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快穿之小小尤物 > 第217章

第217章

老天爷来收拾王安石与司马光便可――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石越比他们年轻这么多。 潘照临其实并不真的着急,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真正稳固的站上权力的巅峰,花个三四十年是必须的。少于这个时间的权臣,最后都免不了接受惨败的命运。潘照临相信这是一个合理的时间,正好足够熬死一代人――这乃是权力斗争的至高无上法门,熬死你的对手。历史上,尽有用五六十年时间把主要对手全部熬死的事情发生。而他和石越用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年! 所以,即使再等十到十五年,潘照临也有此耐心。想想看,十年之后,高太后、王安石、司马光即使不死,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宋朝还有谁能挑战石越的威信? 即使石越自己也不能! 但潘照临按部就班的计划,却突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恼人的是,这挑战竟然来自石越本身! 封建南海!真是异想天开。 潘照临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他正策划着借此机会,如何不动声色的进一步削弱赵姓宗室的力量,石越却忽生奇想,要反其道而行之! 自古以来,封建诸王都是一把双刃剑。支持封建的人,认为它可以藩屏中央;而反对封建的人,则认为其导致割据、分裂与战争。事实上,这二者同时存在。诸侯王护卫中央的力量有多强,他们割据、分裂的危险就有多高! 在这点上,潘照临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所以,他心里不得不承认石越的计划是妙策。诸侯王们在海外创业,就如同西周时期的诸侯们,根本无力割据――在这个时期,他们只会尽可能的加强自己与宗主国宋朝的联系,以求得到更多的支持。他们发展到有能力割据的时间,至少要二百年;而发展到能挑战宋朝的时间,没有四五百年,绝不可能。何况石越既然决定采用周制,就根本不担心他们割据。也就是说,宋朝在四五百年的时间内,将坐享其利,而可不受其害。 但偏偏这个“利”,却是对潘照临的打击。 因为,诸侯们拱卫中央的力量与割据分裂的力量,是有所区别的。诸侯想要割据一方,想要威胁中央,需要很强的力量才能实现;但其拱卫中央却相对容易――只须他们存在,就是对朝中野心者的一种威慑。 当这些诸侯国存在的时候,任何野心勃勃想要威胁赵家地位的举动,都将面临战争。这不仅仅是诸侯王的实力使然,而且也是因为在外面的诸侯王存在的时候,国内忠于赵家的力量,将更加难以丧失凝聚力。他们心里面永远都不会绝望,而这一点,却会令得一切野心家感到绝望! 什么会被污蔑为“驱逐宗室”的话,不过是潘照临顺口吓吓人而已,他当然知道,宗室中间鼠目寸光之辈也许会反对――因为一定会有人会在海外得各种怪病死去,一定会有人不习惯离开汴京的生活,一定会有人对未知的海外充满恐惧――但潘照临几乎已经猜到石越用来说服高太后的筹码――石越会提议不追究雍王的罪责,保全皇家的体面,也为高太后保全住这个儿子。只要将雍王封建到南海去,他就不再是当今皇帝的威胁,而且石越此举,也等于将当今皇帝来自宗室的所有的潜在威胁全部清除――这在政治上已经是一个令高太后与向皇后都可以接受的举措。软弱的向皇后一定会妥协,而高太后,无论她政治上选择站在哪一边,但若能够保全自己这个最疼爱的儿子,她同样也会不遗余力。这是高太后最大的弱点。 潘照临知道高太后的这个弱点,石越也知道,所以他会才信心十足。 这让潘照临尤为无奈。 他看出了石越的热诚,他比谁都了解石越,所以,他已经知道,他无法说服石越放弃。 但无论如何,潘照临都决心要阻止此事的发生。 “你说中了。”过了好一会,潘照临终于开口说道,“石越欲救你家雍王……” “什么?!”一心用言辞来打击潘照临的李昌济,顿时也惊呆了。无论是潘照临说什么,都不会让他更加吃惊了。 “石越打算封建南海……”此时的李昌济,已成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说话对象。 “封建南海?哈哈……”李昌济忽然站起身来,拊掌大笑,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妙策!妙策!潘潜光,你碰上了个好主公啊!哈哈……” “你休要高兴太早。”潘照临转身离开屋中,留下了冷冷的一句话:“我会阻止此事!” 第十五章 天机云锦用在我 第六十一节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十一日,宣布“山陵五使”的人选――按照大宋祖宗之法,皇帝的丧葬事宜,将由所谓的“山陵五使”全权负责。五使人选皆有惯例,在那个位置上,想不做也逃不脱,不在那个位置上,想做也没机会――山陵使自然是首相司马光,礼仪使是礼部尚书李清臣,卤簿使是工部侍郎吕大防,仪仗使是御史中丞刘挚,桥道顿递使则是知开封府韩忠彦。 同日,正式尊高太后为太皇太后,向皇后为皇太后,朱妃为皇太妃。因为在国丧期间,不再实行册礼。 十二日,也就是赵顼去世三日后,遵照赵顼的遗诏,百官至阁门上表,请皇帝听政;又至内东门上表,请太皇太后听政。同日,太皇太后与小皇帝颁布的德政中,赫然包括各地所有拖欠之历年税赋,皆可用交钞按官价补交! 十三日,大敛、成服…… 如此效率,自有宋以来,应当算是比较高的。在外人的眼中,大宋朝仿佛已经从石得一之乱中迅速的恢复、振作起来,除了皇宫内灵幡纸帐素幔白龛外偶尔露出来的刀剑斫过的伤痕,这场兵变,似乎并未给大宋朝造成什么伤害。 但保慈宫的高太后,却很清楚,大宋朝伤痕累累的外壳之下,同样的暗流汹涌。她知道自己垂帘听政的第一件事,便是要设法弥补这伤痕,不要令得这伤痕再伤害大宋的宗庙社稷,也不要再伤害到她自己……然而,直到真正接过自己儿子的这个国家,高滔滔才算真正明白,这个国家,处于一种怎么样的局面――如今的国库,连他儿子的丧葬费用,都已经要付不起了! “真宗皇帝升遐,营造山陵等费用,预计是七十万缗,实际花了一百万缗。此已是极节省了――仁宗升遐,仅赏赐遗物,花费便超过一百万缗,诸军赏给,合计超过一千一百万贯匹两,折合成缗钱,不下六百万缗……而今日之国库,所有缗钱加起来,亦不足此数……” 高太后将司马光的奏折轻轻搁到木案上,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但她此时的心情,却无人能够理会,站在桌案边不远处的向皇后,低垂着头,丝毫也没有留意到她――方才高太后一直用眼角的余光瞥着她,注意到她自进来问安之后就再也没有抬起过头。 憔悴的容颜,红肿的眼睛,茫然得有些不知所措的眼神,让这个已年届中年的妇人更显苍老,但高太后关心的并不是这些,虽然她很理解这个失去丈夫的妇人的悲伤与无助,但是她还是不可抑制的觉得生气与失望――

相关推荐: 修仙有劫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归宿(H)   御用兵王   铁血兵王都市纵横   祸国妖姬   我以力服仙   狂野总统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角色扮演家(高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