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她老了,也没什么过多的奢望,只希望能有机会多和孩子们见见面才好。 “不过,”沈天晴又有点迟疑了:“那房子很大,估计价格不会低。” “没事,我先看看再说。” 之前吴玉兰已经跟沈玉瑶普及过海市的房价了,她有思想准备。 心里明白,想要再以之前四万的价格买一栋小楼,那根本不现实。 好在在钱这方面,沈玉瑶还是有底气的。 她现在只关心房子合不合适。 看沈玉瑶是真心感兴趣,沈天晴立刻就去了邻居家。 结果没多久,她就一脸不好看的回来了。 沈玉瑶问:“姑姑怎么了?要是不合适就算了,我也不是一定得要,你别跟着为难。” 沈天晴摆了摆手:“我为难什么?那房子肯定是要卖的,老秦说了,你要是想看他随时可以给房主打电话。 但是他告诉我说那房子特别贵,贵得离谱!” “有多贵啊?”沈玉瑶有点好奇。 “说要四十五万!” “多少?” 正陪着沈玉瑶说话的妯娌两人震惊地问道,俨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沈天晴显然早已经被这个数字给惊住了,在重复前没忍住先嘶了一声。 然后一副牙疼的样子:“说要四十五万。” “我的老天爷啊,四十五万!那得多少钱啊?咱这一间屋都装不下吧?”二虎的媳妇惊道。 “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么多钱。这些钱差不多能把咱机械厂给买下来吧?”大军媳妇也是跟着咋舌。 “机械厂肯定是买不下来的,不过这价格确实够贵的。”沈玉瑶说。 可正因为贵,反倒把她的好奇心给激了起来。 她拉了拉沈天晴,笑着说:“姑姑,你给秦高工说一声,麻烦他帮着打个电话与房主约个时间吧,我想去看一看。” “你要买啊?” 婆媳三人简直是异口同声地问道。 谁也不能相信,沈玉瑶竟然会有这个打算。 刚才看她手笔大,沈天晴提供了这个消息,是觉得怕侄女不懂得钱金贵,都这么大手大脚的给花出去了。 想着有钱不如买成房子。 但她也没想到那房子比金子都贵! 那屋里铺金镶银了不成! 沈玉瑶说:“去看看也不一定非要买吧?就当是去长长见识了也行啊!” “对对对,妈,你跟秦叔叔说说,约好了时间回头咱也跟着去看看。 我还没见过这么贵的房子呢,我也想去长长见识。” 沈天晴没吭声。 侄女想去看看房子这没问题,她可以去说说。 买不买吧,至少算是她好心帮忙推销了。 自家人去干什么! 一去人家还能不知道,这是去凑热闹的? 她没有再提这件事,而是将话题给岔开了。 只是在吃过午饭后,她不声不响又去了一趟秦高工家,帮沈玉瑶约好了看房的时间。 “你说立言要开四天会,我就约到了星期六。那天他会议也结束了,你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沈天晴将一张写着房东联系电话,以及房子地址的纸条给了沈玉瑶。 沈玉瑶接过纸条,首先将那房子所在的位置记在了心里。 第468章 白色洋房 因为惦记着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沈玉瑶他们并没有在姑妈家里多待,吃完午饭就回去了。 但是几个孩子玩得好,已经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并且说好了要带着明月和明晨一起去。 回去的路上,沈玉瑶将那个地址告诉了司机,让他特意从那栋房子处绕一下。 司机在海市待的时间挺长的了,对这边的地形非常了解。 看了地址后顿时啧啧出声,说:“这里啊,海市的老租界了,那边的房子很漂亮的。” 听出司机对那边像是很懂的样子,沈玉瑶问了好多问题。 司机不厌其烦的一一同她做了解释。 沈玉瑶这才知道,那里原本应该是欧洲某国的租界,当初很多大佬都在那里盖了房子。 因为身价雄厚,所以那边的房子很多都是请的国际出名的设计师来设计的,无论是从房屋的造型还是质量都相当的好。 好些已经伫立几十年,甚至百年了,期间经历了各种风波,至今还屹立不倒。 是海市历史风云的见证者,更是特有的景观。 司机的话让沈玉瑶更加的心动了。 可是也让她更多出了几分隐忧。 因为——之前接手四合院的经历还历历在目。 那里面是怎么一个破! 同样是历史的见证者,同样经历的运动,沈玉瑶很担心这里又是一个空壳子。 仅仅外表能看,里面早已经如虫蛀般,千疮百孔了。 “到了。” 就在沈玉瑶沉思的时候,司机已经减慢了车速,隔窗指着路边一栋仅仅露出上半部分的白色洋楼说道。 “咦,这不是报社之前的办公楼嘛。”司机忽然说道。 沈玉瑶正盯着那隐藏在围墙和绿树丛中,仅仅只能看到上面一点点的洋楼细瞧,就听见司机冒了这么一句。 “你以前来过?”她问。 “没。但从这里路过过很多次。之前这里是《海市日报》的编辑部,外面挂的有牌子的。” 他指了指红色的围墙说道。 沈玉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在那铸铁大门边上,确实有曾经挂过招牌的痕迹。 沈玉瑶一下子放心了。 如果这里曾经是被公家占用,然后运动后归还个人的房子,那里面的情况肯定比被私人占用要好得多。 最起码产权明晰,然后也不用想办法撵人了。 这让沈玉瑶对这栋房子又多了几分好感。 除此之外,大概是因为这房子的样子和他们如今所住的小白楼有点像,都是白色的,都是三层,沈玉瑶看着很有几分亲切感。 这也使得她对于收购多了几分心动。 沈玉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隔窗往外看了看,就让司机带着他们离开了。 只是晚上吃过晚饭,她拨通了程立言所住房间的电话。 沈玉瑶拨电话过去的时候,程立言他们刚刚开完会,饭都没有来及吃。 知道媳妇找他有事,程立言立刻赶了过来。 沈玉瑶从空间拿出吃的喝的,让丈夫一边吃,一边跟他说了房子的事儿。 “你看看你们会议安排,要是那天没事你跟我一起去看一下。” “那天会议都已经结束了。不过我已经和会务组说过了,让他们把这几间房多留几天,到时候我带你们出去玩玩。” 沈玉瑶睨了他一眼:“等着你带我们出去玩儿,那还不把他们给憋坏了? 行了,玩的事儿你不用管了,萍萍说她正好放假没事,她带着弟弟妹妹们去玩。 他们都约好了明天一起去看电影了。” 程立言知道沈玉瑶口中的萍萍是大军的女儿,也是几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 他们家的孩子原本就是放养,自小一个个就独立的很,所以也不存在不放心的问题。 知道有姐姐带着,程立言直接说:“行,让他们玩去,正好你也可以去和你那小姐妹聊聊天去。” 沈玉瑶笑了一下,继续刚才的话题:“那房子你到时候跟我一起去看啊。” “看肯定可以去看,就是那价格……” 程立言说到这儿,表情明显抽搐了一下,就跟牙疼了似的。 他饭都吃不到嘴里了,索性放下筷子问:“四十五万啊!你知道这是多大一笔钱吗?” “陈将军当初大捷后送来的那箱子黄金足够了。”沈玉瑶道。 她回来的路上就已经计算过了,如今的金价是43元/克,45万也就是一万多克。 当初陈将军与二哥出征大捷回来后,向她还愿时可是足足供奉了两千两的黄金! 买这么一栋楼绰绰有余不说,连后期装修的钱也是足够的。 程立言听得一噎。 他一直知道自己媳妇财大气粗,可此时还是被这泼天的财富给撞了一下腰。 让他半天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程立言沉吟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就算是有钱,你又要怎么拿出来呢? 难不成还用你母亲的名义?” 当初沈玉瑶向国家捐钱捐物,算是把四合院以及后面的几项大的开销过了明路。 如今再出钱买这样一栋楼,加上后期的装修,那样一笔天文数字,再用同样的理由,似乎已经不太合适。 但凡有心的人都会想,当初杨家到底给那个女儿留下了多少东西? 这合理吗? 第469章 吴玉兰的新家 沈玉瑶已经不是十五年前刚穿来的时候了,程立言稍微一点拨她立刻就明白了这件事最大的麻烦在哪里。 不是他们能不能拿出这笔钱,而是如何合理的拿出这笔钱。 这一刻,沈玉瑶有些迟疑,甚至起了放弃的念头。 可是,她又有点不甘心。 主要是这几年的经历让沈玉瑶越来越清楚,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实在是太难了! 既然是打算给孩子们买房子,那必然就得做的公平合理。 不管四合院将来留给小毅还是南熹,另外一个孩子的房子就不能比那套差。 可要是想在京城搞一套与那房子相似的,简直难于上青天。 实在是找不到。 他们找了这么多年,托了很多朋友去打听都没有再遇到过。 这种东西真就是可遇不可求。 如今在私人手里的好房子实在太少,愿意出手的人就更少了。 这套房子显然也是这种情况。 无论是从吴玉兰还是从姑姑那里得到的消息,海市这边房子的稀缺度都不会比京城低。 同样的,好房子也更是一房难求。 而与其相同的是,海市这边的发展程度也不逊色于京城。 在海市买那么一套房,从哪种角度来说,价值与四合院也相差无几了。 虽然四合院当初买的时候价格低,但事情不能这么比。 四合院后期的投入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若没有老皇上的帮忙,沈玉瑶很怀疑以她和程立言的能力,没准现在那房子都还不能建成。 那些好木头真的很难找到! “咱们先看看那房子,看完之后再决定吧。” 当心里一个念头冒出的时候,沈玉瑶默默下了决心。 程立言很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以自己的收入是绝对无法支撑这笔支出的。 不管是给哪个孩子买房,用的都是媳妇的钱。 此刻看媳妇打定了主意,他也就不再劝了。 反正,不管怎么样都有他兜底呢。 就算是媳妇想肆意一下,又如何? 因为晚上还有小组讨论,程立言吃完饭就回了他自己的房间。 沈玉瑶去给吴玉兰打了个电话,和她约好了明天见面的时间这才回屋休息。 四个孩子今天都有不同的经历,他们兴奋得很。 几个人在一起叽叽咕咕了好久,最后还是沈玉瑶忍无可忍过去直接把他们分开,这才意犹未尽的各自回房休息了。 因为头一天晚上睡得晚,所以第二天早上他们起的就晚了一点。 沈玉瑶看了看时间,知道会议已经开始了,于是她干脆带着四个孩子去招待所食堂吃了早饭。 主要是明晨,明月都没有来过这种酒店的餐厅,带他们来吃个新鲜。 此时的招待所食堂确实没有什么人了,但是早点的时间还没有过,还可以点菜。 沈玉瑶给小家伙们点了海市特意的早点,咸豆浆、粢饭团,还有生煎馒头。 别说,军区招待所的厨师水平还挺高,至少这几样早点做得味道是相当好。 几个孩子竟然将一桌子的东西全都吃完了,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别吃太多,留着点肚子中午吃好吃的。” 今天小家伙们要和萍萍一起去玩,沈玉瑶已经早早就把钱给了小毅,这其
相关推荐:
交易情爱(H)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痛之花(H)
挚爱
实习小护士
珊璐短篇CP文
爸与(H)
妄想人妻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