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云朝暮雨(H) > 第140章

第140章

向庶妃博尔济吉特氏。 其实小佟氏从身份上讲也合适,可她姐姐已经是贵妃了,而且还没死,她要是五妃之首,就太过了,佟家姐妹绝对会被群起而攻之。 皇上可以偏心,但也必须有度。 不然,被触及到利益的人,会干出什么事情来,谁知道了。 造反、清君侧、被迫让位……什么事情历史上都出现过。 皇上沉默不语,皇后问的这三件事,都太有理有据了――只是,二十几年的心理阴影哪有那么容易除去的。 这个时候皇后软了语气“皇上是妾的夫君,妾不敢说没有半点私心,可妾一直都为皇上您在做考虑。妾知道格根塔娜妹妹不讨皇上喜欢,可那事之后,妾瞧着格根塔娜妹妹谨言慎行倒是十分规矩,倒也算懂事听话。” 皇上看向皇后,他总觉得皇后这话,是话里有话。 果然…… “懂事听话规矩,后宫才能安宁,总比心比天高来的好。”皇后迎着皇上的目光意味深长的说道。 皇上一瞬间品出来了皇后话里的意思,这不就是说格根塔娜――够蠢。 之前的那件事,无论是不是格根塔娜安排的,都能说明她够蠢。 是她安排的,假传圣旨也敢在皇宫里做,格根塔娜如何不蠢。 要是不是她安排的,而是身边奴才故意所为,连自己身边的奴才都管教不了,格根塔娜如何不蠢? 换句话说,皇后的意思就是抬个蠢货上去堵住太皇太后和蒙古所有人的嘴,免的日后来一个精明的,或者是像太皇太后那样能隐忍的。 这倒是让皇上微微有些心动,毕竟现在大清是不可能完全摆脱蒙古,北方俄国正虎视眈眈,还有草原上某些不安分的野心家,大清需要蒙古的力量。 对于蒙古肯定是要加恩拉拢的,一个公主下嫁和册封一个后宫嫔妃,那意义是完全不一样,以前因为心理阴影皇上从来没有考虑过册封蒙古嫔妃,现在听皇后这么一说,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作者有话要说:PS:不知道我写 清楚没有,科尔沁其实并不厉害,只是看上去是整个蒙古部落的代言人而已。 其实大清在平三藩之后,科尔沁的地位就直线下降,已经不是特别迫切的需要亲大清的蒙古部落稳住整个大后方。 安抚蒙古,皇上现在完全可以纳其他部落的蒙古嫔妃,或者是下嫁公主。 == 虽然历史上太皇太后并没有为庶妃博尔济吉特氏求位分,但是以科尔沁和太皇太后之前的举动来说,我这个推测并不为过,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到时候除了封贵妃,康熙还有什么选择? = 不要说因此会厌恶什么的,康熙之前的态度那么明显,太皇太后不会看不出来。 还是那句话,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科尔沁出了一个贵妃,至少能唬住蒙古那些天高皇帝远的人,为科尔沁在草原上争取更大的利益。 日更新📌微: 𝗷𝗶𝟬𝟳𝟬𝟭𝗶 = 所以我一直觉得康熙对科尔沁的忌惮,完全是太皇太后在他小时候玩的那一出,让康熙有了心理阴影,以至于后面一直如临大敌,其实现在皇上完全不用忌惮科尔沁。 因为皇太子已立,就算科尔沁有子,太皇太后也老了,七十多岁了,没几年可活了,能有屁个威胁。 = 另外小天使们不要用乾隆后面的清朝规矩来看清初,乾隆是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人,他立下的很多规矩都是限制压制别人,无论男女。 所以很多事情清初和后面完全不一样,至少在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后宫不得干政是一句笑话。 = 第154章 点醒迷障 虽然有些心动,但皇上还是没有直接给皇后答复,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不过那折子第二天皇上却拿走了。 从翊坤宫回到乾清宫,处理完几件重要的事后,皇上就开始思索皇后的提议。 关于太皇太后身体情况,皇上当然不可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不过赵太医虽然是太皇太后的心腹也不会轻易向外人吐露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但作为杏林世家出身的他,自然精通明哲保身之道,给了皇上和皇后好几次暗示。 暗示太皇太后怕是寿命将近,所以太皇太后要是突然薨了,别迁怒他,他是大夫不是神仙,能从阎王爷那里抢命。 当然确切太皇太后什么时候死,赵太医也说不好,不过从脉象来看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已经到了最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突然去世。 只是太皇太后一日不死,皇上心里对她的忌惮就一日不会消除。 封,还是不封? 皇后给出封妃的理由很全面和正当,虽然其中是掺杂着私心,但总体而言也是为了自己着想。 而且虽然皇后有私心,但她出手打压的也只是小赫舍里氏一人而已,在大局上皇后还是非常周全的,哪怕对赫舍里氏一族有恨有怨,为了皇太子和他的脸面,依然提议让庶妃赫舍里氏封嫔。 这样的小心思,皇上并不反感,而且从他内心角度上讲,他其实也担心小赫舍里氏坐上高位后会学元后那样,所以对于要不要给小赫舍里氏高位分,皇上心里其实也是非常犹豫的,并且偏向于不给小赫舍里氏高位分。 虽然没有明说,皇上也从来没在外人面前表露出来,更没有私底下派人去查证,但他心里是觉得元后当年在世的时候有谋害他子嗣的重大嫌疑。 只是人都死了,他现在子嗣也多了起来,就没有再去多计较已经过去了的事情。 至于皇后和太皇太后的交易,皇上刚刚反应过来的时候的确是有几分恼怒,可冷静下来后,又释然了。 皇后如此,皇上才会觉得皇后真实。 所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皇后要是真无半点私心,对自己娘家。 也冷漠无比大公无私,皇上反而会觉得皇后不可信,觉得她冷心冷面,靠不住,必须要防一手。 这个道理,就和皇上各种加恩佟家,众人虽然羡慕,可却没人跳出来反对一样。 你连你最亲密的家人都铁面无私,更何况别人? 官场、皇宫、上层都是讲究利益的,没有利益谁会拥护你支持你,甚至于还有串联起来推翻你。 谁都不是傻子,有些事情是很显而易见能让人看得出来的。 先帝后宫,虽然两任皇后都是科尔沁出身,可太皇太后还是让先帝纳了钮祜禄氏、董鄂氏、佟氏、石氏等人,其实并没有传说中的蒙古吃独食。 而且所谓的蒙古嫔妃占据了先帝后宫高位分,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 因为除了皇太后、废后静妃和董鄂妃外,先帝就没有册封过其他嫔妃,其他人包括皇太后的亲妹妹在内,在先帝时代都是庶妃身份,谈不上谁比谁地位高。 可到了皇上这里,前面二十年后宫就只有科尔沁出身的一位蒙古嫔妃。另外一位,还是今年在皇后的意属下才被选入后宫的。 老实说,皇上对蒙古嫔妃这事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看,从整体大局来说皇上做得有些过,有些矫枉过正。 以前从来没人提点皇上这事,无论是元后、宗室还是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私心,而且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满人,自然是希望满人上位,后宫都是满人。 而太皇太后那边,太皇太后偏心的只是科尔沁而已,并非整个蒙古,自然也不会提让皇上纳其他部落的蒙古嫔妃的事情。 很多事情,没有人提出来,就会被人下意识的忽略。 这就导致,现在皇上被皇后一下子点醒后,发现事情和他记忆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别说整个蒙古,就是科尔沁也不是铁板一块,甚至于在内部之间还相互看不顺眼。至于整个蒙古,那更是错综复杂。 单看蒙古一个部落,没一个能威胁到大清,大清完全可以一只手吊打。 可这代表着蒙古不重要吗? 并非如此,满人相对于汉人而言实在是太少了,相比起汉人,满人更愿意相信蒙古人一些,所以无论是统治中原还是预防草原上出现一个“努尔哈赤”或者是「铁木真」,大清都需要拉拢蒙古、麻痹蒙古、分化蒙古。 和蒙古联姻对于大清来说很有必要,但这其中也是有说法的。 现在和大清搅得最深的蒙古势力,无疑当属科尔沁,尤其是在太皇太后还没薨逝的情况下。 再加上当年皇上登基的事情,无论如何,大清想要拉拢蒙古,在皇上这一朝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科尔沁。 道理就和之前一样,你对一手捧你上位的科尔沁都各种打压不给好处,别人怎么可能相信你对自己的拉拢,而且还天高皇帝远的又没有日日夜夜待在一起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恐怕绝大多数都会好处收了却会在暗地里防备。 皇上想清楚这一点后,脸上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来,嘲笑自己这些年来内心其实一直都没有跨过太皇太后这个女流之辈的坎,一直都没有走出当年的阴影。 别说太皇太后一直都没有那心,就算现在有废了他另立的心思,也不可能成功。 平三藩,让皇上大势已成。 太皇太后在平三藩的时候可不止一次说出弃了京城缩回盛京的话,皇上却一意孤行硬是要削藩。 这事上,皇上的做法并不能说绝对正确,可这个世界就是胜利者有理,皇上胜利了平了三藩,所以其他之前反对的人都是错误的。 在现在结果已定的情况下,你让八旗选择,你说他们会选择谁? 当然是选择让他们能继续留在中原享受花花世界美好的皇上了! 八旗,才是大清的根基。 蒙古从来都不是。 科尔沁更

相关推荐: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镇痛   [快穿]那些女配们   捉鬼大师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