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不太一样。 沈玉瑶在京城的那两个铺子全都是并排的几间四四方方的屋子,全都是大门大窗,讲究一个透亮。 而海市这两套房子全都是门面不太大,但纵深很长的那种房子。 两套房子的套内面积一个是八十多平方,一个是一百二十多平方。 八十多平的是一楼的一个套房,有点类似于前店后家的那种感觉。 后面的那间屋子还带着一个阁楼。 另外那个则是楼上楼下两层,屋内有一个木质楼梯相连。 沈玉瑶第一感觉就觉得这铺子可使用的面积实在是太小了,她甚至都想不出能租给什么人使用。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跟着一起来看房的吴玉兰则羡慕地一直惊呼,说这样的铺子在海市都难找。 实在是从地段到大小,到布局哪儿哪儿都好! 以至于沈玉瑶一度都有点怀疑,自己和吴玉兰看得不是同一套房子。 在确定沈玉瑶并没有打算自己用这铺子做点什么,而是只打算对外出租之后,吴玉兰纠结了一下,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问:“玉瑶,那个小铺子你打算租多少钱一个月?如果差不多的话,能不能优先租给我啊?” 第474章 开服装店 吴玉兰孩子大了,丈夫工作又忙,一天到晚的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早就待得烦烦的了。 再加上海市又不是安淮,安淮拖拉机厂好歹周围都是熟人,没事了还能找人说说话。 哪怕吃个瓜看个热闹也能打发无聊的日子。 可在这边,周围的人都不熟,她也掺和不进去。所以每天就只能在那个三十几平的小家待着,闷也闷死了。 这两年政策明显好了,吴玉兰甚至还参加了好几回交换会。 她明显感觉到交换会的品种在增多,除了一些本市的货物外,现在都开始有外地的货物涌入了。 这一切都说明政策确实是放开了,国家提倡个体经营这并非一句空话。 吴玉兰是吃过自己做小生意的甜头的。 不然当初她那几千块钱是怎么挣出来的? 吴玉兰其实早就想做小生意了,只是一直缺乏契机。 她自己其实都没有仔细想过,这生意要怎么做? 可在看了沈玉瑶这房子后,她的心忽然一下子就敞亮了。 她努力按捺下内心的激动,对沈玉瑶说:“玉瑶,我想开个服装店,那种前面是铺面,后面是加工点的。 我们巷子里有一个阿婆,从解放前就是给人家铺子做衣服的,她的手工很好的。 我之前看过她给人家做的连衣裙,哎呦呦,那绣花的水平和你也差不多了。 我想着把这铺子租下来,然后请那个阿婆来帮我,一边接来料加工的单子,我一边再去进点货。 进货这一块我还有点渠道,能弄到些很时髦的款式。 我想着这两方面一起来,生意一定能够做起来的!” 沈玉瑶以前帮阿娘管理过成衣铺子。 她其实觉得与其这样从两方面下手,还不如专精一样。 例如把来料加工这一块做好,做精。 做到谁人想起做衣服,第一个就能想到你。 但她又觉得这种方式对于吴玉兰来说,大概也不太现实。 毕竟掌握手艺的人不是她。 请来的人,相处的好时一切皆好说,相处不好很容易变成给别人做了一盘菜。 真要名头打出去了,那人另起炉灶,那才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更何况好名头是要熬的,而这中间所花费的也不会是一个小数字。 越想,沈玉瑶越觉得吴玉兰这样的想法没什么错处。 再说了,做生意嘛,哪里有一开始就处处妥帖,处处合适的呢? 边干边慢慢调整也来得及。 于是她道:“行啊,想用你就拿去用好了。价格……” “价格我按周围房子的均价给你。”吴玉兰连忙说道。 沈玉瑶直接笑了出来。 果然是多少年的姐妹,相互间真是了解。 自己还没出声,这人就知道她要说什么。 她摇了摇头,说:“行,那押金就不要了。我连你住在哪里都知道,还怕你卷款而逃吗?” 吴玉兰也笑了起来。 说是按照周围的均价收取租金,不过沈玉瑶还是坚持给吴玉兰免了一个月的租金。 说给她一个装修的时间。 可其实这房子干干净净的,连做仓库的阁楼都有了,还需要什么装修啊? 只需要稍微打扫一下就可以用了。 但吴玉兰也没有拒绝沈玉瑶的好意,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不过同时她也提出让沈玉瑶将另外一套铺子出租的事儿交给她来处理。 毕竟两套房子挨着,人来人往她看着方便。 再说了,如果在这条街上做生意,吴玉兰觉得自己对于周围情况的了解必然是比沈玉瑶要多的。 到时候房租的高低肯定不能让她吃亏。 沈玉瑶原本打算把这活儿交给二虎的,既然吴玉兰提出了,她也乐得做个甩手掌柜。 不过说起她在海市买房,最高兴的人莫过于沈天晴了。 老太太知道这个消息后,竟然连腰板看着都比之前挺直了几分,精神头也好了。 每天把两个儿子使唤得团团转,硬是让他们分了工,每天都必须有一个人来工地转一转,检查检查。 哪怕沈玉瑶一再说已经一切都安排好了,老太太也不愿意。 用老太太的话说:“人家工人就是来干活的,论起精细哪里有自家人精细?放心吧,大军、二虎他们上心着呢,保证不会被人给糊弄过去。 他们要是连这点能力都没有,看我用扫帚抽他们!” 大军和二虎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听了老妈这番话也没有一个反对的。 都冲沈玉瑶直拍胸脯,让她将这事儿交给家里就行。 这一家子都不是不懂事的人。 老娘手上的金镯子,还有媳妇小金库里的金如意都是怎么来的,他们兄弟俩都清楚。 沈玉瑶对他们好,他们自然也会回报。 房子的事儿都交出去后,沈玉瑶安安心心的带着明晨玩了几天。 这次只有他们姑侄两人,就玩的非常随意。 他们在大街小巷都走了走,去看了看市井人家的烟火,去尝了散落在民间的老手艺。 另外还带明晨去看了大海,去坐了轮船。 两人在海市足足待了十天,一直到沈玉瑶的假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回去的时候,小明晨的脸都圆了一圈。 第475章 噩耗 日子过得平顺时间就显得很快,转眼五年过去,时间已经来到了1989年。 这一年,小毅年满二十岁了,已经是海市舰艇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 说起来,这还是文虎的母校,当年他也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 或许与程家相关的孩子都有一点大海情结。 当年陈冰选择了做海军,如今已经在海鹰团待了七年,早已经是一名正营职军官。 文虎虽然没有上舰,可所在部队也是海军,也是一名光荣的海军军官。 文虎在去年的时候和卉卉结了婚,两个人将家安在了部队。 好在卉卉大学毕业后分配的那所中专院校距离他们所住的地方不远,每天骑车上下班也很方便。 吴玉兰的生意中间出现了几次波折,后来她还是和那个老太太拆了伙。 如今专门雇了一个小姑娘给她看门店,她外出进货。 因为眼光好,又会经营,此时的吴玉兰在海市已经有了三家店铺。 除了沈玉瑶那一套外,另外两套都是她买下来的。 不仅如此,吴玉兰还给卉卉买了一套房子,面积比他们老两口住的大多了,足足有六十多个平方! 用她的话说就是:“部队的房子再好那也不是自己的,一旦离开就要上交。 你看看你沈阿姨,肖阿姨,他们搬来搬去的,最后不都是自己买了房子? 妈妈这是帮你一步到位!” 据说因为买房子的事儿,宋文丽和他们家老冯还专门来了一趟海市,将能拿出的积蓄一股脑全都塞给了卉卉。 冯家和吴玉兰家不一样。 吴玉兰和程工就只有卉卉一个女儿,自然什么都要给女儿最好的。 可冯家有三个儿子! 哪怕文虎是最小的,也是最受宠的,可总要一碗水端平。 加上冯家夫妇现在还在单位上着班,工资不低,但和吴玉兰现在的收入,那是没法比的。 至少让他们给儿子买房,那必然是买不起的。、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能拿出来的给儿子拿出来。 能做到这样吴玉兰已经很满意了。 再加上两家多年邻居,感情和一般人也是不能比的。 吴玉兰根本就不会和那两口子计较。 虽然沈玉瑶他们的家安在了京城,可小毅在海市跟在家也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在家还受宠。 毕竟,爹妈对于他的性格很了解,从小就特别放心。 对于他的一切基本都处于撒手状态。 反倒家里很多事还得他操心。 可到了海市就不一样了。 到了这边从哪儿数他都是最小的一个。 但凡过个周末,那不得了。 恨不得提前几天就有人开始约他,不是姑姥要他去家里吃饭,就是吴阿姨打电话让他出去拿水果。 再加上舅舅,舅妈,文虎哥,卉卉姐…… 小毅忙得想偷个懒在宿舍窝一天都没有机会! 与小毅不同,十五岁的南熹已经上高一了。 因为她早早的就确定了目标,打算考全国最好的大学,京大,另外还想包括京大的王牌专业,新闻系。 所以,南熹现在在学习方面非常拼! 高中住校之后,一周都不一定回家一趟。 于是,沈玉瑶年纪轻轻就尝到了空巢的感觉。 在这一年的十二月,眼看距离元旦没几天的时候,沈玉瑶得到了一个噩耗——姑父去世了。 说起来,沈玉瑶的姑父身体一直不好。 特别是这两年,整个人都瘦得厉害,出门有时候都得拄着拐杖。 可实际论起来,他的年龄并没有多大,才六十多岁。 所以,在听到二虎打电话报丧的时候,沈玉瑶愣怔了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 这么大的事儿沈玉瑶肯定是要去一趟的。 程立言到了年底特别忙,南熹又要期末考试了,两个人都不能陪同,所以只能她自己去。 好在那边的朋友多,小毅得知消息后也请假出来了。 沈玉瑶到的时候,是小毅去车站接的她。 小毅借了一辆车,直接将母亲给接到了他们在这里的家。 “妈,屋子我提前打扫了,被褥也都专门晒过了,我还把壁炉给烧了起来。 今天晚上你在家里先睡一觉,我晚上还得回学校,我们现在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外宿,请假也不能。 明天一早我过来,接着你一起去姑婆家,今天有点晚了,就别去了。” 儿子已经安排好了,沈玉瑶自然不会反对。 小毅没有准备饭菜,沈玉瑶从空间里拿出了阿娘帮他们提前做好的。 因为知道沈玉瑶要来海市,要见小毅,阿娘还特意给做了好些小毅爱吃的菜。 小毅这顿饭吃得简直是狼吞虎咽,一脸的满足。 “好久没有吃家里的饭菜了,我可是太想了!”小毅感慨道。 他说着望向了沈玉瑶:“妈,小碗带来了吧?我好久没有去看望过外公外婆了,我想去看看他们。” 小毅是外公外婆看大的孩子,与两位老人有着非常深的感情。 因为在外地,他平时根本无法去相府看望老人,所以寒暑假不管有什么事,小毅总要抽空回家几天。 一来是看望爹妈,更主要的是要去看看外公外婆。 姑姥爷的去世对小毅的触动很大,让他更想念家人,也更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了
相关推荐: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珊璐短篇CP文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玩笑(H)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爸与(H)
萌物(高干)
岁岁忘忧(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