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了。 看你以后还逞不逞能,自己多大年纪了,还没个数,当是年轻小伙子呢?” 老爷子被老太太数落了一大通,脑子里一片空白。 好久才想起来,自己让个马车给怼沟里去了,于是一拍大腿:“老于家那孩子怎样了,伤着没?” 老太太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他家那孩子好着呢,昨上午还跟着他爷爷他爹来看过你。” 老爷子一听顿时放心了,说:“我都活到这把岁数了,什么事儿没经历过,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就算有个万一,以我这条老命换个孩子也值了。” 老太太闻言顿时不想跟他说话了,气咻咻的转头就走。 这老东西又倔又犟,尤其是对孩子,甭管认识的不认识的,是不是他的学生永远都掏心掏肺的。 至于陆大舅和陆家的表哥们早已经习惯了。 也正是因为老爷子对学生和孩子们无怨无悔付出,哪怕他如今因为年事已高不再教书,也依旧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老先生。 最受乡邻们敬重的、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人们对他的称呼,从小时候的“陆家小崽”到陆家的读书郎。 再到青年时的陆秀才,后来的陆老秀才,以及现在的陆老先生,陆老太爷等。 乡邻们对他的敬重是打从心底的,并不只是因为他的学生兼女婿身居高位,甚至外孙女儿还做了一国皇后。 蒋禹清再次给老爷子探了脉,说身体倍儿棒,再活个十年二十年不成问题。 老爷子一听,立刻对儿子说:“赶紧把后院的棺材给我收起来。 你老子我还没活够呢,放那怪不吉利的。” 陆大舅立刻就笑了,颇为无奈道:“我娘这是唬您呢?您老还当真了。 不过,老爷子,您往后还真得悠着点儿。您要再有个什么事儿,咱这一大家子可怎么活?” 老爷子瞪了他一眼:“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也没见谁家老头死了,儿孙不吃饭的。”这一通怼,把陆大舅也给整哑火了。 蒋禹清的舅母陈氏,忙给小姑子使眼色。 陆氏接到嫂子求救的目光,忙抱着孩子凑上前去说:“爹,乖宝生了一对龙凤胎。您老可要看看?” 陆老爷子一见襁褓中的婴儿,立即笑眯了眼。 从女儿怀里小心的接过重外孙抱在怀里逗弄:“这孩子长得可真好,像我们家乖宝。” 第291 章 近乡情怯 下人端了早饭来,晚辈们服侍老爷子洗漱完毕,给他戴上了一顶薄薄的帽子。 之前和安堂的大夫为了治伤,把他左边的头发刮去了一大块,须戴个帽子遮一遮才好。 打理干净整齐后,晚辈们扶着他坐到餐桌前,一家人开始热热闹闹的吃早饭。 老爷子躺了好些时日,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只被允许喝了一小碗肉丝粥,待其适应两天后再正常吃饭。 刚放下筷子,被他救的那个孩子一家来了,见老太爷精神倍儿棒儿的坐在椅子上很是愣了一下。 接着她又看到了旁边的蒋文渊夫妻和蒋禹清,瞬间就明白过来,这是老爷子那位神医外孙女回来了。 明明昨天上午来的时候,还只剩一口气,不过一夜的时间他就精神奕奕地坐在这里聊上天儿了。 不得不说,大夏的这位皇后娘娘,医术可真够厉害的,不服不行。 于家人给老爷子问了安,送上了礼物,又让孩子亲自给老爷子磕了头。 救命之恩如再生父母,这头必须磕。 于家人又要给蒋文渊夫妻和蒋禹清磕头,让她给拦住了:“这里不是京城,不必讲究那些虚礼。” 一家人在这里坐了会儿,陪老爷子说了几句话,因为田里还有事儿,就告辞离开了。 他刚走,闯祸的那几个小子的家人,也带着罪魁祸首们来了。 进了屋,见了这阵势,吓得冷汗都出来了,连连磕头赔罪。 陆老爷子都不计较了,蒋禹清也不好继续揪着这些熊娃子们不放。 只是嘱咐他们家大人,别只顾低头干活,孩子的教养也十分重要。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孩子毁了家也就完蛋了。 几家人唯唯。 据说闯祸的这几个孩子的家长都是明事理的。 知道自己家孩子犯了大错,也没包庇,拎回家狠抽了一顿,该赔钱赔钱,该拿药费的拿药费。 陆家不缺那几个银子,让他们拿了回去。 几家人心里过不去,就买了肉、蛋、鸡之类的补品,日日给陆家送来,赔罪的态度十分诚恳。 他们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老爷子真的因此走了,那他们一家就给老爷子披麻戴孝。 完了再把闯祸的熊孩子直接送给陆家做下人。 幸好,皇后娘娘从京城赶回来了,陆老爷子得救了,否则他们的良心怕是一辈子都不得安稳。 蒋文渊夫妻和蒋禹清在秀水湾陪了陆老爷子两天,就暂时辞别了陆家人。 进城置办了一整车的礼品,拉着回来西津渡。 近乡情怯,回村的路上,在朝堂上大杀四方,鲜有敌手的户部尚书蒋文渊,竟然显出几分紧张来。 问媳妇儿和女儿:“我这样打扮行不行?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高高在上?” 两个女子就捂着嘴笑。 陆氏说:“瞧把你给紧张的,知道的,你是回老家,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第一次去觐见陛下。”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咱带的这些礼物够吗,要是不够的话,我们再倒回去买点儿。” 蒋禹清好笑地安慰他爹:“够了够了。老家的叔伯们可不指着我们这点东西,您人回去了他们就高兴。” 蒋文渊长长的一叹说:“自打离开青州,这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这还是第一次回老家。 出了仕,就身不由己了。” 说话间马车已经到了村口。 听说他们要回来,村里的老老小小一大早就等在村口,引颈期盼了。 尚离得老远,蒋文渊就看到了村口熟悉的大枫树,和树下密密麻麻的乡亲百姓,整个人瞬间激动起来。 离的还有十几仗远的时候,他就让车夫停了车,一翻身从车上跳了下去,飞快的往村口跑去。 见他下车,热闹的爆竹声立即响了起来,欢迎远方的游子回归故乡。 见了面双方都是激动不已。 马车走到跟前,蒋禹清和陆氏也都抱着孩子下了车。 乡亲们要下跪行礼,被蒋禹清拦住了。 “在老家,不必讲究那些虚礼,你们从前怎么喊我,现在还怎么喊我,我反而觉得亲切一些。” 在村口好一番寒暄后,蒋文渊带着老婆孩子在大家的簇拥下回了老宅。 蒋家虽然搬去了京城,这里还留有一房杨姓的下人,打理老家的田地看守着家里的老宅。 如今主人回家,清冷的多年的老宅再次热闹起来。 老宅里里外外维护的极好,家具和地面打扫的一尘不染。 即便主人常年不在家,他们仍然尽职尽责,足可见杨家人的忠心。 因此,蒋家人准备的一车礼物当中,也有他们的一份。 回到家稍事休息后,蒋文渊派人把礼物给大家分了下去。 晚上族里在外祠堂为他们一家举办了洗尘宴。 宴席不是什么名厨主理,猪是族里杀的,鸡鸭鱼都是各家养的,蔬菜瓜果也是各家地里摘的。 掌勺的是村里的两位叔叔,帮厨的是村里的大嫂子们,装菜用的是大海碗大盆,吃饭用的是粗瓷碗。 简单朴实却足够热闹,这就是让蒋文渊惦记了十几年的家乡味儿。 只可惜老族长不在了,要是这样指不定得多高兴。 因为有两个孩子在,陆氏和蒋禹清吃完饭,和村里的叔伯婶娘们聊了会天后就回家了休息了。 只有蒋文渊,喝到接近子时才让人送回了家。 第二天他又带着妻女去了祠堂,祭拜祖先。 蒋文渊和陆氏去拜的时候,什么事儿也没有。 轮到蒋禹清的时候,她还没拜下去,老族长的牌位就倒了。 现任族长一见,赶紧拦住了她:“娘娘使不得。您如今可是一国之母,祖先们怕是受不起您这一拜。” 这一出着实是给蒋禹清整的啼笑皆非,不过到底没有再坚持。 晚上,蒋文渊让陆氏备了饭,请了从前那帮发小来家吃饭。 昔日斗鸡走狗的少年,如今大都已年过不惑,做了爷爷。 说起小时种种,大家都十分感慨。 蒋文渊单独敬了赵六指一杯,笑着说:“那会同其他几个村子打架,就属赵六哥最狠,他可没少替我们挨拳头。 爬树偷果的本事一等一,下河里网鱼也是最厉害的。” 说起这个,赵六子格外的得意,特别鄙视蒋文渊。 “你还说,咱们这帮人,论打架你是最怂的。不过那脑瓜子是真的好使。 那会儿咱们一块上河对岸去偷甘蔗。七八个人,掰了两三行,下手也是够狠的。 掰完了,就拖到河滩上去吃。 吃不完就埋在河边的沙子里,然后告诉他们村里的小孩,说河边的沙子里有甘蔗,让他们去挖。 那些小孩还真就去了,结果被主人家抓了个正着,不由分说告到家里去,被打了个半死。 这大黑锅甩的妥妥的。 你那会才多大?七岁还是八岁,从那会儿我就告诉自己,千万别得罪你,你小子的心肝太黑了。 搞不好被你坑死了,还得高高兴兴的帮你数钱。” 于是一大屋子男人笑的直锤桌子。 蒋禹清和陆氏坐在外间,一边轻轻的推着摇篮,一边听他们喝酒侃大山。 摇篮里的两个宝宝已经睡着了。 他们并排躺着,头都偏向对方,两只肉乎乎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取向狙击
数风流人物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