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 沈棠嘴一撇:“迂腐!” 宁燕心下苦笑:“这些学子出身寻常庶民之家,怕是没主公这份豁达。” 若非如此,她当年求学也不会屡屡碰壁,最后只能求助未来公公。更庆幸他老人家思想开明,不介意书院多个女学生。 沈棠闻言愁了。 这些担心,宁燕来之前就讨论过。 在沈棠看来,老师就是老师,教书育人的天使,这个职业不分男女,但不代表当下世俗也这么想,堵不住悠悠众口。 她无所谓,但学生呢? 这份舆论压力还不能压她们肩膀上。 宁燕这里倒是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她温声道:“昔年同窗,如今各有各的归宿。少数几个还没着落的,以他们的出身和脾性,也未必肯来边陲之地当教书匠。” 更别说学生还是一水儿女儿家。 而且,沈棠根基还是太浅。 还不到让士人名流主动投奔、任其差遣的程度。但宁燕相信以沈棠的秉行、才能、潜力,名动天下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沈棠委屈撇嘴。 这话也是祈善几个说过的。 宁燕话锋一转。 “强求于此,反而不美。私以为,寻常夫子不太好请,请几位女师倒是可以。” “女师?” “世家勋贵多会聘请女师教导族中女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宁燕解释。 沈棠皱着眉,不是很能理解:“可我又不开新妇培训班,教导学生学这些作甚?” 宁燕:“非是教导这些。其实女师出身大多都不差,也有一定学识涵养。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例如丧夫或家道中落,女子为谋生计,被请去教授高门大户之女。” 女儿囡囡的启蒙是她与兴宁二人一手操办的,并未聘请女师,但也了解过。 宁燕笑容如释重负:“说起来,倘若没有机会正经出仕,其实也想谋个女师的活儿。高门大户规矩虽多,但活少清闲。” 学生就一两个,薪资福利待遇好,工作环境稳定,不用担心莫名丢了饭碗,学生家长还尊敬自己。若教出来的学生在圈子闯出名,被捧为闺阁榜样,教导她的女师就是一块香饽饽,各家争抢要给自家女儿镀个金。 当然,这活儿看似风光,其实也苦。 世道混乱,男子在外谋生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更为弱势的女子,遇见的鄙薄和苛刻,非局中人不能体会。宁燕道:“请她们给学生启蒙是完全够的。还能借她们的名头瞒天过海,一来安了学子父母的心,二来杜绝外界的窥视猜测。女师……出入也方便些。” 沈棠一再琢磨这个建议。 确实比较周全。 “好是好,可如何找寻她们?” 女师只在小圈子活动。 找个好的,需要人脉内推。 祈善几个都没提这茬,显然女师这份职业不是主流……当然,也可能跟他们都是单身狗有关。家里没女儿自然不用操心。 至于有女儿的姜胜? 他自己一手包,轮不到外人插手。 宁燕道:“以前曾托人物色过几个,名声都不错。闺中结识的几个手帕交,如今也有在其他家教授女郎的,若是还不够,便委托徐师弟帮忙物色物色。这应该不难。” 沈棠冷不丁问了句。 “她们与你一样?” 宁燕先是一怔,旋即苦笑一声道:“主公寻遍陇舞郡,也才寻来七十二人,可见有天赋之人皆是千里挑一的存在……” 沈棠略失望,但解决一桩麻烦,心情舒畅许多:“那此事就劳烦图南多上心了。” 这算是宁燕上任第一个任务。 宁燕道:“唯。” 沈棠一边让宁燕着手物色可靠的女师,一边将学堂建设提上日程。有武胆武者加入,盖房子的效率不用担心,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建筑模样。沈棠对自己办公的官署很潦草敷衍,但对学生求学的学堂却是吹毛求疵……许久不拿画笔的手,已经蠢蠢欲动。 祈善是最清楚沈棠画功的。 在她刚心动一霎,便开口揽活儿。 沈棠:“可是我……” 祈善皮笑肉不笑:“主公日夜操劳,这细枝节末的小事儿,还是交由善来处理罢。” 沈棠:“???” 这话怎么听着不对味儿? 她日夜操劳,祈善就整天摸鱼吗? 大家不都一样工作量巨大? 殊不知,祈善这也是为了大家伙儿,特别是负责督建学堂的共叔武几个好,临时返工可比再建一个学堂麻烦。官署已经被主公祸害过,这学堂还是放它一马吧。 “哦。” 失去一展才华的舞台,沈棠失落。 生源问题解决,师资力量解决一半,学校地址解决,剩下来的就是开土动工了。建学堂的材料,沈棠也是能省则省。她的方案是拆东墙补西墙,那些豪绅留下来的房产材料,例如木材之类的,可以二次利用,务求给学生建一个宽敞明亮的学校!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她都咬牙替荀贞“还贷款”了,还能苦着自家鱼塘的鱼苗们?刷卡,今天全场她买单! 541:家宅不宁 退下,让朕来 徐解深知自家师姐是个有主意且要强的人,以沈君那脾性,二人多半会投缘。不过,徐解万万没想到,宁师姐竟然真的一去不回了!车队返程唯独不见宁燕三人。 徐解问回来复命的心腹下属。 握着凭几把手,不可置信地扬高声线:“什么?你说宁师姐他们留在陇舞?” 下属重重点了点头。 双手递上一封宁燕亲笔信函。 徐解接过这封信的手指都在抖――他可没忘记宁燕留在陇舞郡的大前提是啥,那位沈君难道真是女儿身?费了点儿功夫才撕开火漆,取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一目十行。 看完,他长舒了一口气。 口中喃喃:“我就说沈君怎会是女儿身……真是被文释这混小子误导了,虚惊一场。” 宁燕在这封信明说她留陇舞郡的真正原因,亡夫宴兴宁文气化身身陨永固关,她失去宴安,连为他收殓尸骨都做不到,便想着长居陇舞郡几年,一来安心抚养女儿囡囡,二来也能让囡囡在距离她父亲最近的地方长大,让时光抚平丧夫丧父之痛。 沈君治下陇舞郡百废待兴,治所治安尚可,她们母女暂居此处也不用担心战乱。 至于沈君女子身份…… 宁燕只字未提。 徐解这边能“自圆其说”。 他小心翼翼收好这封信函,抚平褶痕放入书案一侧木匣,对下属道:“过几日,你再跑一趟陇舞郡,送些银钱过去。师姐性格要强,不喜受人恩惠同情,但她毕竟孤身一人带着俩孩子,生活总有不便之处,倘若手中宽裕一些,有银钱傍身,也不会太窘迫。” 为何是过几日? 因为信函上还写了让徐解帮忙找几位学识扎实的女师,最好是人品端正、性格宽和,没有家世牵累的。徐解对女师了解不多,府上的女师也是夫人跑去相看挑选的。 寻找物色需要时间。 徐解当天便跟夫人说了此事,夫人不解地问道:“听闻那宴夫人少时拜得名师,底蕴修养不比教导闺阁的女师强?若只是教导家中女童启蒙,一位女师也够了。” “师姐没解释为何……” 夫人忍不住小小吃味。 “她没解释,你不问缘由就帮?” 徐解道:“不问也猜得出几分缘由,她与兴宁二人曾有创办学院,继承宴师家学的愿望。只是时局不许……她愿意找点事,分分心神,暂时忘却丧偶之痛也是好事。” 夫人见徐解说得头头是道,忍不住又问:“创办学院?那为何请的却是女师?” 徐解猜测:“因为书院学子是女郎?” 这不是没可能。 宁燕一向很有主意。 宴兴宁都拗不过她那种。 “她能干出女扮男装拜师求学这事儿,再建个只招收女郎的书院也不算骇人听闻。” 徐解的口吻带着几分无奈。 夫人忍不住嗤笑:“富家女子念书识字,只是为了日后中馈管家。那陇舞郡苦寒偏僻,连��像样的门户都没有……在那里创办书院能招来几个学生?庶民人家的女郎倒是多,可她们学了这些又能有什么用?还没有学着如何耕田纺织来得有用……” “宴夫人这么做不是在误人子弟?庶民之女学了点东西,心气便高了,如何还能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是害人?再说,她不受嗟来之食,但创办学院哪处不要钱?” “这钱从哪里来?” 徐解没搭话,只是淡淡看着她,后者敏锐意识到丈夫情绪,抿抿唇,收敛弧度。 他问:“又有谁跟你嚼舌根?” 简单几字让夫人心头火焰炽盛:“什么嚼舌根?不能是我自己这么想吗?” “你这话,若放在其他场合,或是其他人身上,我也不说你什么。”徐解明白对方在担心什么,同时又不理解她为何会担心,“可宁师姐是同门师姐也是恩人,为夫对她尊重且敬佩。以世俗男女揣度我俩关系,看轻了宁师姐,也彻底看辱了徐文注这个人。” 徐解没有勃然大怒,连语气都很平静,但夫人却能从他神情看出几分不满。 她窘迫又羞恼地扭过头,难过道:“揣度?世俗男女?是,她有鲲鹏志,方方面面凌驾妾身这燕雀之上。你与那宁图南开怀长谈,你们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妾身只是内院女眷,只知道中馈琐事,比不得你们都有青云志!妾身如何不想与郎主志同道合?” 说罢,掩面而去。 徒留徐解一人待在原地愣神。 过了好一会儿,他招来心腹询问。 “夫人近日跟谁走得近一些?” 因为春耕,徐解大半月没着家,也不清楚妻子跟谁走得近。再者,内院从来是女主人的地盘。他作为丈夫若是过多询问,在府中上下看来就是对妻子能力的质疑。 管事一一说来。 徐解的脸色黑了又黑。 “又是天海那几家……还不死心!” 徐解骨子里也是喜欢逆反之人。 越是押着他头去做的事情,他越是不肯做。天海几家都想染指河尹郡,看上此处连着两年大丰收的良田,以及丰富的矿脉。当下世道粮食贵比黄金,谁都不嫌粮多。 但都被徐解挡住了。 没想到他们直接从他后院入手。 想闹他一个家宅不宁,分身乏术。 手段也是够恶心人的。 刚跟夫人闹不愉快,徐解也不好让她在帮忙寻觅女师,思来想去,只能自己一手操办,顺便去了一趟天海。徐解当然没找那几家麻烦,反而跟主公吴贤吃了一顿饭。 旁敲侧击传达自己的立场。 帐下不和是大忌。他不想跟那些同僚撕破脸皮,到时候谁面子上都不好看,也会让吴贤这位主公难做。趁着矛盾没拿到明面上,早早敲打他们歇了心思为妙! 吴贤打着哈哈,也没给个准话。 一顿饭吃得徐解憋火。 匆匆告辞,迎面碰见同样面色不善的赵奉。徐解有听说赵奉处境,对方在一月前就回到吴贤帐下报道,但缺席两年,跟昔日同僚生疏,后者原先就有意无意排挤非天海一系出身,这会儿表现就更加明显了。 他们还提议让赵奉带兵去别处屯田。 美其名曰:熟能生巧。 这活儿没有人比赵奉更熟悉的了。 他在沈棠帐下都能当牛做马,没道理回到正经主公这里就开始摆起将军的谱吧?赵奉头几日有些笑脸,剩下都板着张脸。 闲赋在家,抠脚月余。 徐解见他,登时有种同病相怜之感。 542:骑虎难下 退下,让朕来 生意人不轻易得罪人也不轻易与谁交心,因此徐解和赵奉的关系算不上多好。在赵奉向沈棠报恩那两年,他俩交集才多了一些。赵奉时常委托徐解照拂自家老小。 这两年,徐解一直做得很好。 见到是他,赵奉冰冷的脸色才有了些暖意,主动上前招呼。发现徐解脸色不善,他关切问了一句“发生何事”。徐解扭头,用余光看了眼主公府邸,皱着眉峰长叹。 赵奉注意到他的小动作。 当即笑道:“许久未与文注对饮畅谈,府上还有几坛美酒,不妨移步寒舍喝一杯?” 徐解这会儿也需要一醉解千愁。 便点头答应下来。 赵宅,正厅。 以秦礼、赵奉为首的非天海一系成员,虽有遭遇职场排挤,但归根结底都是帐下僚属私人矛盾。吴贤作为主公从不在经济物质方面亏待为他卖命的人,出手很大方。 赵奉不在天海这两年,府上老小过得不错,四时八节都有赏赐,宅院也几经修缮。 不过―― 良好居住环境并不能纾解郁闷。 徐解二人各有心思。 赵奉命仆从去酒窖端来两坛美酒。 打开红布酒封,酒香扑鼻而来。 徐解轻嗅,调侃道:“沈君倒是够意思的,赠送大义的美酒竟是一点儿不掺假的。” 赵奉也被逗得绷不住。 他后来才知道沈棠往天海各地售卖的美酒都掺了水,再经徐解这奸商之手,变成掺了酒的水。赵奉初时觉得不太好,转念一想,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不好说啥。 此番回来遭遇职场霸凌…… 赵奉觉得他们也只配喝水酒了。 “可惜,喝一坛少一坛。” 他这张嘴都被养刁了。 以前多劣质浑浊的酒都能喝下肚,饮食也不挑剔,此番回来却觉得哪儿都不得劲。嫌原先酒窖的藏酒太劣质,嫌家中庖厨手艺太粗糙,唯家中土炕还有几分熟悉。 徐解随口道:“回头跟沈君买点。” 他没说直接要。其实以沈君热情大方的脾性,赵奉一开口就能讨来酒,不用给钱。 赵奉半真半假道:“没钱,喝不起。” 一口饮尽一碗,反问徐解。 “方才见文注似有心事,可是碰见棘手之事?”赵奉对自己的事情不愿意多谈,便将话题转移到徐解身上,“奉虽人微言轻,帮不上忙,但生了双耳朵,能听你倾诉。” “大义这两年口舌油滑不少。”徐解失笑摇摇头,以前的赵奉绝对说不出这样揶揄调侃的话,笑过之后,愁色又染眉梢,沉重道,“事情倒不棘手,是心里堵着不舒坦。” 赵奉闻言拧眉。 他回来这一阵子也在积极熟悉天海。 自然也听说徐解遭遇的困境。 他收敛笑意,一脸认真听完徐解边喝酒边吐露的内容,脸色愈发凝重。他分析道:“文注,此事怕是主公有意纵容……” 徐解面色晦暗:“在下知道。” 河尹原先是穷山恶水,要啥没啥。 但在沈棠两年不计成本的投入治理,已然焕发生机,欣欣向荣,家家户户还有一两年的余粮。沈棠还敲锣打鼓招收流民,开荒治理,流民来了就有地种,有粮食吃。 为增加效果,还搞“传销模式”――这��词是徐解在沈棠工作日志看到的――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在册庶民招揽一个不在册的庶民来河尹定居,前者能获得一斗新米。 活动限时但不限量。 登记户籍一举突破八万户。 如今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袅袅炊烟。 徐解知道沈棠将河尹治理得非常好,但看了沈棠班底留下来的大量文书数据,才知道具体有多好。八万户啊,哪怕青壮比例不高,但也能凑一支数目可观的兵马。 待过几年,在册幼童长大…… 徐解还隐约一个发现沈棠留下来的大手笔,或许是没来得及销毁文书,或许是根本就没想销毁――沈棠曾找借口让各村村民,以村落为单位进行互相攻防演练战斗! 作为河尹的邻居,天海竟毫无知觉。 徐解也是上任后无意间发现的。 一番细查―― 他发现这些村民思想出奇一致。 更有里正一身匪气,理直气壮地发言: 不是一个村这么想! 河尹郡内,全都这么想! 偶尔还能看到大人农闲教导孩子如何三人为一组,一人进攻,两人策应协助。乍一看像是在玩乐,但结合沈棠留下的笔札――徐解心情复杂得像是理不清的毛线团。 若非沈君被平调,照这个趋势,再有两年,与河尹接壤的郡县个个都要倒霉。 因为河尹能用的兵马不止是那些青壮,而是八万户随时捍卫田地粮食的庶民! 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优势,天海又毫无戒备,怕不是首当其冲,被立典型。 因此,徐解非常清楚。 河尹比天海那几家豪绅想象中更肥。 赵奉问他:“你打算如何?” 让主公吴贤介入河尹? 这么做,对得起吴贤却对不起沈棠。 吴贤对徐解是好,但这种好是互助互利,徐解提供粮草银钱供他发展。吴贤提升徐氏在天海的地位,享受到隐形的各种福利。而沈棠对徐解,称得上“知遇之恩”。 因为商贾不得入仕的规矩导致徐解虽在吴贤帐下效劳,在王庭那边依旧算白身。 沈棠被平调,第一反应就是举荐商贾出身的徐解出任一郡之长,这也是她心甘情愿被平调的条件之一!王庭这才应允下来。 关键是沈棠没有图任何好处。 知遇之恩,提拔之恩。 对于从懵懂时期就受到隐形歧视的徐解而言,那种触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徐解若纵容吴贤,让出河尹实权,自己只当一个有名无实的河尹郡守,沈棠那边或许会选择理解他的苦衷,但徐解自己能看得开吗?这跟背刺沈棠一刀没啥区别。 如何能行? 徐解苦笑一声:“……如今也是骑虎难下……只盼着能两全吧。徐文注始终是主公帐下僚属,这一点从未变过,其他的……” 吴贤要钱要粮都行,徐氏家大业大供得起,唯独不能要河尹,这是底线! 54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退下,让朕来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怕会适得其反。”赵奉不看好徐解消极应对的处理方式。 外人都以为武夫喜欢用蛮力解决问题,脑子不如文心文士好使,心思也不如他们细腻,这完全是偏见。任何一个具备统兵能力的武胆武者,就没哪个是真正憨傻的。 赵奉呷了一口酒:“主公的性格……” 说着顿下来,淡淡道了一句。 “主公毕竟是主公。” 徐解和吴贤私下交情再好,后者也是存着疑心,不可能全身心信任谁。徐解作为僚属,抗拒主公的命令、违背主公的意向,一次两次不算什么,次数一多难免不快。 拒绝就意味着违抗。 作为僚属的徐解违抗作为主公的吴贤,而违抗初衷是担心天海介入会让河尹境内庶民生活艰难――且不说假设会不会成真,它的萌发就意味着徐解在质疑、戒备。 也意味着徐解更承沈棠的情。 徐解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 谁能不生出意见? 徐解烦闷不已,一口闷掉酒。 他苦笑:“吾如何不知呢?” 吴贤对他生出芥蒂了,如果徐解这时候识相一些交出河尹实权,一切矛盾都能归于平静,问题是他不愿意。他太清楚庶民失去土地会面临什么,太清楚处于弱势的他们给人当佃户会承担多大的生活压力,遭遇多少的剥削,更清楚温饱与饿不死之间的区别。 赵奉:“其实主公将天海治理得不错。” 他这是在委婉劝说徐解。 惹恼吴贤对徐解没任何好处。 “而且主公想要河尹人丁,自然不会纵容那几家做得过分。又有沈君珠玉在前,倘若河尹在主公手中变得凋零,他又好面子,冲着这点也会善待河尹庶民的……” 徐解内心已经在天人交战。 终于,还是缓慢又坚定地摇了摇头。 赵奉见状,哈哈大笑:“文注这脾气是老赵我喜欢的,来来来,咱们再干一杯!” 他方才劝说徐解妥协是真心的,为保全自身而圆滑世故,并非难以启齿之事。
相关推荐:
爸爸,我要嫁给你
[综穿]拯救男配计划
可以钓我吗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掌中之物
剑来
医武兵王混乡村
永乐町69号(H)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有只按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