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杂志、电视、广播如雨后春笋般,全方位对恢复高考这个重大决策竭力宣传。 首都炸开了锅,全国人民沸腾了起来。 叶家村也……炸开了锅。 “啊——我就说,我们能参加高考的!”一个知青抱着红星牌收音机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是真的!真的!不是假消息,终于恢复高考了!”一个知青眼眶里闪烁起了泪花。 “真没想到……”这个知青感慨道,他之前打死都不信能恢复高考,没先到还真让这群“疯子”给说中了。他陡然一悚,他可没有抓紧时间复习、连教材都凑不齐。 周婷婷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震惊,她觉得今天的日头真是太晒了、晒得人睁不开眼睛,热乎乎的暖人,低下头抹了一把脸,满手都是湿润的眼泪。 “呀,还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考试了,留给咱的可没多少时间了……”知青们兴奋完了之后,发起愁来。 “我们比别人多了复习了两个月,总会有用的!”周婷婷鼓励着大伙。 但是这种鼓励,安慰不了之前没参与复习过的知青。 她热情地推荐了自己手头的资料书给知青们,“这本《数理化手册》写得很好,很容易让人看懂,能加快复习的进度。” 她把绿皮书分享给了大伙,一些抠门的知青看了眼标价,一本资料书要一块四毛五分钱,买完一套就要五块八。这么贵还不如自己手抄。 但看了看那厚厚的加起来足足上千页的书,彻底歇了占便宜这个心思。知青每个月都有十块钱津贴,咬咬牙省吃俭用一个月还是能买得起资料书的。 于是一些知青积极地奔走起来,打了介绍信去市里买这本教辅书。 叶青水收到了风声,开始在小县城兜售她的“库存”。 第一天,来问《数理化手册》价格的人,一听说每本要卖一块九毛五分,比原价还贵了五毛钱很多人立刻打了退堂鼓。 这群顾客忿忿地骂道:“这么贵,怎么不干脆去抢?” “是啊是啊,我们学生这么穷,你怎么好意思挣我们的钱呢?” 叶青水带着口罩头套,只露出一双眼睛,笑眯眯地说:“抱歉,嫌贵可以去省城里买,市里的书店应该还没有货,要麻烦等几天。” 多等这几天,少复习了一些知识,那得比别人少考多少分。来回一趟省城,黄花菜都凉了。 这种斤斤计较的顾客,也注定不是叶青水的顾客。 别的学生娃听了,立刻付了钱。谁也不是傻子,要是真自己跑去省城买书,买不买得到两说,光路费就得一块多,还浪费时间和人力。 叶青水只在黑市蹲了三天,她的书就全卖光了。 等到半个月后,县里的书店才陆陆续续上架了这本曾经“冷门”的数理化教辅书。 半个月后,已经是一书难求的局面。之前一块九毛五的书,黑市里能炒到三块一本。这时候许多学生娃才想起最开始时,他们在叶青水那里嫌弃贵得买不起的书。 他们脸疼得紧,曾经有一套廉价的书摆在面前却没要,如今翻了三倍的价钱还买不到。 说出来全都是泪。 叶青水此时早已经收手,钱向东对她这种“廉价”卖书的行为表示唾弃。要是他能抓住这个机会,他肯定能心安理得地卖三块钱一本。 叶青水摇摇头说:“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如果这些书不是要卖给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不是干系着高考,她保证能坐地涨价。不过话说回来,叶青水摸着自己鼓鼓胀胀的钱包,这一趟起码也挣了两百五十块,她满足地笑了。 两百五十块虽然不多,但也是一个城里工人大半年的工资,足够支撑一家五口的开支了。 叶青水想,如果现在就是改革开放,那该多好……她能甩开膀子挣钱,哪里要像现在这样偷偷摸摸? …… 繁华街巷,书店。 周恪挤在人群堆里,抬起渴望的眼神看着队伍尽头的绿皮书。 他眨了眨眼睛,那是……他爷爷写的《数理化手册》,这么多的人天不亮就来排队,为的就是买这本书!嘈杂的人群里传来的议论让他听得面红耳赤。 “这本书写得好是好,也忒难买了吧?急死个人了,到底还有没有货了?” “你也是来买这本书的?我是听学校老师推荐来买的,听说挺有水平的。” “可惜我上次只买了本数学,回去马马虎虎翻了翻,结果就看到了半夜!写得真好!” “哎,可惜这个作者只编了理科,没有文科。这不是逼着人弃文从理吗?” 他的胸膛顿时升起一股骄傲,他多么想告诉这些人:它当然写得好! 这是他爷爷给他专门写的书! 周存仁为了照顾没上过学的孙子,写书的时候尽量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导他学习,摒弃繁冗复杂,至简至美。每一个例题都是他精心挑选,最具有代表性、能体现知识点。这样反反复复前后修改了三版,才有如今它的面貌。 这样的书能让今后的
相关推荐: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高达之染血百合
人妻卖春物语
军师威武
生存文男配[快穿]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
将军宠夫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阴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