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重生之无双战防 > 第83章

第83章

庞者,大也;杂者,乱也。故俗称 “大方脉”。今整理部分病案,仅分外感时病与内伤杂症两类。至于五脏病、六腑病、气分病、血分病等,则未细分。病属何脏、何腑,因气、因血,则见于各案之综析、辨证,以免细而杂。至于引经据典及按语,则非每例均有。即使一病多例,自有治法之差异,不必每宗案例皆反复叙述之,参阅时自可辨别。 1.伤风误认阳虚 余某,男,36 岁,工人。1975 年2 月7 日初诊。脉来浮缓之象,舌质暗,苔薄白。发热自汗,头痛畏风,遍体酸楚,精神不振,饮食乏味。患此症十余日,初服西药 “安乃近” 汗出热退,半日后发热复作,汗出热减,心悸气陷,四肢酸软无力增剧。请某医院中医诊治,曰:“阳虚自汗。” 所用之药如红参、黄芪、白术等味,服头剂即觉胸闷烦躁,寒热交作无时,汗出益甚,日晡尤剧。《素问》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当此春令之季,偶被风邪所袭,表卫不固,故邪与营争而汗出,非阳虚耳。治宜微辛轻解,和其营卫,方以桂枝汤加减。桂枝6g,白芍9g,淡豆豉12g,防风、秦艽各9g,小麦、粳米各15g,生姜1 片,红枣3 枚。服2 剂,热退汗止。桂枝减半,加白术、党参各9g,甘草3g,以益气和胃;芦根18g,麦冬12g,养阴生津。上药又服2 剂病痊愈。 2.春温 张某,男,32 岁,干部。1969 年3 月5 日来诊。患者面色暗红,舌苔黄厚微腻,质红,脉象浮数,沉取微滑。感冒十余日,中医当伤风治,西医用抗炎药,均乏效,且头痛胸闷,脘腹不适,知饥而不思食,烦渴而不欲饮,睡眠易醒,身体困倦,心烦不宁。综上所见,乃春温之表里两兼证也。治宜辛凉解肌退热,苦甘微下通里。方用桑菊饮合大柴胡汤加减,霜桑叶15g,杭菊花15g,桔梗9g,麦冬15g,金银花15g,连翘9g,薄荷6g,柴胡9g,黄芩12g,酒大黄9g,板蓝根15g,马勃(布包煎)12g,生甘草4.5g,2 剂。 3 月8 日复诊。上药头剂服下头痛、发热好转,2 剂后心烦口干亦轻,食欲仍差。诊其脉,微兼滑数,舌质红减,苔黄厚已退大半,表证已解矣,余热待清,正气待复。上方去桑叶、薄荷、柴胡,加石斛12g,砂仁6g,太子参9g,大黄、板蓝根、马勃各减量2/3,续服3 剂。 3 月12 日患者来舍曰:“饮食恢复,病已痊愈。” 3.霉湿 王某,男,37 岁,赤脚医生。1974 年5 月中旬来诊。患者面现黄垢,脉象细迟,舌苔白滑,自觉胸痞脘闷,恶食,体倦,此乃时病之霉湿也。皆因近日雨晴无时,寒热交替,地湿升腾,湿热之邪自口鼻而入,侵袭中、上二焦,脾肺受其邪扰,故胸脘痞闷,恶食体倦,而致此症。询之,已服解表通里、行气活血等药乏效,时延七八日,且增呕哕、神疲等症。

相关推荐: 我也不想拿师尊证道的   我下蛋的姿势一定有哪里不对   开局成为大秦国君   召唤好可怕   六零年代小舅妈   爆萌狐宝:神医娘亲要逆天(医后倾天)   三国大驯兽师   教主大人,你好_新御书屋   告诉大雄我爱她   小酌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