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体温渐降,精神欠佳,委靡不振,邪退正虚之象也。 如此反复已二十余日,用药用食已觉畏首畏尾,唯审慎将养观之。未药未食未及2 日,忽又高热40℃,神识昏糊,呼之不应,水米拒进。守护至28 日凌晨3 时,见其口唇微动,以温开水喂之,不咽,患儿至此已虚弱至极。恍忆病数日时欲食新玉米粉,煮稀糊半小碗试之,不仅缓缓食下,且见全身微汗潮润。待28 日7 时,体温36.5℃,神识渐苏,但见其一派脾虚正怯之象,遂拟扶脾益胃法,消补兼施。党参9g,黄芪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3g,制鳖甲6g,柴胡3g,白芍6g,炒麦芽6g,陈皮3g,厚朴3g,红枣1 枚,2 剂。文火缓煎,少量,多次温服。自服玉米粉与上药后,正气渐复,饮食、精神缓增,二便、体温正常病愈。 按语:此案持续发热,反复无常26 日,病情曲折,原因昭然:病初愈夜露受寒为一折;中途住院病瘥,脾胃已虚,突食荤腥难消之物猪肉为二折;正虚积滞,发热复起,为至虚有盛候,未敢及时 “衰其大半” 为三折。为父母论,未尽养护之责;为医者论,菩萨心肠可嘉,而姑息养患则为责不可脱。两者皆余也。故记此例以自警,不可再误也。 147.急惊风 余长子鑫,不及1 岁时,即1970 年7 月上旬。初起发热,用中药解表退热,西药解热镇痛抗感冒,效不佳;发热2 日,即昏睡不宁,猝然惊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之不应。此为热入心包,肝风内动,而成急惊风也。急则治标,遂用针刺人中、百会及手足十宣令微出血,即见抽搐渐缓,口开神清,微汗出,热亦速退矣。由于小儿稚阳之体,脏腑娇弱,外感时邪变化甚速,如热入心包则神昏;复因肝风内动,则必发抽搐,故症见神昏惊厥,即急惊风候也。急则治标,平其惊抽也。待其惊平搐止,再治其本。本者,有本于热,有本于痰,有本于肝风气逆,有本于神气怯弱等,总由外感时邪,速发高热而致。治之大法,以清热息风、涤痰镇惊为主,视其标本,以意消息。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处方:羚羊角0.6g(磨汁兑服),钩藤3g,霜桑叶3g,甘菊花3g,川贝母3g,竹茹3g,黄芩3g,白芍3g,茯神3g,朱砂0.6g,蝉蜕1.5g,白僵蚕1.5g,胆南星1.5g,甘草1.5g。1 剂热退神清,诸症若失。 148.慢惊风 朱某儿,3 岁半。因发热呕吐3 日,住院治疗7 日未见明显好转,且昏迷不醒,不时惊惕,双目半睁,四肢微颤。朱某甚急,于1992 年10 月13 日邀我诊治。视患儿精神委靡,时欲惊惕,面色淡青晦暗,睡卧时张口撒手,双目半掩,肢体抽颤,唇舌色暗,舌质淡,苔厚微腻,脉弦细,指纹直透三关,色淡青。万全曰:“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手足时瘛疭,昏睡露睛,此无阳也”“调元汤合小建中汤主之”。
相关推荐:
都市:系统让我当神豪反派
池塘春草人倾国
超级医生在都市
至尊战龙
天界娱乐传媒公司
跨种族学霸系统
纨绔逃婚后
穿越之懒鬼皇夫
独楚一世
迟迟钟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