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猫爪与狼尾巴(H) > 第117章

第117章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异族的统治不过百年, 还是动荡不安的百年, 仍然带来的是人口锐减、生灵涂炭的恶果,直到陛下揭竿而起, 将异族驱赶出境,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才有了和平安生的日子。 但是前朝统治带来的伤痛和恐惧,仍然萦绕在所有人心中。 而西鞑和北州,则是围绕大魏边境之线的两个最强民族,因此定王和辽东卫所,才会重重兵力驻守。 再加上, 西鞑和北州本就有着非常悠长和浓烈的仇恨历史, 两方之间也是动乱战争不断, 加上大魏, 三方一直不和,一直是动态的胶着之势。 如今西鞑与北州竟然私下合谋, 夺下了辽东, 剑指定城, 大魏瞬间一起面对了两个敌人。 而且, 不仅辽东沦陷, 朝廷东路大军竟然被围迁了。 要知道, 朝廷设有东南西北中五路大军, 辽东卫所是北路军, 定城是西路军,东路军就是此次支援辽东的军队, 南路军一直与海寇对战,最后是最多人最强大的中路军,中路军护卫京师、护卫皇城,一般只平内乱。 这一次,竟然葬送了辽东代表的北路军和支援的东路军,大魏军队直接损失了五分之三,这代价,何止惨烈。 而等西鞑和北州继续入侵,最近的便是定王所在的西路军。平时西路军对战西鞑一族尚只能打个平手,如今西路军面对西鞑和北州两族,不知能支撑多久。 现在能支援定城的只有中军和南路军,中军需要时间整备,南路军一直在南方水战,对西北方的气候和地形十分不适应,对战方式也不一样,对上西鞑和北州骑兵并无优势。@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一旦西路军无法支撑到中军来支援,大魏再失一军,那么将难以抵抗西靼和北州联军,大魏就是摇摇欲坠、大厦将倾。 这些都是高层上的判读,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辽东沦陷的那一天,整个定城,都觉得北方的天黑了,那是一道道的烽火狼烟,把天空都熏黑了。 而抬眼望去,定城最高的王府宫殿上,信鸽扑腾着翅膀不断落下,这是边关告急,飞鸽源源不断的传送最新的消息。 定城的城门,八百里加急的战马,卷起黄尘滚滚飞跃而至,那是阻者死,逆者亡,跑死马,跑废人的边关告急文书。 商铺停摆,妇人惊慌,小儿哭啼,家家门户紧闭,惶惶无处可栖。 “小寒,我们怎么办啊?要不要马上回家去?”王氏着急的说。 其实回家去有什么用,可是回家本就是恐惧之下人的第一个反应。家,是最后的避难所,是心底的安全港湾。 “娘,你和爹先回家去,我得在这里等着。”李小寒回到。 她得等着定王府的任命和要求,等着最新的消息,才好做决定。@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一场战乱,她根本没有记忆。到底是前世堂弟没有跟她说这部分的内容,导致她毫无印象?还是蝴蝶翅膀引起的变化,原书中战情没有这么危急? 她现在只希望是前者,因此如果只是没有说,那这场战争是按照原来书本的轨迹发生的,虽然不知道过往,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大魏胜利了。 因为只有大魏胜利了,才会有后来定王和太孙的相争。 不管如何,她得在这里等着,战争起了,这里的消息才是最快的,还有那三七和大蒜素,她得等到定王的处理方案——战乱起,第一时间必然先派兵遣将防卫,而后药材粮食这些必须马上跟上。 “那我们等着你,我们一家人得在一起。”王氏颤抖着说。 李小寒抿抿唇,安慰道,“娘,别担心,要从辽东下来,得经过龙门关之险,只要守住关峡,西靼和北州没有那么容易下得来。再说,王爷威武,英勇善战,不怕。” 这慌乱间,李小寒已经渐渐镇定下来。 不管西鞑是如何与北州汇合的,无法是绕了远路,但是要从辽东攻下定城,除非他们炸开了龙门关,否则轻易下不来。那可是号称龙之咽喉的关峡,就凭现在的热武器技术,哪里能这么容易炸开。 然西鞑的士兵绕路去了辽东,那原来的边境线必然压力大减,西鞑又不会凭空多了这么多人,此消彼长,西路边境线可以抽调出大量人马来守龙门关。 要说起来,在龙门关打守卫之战,比在西路边境线还好一点,毕竟大魏占据了地利之便。 如果是说西鞑和北州再绕路回去,那也不怕,这需要时间,到时候朝廷的中路大军肯定整备好了。都快要亡国了,李小寒就不相信朝廷还磨磨唧唧。龙椅上的那一位,可还是凭武力开国的皇帝,不管是眼光、魄力和决断都还在,天佑大魏,国运还在。 西鞑和北州不过是胜在私下勾连,打了辽东和东路军一个出其不意,如今已经知道了有了准备,大魏岂能在再犯如此错误。 一片慌乱中,李小寒大脑飞速运转,所有原书中的内容,还有张辅平日所说的朝廷相关情况,已经自己一直留意的相关书籍信息,不断互相印证、相交、推演,最终支撑李小寒的行动。 如同前世那一场地震,在排山倒海的震感中,脑中像是只剩下所有关于地震的自救知识,在千钧一发的时间里,支持她躲到了浴室三角区,甚至还眼疾手快的顺了那半瓶矿泉水。 “不怕,情况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李小寒坚定的说道,不知是说服王氏还是说服自己。 反正王氏是被说服了,整个人略略平静了下来。 不过,王氏又慌乱道,“你爹出门去打探消息了,不知道怎样?” 太过混乱,李贤东不敢让李小寒和王氏出门,自己去看一看外边具体怎么样了。 正说着李贤东,门外响起了开门声,吱呀一声,大门打开,李贤东扛着一个麻袋闪了进来。 “街上都乱了,大家都在抢粮食。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开门的铺子,连忙抢了一袋米粮。先吃这个,咱们就回平山村去。” “对,对,先放好。”王氏连忙迎上前去,“我烙些炊饼,这个方便。” 烙好的炊饼,虽然冻得硬,但有什么情况,可以直接吃了。 听到李贤东回来的声音,屋里哄着李小霜的何大娘走出来,带着不好意思和压不住的急切心情说,“大姑娘,大姑娘,如今这情况,不安生,我想回家去。” 明明说好做到年前几天的,这些天王氏还特别忙碌,李小霜全靠何大娘带着。只是,如今何大娘却不好意思的提出了要离开的要求。 也是,平山村是李贤东和王氏的家,府城也是何大娘的家,纵使这家平日有诸多不如意,但是动乱之中,人都想和家人在一起。 “可以。娘,你给何大娘结算这个月的工钱吧,就按政整个月来计算,还有过年费也给何大娘结算上。”李小寒干脆说道,又劝说道,“何大娘,你最好买点粮食囤起来。” 这一笔工钱,对如今的李小寒来说,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是对何大娘便不一样。有了这笔钱,何大娘可以趁府城物价还没有高到离谱的程度,囤多一点粮食。粮食让人感到心安。 “哎,多谢大姑娘。”何大娘激动中带着颤抖之意说道。大姑娘多好的人啊。 于是,王氏回房拿出钱来,给何大娘结算了工钱,李贤东还叮嘱了一句,“何大娘,外边乱,你身上带着钱,不要多做停留,先回家再让家人陪同出来买粮。” “哎,我知道了李老爷。”何大娘胆战心惊的说道。 不一会儿,何大娘带着一个小小的包袱,换上了最差的土布衣裳,用锅底灰涂黑了脸颊弄乱了头发,匆匆的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门外想起了敲门声。 “谁啊?”李贤东紧张的说。 “贤东,是我,族长。”门外大声说道。 李贤东连忙得小跑过去打开了门,“族长,你们怎么过来了?快进来。” 于是族长带着行李和好几包药,族长夫人扶着李信和走了下来,李贤东帮忙接过一些行李,族长结了车钱,三人进门又紧紧关紧了大门。 “仁和堂也有点乱,大夫们也都不在,回家去了。”李族长说道。 大夫也是人啊,也有家小要顾。纵然定城此刻还是安全的,但是家人们还是见一见才安心。 “我问了张大夫,信和的伤,还是要继续吃药,但是可以不用呆在仁和堂了。我们商量着,捡了药,来跟你们汇合,得回家去。”李族长说道。 尤其李族长是一族之长,这个时候不在,不知道平山村乱成咋样。 “你们啥时候回去?”李族长问道,最好是有个伴,一起回家,安全。 “族长,我们还得等一等呢。”李小寒为难说道。 这就结不上伴了。 “爹,你跟娘先回去,我和小寒他们在这里等消息。”李信和撑着还带了几分虚弱的身体道,他能猜到李小寒在等什么消息,而且在平山村的确没有府城消息灵通。 “……那,那老头子先回去吧,我得陪着儿子。”族长夫人犹豫说道。老头子和儿子,她还是选儿子吧,这儿子不让人放心。 李族长皱眉不出声。 “信和哥,你还是回去吧,你这身体,得养着呢。到时候,有什么消息,我都告诉你。”李小寒劝到。 再说李信和这个样子,李小寒真怕他激动之下再受什么刺激,毕竟那天只是失了辽东两个县城,学子们便激动的说要弃笔从戎如今整个辽东都沦陷了,李小寒生怕李信和再做出什么来。 “对,小寒说得对,你跟我回去,你现在就是帮倒忙。”李族长说道。他得看住这个儿子。 这次轮到李信和皱眉不乐意了。 “早知道刚刚就不让那马车走了。”族长夫人说道。 “没有用,那马车不肯出城的。”李族长叹息道。 “族长和伯娘先歇一歇,如今情况乱得很,稍等一会没那么乱了,咱们再去雇马车。”李小寒劝到。 “也只能这样了。”族长叹息一声。 未料,等了约莫一个多时辰,李贤东家大门,又被敲响了。 “谁啊?”李贤东带着防备问。 “贤东,是我,贵前。”门外想起了熟悉的声音。 李贤东连忙打开了大门,果然见李贵前三人驾着牛车在门外。 “快进来。” 于是牛车连人,一起进了院门。 “你们怎么来了,可是族里发生了什么事?”李族长焦急问道。 “族长,族里还算好,隐约有消息传到去,但都不知道真假。你在这里太好了,咱们就是三叔公吩咐,出来打探消息顺便接你回去的。”李贵前如释重负说道。 族长不在,平山村李氏一族简直是群龙无首的样子。 两人又相互交流了些消息,李族长很快下了决定,“刚好,趁现在天还没有黑,我跟你们一起回去。” “哎。” 于是,李族长一家三口,来得很快,走得也很快,谷门巷子又只剩下李小寒一家人。 第 146 章 谷门巷子, 辽东失陷第二天。 李小寒在剥大蒜,并没有洁白纤细十指纤纤,但是手指骨十分修长, 略带健康的肤色, 有着细微的劳作的痕迹, 粉色的指甲修剪得很干净整齐,手指翻飞间将一粒粒大蒜剥去外皮, 瘪陷、发黄的都不要,只留下健康饱满的雪白蒜粒,最后还要用小刀子削去大蒜粒底部发硬的部分,将这些剥好的蒜粒堆成一堆。 “小寒,你怎么还在剥蒜啊,信和不是把药带回去了吗?还需要再用药吗?”王氏略带犹豫的问。 今日府城比昨日安定一些了, 最起码, 附近居住地的小儿啼哭声没有那么多了, 说明大人起码表面安定了下来, 小娃娃才能没有受影响。 只是这个时候剥蒜?家里那什么大蒜素还有一点,不够吗?还有其他人也需要? “娘, 我剥这个有用。再说, 现在这个时候, 不干活我们也不能做什么, 不如干点活安心一点。”李小寒说道。 “也是。”王氏想起自己昨天烙了一天的馅饼, 点头赞同到。刚好李小霜还没有睡醒起来, 便和李小寒一起剥蒜了。 只是剥了一会蒜, 王氏忍不住又问道, “那要不,你去把你及笈的衣服做了?” 李小寒顿了一顿, 连剥蒜的动作都卡住了,片刻后抬起头来可怜巴巴的看着王氏,“娘,我做那个定不下心来。我看,及笈还是穿买的那套吧。不是还有一个毛领子是我加上去的嘛,也算我做的了。” 李小寒做衣服的手艺本就慢,这段时间又发生了这么多事,她根本没有时间去琢磨,如今要赶及笄的衣服,那是得一刻不停的赶工了,还不一定能赶得上,而且赶出来的效果不一定好。 王氏犹豫了一会,先前她还犹豫着要不要自己偷偷帮李小寒做了。 但李小寒拒绝了,要让王氏帮忙做,还不如大大方方的买一套呢。 承认她做不好衣服怎样,如今她已经不需要做衣服的手艺傍身。 再说,她不是还做了个大毛领嘛,虽然毛领也是别人处理好,她之前负责缝在一起罢,但一证明她有钱,二证明她起码能缝。毛领多贵气多好看,够了。 王氏看着自己女儿可怜巴巴的神情,片刻后咬牙决心道,“成,那就这样吧。” 她的女儿,不会做衣服又怎样,她会的事情比做衣服难多了。 “谢谢娘。”李小寒收起可怜巴巴的表情,撒娇笑道。 难得在这个人心慌乱的时候,有了一丝丝奢侈的微小的安宁。 往日只道是寻常,如今才觉得是如此的珍贵。 “家里的蒜剩得不多了,是不是要再买一点?”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往年厨房里有几条稻草编好的蒜就足够过一个冬天了,毕竟大蒜也不能当菜吃,但谁能想到,就是这平凡至极的大蒜,还有如此功效呢。如今李家的蒜消耗得最快,自李信和受伤以来,李家已经买了好几次蒜了,但剩的又不多了。 “上次买蒜的时候,让菜农帮忙收了,也该是今日送过来的。只是如今这情况,不知道还会不会再送过来?”李小寒解释道。 大蒜不是一味主菜,可不会像现代那样大规模种植,多是边边角角种一点。李小寒便跟往日熟悉的菜农说了,让菜农帮着收一收,可以给他一些劳务费,也省了李小寒的功夫。 只是先前约好时间,如今却不知道能不能如约送来,毕竟现在人心惶惶的,不能出来,不敢出来也正常。 “也是。”王氏点头道。 两人正说着这件事,忽地大门被敲响了。 “谁啊?”李小寒警醒的问。 这个时候大门响,总有一种让人胆战心惊的感觉。 “李姑娘,是我,卖菜的老刘头。” 听到熟悉的声音,李小寒松了一口气,走到门边,从门上的缝隙往外一看,果然是那平日卖菜的老刘头,连忙打开了门。 “怎么现在来了,不是约了中午吗?”李小寒问道。 菜农一般早上没啥空,都得去那集市卖菜送菜呢,这个朝代已经有了窖藏的技术了,虽然冬日里多是菘菜萝卜之类的,但也算是一门日常买卖。 老刘头挑着两箩筐的大蒜,进了门,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能进门,说明这生意李姑娘还是愿意做的。 这两天过得是吓坏人,昨日城里的粮价看着就涨起来了。他们这些府城附近的菜农,家里田地不多,春夏秋专门种些菜蔬,平日卖一些,多是冬日窖藏了慢慢卖出去,赚了钱再买粮,比那一年一轮的种粮食划算些许。 只是谁能想到如今这状况,大家都在抢粮,如何还舍得花钱买菜,毕竟菜又不顶肚子。人若要逃难,那得吃正经粮食才有力气。 只苦了老刘头这些菜农,家里菜没人要,钱也没赚多少,粮价还看着不断的往上升,家里粮瓮里的粮数了一遍又一遍,也不敢安心吃了。 今日老刘头一家,只除了老刘头的饭是按平日供应的,其他人全部减半了。半大的娃娃没吃饱,嚷嚷着要再添碗,被家里婆娘抽了一顿。 哭得老刘头心酸。 壮着胆子抬菜到集市,正是十二月准备过年的时候,往年菘菜萝卜这个时候最是好卖了——家家户户都得准备过年的菜呢,如今集市却空荡荡没几个人。没有办法,老刘头只能挑着菜回家,又把跟邻里收好的大蒜送过来给李小寒。 他还怕李小寒不要大蒜呢,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这大蒜,论饱肚子,比菜蔬还不如。 正忐忑间,李小寒已经蹲下来查看箩筐里的大蒜,随手抽了几颗剥开,是今年的新蒜,保存的也好。@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你们这蒜还不错。” “是。”老刘头笑开一张松树皮一样

相关推荐: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呐,老师(肉)   爸爸,我要嫁给你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他来过我的世界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恶女嫁三夫   妙拐圣僧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女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