿子,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就觉得,人生才刚刚开始。世间一切美好,都与她有关。 幸福,也在等她去亲手拾起。 北翼最尊贵的男子,在她心里以见风长的速度生根发芽。 第708章 盒子里除了有唐楚君写的文章,还有明德帝写的《北望》《春山》《宿山鸣记》《经此流年》。 唐楚君这一路,一本一本认真读下来。 读一个人的书,从字里行间,就能窥知这个人的人品,甚至能知这个人的性格。 唐楚君便是在这一本本书里,看明德帝早年行过的路,感受他淋过的雨,吹过的风,以及他对百姓和北翼这片土地的至纯至爱。 心头便是大定:他绝对不会为了小情小爱,而放弃他所热爱的大好河山。 由此,他让她做他的眼睛和耳朵,就变得尤为神圣和重要。 她觉得自己能胜任的。 在她走出船舱时,方发现,已过去数日。 此时甲板上,聚集了许多人,十分热闹。 今次出行的,加上丫环婆子小厮以及府卫,共有六十余人。 其中郑巧儿带着几个孩子,于素君只带了女儿,都在其中。还有两个人,就是维那部落的瓦真王子和沐桑公主。 到达沐州江城时,已是两个月之后。天已经渐渐热起来,袄子已经穿不住了,所有人都换了轻盈的春装。 岑鸢的人先行一步,在江城安排好了所有事宜。 船上的人已经不惊讶了。这一路,他们真正见识了驸马的豪横和阔绰。 那是走一路歇一路,在各州各城逛一路,全程都有宅子住啊。 他们从没住过客栈。 在江城也如此,岑鸢先把人安顿在江城南岸东路的四进院宅子里歇了两天,才派人去明家递帖子。 如此,到了这日一大早,明家的外孙辈,和曾外孙辈们便骑着马或坐着马车缓缓往明家行去。 确切的说,是明贞的父亲明承远这一脉的明家。 一路上,行人纷纷侧目。有好事的百姓便跟在队伍尾上,想看看这浩大的队伍要去哪里。 于是行着行着,队伍更加庞大了。 为此,还惊动了当地官府。 那会子,官爷还在睡觉。听得心腹说,街上有动静,恐有大人物出行。 官爷连忙从被窝里爬起来,“带上人看看去。” 最近他们官不好当啊,到处风声鹤唳。 等官府的人到达现场时,时安夏等人的马车已到明家门口。 朝阳洒落,明府高门大开,从里到外,密密站满了人。 从家丁护卫总管,到小厮丫环婆子,再到二爷明承欣一家,三爷明承希一家,四爷明承谨一家,全都齐齐整整微笑驻立。 站在最前面的,是拄着拐杖的明老夫人关氏。 她已经老得直不起腰,可还是努力挺起胸膛。脸上的皱纹很深,满头白发在金色朝阳下泛起点点银光。 所有人齐齐跪下,“恭迎国公爷!恭迎明家人回府!” 唐楚煜是昨天才从京城赶来汇合的,他是明家外孙,这么重要隆重的场合,必须到场。 他翻身下马,心情激荡。 同时,各马车的车帘齐齐撩开,里头的人在丫环婆子们的搀扶下,纷纷下了马车。 所有人按辈份站位。打头的,是唐楚煜和郑巧儿,旁边站着唐楚君。 唐楚煜夫妇身后,站着唐星河三兄弟。 唐楚君身后站着时云起夫妇和时安夏夫妇。 唐楚煜上前一步,伸手一把扶起明老夫人的同时,曲了双膝跪下,以大礼磕头,哽着声儿,“外祖母,不孝外孙唐楚煜回来了!” 他一跪,他身后的所有人都跪下行大礼。 明老夫人慌忙将唐楚煜扶起,泪水从混浊的眼睛里顺着脸颊滑落,声音颤抖得不行,“回来就好,就好。起来,都起来。我明家的好孩子们终于回家了!我们明家盼这一天……盼了好多年……” 唐楚煜见此更加心怀愧疚,“外孙不孝,早该回明家来看看的,求外祖母责罚。” 明老夫人拭干泪痕,亲自上前把不肯起身的孩子们一个个扶起,又是泪流满面,“活到老身这个岁数,只要看到家里齐齐整整,就是最大安慰。” 她忽然向着看热闹的百姓道,“这是我们明家的孩子们!他们回家了!他们终于回家了!” 话落,便有小厮出来放鞭炮。噼哩啪啦的声音,引来更多人看热闹。 鞭炮声中,丫环婆子们出来派发汤圆和糖果,意味着同沾团圆幸福的喜气。 百姓们吃着拿着,一堆一堆好听的话不要钱的往外蹦,场面说不出的融洽。 衙门当差的现在只知在场的人里有国公爷,一时没想起国公爷还是户部尚书大人。也不知其中有公主驸马,更不知这里面还有文举第一风云人物,以及武举新科状元郎。 这一众人的气质,无论男女,那都是一等一的出挑。总之明家流落在外的外孙辈和曾外孙辈今日隆重归家,百姓同庆。 明家盼了许多年许多年,才盼来这一天。 在鞭炮声中,众人满心欢喜簇拥着明老夫人进了明家宅子。 进入福寿厅,唐楚煜才将来人挨个介绍给外祖母和一众明家人。明家各房也都上前介绍了自家的人。 此时大厅里人虽多,但谁说话都能让人听得清楚,没有人窃窃私语。 其中一人待众人都介绍完毕后,终没忍住问出口,“云起可是名动京城的那个时云起?” 此人乃明家二房曾孙辈,名唤明思瑜,是个读书人。他参加过科考,未及第。但不妨碍他听说有个叫时云起的举子,冠绝京城。 时云起向着他作了一揖,“在下时云起,见过表兄。”这便是侧面承认他就是那个名动京城的时云起 这边还没聊完,那边又有人开始问,“星河可是今年武举状元那个唐星河?” 唐星河可不客气,忙点头,笑眯眯,拱手作了一揖,“对对对,那个‘拉长弓破长风’的武举状元郎唐星河,嘿嘿,就是区区不才在下!” 全场一阵喧哗。 便是又有人问,“夏儿妹妹……可是‘海晏公主’?” 一直低调乖巧的时安夏站起身,落落大方向着众位端方行礼,“夏儿见过曾外祖母,见过各位长辈,见过各位兄弟姐妹。承蒙皇上厚爱,封我为‘海晏公主’,实乃夏儿之荣幸。” 说完,她又拉过岑鸢介绍了一番。 明家安静了好一刻,才沸腾起来。天哪,他们明家是烧了什么高香,出了一个户部尚书,一个曾经的北宣部尚书,一个公主,一个武举状元郎,还有一个名动京城的才子…… 族谱蠢蠢欲动:是时候开启新的篇章另启一页了! 第709章 江城百姓这几日最热烈的话题,就是明家在京城的外孙辈和曾外孙辈回来探亲。 “不过是外孙罢了,又不能上坟祭祖。” “女儿嘛,嫁出去的人,泼出去的水。外孙外孙女重点就是个‘外’字,都是外人,就算再尊贵显赫,也是隔了一层。” “你就不懂了吧。北翼权贵世家的族谱上,女儿嫁得好的,能分列好几页出来。” “什么,嫁出去的女儿也能上族谱?我们可没有这个规矩。” “咱们是没有这个规矩,寻常百姓家,嫁出去的女儿也当不了娘娘和皇后,自然不需要这规矩。” 有百姓亲眼看见,那一辆辆排着的马车,满满当当装的全是上门礼。一箱一箱往里搬,都搬了许久,摆得满院子都是。 明家缺的是礼吗?明家缺的是脸面。 据说明家这些从京城来的亲戚,全是显赫门第,真正的权贵世家。 在江城人眼里,明家有的是银子。而现在,明家也有了脸面。 许多人不知,其实现在的明家已是举步维艰。 时安夏在明家住了三日,基本了解了这一家子的所有情况。 如今她曾外祖父明承远和其兄弟姐妹,就是原先明家发家的主支。 明家其实不是江城人,也非祖上就积累了财富。 当年机缘巧合,明承远跟着一个貌不惊人的老头来江城做起了香料和茶叶生意。 明承远那会只是个跑腿的小伙计。 不过老头没有妻儿,孤孤单单一个人。 明承远一直把老头当父亲一样对待,给他养老,尽心侍候。 老头身体不好,见明承远对自己也算有孝心,便把手里的香料和茶叶门路真正交到其手里,不久后就离世了。 世道不好的那几年,多地闹灾荒。唯明家生意越做越红火,明承远也把自家的兄弟姐妹都接来一起做事,明家的主支就这样存在了。 后来明承远得知家里的堂兄弟姐妹们生活艰难,一时心软,就全弄到了江城安家,还带着他们做香料和茶叶的营生,这就是明家的旁支。 起初,这些堂兄弟姐妹的确是对明承远感恩戴德,个个“大哥大嫂好”,围着转。 久了以后,便各自起了心思。 尤其时安夏的外祖母明贞嫁入护国公府后,明家旁支许多人就以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心思活泛的等着去京城捡官做呢。 谁知护国公府不接招,只索取财物不办事。后来在明贞死后,护国公府更是视明家为洪水猛兽,阻止其见外孙和外孙女。 不止如此,护国公府还利用手中人脉对明家的生意也进行了围追堵截。 旁支们被祸及,怨声载道。但他们忘了,这些生意本来就是明承远分给他们的。而护国公府的冷漠,也纯是他们自找。 当年明贞嫁入护国公府,除了是明贞的姑姑明丽姝牵线,更有他们这些旁支推波助澜。 否则明贞如何会落到这个境地? 谁知事情没按他们预想的发展,反倒使得明承远从明家拿了许多财产出去,可把他们心疼坏了。 因为在旁支眼里,明家主支的财产也应该有他们一份才对。 明承远是大哥,大哥的银子,也就是他们的银子。 且时安夏的曾外祖母关氏自己也出身江南富贾,娘家不比明家差。明家主支的财产里还有一部分是明家主母关氏出嫁带过来的产业。 这也是明家旁支眼馋的根源所在,只恨不得主支死绝,好瓜分财产。 时安夏在纸上画了草图,把明家复杂散乱的关系理出个大概。 庆幸的是,主支这头大部分都是好的。且在她记忆里,也是这几家的子弟出了不少好儿郎。 如此,是时候把蝗虫一样的亲戚从明家分割掉。若是不下决心,明家主支会被全部拖进泥泞里。 且她曾外祖父明承远迟迟不现身,关氏说,明承远在乡下养病,很快就回来了。 结果岑鸢派人一查,明承远病是病着,却哪里是在养病?分明是被旁支把人藏起来了,以此威逼明家主支交出香料的渠道和配方。 这就是要把主支一脉赶尽杀绝啊。 时安夏翻看着岑鸢给的资料,眉头皱起,“夫君,咱们可能得在明家多待些日子。” 岑鸢应着,“也好,想不到你曾外祖家过得这般艰难。前世也这样吗?” 时安夏点点头,“应该是。好在有个明昭能扛起这个家。” 明昭是三房明承希的曾孙女,跟时安夏同辈儿。 前世明昭受了许多磨难,才保住了明家仅剩的财产,却没能保住曾外祖父的命。 在外界就传明昭为了钱,不顾家里老人的死活。 明昭一生都没嫁人,后来却成了北翼最有钱的女子。连朝廷都曾向她借过银子。 明昭后来被惠正皇太后召见,却称病未去,正是因为这些权贵世家亲戚对明家言而无信从而心中生出的厌
相关推荐:
生化之我是丧尸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剑来
试婚
长夜(H)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有只按摩师
邻家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