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排队的人全都愣住了,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活计,纷纷看向了萧锐。 萧锐心中吐槽,面上却丝毫不慌。 “诸位,这炒菜的手法是醉仙楼一样的,但食材、分量、环境、服务等等,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饭菜的分量、口味,也就醉仙楼一半水准吧。” “虽然醉仙楼卖的贵,但那是酒楼,开在热闹繁华的西市,寸土寸金的地方,跟这里可没法比。在醉仙楼的话,一荤两素,外加一个汤,大概能卖到五到十两银子,贵是贵了点,但却是每一样都单独精工细作出来的。” “这里都是食堂大锅炒出来的,一锅能出百人分量,所以成本就低。” “再有就是,这也算是对本书院学生的一种鼓励,有了这等便宜又美味的饭菜,不仅仅能让书院里面的孩子吃好,还能吸引书院外面的孩子对这里的向往。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这个解释,还是能让人信服的,大锅菜确实成本低。加上为了吸引学生过来就学,有点其他方面的优势特色,也是应该的。 很快,几百人分成十队,大家都成功打完了饭菜,而且这种排队吃饭,自给自足的方式,给人一种十分新颖的体验,不少人都拍手称赞,这样也不错。平时被人伺候惯了,差点忘了自己的手脚。 “嗯!果然好吃,虽然比不上醉仙楼,但可比长安城普通的酒楼强多了。十文钱的价格,简直太便宜了。” “侯爷,这食堂的伙食很好,下官能不能给您提个建议?跟你这帮厨子说说,打饭的时候手别抖,我这碗里都没盛满。万一有那些个饭量大的孩子,菜不够吃怎么办?” “嘿!没错,我这里就不够吃,我准备再来一份。”尉迟敬德直接站了起来。 众人哄笑道:“敬德,你是那个饭量大的孩子吗?” “那是,俺尉迟恭天生的大饭量。”尉迟恭拍胸脯喊道。 哈哈哈哈…… 不少人笑喷了,更有不少人笑的肚子疼。 程知节感觉将人拽住坐下,尉迟恭不满的说道:“老程,拉我作甚?我再要一份,给钱的,不白吃。” 萧锐呵呵笑道:“诸位,何故发笑?刚才我说了,大家今天就当成是替孩子们试试书院的食堂,把自己当书院念书的孩子。尉迟将军没说错的。来人,告诉后厨,打饭的时候不准手抖,统一把饭菜打的超过平碗,谁若是饭菜给的不足,故意抖勺低于平碗的,辞退滚蛋。” “呵呵,诸位见笑,这帮人都是周边村子的,没见过这么大场面,更没见过这么多朝廷官员,难免有些激动和害怕,手抖是正常的。” 众人纷纷称赞,“侯爷有心了。这般规矩的食堂,很有意义,把孩子送进来就学,大家肯定是放心的。” “侯爷,俺也提个建议,食堂有酒吗?有菜无酒怎么行?”程咬金站了起来。 第六百九十二章 有个问题 话语一出,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筷子,转头齐刷刷的看向了他,只有尉迟敬德一人大声附议,“没错,美食配美酒……” 萧锐还没开口呢,皇帝李二就已经发话了,“胡闹!这是书院食堂,不是饭馆酒肆。来此就学的都是还未长成的孩子,怎能放纵饮酒?成何体统?” 程咬金讪讪的拉着尉迟恭坐下了。 萧锐笑着解释道:“陛下说的是。书院食堂是没有酒水的。且整个书院禁止饮酒。毕竟诺大的书院,将来要有上万人在此就学,如果放开饮酒,难免会发生酒后滋事的问题。” “书院是让他们安心读书的地方,食堂饭菜美味是为了孩子们长身体的,可不是为了饮酒享乐。” 众人纷纷点头称赞,本该如此。 不多时,众人一个个意犹未尽的吃完了面前的美食,许多人甚至撑得悄悄揉了揉肚子。都是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朝廷大员,饭量不大,从没像这般吃法。 “诸位,别忙着走。这里吃完了饭不需要自己刷碗,但却需要每个人自觉把餐盘放到一处,等饭后有人统一处理清洗碗筷。大家按秩序把餐盘放好啊,就在另一边门口处。” 啊? 还得自己去放碗筷?这么麻烦? 虽然面上不敢说,但不少人已经在腹议吐槽了。 “对了声明一点,我这个书院里面,是不允许带书童和佣人的,吃喝拉撒睡,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 啊?不能带佣人?很多人都表示惊讶,甚至有些犹豫。我们的孩子可是贵族,从小养尊处优,你不让带佣人也就罢了,起码带个书童啊…… 有人站出来问道:“侯爷,能不能带个书童?毕竟孩子还小,一个人过来上学念书,许多事情根本就做不来。” 萧锐笑着说道:“徐侍郎不用担心,年纪太小无法自理的孩子,我们是不收的。书院收人有门槛,最低十三岁。至于说从小养尊处优,什么家务都不会干的,没关系,书院第一年的时候,有专门的人一样样教。” “虽然过程中可能会吃点苦,但连这点苦都吃不下的话,还是回家请私塾先生吧。书院不收这种的。” “所以,这样的环境,要不要让孩子进来就学,请各位三思。” 一时间,众人陷入了沉思。 皇帝李二第一个开口支持,“本该如此,我们都是从血火中杀出来的,我们的孩子岂能懦弱无刚?谁也不想自己孩子变成只会享乐的纨绔。” “藏锋,把那个收人门槛改一改吧,等开了学,朕把稚奴送过来。” 哦?稚奴?九皇子李治吗? 萧锐摇头道:“陛下,稚奴才十一岁,是不是太小了点?” “不小了,长乐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李二说了一个十分骄傲的理由。 噗…… 跟长乐比?那是普通孩子吗? “咳咳……书院的规矩是给普通人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孩子进来之后能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如果您想让稚奴十一岁就进来就学,也没关系,只要他符合书院招人的标准,识字、有钱、不带下人且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只要您舍得,书院当然愿意收下他。” 皇帝哈哈大笑道:“这不算什么,承乾当年十岁的时候就独自走出去历练求学呢。” 提起自己这一儿一女,皇帝满脸洋溢着骄傲。 “没错,这压根不叫事。以前打仗的时候,谁不是自己干活?”有不少武将大声附和着。 …… 文臣们同桌的开始小声交流,此法本意是好的,而且大家虽说是当官的,但伴君如伴虎,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落魄的一天,若是家道中落,自然是养不起下人的,到那时,孩子有本事自己照顾自己,就显得很重要了。 于是乎,很快众人就纷纷表示支持了。 萧锐摆手按下众人,接着说道:“对了,还要告诉大家一件事,书院开设的学科很多,但却并非全都是为了考科举做官的。若是将来各位的孩子里面,有人从书院走出,改行做了木匠、石匠,各位可别来骂我萧锐误人子弟。” 噗……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那怎么会呢?侯爷教出来的学生,哪怕是一个厨子,那也不是一般的厨子,肯定有过人之处。” 萧锐很想给解释一下,不是所有孩子都要争做第一的,更多的是普通人而已。 但他心中清楚,想跟眼前这帮人解释什么叫作幸存者偏差,似乎有点困难。倒不是这帮人理解能力不够,虽然是古人,但却个个都是聪明人,肯定能理解什么叫幸存者偏差。 但此时此刻,一个个都幻想着自己的孩子将来在这个书院受到良好的教育,未来一定能出人头地。做着美梦的他们,可没心思去想什么叫幸存者偏差,大家都觉得自己是那个幸存者,而不是炮灰。 “书院容纳人数有限,目前最多容纳一万人。分成五年学制,所以每一年书院只能招收两千学生。而且这两千学生还要面对全大唐招生,并不是只从长安招生。”萧锐又说了一个条件。 这下众人坐不住了,“侯爷,您的意思是,书院名额不够?那我不管,我家三郎你可一定要收下……” “没错,侯爷,我家老四是你看着长大的,不能拜你为师就算了,如果连你办的书院都进不来……” …… 一时间,为了争抢入学的名额,场面瞬间混乱起来。 萧锐苦笑着摆手:“诸位,诸位。每年招收两千人,是书院的规矩,而且以后会有一套行之有效、且公平的招生考核。” “不过嘛,今年是第一年,而且在场的各位都对书院的建设做过贡献。为了答谢各位,萧锐保证,给今日在座的各位,每人一个名额。今年你们的孩子入学,是不需要考核的。” 哦……这样啊,这样还行。 “行?行什么啊?我家孩子才八岁,还不到入学的年纪……” 还是有人不满意。 萧锐只能再放宽一些,表示这个名额可以保留,你们什么时候想用掉,那就什么时候用。如果家里孩子都已经成年,不用上学的,可以送给亲戚朋友也行。 忙活了一整天,总算是结束了一天的参观。 这帮人个个满怀心事的回了长安,这所书院好是好,甚至堪称举世无双,但规矩也很大,自家孩子要不要来入学,还是需要斟酌的。 萧锐则直接住在了书院,跟两位副院长、几位书院的先生商量起招生考核办法来。 第六百九十三章 有求于人 半个月后,朝廷发布了一则通告,无类书院招生规则,从个州道县府的官办学堂录取,每年会有专人去各个学堂挑人,符合书院规定的人才有机会就学。 此举一出,百姓们纷纷叫好,但也有许多人抱怨此举不公,州道的官办学堂相对豪华,生源质量也高,肯定会占走更多的录用名额。县府一级的学堂简陋,且生源参差不齐,怎么跟别人竞争? 但这只是书院第一年开办,试运行的办法,看看效果,等第二年再进行改进。 当然了,百姓里面也有不满此举的,说是书院规定孩子离家一年太久了,或者有人抱怨书院吃住太贵的等等…… 萧锐双手一摊表示无奈,众口难调,总有人会不满意的,我们书院草创,且能力有限,自然会有竞争和筛选,你们应该多想想适应规则,而不是等着我们去满足所有人而改变规则,能做到相对公平,已经十分不容易啦。 至于说吃住太贵等等……已经开放书院让百姓参观,吃过书院的食堂,见识过书院的宿舍,谁在喊着吃住贵的,那就是不讲道理了。 甚至为此,萧锐特意开通了长期游客通道,每天给出二百名额,允许百姓预约参观书院,由玄甲军出二百人专门负责此事。让那些不满意书院收费的百姓都来看看再评价。长安百姓见识过之后,都不抱怨了。可外地的百姓还不知情呢。 再有就是,也能让将来送孩子来就学的父母放心,毕竟这个年代,读书求学一走半年一年的
相关推荐:
拯救美女黄蓉
恋剑求心(古代百合武侠H文)
偷精子的恶毒炮灰
师兄是块神仙肉
觉醒后,嫡长女她一路开挂打脸
瓦碎玉全(姐弟骨科1v1)
在各个世界里当玛丽苏
花豹事变
宫闱里那些破事
诸天之盾者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