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猫爪与狼尾巴(H) > 第4章

第4章

发财这回事,不能光靠运气,一时之财终不长久,还是要着一个长久的活计。难得来一趟城里,李小寒想要认真看看这城里环境如何,有什么适合自己家的项目。 这样想,李小寒也是这样做的,“爹,娘,我们到那边看看吧。” 李小寒指的那边,是一条人气颇旺的街道,人流涌涌,两边商铺林立,正是后世所说的黄金商业地带,用来观察风俗民情、消费习惯等再适合不过了。 第 7 章 李小寒一马当先往前走,李贤东和王氏对视一眼,连忙抬脚跟上。 刚进去,便看见一家早点铺子,李小寒摸摸肚子,早上那杂粮饼子早消化掉了,“爹,娘,赶了一早上的路,我们也饿了,吃一碗面条,待会还得赶路回去呢,别饿坏了身子。” 王氏就没来过几次城里,之前一心只想着三七,现在三七卖出去了,正浑身不安着呢,如何敢想在城里吃饭。 而李贤东虽说来城里来得多了,但是都是来城里卖草鞋干苦力的,为了省钱,自然不会在城里吃食,都是从家里拿两个杂粮饼子当一顿饭食。 一时之间,夫妻二人无人出声,竟然都不敢想他们居然还敢在城里吃饭,而李小寒,已经先迈步跨入食铺。 这是一个主卖面食的铺子,一口大锅浓汤翻滚,香气四溢,旁边灶台上叠着几层蒸笼,蒸笼上微黄的馒头笑开了口。 不过许是早饭时间已过,午饭时间未到,铺子里的食客不多,店小二很快迎上来:“姑娘,几位啊?来,这边坐,要吃点什么?” 李小寒顺着店小二的指引在旁落座,娴熟问道:“三位,你们这有什么吃的?” “有素面一碗四文,肉酱面六文,馒头一个两文,肉包子一个四文。咱家的肉酱面可是一绝,姑娘要不要尝尝?” “那就来三碗肉酱面吧,再上三个馒头。”李小寒说完,才转头跟李父李母低声说道:“爹、娘,咱们分家了,以后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以前没吃好,咱们可不能饿坏了身子,吃药可不少钱呢。” 李小寒说的是实话,虽然李家在平山村是中上人家,但是李家有人读书,花钱的地方就多了。 而且李家两老的偏心,家里的重活累活全安排在大房头上,要不是李才荣快要到十四了,还没有考上童生第一场,估计也不会放李贤东和王氏两个壮劳力走。 因此李贤东和王氏的身体其实亏欠得厉害,李小寒怀疑两人生不出孩子估摸着也有这个原因。 李小寒自己也长的瘦瘦巴巴的,十三岁了还没有前世那些十岁的小朋友长得高壮。 所以,全家人都应该好好吃饱,养好身体,毕竟身体才是所有的基础。 而且,李小寒没有说的是,除了吃饱之外,李小寒还有意观察一下这个世界的饮食水平,要种田不行的话,摆个小吃摊是不是也可以? 刚刚进城的时候她可看见了,那些推车进来的,有几家带着厨具,应该就是进城里摆吃食摊子的。 她前世独居多年,做饭煮菜也还行,大不了再推脱说一句亲祖母显灵教导。 生活不易,需要多才多艺啊。 李贤东和王氏被李小寒说的一愣一愣的,忙不迭的点头。一听这个价钱,心痛是特别心痛的,但是又不敢说出口。 而且,刚刚卖三七的钱,还滚烫烫的在李贤东怀里呢,这想想又带着几分兴奋。 钱是人的胆,这句话从古到今,是没有错的。 李贤东和王氏没有反对,李小寒便安坐下来,观察周边的环境。 她这幅从容镇定的姿态,引得王氏一直偷看,“娃她爹,咱们小寒跟咱们不一样,真好。” 王氏细细声说,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她就觉得女儿,好像在坟前被婆婆托梦之后,女儿就好像越来越好看了。 以前李小寒也大胆,小小人儿颇有想法,却不像现在这样,反正就是好。 “像咱娘,气派。”李贤东也低声说,罗氏去世的时候,李贤东已经七岁记事了,“咱娘以前是大户人家出身,逃难到咱们平山村来,才嫁给咱爹的。” “怪不得婆婆托梦给小寒,不托给咱两,原来如此。”二人为李小寒的转变找到了理由,更安心了。 不一会,热腾腾的汤面端上来了。 李小寒拿起筷子,先夹一点肉酱,李家养猪,李小寒知道这个朝代已经有阉猪的手法,因此猪肉的骚味并不重,但是,这肉酱肥嫩刚好,酱香浓郁,怪不得店小二敢说是一绝;面条劲道,看来揉面的师父手艺老道;不过汤底略显淡,估计是价格在这,没办法下大肉熬浓汤…… 而这边,李贤东和王氏已经吃得抬不起头了,他们何时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 这府城,就是不一样。 三人吃完,李贤东拿出来钱了结账。 “爹,别心痛,这钱都花在咱们身上,不亏。”李小寒安慰付款时一脸肉疼的李贤东。 “唔。”李贤东闷闷点头,他是话少,又不是笨,家里的钱用在哪里了,最多是在读书的侄子身上,其次是他爹李生礼和继母陈氏身上,第三到其他兄弟侄儿侄女身上,最后才是他们一家。 吃完饭,李小寒又带着逛了一圈,遇到感兴趣的问问价,停在旁边听一听看一看,心中约莫有了初始的印象,只不过具体的想法还没有。 李贤东和王氏跟着后面,十分不自在。好在李小寒也不急着一时就要个结果,逛了一会,终于说道:“爹,走吧,这山里的三七还等着咱们呢。” 果然此话一出,李贤东和王氏再无忐忑之意,脸上都燃起了熊熊斗志。 中午,李家一家三口回到家,换过干活的粗葛麻衣,便背起背篓,一头扎进后山的山地。 怀里捂着在城里买的三个大馒头,反正分家了,粮食都分完了,再一起吃饭,那管家的陈氏是不乐意的。 一家三口扎入山地里,因着早上卖三七赚了钱,大家更兴奋了。王氏又凭着模糊的记忆,翻找到了一处假人参的地方。 可惜,不是真的三七。 这种野生的珍贵药材也不是这么容易有的。 “爹,娘,没事的,哪有这么多三七满山都是,我们已经卖了一次钱了。以后慢慢留意,有就最好,没有也没有关系。” 是呀,毕竟入账了七十六两。王氏和李贤东狂热的心方慢慢镇定下来。 “爹,娘,我们去把昨天泡的种子种到爹的地里吧。”李小寒说道,“万一这种子能发芽,我们才是真的靠自己挣钱了。” 听了李小寒的话,王氏和李贤东沮丧的心又燃起一阵希望。 是呀,如果他们能把三七种出来,那才是安安稳稳的活计。 三人便一起往李贤东的山地里走去。 说起山地,当初李氏一族是有族田的,后来族长一脉敏感察觉到战乱将起,而后又有天灾,干脆一咬牙将族田卖了,换成金子,全族跑路。 而后果然证明族长是对的,只是逃难到平山村后,再想买回大片的祖宗族田不可能了,钱不够,好地也轮不到李氏这个逃难而来的家族。 李氏祖先便在这里买了一大片山地,作为替代族田之用。 族里山地的一部分,大多种满了果树或其他有用的木材,作为公地,所产出作为族里扶老助幼、教育族中子弟所用。 李氏一族人,如果家里遇到大难,比如生了大病之类的,可以向族中借钱,度过难关后再慢慢归还; 族中也有族学,不管是先生的费用、学堂的食宿、习字的本子,也由公地产出支持,当然,族学也不支持死念书,十四岁没过童生试第一场,便不再支持。 理论上,李氏一族公地上的产出,为李氏族人突然而来的灾难兜底,同时全力托举全族的未来和希望。 但因为山地比田地更难管理,而且产出低,因此另一部分,则干脆分配给族中男丁管理,产出归个人。这样,一个李家男子一生,日常所用的柴火,婚嫁建房的家具木材,乃至死亡时候的寿材,都从这片地里出。还有每年果子的产出收益,也归个人。 祖宗余荫,惠泽后人。 当然,从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必须生一个儿子的观念。毕竟,李家的山地,不分女子。 李小寒说的,便是族里分给李贤东的山地。 播种三七的种子,需要挖坑穴,施底肥,浅覆土,再盖杂草。 三人把这约莫一千棵种子种下去,累得腰都差点直不起来了。 就这样,李贤东还扶着林间树说,“明早拿个木桶来,得浇点水。” 他是伺候庄稼的老手了,种子种下去,得浇水才好发芽。 李小寒也明白,最好是现在浇点定根水,但他们出来没带水桶,回去一趟太显眼了。 只有等明早了。 第 8 章 三人回到家,随便煮了点东西吃了便躲进了房里,在这个家里感觉越来越尴尬了。 “爹,我们什么时候建房啊。这在家里,什么都不方便。”房间里,李小寒悄声对着李贤东说。 “嗯。”李贤东闷声点头,他现在也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人。 “家里的钱,先得留一份出来给娘看病。以往娘都是找游方郎中开的药,这么多年了,不成。咱们现在有钱了,我们去仁和堂找大夫,仁和堂的大夫肯定比游方郎中好。” 李小寒此话一落,李贤东和王氏眼里立刻闪过了光。 “不过,在娘看病吃药之前,我们须得先建房搬出去。” 赶紧走,有多快走多快,离这个家有多远走多远。 “明天我去一趟城里,把建房的砖瓦定了,然后再去求一个动土的好日子。”李贤东想了片刻,接话道。 李小寒对建房子的流程不熟悉,现代人一般都是买商品房的了,即使是自建房,也有那种成熟的施工队,签了合同,大部分问题都有专业人士帮忙处理。 幸而她爹在老宅扩建过房子,对这些有一定经验,李小寒只管鼓动她爹,“嗯嗯,爹,一定要把咱们家的房子建得又宽敞又舒服。” 咱们家的房子。 李贤东被这句话打动了。 现在有了钱,李贤东也不为建房的钱发愁了,心里瞬间腾起了无限幻想。 房子,房子。 自己的房子要怎么样的呢? 一定要又大有宽敞,要建砖瓦房,要四间正房,再东西四个厢房好了,倒座房不用…… 次日一早,李小寒一家三口早早的出了门,避开村人,先把昨天移植的三七浇一遍水,然后李贤东独自背着背篓往城里赶,背篓里是王氏往日织的草鞋。 “爹,你订了砖瓦算了日子就赶紧回来。咱们家以后你就是顶梁柱,我和娘全靠你了。”李小寒满眼都是依赖和信任,抬着头眼巴巴望着李贤东说道。 李贤东被左一句顶梁柱,右一句全靠你了,激起了无穷的责任感和动力,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被需要被肯定过,下山往城里的路,走的那是疾如风火。 转头,李小寒一脸淡定,“娘,咱们继续上山找三七吧,也许能再找到呢。反正咱们现在分家了,就不必再干这家务活了。” 王氏只是被压得懦弱,又不是傻,顿了一会,不知哪里生出来的胆子,背起背篓,两母女进了山。 忙碌的时间总过得特别快,转眼间,日落黄昏,王氏和李小寒两个女人才赶忙从林间出来,晚上的山里可不安全。 母女二人回到家里,眼看着天色将暗,李贤东才匆匆忙忙从城里赶回来,满头大汗,脸色通红。 “爹,来,喝碗水。”李小寒忙把早晾好的水递过去,九月的天,下午还是潮热的,他爹估摸走了一个下午。 “定好砖瓦没有?算好日子没有?”李生礼见大儿子从城里回来,问了一句。 “说了。算了,后日。”李贤东呐呐的说。 “行,后日,我让你两兄弟去帮你。” 建房子的话说完,两父子又陷入尴尬的沉默。 半晌后,李贤东低头闷声说道:“那爹,我先进去了。” “嗯。”李生礼叹口气。 时间过得快,很快便到了破土的这天。 李生礼带着李贤东、李贤西、李贤南三兄弟,四个人埋头割草。 要先把宅地上的野草割掉,然后把草根耙干净,把地整平整了,方能进行下一步,不然野草疯长发力,能把地基毁掉。 李小寒觉得不太对劲 。这辈子,可不像现代,各种现代化工具和配套的工人,她家建房子,就自己祖父、亲爹和两个叔叔四个壮劳力?哪怕现在只是打地基,那也不对啊? 不对。 有哪个地方不对! 李小寒百思不解。 李贤东觉得自己很失败。 平山村的传统,挖地基这种力气活,亲近的兄弟和族人都会来帮忙,等真正盖砖瓦了,那才请建房师傅指导。 如今他挖地基,不仅没有亲近的族人,帮忙的也只有亲爹和亲兄弟。 李贤东十分惶恐,又十分不解,他只以为是自己人缘不好,又对分家之后的生活带上恐惧,不敢面对,只能下死力干活。 李小寒一边跟着王氏收拾荒草,一边心里嘀咕到底是为何。 “娘,咱们家建房子,通知其他人了没有?”李小寒皱着眉头问。 “通知谁?”王氏一片慌乱,她本能的觉得现在这个情况不对,却无法找到出路,“我不知道啊。不是,告诉爹就可以了吗?” 啊! 找到原因了! 李小寒心内扶额,一时之间无语,又无奈。 李贤东和王氏因着性格原因,一直避着村人干活,没有一个交好的人家。 而按照平山村的习俗,谁当家,谁话事,她祖父撒手不管,他爹还没意识到自己当家人的地位,撑不起这种人情往来,导致没有一个人来帮忙。 老实人玩不转啊。 看着自己埋头卖力狠干的爹,李小寒很头痛。原因找到了,但现在如何破局。 如果她没有记错,这种大事,是要当家人亲自去请表示慎重的,如何劝说自己爹呢?而且自己爹现在这幅情态,能听得进去吗? 还是指望自己祖父? 算了,祖父就不指望了,还是想想其他方法吧。 李小寒一边低头干活,一边疯狂搜索脑海中的记忆。 待到下午, “娘,我离开一会。” 李小寒想到办法了,但不确定成不成,只是现在的情况也容不得她多犹豫了。 “嗯。”王氏现在心神不宁,点头应是,只觉着自己的女儿飞快溜走了一炷香功夫,然后又跑回来了。 晚上,李贤东几人干了一天,回家后各自回房歇着了了,一直低头弯腰割草刨地,不是一个轻松活。 “当家的,我听老三说,老大今天建房没人去帮忙?”陈氏给李生礼端来洗脚水,担忧的问。 “嗯。”李生礼闷声说到。 “要我说,老大也是独了点,村里一个交好的人家都没有。人说爹强儿子便弱,他们这是依靠你习惯了。现在分家出去了,一时半会立不起来,还是得靠你。”说着,陈氏悠悠叹口气,“等咱们老了,老大也没有个儿子,以后只能靠长荣了。” 李生礼低头洗脚,不说话。 越想越觉得陈氏说得对,越想越觉得丢脸,李生礼干脆一盖被子,倒头便睡。 陈氏将洗脚水倒出房外,夜深无人,她对着黑暗勾了勾唇。 李贤东这边,王氏小心翼翼的说,“娃她爹,要不我明天也一起刨地吧,小寒帮着挑碎石头,除杂草这些零碎活都可以。” “不用你,挖地基活重,张大夫说你的身体得养。”李贤东看向黑暗的前方,咬着牙关,声音带着老实人的执拗与狠,“爹他们愿意帮咱们就领着情,不愿意我一个人狠着干,一天不成,两天不成,三天、五天、十天总能成。我一定会把咱们家建起来。” “嗯。”王氏不敢再劝说。 而东倒房这边,李小寒想着堂妹有没有将自己的话带到啊。要不要明早再跑一趟? 第 9 章 次日一早,李家气氛沉闷,沉闷之中,却又像酝酿这什么风暴。 吃完早饭,李家人来到李贤东宅地,却见宅地上已经有九条大汉挥着家伙在干活了。 李小寒露出了一个极灿烂的笑容:她二伯祖父李生义来了。 昨天下午她就是跑到二伯祖父家,通知二伯祖父她爹分家了,要盖房子,希望她二伯祖父能过来帮忙。 她去,他爹就是一个不知情不懂说话的过分老实人,二伯祖父不会跟她一个小女娃计较。 作为她祖父的二哥,二伯祖父辈分大,家里人多劳力足,但血缘又足够亲近,只要二伯祖父带人来帮忙,她爹就算丢脸也没有丢到外人家去。 至于欠的人情,先过了眼前这一关,以后再慢慢回报吧。李小寒是这样计划着的。 可惜下午二伯祖父家大人全外出干活了,她只能拜托堂妹帮她留言。现在看来,堂妹果然将话带到了。 再细看,干活的有二伯祖父的儿子李贵前、李贵后,孙子李家金、李家银、李家财、李家宝都带来了,这人手,足足的。

相关推荐: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呐,老师(肉)   凡人之紫霄洞天   皇嫂   蛇行天下(H)   生化之我是丧尸   蚊子血   长夜(H)   先婚后爱   炼爱(np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