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城 李小寒把纸张递给张辅,蒸馏酒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知道了蒸馏这一道工序,相信按照古人的智慧,他们能很快的试验出更多的花样了。 张辅再不推辞,知道得更多之后,酒精的法子,的确是很难留在李氏一族了。 “你放心,李信和之事,很快能解决的了。” 拿了李家的东西,总得把李家的人救回来。 “嗯。”这方面,李小寒倒是相信张辅的,不再追问其他,“明天我到府衙出,培训万金油的做法,你通知下去了吗?” 说道万金油这个做法,张辅还想再劝一劝,“你已经把酒精的方子献出了,其实万金油可以自己留着的。” 这小小的万金油,仁和堂最近卖得可好了,已经从最开始的一众学子中流行到普通人家。尤其现在天冷,很多人发现了这东西特别好用,已经开始常备。 而仁和堂销售万金油,是跟李小寒分成的。留着这个,说不定能赚得比蒸酒更多。 “没事,这个其实不冲突。我估计大家能用上的是简易版的方子,仁和堂的方子比较全。” 毕竟樟脑、桉叶油的提取等过于复杂,价格降不到所有大众都能用上的程度,大部分平民能用上的,估计都是薄荷油的简单版,跟仁和堂的售卖对象并不冲突。 当然,有部分余钱的人家,可以配齐樟脑、桉叶油等所有,但是这样折腾下来,还不如在仁和堂买成品方便省钱。 肯定也有那有钱有闲的人家,不过这些人家,生病了估计早请医吃药了,靠一盒万金油的本就不多。 至于会不会有其他药堂仿冒,那肯定会有,但是市场这么大,仁和堂一时半会也吃不完,公平竞争之下,仁和堂作为最早推出万金油的药堂,肯定会被认为是最正宗的。能吃下最大的一块市场,那就足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只是折损一部分的利益,带来的却是更多——李小寒并不需要泼天的财富,过多的财富反而不安全,看古今往来,几个首富之家能安全传承。 李小寒需要的是,更好的名声,更超然的地位,更深入的民心。财富与权势在这个朝代都可能被当权者轻易剥夺,但无形的美好的深入民心的声望,却能让当权者顾忌,让她更安全。 第 139 章 次日, 前线卫所。 “这东西烧起来效果是真这么好?那就试一试吧。”头酒的效用,谁也不敢隐瞒,张辅一知道, 便快马加急给定王送过去了。而且, 李信和也在等着救援, 这件事不能耽误。 因为辽东战况的胶着,西鞑这边又虎视眈眈, 因此定王并不在定王府中,而是在前线卫所。 随着快马送过来的,不仅有信件,还有头酒样品,再说卫所中酒精也是有的,一番演示过后, 一同观看的定王心腹都沉默了半晌。 “这东西, 可惜就是产量太低了, 可惜了, 可惜了。”脸长将军感叹道。 “可不是。”有人低低附和道。 不仅木头怕火,牲畜也怕火啊, 尤其西鞑人多骑马, 如果在大规模冲锋中能造成敌方惊马的效果, 惊马之后带来的混乱踩踏, 简直是不战而胜。 可惜了, 就是产量太低了, 无法大批量应用。 “那个李姑娘, 不过是一介乡野姑娘, 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么多,又是白蜡又是酒精的?事有反常应当小心。”也有人提出疑问。 “传闻在坟前被亲祖母点化过, 不过是一个戏言。其实是个聪慧姑娘,这白蜡、酒精多是用那什么蒸馏之法,都是前人手段,只是从来没有人想过还能这么用。”张震一改以往的粗狂,低声解释道,“也心软,不然不能将那白蜡方、万金油方都献出来。” “是呀,是个聪慧的姑娘,也心善大气。”定王感叹道,方子都献出来了,也就是一个名声好听,还能有什么居心,“承安说李姑娘准备将万金油做法传授出去?” “是的,说是天气越冷,这万金油便宜方便实用,便将这法子公开了,让那买不起药看不起大夫的穷人也能用一用,别干熬着。” 定王停了半晌,感叹着说了一句,“好啊,好啊。” 有了定王这一声好,下边的人都不用再说,便开始行动了。 而在定城,被赞一声好的李小寒并不知情,她只是按照原定的计划,开始准备教导万金油之法,准备刷声望。 开始之前,她以为天气寒冷,加上通知的时间太短,人气不会太旺。但是,李小寒忽略了古代人民学艺的决心,尤其这一门手艺还是生活中必要的手艺。 寒风凛冽中,一群人穿着棉衣,缩着脖子,呼吸中白汽飘散,看见李小寒过来,一个个脸上露出喜悦而感激的笑容,“李姑娘,您来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嗯。”李小寒点头,扫过这一个个淳朴的面孔,试图认出某些人,又或者记住他们,可是他们的面容太多的相似,又太不一样,以至于李小寒无法将他们认出来。 试图认人失败,只能大概从衣着和来的时间,粗略判断来的应该是住得较近的民众,李小寒没有再多废话,开始给大家演示万金油的制作方法。 万金油的制作,其实就是将各种植物精油,比如薄荷油、樟脑油、桉叶油等和白蜡隔水加热溶解,然后放在容器中密封保存。 而精油的提取最常用的是蒸馏法、浸泡法、和油脂分离法,每个方法都有优缺点,李小寒尽量将每一种方法都介绍到,尽可能使用生活中有的材料和器具,至于能用到哪一种方法,那就要看这些人家中有哪些东西,用哪种方法比较方便了。 幸亏薄荷叶是几乎所有人家里都有的,如果实在没有,去各处药堂中买一把干薄荷叶也不贵。 这个时代已经有用薄荷治疗着凉感冒的传统,李小寒自己知道的,平山村各家里菜地一角总会种着几株薄荷,天气暖和的时候,觉着有不舒服,大家便会摘一些叶子捣碎,然后混合在滚烫的粥水中热乎乎的喝下去。这就是最普通的药。 而等到天气冷时,便会将薄荷叶摘下晒干保存起来,以便冬日的时候能用。 一边用各式仪器提取薄荷精油,一边分神回答大家的问题,忙忙碌碌中,到了快中午,这万金油终于做出来了。 李小寒让所有人都上前来试一试,只有试过了,记住了效果,回家才能做得出来。 “真的咧,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传递试用中,有人惊喜喊道。 虽然府衙这边已经尽量提供了舒适的环境,但是毕竟是在十一月了,在这寒冷中待了半上午,大家不免有些许不甚舒服的感觉。往日,回家烤一烤火,忍一忍,便过去了,如今,涂了这刚刚做出来的万金油,一个刺激之下,竟然觉得舒服了许多。 不少人决定回家一定要试一试,这东西小小一盒子是真方便,有些人便想到如今在外服徭役的家人,下定决心回家一定要做一瓶,不能像李姑娘一样配齐所有的配料,但是李姑娘不是说了吗,少了那什么一样两样的,效果就是差一点,但是还是有用的。 一日两日,随着的万金油的逐渐传播开来,李小寒的名声也越来越好,但是不知道为何的,传着传着便有点传歪了。要说这歪的起源,要细细追究起来,还是在服徭役的人群中。 最开始的时候,李小寒带回了十几盒的万金油,给村中服徭役的人带了出去。徭役苦啊,累啊,天气又寒冷,这个时候,这万金油便发挥了作用。涂一涂抹一抹,那头痛脑热流涕都轻了许多,再睡一睡,人终究能撑住。 可是,李氏一族的人好运,其他的人便没有这么好运了。这个时候,病一场,那是要半条命的,大家都知道,李氏一族有药,眼红起了心思的不在少数,也有那病了苦苦哀求的。 可是李氏一族那十几盒的万金油,是万万不够所有人分的,无奈之下,李氏一族便献给了管事的衙门差役一些,然后自己一族人,平日上厕所吃饭都待在一起,这才保住了自己手中剩下的万金油。 眼看着没有办法,虽然说李氏一族的人说万金油仁和堂有卖,但是一听这个名字,万金油,肯定很贵,能来服徭役的人群,那都是穷苦人家,大家连问都不敢问。只能绝望的苦熬,熬过去,回家了便好了。熬不过去,那就是自己的命。 忽地一日,服徭役的人群中来了几个老妇人,“儿呀,我跟那白蜡姑娘学了做那什么万金油,我给你带来了,你快涂一涂。” 这个时候,服徭役也不是说完全与世隔绝的,也可以去探望,只是徭役一事,多为苦累路途又远,都说穷家富路,穷苦人家如何花得起这费用。 只是这天气实在太冷了,实在担心服徭役的亲人,又有跟白蜡姑娘新学的万金油,几个妇人担心自家亲人,便结伴来了。 “娘,你怎么来了?”来人缩着肩膀流着鼻涕红着眼睛,急急迎过来,至于他娘说的什么万金油,那是不相信的,那万金油,一听就很金贵,如何能是他们家可以买得起的。 不料,他娘看着他这个样子,连忙就拿出一个木盒子,急急忙忙的挖出一坨黄绿色的膏药给他涂上了。 当下就是一个激灵。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味道,这味道,偶尔从那李氏一族人身边走过,就是这个味道。这个让人羡慕不已的味道。 服徭役的这个人深深吸了一口,只觉得果然是神药,头脑都清明了,连忙把膏药往怀里一藏,然后左右张望看没有人注意到,才急忙低声问道,“娘,这膏药,你哪里来的?” “我自己做的。” “你自己做的?” “对,白蜡姑娘在府城里教人做这个万金油,府衙里还可以凭籍贯文书便宜买几两白蜡,我便把家里薄荷熬了,给你做了赶紧送了过来。”说着这个,老妇人脸上便露出了几分犹豫,“只是咱们家穷,买不起那什么樟脑油,桉叶油,只有那薄荷,不过李姑娘说,效果虽然没有那么好,但也是能用的。” “儿呀,你用着怎么样?你还好吗?” “娘,我挺好的,挺好。这用着也好,咱们家,我用这个就好了。”这个人眼泪差点落了下来,万金油买不起,这自家熬的膏药也好。 “挺好就好。那万金油,你好好用着,我试过了,能用。” “家里还有没有。爹娘你身子平日也不甚好。” “留着呢,留着呢。”老妇人点头道,家里老头子早年服徭役伤了身子,一到冬天就容易病。 两母子又说些话,老妇人便赶着回去了。这天寒地冻的,她们也是结伴早早过来了,过夜是万万不能的。 幸亏他们都是同村的,一路上几个穷苦老妇人,也没有人抢他们便是了 只是这些老妇人走了,被探视的这几个人带着一身薄荷味———能来的自然不会空手来的,都是为了送药才艰难来一趟的,如何瞒得过其他人鼻子。 “你们也有了万金油?” “怎么可能!那万金油这么金贵,我们家里穷得要命,哪里买得起。” “那你们身上怎么这味道?闻着跟那李家村人一样一样的。” “就是我娘跟着白蜡李姑娘学这熬的薄荷油,加了点白蜡,其实是白蜡油,对就是白蜡油,不是万金油。” 一阵沉默过后,“兄弟啊,能不能,给我也试一试?我家里还有老母幼子,我怕熬不过去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几个人都是一个营帐的,平日睡在一起,一身的味道,如何能瞒得过去。 再说,住一起,大家的情况也熟悉了,都是苦命人。 “那……那我给你一点,你不要说出去啊。”这个人犹犹豫豫的说。 “我发誓,我绝对不说。” 于是,这个人依依不舍的掏出了一点,突然,灵光一闪道,“你别涂,你涂了瞒不住。你吃下去。” “对,对,吃下去。” 药嘛,都是吃下去效果最好。 又过了两天,陆陆续续的有其他人的家人来探望,或多或少的,这些人身上开始都带了一点薄荷味,但是问起来,个个都是否认的。 不过,私下里,这些人一开口,便是一口子的薄荷味。 渐渐的,人多了,大家便知道了,这些人家里送过来的,是白蜡姑娘教的,家里自己做的白蜡油,跟那万金油不一样的,便宜,实用,但是一样有效果。大家偶尔还相互交流一下,各自家里做的有何不同。 李氏一族的人还大声宣扬,对,府城白蜡姑娘便是我们李氏一族的,对,她教的就是对的。 白蜡姑娘教导的白蜡油,代替万金油,逐渐在民众间流行。 而随着万金油,哦,不,白蜡油的逐渐流传开了,是李小寒更高一层的声望,和李信和的成功救援。 第 140 章 关于李信和这几个学子, 最开始的时候,李小寒从张辅处听到的消息是,学政只做扣人, 并没有行刑, 安全起码是没有疑问的。 而后, 忽地有声音传来,说这批学子, 空谈政事,借机诋毁定王和太子,其心有疑。 而约莫在李小寒教导万金油制法几天之后,那几天张辅特别忙,传言又变成了这些学子是心怀家国,虽然年轻气盛冲动了些许, 但是其心可嘉其志可见, 关几天教育一下便成了, 不能因此定罪。 这个论调出来之后, 定城好像一下子不再忌讳这些事情了,各处茶楼酒馆, 有钱有闲的人便都能议论几分。 毕竟是定城的年轻人, 大家还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不过, 这个时候, 李信和还是没有被放出来的。 而等舆论发酵了几天之后, 忽地有一天, 何家老太太, 就是家里有白蜡园子的何家老爷的亲娘, 不知怎么的,去了一趟牢房之后, 回来便时常痛哭,隐约说自己心爱的孙儿受了大难,受了私刑,自己要上京城告御状。 此番话一出,出事的几家人纷纷好像得到消息似的,家中女眷整日以泪洗面,家中男眷则是愁眉苦脸。 “小寒,你说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李族长忧心忡忡的问。 “族长,不是提前说过了吗?这传出来的话,十分里面有九分都是假的,你安心便是了。”李小寒安慰道。 她大概能猜到,这舆论变来变去,约莫是两方人马在角力,不仅是在暗地里角力,还有明面上的角力———毕竟管理学子是学政的分内之事,如果没有撕破脸,谁也不能直接干涉学政管理学子之权。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不过,从何老太太凭空——毕竟李小寒知道,何老太太也只是去了一趟牢房门,根本进不去,就回去哭诉自己孙儿受了私刑之后,李小寒便知道,这角力快结束了。 “还是,族长你也去一趟牢房?”李小寒问道。 当然,族长很大可能也是看不到的了 “那算了,也没有人关注我。我还是跟你一起去府衙吧。”李族长想了一想,说道,不是没去过,进不去啊。 何家这些人家女眷去的时候,那是高头大马引人注目,李族长一架牛车,去到了也没有人看,还不如去府衙好好跟着李小寒刷声望。 不过就是如此,这几日,也有那几家豪富之家,做善事,专门采买了一些薄荷油、樟脑油、桉叶油等,当这些穷苦人家凭籍贯文书来便宜买几两白蜡的时候,免费送了出去。 李小寒问过了,这些人家往年冬日多有施粥做善事,如今不过是多一个施药罢了,还说希望李姑娘莫要介怀。 因着有人连药都施了,李小寒每日这万金油的队伍便愈加多人了。许多得了消息的偏远贫苦人家,都纷纷冒着落雪而来。 “你们从哪里来啊?” 这一日,李小寒看着面前这些人,实在眼生,他们说的话,话音都跟附近略有不同,细听才能听得明,李小寒才问道。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姑娘,我们从那落山南另一边翻过来,昨夜在府城过了一夜,今日便早早过来了。虽然离得远了些许,但我们都算是定城内。”这些人略带忐忑不安的答,生怕李小寒因为他们离得远便不教他们了。 李小寒知道,落山南另一边,要么翻过连绵的山头,要么绕几天的远路沿着山脚过来。 顿了一顿,李小寒问道,“来的路上还算安生吧?” 见李小寒对他们的来处并无异议,来人咧开一张嘴笑了,“安生,安生,除了些许冒着风雪天出来的野兽,我们绕了一圈,从江南那些人来定城的路走过来的,路上安生得很。” 风雪天里出来觅食的野兽,哪里是让人
相关推荐:
爸爸,我要嫁给你
将军男后(修改版)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蚊子血
剑来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九品道士
医武兵王混乡村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