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 第309章

第309章

买凶杀人,这里面任何一项都是他们不可逃脱的死罪。 既然话都说得通透到这个份上,明德帝不介意更通透些,“佑恩,宣永乐王进宫觐见。” 第659章 一个时辰后,永乐王,也就是明德帝的王叔来了。 此人比明德帝年长不了几岁,偏居永乐郡。许是因着封地富庶,心宽体胖,他发福了不少。 永乐王身着精致锦袍,袍上绣着淡雅山水图案。他一进御书房就跪下行大礼,忐忑万分,“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往年,他这个做王叔的私下见皇上,一般无需行此大礼。可今年又怎能和往年相提并论? 已经有好几个王爷都在牢里等着生死判决了,他就感觉自己恐怕离死也不远了。 半月前皇上宣他入京时,他就整日惶恐。如今半夜宣他入宫觐见,更是令他心生不妙。 永乐王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觉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曾经觐见时,明德帝还会起身相迎,甚至有时会亲自扶他起身,赐座详谈。 那时的他们,关系是何等的亲近与和谐。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明德帝目光如炬,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凉意和距离。 明德帝冷冷扫视着永乐王,仿佛在看一个无足轻重的陌生人,未有任何要叫他起身赐座的意思。 “王叔,”明德帝开口,声音威严,“你可知朕为何深夜宣你入宫?” 永乐王心中一紧,连忙答道:“臣愚昧,还望皇上明示。” 明德帝淡淡道,“朕听闻,你与静妃早年是故人。” 永乐王大惊,连忙磕头辩解:“陛下明鉴,臣早年与徐家的确偶有来往。可,可是,臣也只与徐章熟识。” 徐章正是静妃的兄长。 “可朕怎么听说,你与静妃情投意合?” “是谁在胡说?臣……与臣的王妃自小青梅竹马,又怎可能与旁人纠缠不清?” 站在屏风后的静妃听着永乐王言之凿凿的话,心如刀绞。尽管心里认定对方是惧了明德帝才如此应答,可仍旧无法释怀。 明德帝却不再言语,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眸静静盯着永乐王。 此人不止是萧永的亲生父亲,也是静妃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的人。 可永乐王否认了一切。 明德帝再问,“这么说,你与静妃不熟?” “臣,不止不熟,根本就想不起是哪个人了。” “是吗?”明德帝冷笑,“那萧永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成?” 永乐王如遭雷击,瞳孔陡然放大。 他一生中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暴露了。 他轰然匍匐在地,“皇上!臣……” 他一时不知该如何辩解。 这可是欺君之罪! 试想想,他的女人进了宫,生下的儿子是他的……这不是造反篡位是什么? 天知道,就是再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会对那个位置生出觊觎之心啊! 明德帝依然面色不变,“所以王叔要重新跟朕解释解释吗?” 永乐王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皇上,皇上饶命!臣早年一时糊涂,在徐家喝醉了酒,才与那……做下不知廉耻之事。臣糊涂!臣糊涂啊!臣酒醒以后,就去求得王妃原谅。这事,这事,臣的王妃也是知情的。” 明德帝掀眸注视着这位与自己年纪相仿的王叔,“你的意思是,永乐王妃也知道萧永是你的儿子?” “王、王妃和臣一样,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她只知臣醉酒荒唐一事。”永乐王忙答道,“事发后,臣是有打算纳,纳,纳那个谁为侧妃,谁知徐家却将她送进了宫。” 他当时的确有意纳其为侧妃,所以才放浪形骸,在徐家做客时与其无媒苟合。 他想着,无非就当洞房花烛夜提前了。可谁知徐家根本看不上他这王爷,野心大着呢。 “臣本想着,她已非处子之身,定是入不了宫的。谁知徐家那么神通广大,竟瞒天过海。臣这些年内心无一日不惶恐……” 如同头上悬着把刀,时时都要掉下来,斩了他的狗头。好在这些年有王妃开解他,替他拿主意,否则如今永乐王已不是永乐王,早成了阶下囚。 明德帝问,“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萧永是你儿子的?” 永乐王颤着声儿,“臣,臣,臣是有一年受徐章之约去徐家做客,徐章告诉臣真相时,臣差点,差点……” 其实不是差点,而是真的直接晕死过去。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儿! 永乐王又哭了,“徐章拉拢臣入太后阵营,臣,臣与其虚与委蛇,却从未有实质接触。求皇上明鉴。” 明德帝对此倒是清楚的。永乐王这人生性风流不假,胆儿小也是真。 经查,永乐王确实以各种借口与太后一党疏离,且将封地打理得不错。 徐家早年办事出过一次岔子,被明德帝查到了,狠狠打压了一番,此后一蹶不振。而徐家的没落,也渐渐淡出太后的视线。 这让永乐王松了一口气。这些年更是以生病为由,拒不出封地一步,使得太后也拿他无法。 永乐王知,有些事撇清得越早越好,便道,“二,二皇子下淮州时,转道来臣的封地转过一圈,还劝臣……有朝一日,助他一臂之力。臣当时就拒绝了他。臣的一颗心,都是向着皇上的啊!求皇上明察!求皇上明察。” 明德帝淡淡道,“若不是知你拒绝参与,你以为你还有命跪在这跟朕说话?” 永乐王一听此言,全身都是汗。他就知道,他身边一定有明德帝的人。 真就是不能走错一步啊!还好他听了王妃的话,斩钉截铁拒绝了二皇子,否则他永乐王现在也跟昌平王和安平王等人一样,抄家待斩,一夜倾没。 静妃却是心凉。这男人为了把自己摘干净,竟想都不想,就将永儿出卖。 他可是永儿的亲生父亲啊!虎毒还不食子呢。 她却不知,永乐王在意的是自己那几个明正言顺的儿女,根本不可能为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奸生子,搭上整个永乐王府。 永乐王匍匐在地,“臣一心只愿为皇上分忧,臣绝不会做出与皇上离心的事。臣这些年,从未与那人有任何牵扯。” 他的立场很清楚,跟静妃早年的事纯是男女间的一夜荒唐,与处心积虑夺权是万万扯不上关系。 第660章 这就单看明德帝要怎么罚永乐王了。 永乐王妃跟着永乐王一起来的京城,一再跟他强调,明德帝这人重政不重情。 只要咬死了忠心二字,以及有封地治理业绩在手,想来明德帝就不会拿他怎样。 因为目前好几个王爷纷纷落马,全都是要么参与了太后谋反一案,要么是犯下了各种扰乱民生的大案,才会让明德帝对其动手。 再看看那些安然无恙的王爷,哪个不是循规蹈矩,将封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们永乐郡算是各个封地里的翘楚,百姓安居乐业,也没出过骇人听闻的重大事件。 永乐王妃当时就宽永乐王的心,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把二皇子推出去撇清关系,想必明德帝会高抬贵手。 这每一样,都踩在了明德帝的点上。 明德帝的确也是这么想的,帝王颜面没有百姓安居乐业来得强。 如今各个封地中,尤属永乐郡最富庶。 他若是动了永乐王,换个人上去,势必动摇永乐郡的根基,会带出一系列动荡。 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在他的认知里,百姓安居乐业比什么都重要。 明德帝淡淡道,“出来吧,既是故人,就叙叙旧。” 永乐王脸色骤变。 静妃也是白着一张脸,从屏风后走出来。 真就是故人相见,好尴尬啊。 永乐王的嘴脸,在静妃眼里已变得狰狞不堪。 多年未见,当年的翩翩少年郎已发福得如此圆润,连脸部轮廓都变得模糊起来。 再看看同是差不多这个岁数的明德帝,当真是肩宽腰窄,精壮英武。下颚线如此明显优美,目光炯炯,气质华贵。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静妃当时就一口难言的老血哽在喉头,差点吐永乐王脸上。 心里唯一句回荡:我眼瞎啊!还为这种人生了儿子!嫌弃! 永乐王见到静妃时,心里想的也没好哪儿去。 他不敢当着明德帝的面细看,只余光一瞟,就见着一个额头血糊糊的女子,发丝凌乱地站在那里。 那视线就只能投到地上了,这一投,看到了静妃露在裙外一点点的黑乎乎的脚丫子。 他是个爱美爱干净的人,最见不得这个,顿时就觉得早年一腔热血喂了狗,才跟这女人生了儿子。嫌弃! 现在可害死他了! 一时间,这屋里的气氛冷到了极点。 唯明德帝好整以暇,坐在椅子上表情云淡风轻,“朕原以为你俩怎么说也算得上苦命鸳鸯,朕还想着成全呢。” 别!那两个人都是齐齐一惊,心里无比抗拒,视对方为洪水猛兽。 这就是人间现实啊。明德帝冷眼旁观着。 最早时,他的确想过成全。他一再暗示萧永,可以带着妹妹和母妃去封地,便是打算不再为难这家子人。 后来从时安夏嘴里得知,前世静妃是被永乐王爷秘密接走的。 再后来他自己会做梦了,知道了更多的实情。 静妃确实被永乐王爷秘密接走了。但不是永乐王爷自己愿意,而是被荣光帝逼着接走静妃。 荣光帝正是以此来牵制永乐王听话。 事实上,永乐王将静妃带回王府后,并未善待。那时静妃已疯癫,根本认不得人,随时随地发疯。 那永乐王妃也是个大度的,就将静妃完全让永乐王照顾,差点把永乐王也逼疯。 到后来,永乐王对静妃不是打就是骂,反正没个好脸色。 倒是这永乐王妃聪明。既不让静妃舒坦,也不让永乐王安逸,就那么把这两人锁死,自己好落得清静。 这样,她就可腾出时间来治理封地,又能让两人迷惑荣光帝。 在前世那么糟糕的情形下,永乐郡竟是唯一相对安宁的乐土。 后来朝廷有难,缺银缺粮,是永乐王妃领着百姓将永乐郡的粮食送达边关。 此,巾帼女子,实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明德帝知道有一本《北翼山河记》,里面就记录着永乐王妃的丰功伟绩。 具体是如何记录的,他记不清了。 只记得永乐王妃后来很得惠正皇太后赏识,且让她将永乐郡的治理方法写成文字,整理成册,分发至各州各郡各县,让官员们学习借鉴。 其实明德帝早年就认识永乐王妃,吴家长女吴曼霜。 他知,这些年要不是有吴曼霜在永乐王身边出谋划策。他这位王叔怕是早不知天高地厚死了几百次。 明德帝曾经就说过,此女若是男子,定是朝堂风云人物。 真正只可惜,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啊。他那王叔实在配不上这位吴家长女。 闹剧到这儿,已是无味。 明德帝让永乐王退下时交代,“王叔,朕得提醒你!你娶了一位好王妃,你要珍惜。” 永乐王连连点头,“臣素来敬重她。”他这会子头晕,话说得快,便吐露了真言,“臣的封地就是王妃在操持。” 朕就知道!明德帝点点头,“以后你有什么事,要多和王妃商量着办。否则再行差踏错,朕不会如今日这般轻飘飘把你放过。” 永乐王如蒙大赦,心里便想起自家王妃诸般好处来,一时眼睛都热了。 尤其对比面前这个女子,简直……只觉得自己当年眼瞎。 永乐王得了明德帝允诺离宫,便又表了番忠心,看都不看静妃一眼,滋溜就奔出宫门去。 一辆马车已等候在宫门前,永乐王钻进马车时,满额全是汗,一脸的惊恐。 永乐王妃清冷的声音响起,“王爷能全须全尾出宫,看来是过了这关,不必担忧了。” 永乐王情急之下拽紧王妃的手。 永乐王妃原本嫌弃地要将手抽离出来,感受到他的颤栗,便是压下心头烦躁,任他握着。 她知,经此一番,王爷会放心将永乐郡的治理权全数交到她手里。 如此,她才能大刀阔斧将永乐郡变得更好。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减少冤案的发生。就算晚上行走在永乐郡的街道上,一样不必担惊受怕。 总有一天,明德帝会看到她的成就。 只是不知,过去那么多年了,明德帝还记不记得她这个人? 第661章 永乐王妃少时就见过明德帝,深深为其心怀百姓疾苦的胸怀折服。 那时她还待字闺中,他还只是个皇子。 她读他的《北望》,看他写风土人情,写民生疾苦,写盛世憧憬。就觉得,他写的每个字,都跟她想的不谋而合。 她对他多少有点别样情愫,就像是发现了一个男版的自己。 他们都心怀天下。 可她是女子,后宅是一生的战场,每日就在闺房里转悠。 她无比憋屈。 她跟永乐王是自小由长辈订下的婚约,怎么说呢,嫁他也没什么不乐意。 永乐王爷这人性子软乎,好拿捏。他爱好写诗弹琴,作画交友,附庸风雅得很。 只是在永乐王妃眼里,这就是不务正业。 刚嫁进永乐王府的时候,她也手把手教他该如何用心治理封地。 但永乐王听两耳朵就走神,说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找他喝酒,急! 人家酒都满上了,来不及了!说着就跑了,一切庶务全扔给永乐王妃。 永乐王妃一边治理封地事宜,一边看明德帝写的《允德笔谈》。 她就是参看明德帝写的治国心得,再结合永乐郡的实际情况,慢慢调整当地要务,才渐渐把永乐郡打理得越来越好。 至于永乐王弄出来的那些糟心人和糟心事,对永乐王妃来说,根本掀不起任何波澜。 相反,永乐王别来烦她,别耽误她处理正事就谢天谢地了。 永乐王妃这些年对永乐王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搞出杀头灭族的大事来,一切都好商量。其他的,爱怎样就怎样吧。 永乐王习惯了依赖永乐王妃,屁大点事都得找永乐王妃拿主意。 二皇子萧永屯私兵,有举事嫌疑这事,永乐王妃原本心里还在发愁,要怎么才能跟明德帝提个醒又能全身而退,谁知萧永就伏法入狱了。 永乐王妃待永乐王在马车里坐好,便将手抽

相关推荐: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病娇黑匣子   有只按摩师   炼爱(np 骨科)   掌中之物   邻家少妇   试婚   永乐町69号(H)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