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赤戎使臣怒吼。 双方吵的是不可开交,嗓门喊的越来越大,整个谈判宛如菜市场一般。 金珂刚毅帅气的脸上带着一抹高傲,故意将手里的金刀放在显眼的位置,然后轻蔑的扫了林轩一眼。 声音讽刺的说道:“林轩,这金刀是单于女婿的,足以灭赤戎的气焰,而你不过是御马监的一个奴隶,拿什么和我抢女人?” “今日你设计坑我,这个仇来日我定会十倍奉还。” 说到最后,金珂的语气十分凶狠,已经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 林轩面色平静,丝毫没有把金珂当回事。 两人既然已经结仇,还不能让人家骂两句? 不过金珂口中的女人,林轩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不过是一个虚弱至极的女人罢了,和叶玲珑比起来,直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吵架就是相互试探。 林轩则是一个人坐在最角落的位置,根本就不参与进来。 这样惹得不少人的不满,陛下派你过来,是念在你曾经深入漠北,可以以此威慑赤戎。 可你却一言不发? 金珂却春风得意,面对赤戎使臣,他是据理力争,赢得不好人的好感。 毕竟这几年,与赤戎的交战中,也就辽东军有些战绩。 能在谈判桌上给大乾争脸的,也只有金珂这个辽东军少将军。 谈判的时候,辽东军就是最大的底气。 张逸辅极为露脸,辽东军的人更是得意万分,恨不得横着走。 金珂成了谈判的团宠,就连张逸辅都对他刮目相看。 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张逸辅特意让金珂坐在他的身边,以示器重。 慢慢的谈判团里出现了流言蜚语。 “堂堂辽东军少将军,却遭到小人坑害,赔了几万两银子。”一个朝臣忍不住叹息道。 “这世道就是如此,在谈判席上金珂为大乾据理力争,哪像某些人,就如同泥胎木偶一般,毫无用处。” 他们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不过任谁都知道他们说的是林轩。 “当年他带着三千铁骑深入漠北,我觉得这战功很有可能是假的,不然的话赤戎人怎么不怕他?他不敢在赤戎使臣面前提起,应该是怕被揭穿。” 这些官员肆无忌惮,完全不顾不远处的林轩和谢书铭。 反而时不时的怒目而视。 林轩面容懒散,对这些流言视而不闻。 他没有和赤戎使臣争执,那是因为他懂得一个道理,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 以前的军功再大,也不可能让现在的敌人屈服。 “林轩,现在都怀疑你以前的战绩是假的,不能这样任由他们造谣。”谢书铭急着说道。 林轩淡然一笑,一脸无所谓的说道:“无妨,他们想说,就让他们说吧。” 谢书铭知道林轩的性子,不由的疑问道:“林轩,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有什么行动?” 林轩神秘一笑,点头承认:“不瞒师兄,的确有行动。” 谢书铭听到林轩这番话,终于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道:“那行,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和师兄说。” “暂时不麻烦师兄。”林轩笑道。 林轩在等待时机,等到自己出手的时候,这些跳梁小丑自然就闭嘴了。 林轩越是没有解释,这些造谣者越是认为自己猜的是真的,反而传播的更肆无忌惮。 短短几日,已经传的人尽皆知。 以至于他每次前往外宾馆的时候,守门的士兵都会翻白眼。 在他进去后,还不忘小声的阴阳怪气:“顶着谈判官员的头衔,一句话都不为大乾说,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收了赤戎的银子。” 谣言传到皇宫,叶君义气的拍桌子。 “这个林轩,太不像话了,朕如此重用他,他却在谈判场上一句话都不说。” 周渊眉头一凝:“陛下,林轩行事稳重,他这样做,一定有原因的,陛下莫要急于定罪。” 叶君义气的不轻,要不是叶玲珑频频在自己面前为林轩说话,他本打算重用林轩,没想到林轩竟然不珍惜这次机会。 叶玲珑听到流言蜚语,也早早的进宫,见父皇动怒,她急忙解释道:“父皇,我相信林轩哥哥不是这种人,距离最终的谈判还早着呢,这个时候惩罚林轩,赤戎会笑话的。” 听到叶玲珑这样说,叶君义阴沉的脸色舒缓了许多,叶玲珑说的没错,现在最终的结果还没出来,双方只是争吵试探,这个时候处罚林轩,为时过早。 第84章 林轩的计谋 84 赤戎之所以敢狮子大开口,是因为南楚那边暗中向赤戎泄露了北乾严重缺铁的机密。 北乾每年都要向南楚购买大量生铁,而且这些年,在苏文的组织下,南楚的探子已经渗透到北乾的各行各业,甚至连朝廷重臣家里,都有南楚的探子。 缺少生铁,自然就无法大量生产武器,所以北乾这时候根本就不敢和赤戎开战。 想要在谈判席上有话语权,一味的争吵是无用的。 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要能解决北乾缺铁的问题,赤戎在谈判的时候,自然会偃旗息鼓。 回到周府,周渊和叶玲珑一老一少,焦急的等着他。 “林轩哥哥,你总算来了,现在满城都是你的谣言。”叶玲珑满脸担忧的说道。 周渊面色凝重,看着林轩说道:“林轩,你究竟在想什么?事关重大,你必须和我说清楚。” 周渊和叶玲珑算是最关心他的两个人,见二人如此说,林轩笑着回答道:“夫子,玲珑,他们想传就让他们传。” 林轩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 “林轩哥哥,你可知道,谣言是能杀人的,今日要不是
相关推荐:
哥哥们,回家疼我
野狼做家犬(H)
底牌(H)
女儿国今月如霜(古言1v1)
(ABO)我成了仇敌的人
月华浓
学霸他貌美如花
[黑子的篮球]引狼入室
每次上床都看到下限在刷新(H)
瑞鹤仙(古言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