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玲珑手里的匕首,丝毫不顾及手被割伤。 林轩也顺势冲过去,一把将叶玲珑揽入怀中。 御书房的几个尚书和张逸辅皆是一脸的惊慌,谁也没有想到,看似柔弱的叶玲珑,竟然这么刚烈。 出言逼迫叶玲珑嫁到箕子国的三个尚书,此时脸色难看至极,公主要是有什么意外,他们的官就当到头了。 “林轩哥哥,玲珑就是死也不会嫁给李政赫。”叶玲珑哭的和泪人一样。 看着叶玲珑伤心欲绝的样子,林轩心痛不已,恨不得当场掐死陆渊。 “别担心,只要有我林轩在,就没人敢逼你嫁到箕子国,你不要做傻事。”林轩温柔的说道。 叶君义看到林轩抱着叶玲珑,像是哄小孩一样安慰,眉头不由的一凝,忍不住咳嗽了一声。 林轩这才恋恋不舍的松手,几个脸色惨白的宫女搀扶着叶玲珑离开。 “你们都看到了,你们这是想逼死朕的女儿。”叶君义怒不可遏的说道。 龙威之下,三个尚书吓得瑟瑟发抖。 陆渊指着林轩道:“一定是林轩挑唆的公主,想要一死胁迫我等,林轩你好大的胆子,公主要是出现什么意外,你担当的起吗?” “对,玲珑公主一向柔弱,怎么可能想到这样做,一定是林轩挑拨的。” 几人认定了是林轩挑唆叶玲珑这样做。 林轩听到陆渊几人的话,脸上浮现一抹冷意,不屑的怼道:“江山社稷理应诸臣的责任,怎么能托付一个女子身上?你们这些儒臣,文不能为圣上出谋划策,无不能平定边陲之乱,竟胁迫一个女子,这种事也只有你们这群不要脸的能做出。” “圣上顶天立地在,再难也不会让女儿去和亲,区区小事你们都解决不了,倒不如早早辞官回家,把位置让给有能力的人。” 林轩的一番话说的叶君义热血沸腾,他对陆渊这些人早就厌烦了,一大把年纪,却占据着朝中核心位置。叶君义屡次三番暗示陆渊,年纪大了,改善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可每一次陆渊都在他面前装傻充愣,表面出一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样子,扬言要为圣上分忧,燃烧最后一丝生命。 叶君义又不傻,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就是贪权。 陆渊被林轩说中心事,老脸瞬间难看起来,冷哼道:“年轻气盛,眼高手低,真以为会写两首诗就能在这里指点江山?你若是有本事,就给大乾变出几百万石生铁出来?” “你要是能的话,老夫替公主嫁到箕子国去。” 第102章 傲慢王子 争吵间,门外的太监来报,箕子国王子李政赫求见。 叶君义听到李政赫的名字,眉头不由的一皱,面色阴沉的宣他进来。 李政赫身着红色朝服,一脸的阴柔嘚瑟。 在向皇上行礼后,他看向一旁的林轩,嘴角浮现一抹挑衅的笑容。 “李政赫,你来做什么?”叶君义沉着脸道。 李政赫清了清嗓子,故意提高声音:“回禀圣上,外臣这次来,是想向圣上确认与玲珑公主的婚期。” 叶君义和张逸辅都是一愣,没想到李政赫竟然这么嚣张,竟敢来逼婚。 叶君义脸色不悦,沉声道:“朕何时答应你和公主的婚事了?” 李政赫得意的开口笑道:“大乾圣上,如今赤戎索要了大量生铁,南楚那边就不要指望了,他们一定会落井下石。他们在三个月前,就高价囤积生铁,此时趁着和赤戎谈判之际,一定会狮子大开口的,铁价绝不是贵国能承受的。” “我箕子国的铁矿是大乾唯一的救命稻草,只要圣上愿意把玲珑公主嫁给我,我箕子国就把边境的铁矿送给大乾,从此以后大乾一劳永逸,彻底摆脱南楚的束缚。” “在这种情况下,圣上有什么理由不让公主嫁给我?” 李政赫志在必得,就连说话的语气都傲慢了许多。 箕子国小,蹬鼻子上脸,只要让他们占到一点便宜,就会志得意满,目中无人。 一旦被打服,他们又会像孙子一样。 被一个跳梁小丑威胁,叶君义脸上的怒气肉眼可见。 张逸辅和谢书铭等人更是气的紧握拳头。 可是对李政赫的话又无从反驳,虽说大乾正在暗中炼铁,可是毕竟他们不知道产量,能不能解燃眉之急? 而且这件事叶君义让他们严苛保密,他们自然不能用来反驳李政赫。 李政赫之所以敢求娶公主,是受到苏文的指点。 南楚的暗探已经查出,大乾和赤戎的谈判,最终的结果是赔偿赤戎大量生铁。 得知这个消息后,苏文得意忘形。本来大乾就缺铁,现在又赔偿赤戎这么多铁,一时之间怎么拿出这么多铁? 所以苏文下令,让南楚的铁商大量收购生铁,而且不经过他的同意,不得出售给大乾一斤铁。 陆渊和几个尚书都义愤填膺,可却无可奈何。 大乾急缺铁,要是不能拿到箕子国的铁矿,和赤戎的谈判将彻底谈崩。 “我希望尽快和玲珑公主完婚,而且我要杏花村酒庄当做假嫁妆。”李政赫傲慢的说道。 林轩面色微冷,没有和李政赫争辩,心中早已生起杀意。 敢抢老子的女人,还想抢老子的酒庄!你给我等着。 叶君义目光冷彻的看着李政赫。 “此事尚未定论,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李政赫满脸傲慢,丝毫没有注意到叶君义的脸色。大乾现在有求于他,只要娶到公主,他就是箕子国的储君。 李政赫随意的向着叶君义行礼,然后态度傲慢的转身,在经过林轩身边的时候,他故意停下脚步。 “林
相关推荐:
哥哥们,回家疼我
野狼做家犬(H)
底牌(H)
女儿国今月如霜(古言1v1)
(ABO)我成了仇敌的人
月华浓
学霸他貌美如花
[黑子的篮球]引狼入室
每次上床都看到下限在刷新(H)
瑞鹤仙(古言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