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不知道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会吧,我看一切挺顺利的呀。是不是你看岔眼了?毕竟咱们的位置,离得也远了点,看不清也可能的。” “不可能的。我看见回头了好几次。再说我这眼神,找仁和堂的大夫看过了,说我年纪大了,跟年轻的时候相反,看远的地方反而清楚,近的地方却模糊了。” “还有这种事……” 李小寒看前边两位同僚八卦着越来越远,一拐弯,拐回了谷门巷方向。 ***** 次日一大早,除了远处隐约的鸡啼和旁边宅子早起偶尔的声响,大部分市井人家尚未从沉睡中醒来,青松已经轻轻磕响了李家的大门。 老钟叔脚步很灵敏的去开了门,李小寒只听见大门吱呀一声响,然后响起了低低的说话声。 想了想,李小寒爬起来,穿起了衣裳。 过了一会儿,老钟叔的脚步声轻轻移动到了李小寒窗前,停住了,压低声音说道,“李姑娘,是青松来了,二公子约你到晴明巷子相见,不知道李姑娘方不方便?” “让他等一等,我马上就好。”李小寒加快了速度。 约莫一刻钟的时间,李小寒已经穿好衣裳,洗刷完毕,出了门。 门外青松已经在马车旁等候,只是青松打扮得特别的低调,马车也分外的朴素,十分不引人注目。 李小寒暗记在心头,上了马车。 又行了小半个时辰,到了晴明巷子,李小寒下了车,入了大门,张辅已经在庭前等候。 大半年没见,张辅更瘦了几分,整个人好像被战事淬炼出来了,气质更正更纯粹冷冽了几分,好像一柄剑,在战场上千锤百炼逐渐成形。 李小寒有几分恍惚,这是她认识的张辅吗? 张辅仿佛也有此错觉,一时两人对视无言。 空荡荡的宅子寂静无声,好像天地间只剩两人。 片刻后,李小寒笑着先开口,“二公子,好久不见。” “李姑娘,好久不见。” 对视一笑,两人并肩齐齐走向厅堂,“我差点以为你们年前回不来了。” “总得让兵卒们回来过一个年。”张辅笑着解释说道。 过年这个熟悉的话题,把大家拉回了人间。 分两边在桌子前坐下,老钟叔和青松很有眼识的离开了,厨房连忙把早饭端上来。 “不如先吃早饭?” “好。”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晴明巷子的早饭依然非常合李小寒的口味,也许是许久没吃,又或者是腹中饥饿,李小寒甚至觉得比先前更合口味三分。想来张辅也是这样觉得的,吃得比记忆中更快了三分,没有了从前贵公子的优雅,多出了军中的爽利。 安静的吃过了早饭,整个人开始变得暖洋洋了起来,太阳也出来了,貌似今日也是一个好天气。 “你是不是有什么要告诉我?”李小寒端着热羊奶问道,“现在应该可以说了吧。” “瞒不过你。”张辅笑一笑,明明打了胜仗,眼里却带着苦意,说出的话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段时间之后……你尽量不要去官府衙门,少做事少出现。” “你这是,”李小寒停顿了一会,只不解的问,“想要我慢慢跟定王府做切割?” “你不生气?”张辅看过来。 “你这样说,肯定有你的理由,我还不至于刚听个开头就生气。”李小寒的语气甚是平缓,“只不过,你也知道我,我一向希望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我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是。”张辅轻轻赞同的笑了笑,然后慢慢的,像陷入了回忆,逐渐变得肃冷,“这一次乘胜追击西鞑北州,是王爷和郑老将军定下来的,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 “怎会如此?” 李小寒一贯的冷静被打破,封建皇朝里面,没有君王的命令,私自带着大军出征,简直是视君王如无物,轻者免职,重者问罪的。 马上的,李小寒立刻反应过来,两军统领共同做的决定,肯定是当时的情况已经刻不容缓的程度,“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夺回辽东之后,辽东已经差不多是空城了,所有的军备、粮食、物资已经被西鞑和北州运走,而西鞑和北州的人马退走得也非常快。”张辅的声音陷入了更深远的回忆。 “王爷和郑老将军立刻判断出,辽东一战,并未给西鞑和北州重创,反而靠着辽东的物资,他们休整之后,马上就可以卷土重来。王爷和郑老将军商议过后,都认为应该马上乘胜追击,深入敌军腹地,将西鞑和北州彻底打败,辽东才能安全。不然,等王爷和中军一撤走,辽东必将再遭战火。” 到那时候可再没有先帝遗旨的调度,国库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支持中军如此庞大的急行军,大魏是比现在更为凶险。 “王爷和郑老将军,当即向朝廷发了八百里加急,希望大军即刻出发。”张辅话里的苍凉如同冬日里的冷风,来回带走胸腔前的点点暖意,最后一片冰凉,“十来天的功夫,连发十道军情急报,可是迟迟等不到朝廷的回复。” 李小寒心里一阵绝望:龙椅上的那一位,性格竟是如此的优柔寡断,战机这回事,一闪即逝,那位竟然能拖这么久时间都做不了决定。最多一个守成之君,这等乱世真的是不适合。 “原地整军已经整得太久了,西鞑和北州也差不多将辽东的物资消化完毕,整顿的差不多了。再等下去,天气渐冷,我们的士兵尤其中军不适应冰天雪地里作战,到时朝廷的命令再来,我们的先机差不多被耗尽了,再出兵,就是拿将士们的命去堵这个边防线。” “王爷悄悄派人伪装成一队西鞑散兵,袭击了一个村庄,然后派兵追赶。以这个为借口,两军将西鞑和北州追赶了三百里之外,终于北州腹地将西鞑和北州歼灭。” “回到辽东之后,郑老将军马上向朝廷递交了认罪文书,朝廷亦未回复,只命郑老将军立刻带兵回京,守卫皇庭。” 打了胜仗的大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要提交认罪文书,这也够讽刺。要求郑老将军立刻带兵回京,也是怕郑老将军心属定王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郑老将军回去了?”李小寒不带有希望,却仍然不死心问道。 “郑老将军一心为国,对先帝忠心耿耿,收到朝廷召令当日,便下令立刻拔营启程回京了。” 李小寒想了一想自己读过的历史,只得出郑老将军危矣的结论。靠文臣治天下的君王,对武将都不会太好。 “王爷这边怎么想?”如今最重要的,唯有以后。定王早有不服,如今估计是时候做决定了。 “王爷需要时间。中军没有来之时,我们独守辽东,伤亡颇多。后来耽误了最好的时机,大军唯有急行军追赶西鞑北州,许多士兵也是损耗甚大。不仅仅是人,还有各式物资,这一场大战下来,王府的军备几乎耗尽了。” 所以,这一场大战下来,定王是人也没有了,物也没有了,想造反,都空有其心而无其力了。 连张辅自己都没有了信心,所以才让李小寒做切割,一旦定王败,藩王属下一个七品小官,新帝总不至于要了她的命吧。 李小寒叹了一口气,反问道,“你觉得,我现在还能切割得开吗?” 张辅沉默半晌,是呀,李小寒的名声太响亮了,她的官职虽然小,但是她做的东西太关键了。 曾经有多重要,一旦到那个关头,便有多致命。 顿了片刻,张辅却继续说道,“江南之地,常有江南熟、衣食足之语,一旦情况不对,你与族人,通过苏老爷等所在的江南商会,打散迁居江南,新帝为安稳故,不会让江南乱。江南商会与我军有秘密交易,苏老爷会答应秘密将你们送出去。” 张辅的声音越说越锐利明亮,“至于你,你经江南,继续南下,青帮已经将大蒜素走私到南军,你握着止血粉和大蒜素的秘方,以此为代价,让南军送你继续南下,寻一海外岛屿定居,凭你的能耐,活下去不难。” 一旦定王败了,这是非常完美的逃跑路线和定居之地。 凭李小寒自己,能想到也只有这些。 “二公子想得可真周到。” “李姑娘为定城献白蜡、酒精、大蒜素等,多因我牵桥搭线,如果没有我,估计李姑娘会是定城内清清白白一富翁,天地颠倒,对你来说也不干分毫。如今因我拖累,李姑娘却只能逃亡荒凉之地,已是我对不起李姑娘。” “那你呢?王爷败了,你们怎么办?” “我爹身为王爷麾下四大将之一,断无再降之理。我娘身体不好,经不得奔波。我,终是张家人。” 所以,大概是定王败,张家亡吧。 第 172 章 李小寒自然也听明白了张辅言下之意, 张家和定王绑定得太深了,绝无切割的可能。所以,这是他在分析判断自己可能失败之后, 仍然精心留给李小寒的退路。 不是不感动, 有人为她考虑至此, 她又不是没有心的人——乱世里,能有人为你的生存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自然能感觉到这情谊能有多重。 但更重要的是,李小寒感受到了尊重——张辅铺垫了那么多,但是却并没有替她做决定,而是将一切摊开讲出来,让她明白,让她自己去行动。 张辅, 将她看着一个平等的、独立的人, 告知她一切, 确保了她的知情权和行动权, 也相信她的能力,即使在海外岛屿, 也能够生存下来。 这才是李小寒真正感动的原因。 就是, 感动过后, 有一个难关摆在李小寒面前:她知道的原书剧情, 定王是最后胜利者啊。 所以, 张辅现在所设想的艰难困苦都会过去, 她不可能现在跑路——跑路这么好跑就不叫跑路了, 尤其现在去那南边的海外岛屿, 她不擅长科学技术搞基建啊。 只有在定王老巢这里才是最安全的。 就是,如何跟张辅说呢?李小寒陷入了为难。 直接说我们都是在一本书里的人物, 我知道原书剧情,定王会赢? 不可能! 李小寒想,自己大概会将这个秘密带到坟墓里,直到死亡将她带走,她都不会将这个秘密说出来。 她相信这一刻是真的,也相信人心易变,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她不可能将自己的命放到别人手上。 但是,她也希望张辅能活下来! 虽然原书剧情里记载着定王胜利了,但是并不代表张家就会平安无恙渡过——起码,她知道的,张震以身救主死了,张震死了之后,虽然有一身帝王爱将的虚名,但虚名哪有活着重要。 而根据她知道的,张夫人身体不好,所以推理可得,张夫人得知丈夫身亡的消息,很可能撑不过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一时之间同失双亲,张辅跟他娘的感情是很深的,一直多思多虑致力考虑周全的张辅,必然很责怪自己,也许这一生他都无法过这一关。 李小寒深深的吸一口气,冬日冷冽的空气让人感觉胸腔一阵刺痛。 不要放弃,剧情细节之处是可以改变的,不要放弃。 看,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虽然是一个不知名的配角,但是走到现在,李小寒自认已经掌握了一半自己的人生。 还有失踪了的堂哥李才荣,也算得上有名有姓的配角,按照原书设定,本应在定城活得好好的,如今不也出了族消失得无声无息了。 最重要的,是原书男主林恒,已经考中了举人,在原书中,林恒可是明年新帝恩科才一路举人进士状元的。男主角的命运也变了。 由此可见,这个世界,并非是绕着主角来展开的,而是更像,历史自有自己浩浩荡荡的进程,奔流不息,向前不止,而有些人的人生跌宕起伏的就像一朵漂亮的浪花,于是被历史随手记录下来,作为一书中的主角。 一朵浪花并不能阻挡历史长河的奔腾,历史长河也不阻碍浪花的闪耀。 所以说,张家人的命运,就像自己一家的命运一样,是可以改变的。 现在关键的是,如何增加张辅的分量,张辅对定王越重要——定王绝对是这一段奔流里面的重要浪花,书与书的分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林恒是一本科举文的主角,那么定王应该被写在史书里。张辅越有分量越重要,他就越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只要给张辅一丝的机会,他都能抓住。 沉默良久,思考良久,李小寒轻轻开口了,“你如此的悲观,是因为你觉得王爷需要时间,而新帝削藩之心如此明显,必定会趁王爷兵疲马乏之际下令削藩,王爷并无胜算,对吗?” 张辅点头,这是大家都商量过的,“此时对新帝来说是最好的时机。” “我觉得……也许,程度还没有到你们想的这么坏的程度。”李小寒皱着眉头轻轻反驳说。 “新帝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性子,这一点,从新帝收到王爷与郑老将军的军情急报,却足足拖了近十天都无法做出决断可以看出,新帝既没有足够的眼光,也没有足够的决断。他,可能看不到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李小寒说得很稳很慢,张辅随之慢慢进入思考,眉头渐渐拧了起来。 “即使看到了这个最好的时机,但是新帝受文官影响,尤其爱名声。王爷奉先帝之名,死守龙门关,一片忠心,新帝他不一定有这个魄力,这个时候直接对王爷下手。有些人擒贼先擒王,有些人却爱挑软柿子先捏。如果新帝迂回考虑,削藩第一个削的不一定是最具武力的定王,也有可能是富而不强的齐王。” 而李小寒知道,第一个削的就是齐王。从结果逆向推导原因,这很可能就是原因。 张辅开始倒吸一口气,虽然很不可思议,料来新帝不至于如此糊涂,但是……但是,有时候看着不可能的,偏偏最可能发生。 也许,他们该提醒提醒齐王,留一个后手?毕竟,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最好齐王能为定王争取更多的时间。 还没等张辅想出如何提醒齐王的法子来,李小寒又说话了,“我觉得,也许王爷应该病一病了。毕竟王爷感念先帝,死守龙门关头,不顾自己的在战场上受伤的身体,势要将气死先帝的西鞑和北州联军击溃,为先帝复完仇,如今大仇已报,王爷松了一口气撑不住倒下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个装病的法子,不算是李小寒想出来的,毕竟她记得,原书中好像定王就有一段时间装病。但是,不知道定王对先帝过于敬畏,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并没有与先帝扯上关系。 只李小寒这么觉得,既然装了,那就装的更正直一点。毕竟,能站在道德高地,才显得更理直气壮啊。 张辅咽了一口口水,这个想法,十分的大胆,十分的大逆不道,也十分的致命引人。 一瞬间,张辅就下了决定,“我马上去王府,立马劝王爷。” 幸亏他今天为了避开人来得早,这个时候赶过去,王府的早会还没有开,王爷今日还没有见众位属官。 时机稍纵即逝。@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你空闲之后,再找一回我,我有东西要给你。”李小寒说道,明白这个时候不能多耽误。 “好,你先别去府衙,有什么需要打探的,让其他人去帮你打探。”张辅停了一停,叮嘱道,虽然经过李小寒这一番分析,或许有转机,但是张辅仍然不想放弃这个后路。 他可以没有后路,但李小寒不能没有。 “知道了。你走吧。”李小寒笑着说道。她也没有什么需要打探的。 张辅站起来,转身立刻拔腿往外疾步走去。 “青松,备马。” “是,二公子。” 门外很快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然后很快又消失不见。 马蹄声后,一辆朴素低调的马车也缓缓从后门离开,兜兜转转,回到了谷门巷子。 回到家里,李小寒静静的坐了一坐,然后说道,“老钟叔,你帮我去府衙跟我的上官告一个假,就说我感染了风寒。尽量待久一点,看看有什么消息。” “李姑娘,二公子吩咐我留在你身边。”老钟叔为难道。 “没事,我留在家里,这段时间不出门。你去吧。”李小寒坚持道。 “你我速去速回。”老钟叔为难道。 “也行。” 老钟叔很快出门去了,李小寒静静坐在堂屋里,手指轻敲桌面,皱眉沉思: 内战将起,按照原书进程,应该是过年之后的事情了,这半年的时间里,必然有很多暗下的交锋,定王现在的境况,如何在明年的对战中,获得优势,打到京城。 从古至今,战争都是烧钱的,打得可不仅仅只是勇武,而是一国之力的支
相关推荐:
蚊子血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罪大恶极_御书屋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妙拐圣僧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邻家少妇
炼爱(np 骨科)
九品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