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快穿之小小尤物 > 第377章

第377章

或者是劝谏弃城而走……总之,不管是攻、守、战、走,姚兕尽皆不予理会。他将麾下五营分成五部,一营护樵、两营守城、一营待命、一营休息,每日轮流转换;又严令城墙上的弓手,只要辽军未入射程之内,便不得还击。至于射程内的辽军箭楼,无论它们如何为所欲为,亦不准理会。 他在拱圣军中积威有年,普通士兵对他的一切行为,几乎只知服从,而根本不敢有半点反抗;便是那些武官,心中虽然大不以为然,但他既然颁下令来,也无人敢谏。 而城外的辽军,仿佛韩宝已经彻底忘记了十日破城之令,一直到了六月九日,距离辽主所定的破城之期,只剩下最后两日,辽军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攻过一次城。他似乎完全满足于用箭楼围攻深州与南门外的小争夺,甚至连监战萧岚也对此漠不关心,韩宝麾下诸将不仅从未听到他催促过韩宝,甚至于从未听他再提及过此事。萧岚的兴致,看起来全用在了与诸部族、属国军诸将套近乎以及搜罗南朝美女之上。他每日要么会宴请几位部族、属国军将领,要么就主动去他们的大营,嘘寒问暖,人人都知萧岚是个“南朝通”,他向众人描叙的南朝盛况,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又好奇不已。余下的时间,萧岚则是派出他的私兵,四出劫掠美女,用不了几天,所有的人都知道,凡是姿色出众,或者能歌善舞的南朝女子,送到萧岚帐中,必然能得到很可观的赏赐。 但韩宝与萧岚不急,他们麾下的将领们却不能不急。 契丹诸将都惧怕耶律信,如此消极避战,一旦追究起来,倒霉的绝不止韩宝一人而已。 而一些部族、属国军将领却是变得极不耐烦,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城池,拥有无数的财货奴婢,他们亲眼看着城内的宋军被几十座箭楼射得龟缩于城中,束手无策;他们也亲眼看着这座城池,从城外可以直接射箭进城中――如今他们已经“见多识广”,或见过或听说过更高的雄州城是如何被夷为平地,甚至亲眼看到过河间府那种真正的坚城是何等雄壮,而他们已经在深州城附近呆了足够久的时间,对于城墙的敬畏之心,早已经被一种轻蔑的态度所取代……况且他们如今还有云梯,在箭楼的掩护下,有望楼洞悉宋军的部署进行指挥,深州的城墙,比一道竹篱笆强不了多少。无休无止的耗在一座城池之外,打这种无聊的战争,让许多的部族、属国军将领感到憋闷、烦躁不安,更何况还有这该死的闷热的天气,韩宝又不准许他们移营。他们都盼着尽快攻下这城池,然后可以纵兵大掠,将之洗劫一空,然后他们可以进城,在阴凉的房屋中,好好休整一段时间。 他们已经耐心耗尽,而他们也不关心韩宝如此消极作战是否是因为他与耶律信之间的不和还是别的原因……到六月九日这天,眼见着破城之期将至,一些部族、属国军将领再也按捺不住,众人便推举同属契丹族的突吕不部详稳娑固,趁着当日点卯议事之时,要向韩宝请战。娑固乃是突吕不部有名的老将,德高望重,他的夫人又是北枢密使萧禧的堂妹,便是萧岚与韩宝,多少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但这日议事,不待娑固请战,韩宝聚集众将之后,张口便说道:“今日议事,部分攻城之事。” 说完这句,扫视帐中将领一眼,神情仍是肃毅,对于众将的喜动颜色,全然没有当回事,只是继续说道:“皇上下令,十日破城,诸位都是亲耳听到了的。十日之期,只余两日,两日之内,必破深州!” 这时他才把脸转向萧岚,“先请监战萧签书颁军法。” 萧岚点点头,站起身来,环视众人,平时嘻嘻哈哈和谒可亲的眼神,此时变得犀利冰冷,众将凡见着他的眼神,无不心中一凛,他待众人都凝神静听,方高声道:“攻城军法:闻鼓角则进,闻金则退,违令者,斩!先登城者,赏钱千缗,官升三级!怯战懦弱者,斩!此外……”他稍稍顿了一下,又看了韩宝一眼,方继续说道:“最先登城,并能打开缺口,使后军继进者,深州府库之财货,尽归此部,所获宋军之器甲,亦以半数赏予此部!破城之后,大掠三日。” 他颁完军法,看着众将欠身领令,方退回座位坐了。 韩宝这时便开始部属攻城兵力。帐中弥漫着一股贪婪的气息,随着韩宝的每一道命令颁下,有人欣喜,有人失望,甚至于有人心生怨恨……一座看起来唾手可得的孤城。 所有府库的财货,还有守城宋军半数的器甲,即使是永兴宫的宫分军,也不能不为之心动眼红。 相比而言,大掠三日便只能算是一些剩饭残羹了。 第一百二十一节 同一天的早晨,深州城内。 一个三十来岁的灰袍男子拎着两条猪肉、几包草药,走进拱圣军第二营第三指挥的驻地。驻地内的宋军见着他进来,都笑着招呼:“张先生,这么早就来了?” 这张先生也一面笑着回应每个人的问候,随手将猪肉与草药递给几个士兵,吩咐了几句熬药的要求,便走进一间大屋。这屋子原是一座小庙的大殿,此时躺满了伤兵。他进去后,伤兵们纷纷努力起身,向他打着招呼。张先生便挨个询察他们的伤病。 拱圣军第二营算得上是伤病满营。 这个“张先生”本名叫张癸,原本并不是一个医者,他本是《汴京新闻》的一个记者,俗称“外探”,专门替《汴京新闻》打探外地的新闻,此番冒着危险北上河间府,不料却遭遇深州之战,他当机立断,便改道前来深州。适逢辽军围攻深州城,城内本就缺医少药,而拱圣军第二营的军医,又被辽人的冷箭射死,张癸会点医术,在汴京时又识得拱圣军的一个参军,便由那参军荐举,临时做了第二营的军医,不料竟然大受欢迎。 须知自来良医难得,当时好的医者,大多身兼他职,或是着名的官员学者,或是佛道门中有名的大师,便是专门悬壶济世者,也多半非富即贵,大抵要去做军医的医者,便都不会有多高明的医术。当时毕竟是太平盛世,只要有寻常医术,在汴京街头摆个摊子,也能养活一家老小,衣食无忧,又何苦投身禁军遭奔波迁徒之苦,还要受人管制?更不用提若有战事,还有生命危险。故此当时军中军医,十之七八,都是稍会些跌打损伤,凭此能混口饭吃而已。而张癸却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也读过些《灵枢》、《素问》,虽无大能耐,但平时看些小病,也能药到病除。他这等人到了军中,俨然便是华陀、扁鹊之亚,加上他为人和气,对武人并无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治病之余,还能替士兵们写写家书,因此,不几日间,他便赢得了拱圣军第二营上上下下的好感与尊敬。 而另一面,张癸也是个野心勃勃的男子。 他在科举上并不如意,父亲早死,家有母弟妻儿需要他来养活。因他母亲不愿意去南方,因此又不能轻易离开大宋,前往诸侯国博取功名,他便只能靠给《汴京新闻》做外探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左拥右抱_御书屋   小怂包重生记(1v2)   狂野总统   她太投入(骨科gl)   御用兵王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高达之染血百合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