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经西医用青、链霉素混合肌内注射及输液,5 日后大热已退,但气促、咳逆、右胸肋突出及小便癃闭,西医诊断为 “胸腔积液”。昨日下午于右胁下抽出混浊积液约400mL,低热、咳逆等症不减。今日欲将患儿转某工地医院而未接收,故再来商诊(患儿仍在医院)。此即悬饮病矣。须以苦寒峻下,以泻积饮,方用十枣汤化裁。处方:甘遂0.9g(醋泡,面裹煨,以面熟为度,去面),芫花0.9g(醋浸炒干),葶苈子2.1g,厚朴3g,白芥子(炒、碾)、车前子各9g,黄芩6g,桔梗3g,瓜蒌皮9g,红枣5 枚。 6 月15 日其家长又来云:上药服后约2 小时,小便通利,一日夜解十余次,随见各症显退。共服3 剂,咳逆、痰声等症全除。今已出院3 天,饮食恢复,精神渐佳。嘱其以香砂六君子丸常服,并注意饮食,适调寒温,以期脾健康复。随访十余载,旧疾未作,身体亦可。 18.寒嗽 鲍某,男,34 岁,工人。1977 年9 月10 日往诊。脉来浮迟,两尺虚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腻。症见自汗,背部畏冷,胸前紧闷,咳嗽痰多稀白,遇冷即发,得温稍减。此脾肺虚寒,表卫不实也。治宜固表温里,畅气肃肺。处方:黄芪24g,白术15g,茯苓12g,姜半夏9g,党参15g,橘红9g,姜厚朴9g,桂枝6g,蜜炙麻黄6g,白豆蔻(连壳,后入)9g,枳壳、桔梗各9g,生姜3 片,红枣5 枚,连服5 剂。 9 月21 日二诊。咳嗽、畏冷基本消除,仅早晨起床时尚有咳嗽,稍觉胸闷。乃肺气不畅,脾阳未振也。仍存上法,以散剂善后。处方:炙黄芪60g,焦白术120g,云茯苓90g,党参60g,山药30g,炙甘草24g,姜厚朴15g,橘红15g,桂枝15g,杏仁15g,紫苏子15g,白豆蔻21g,冬虫夏草15g,贝母24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 丸,1 日2 次,早晚温开水送下。忌生冷酸食1 个月,注意勿感触风寒。12 月末面询,上药已服尽剂,病愈食复,精神尚可。 19.哮喘 王某,女,12 岁,学生。1974 年3 月13 日往诊。患母云:患儿自生下数月至今,常发哮喘。发时涕泪并出,昼夜不歇。多处治疗,俱曰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不显。视其面色青黄,唇见焦黑,体质薄弱;脉象沉细,舌质淡青,无苔、津滑。此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调,以致肺肾虚寒,脾胃羸弱也。治当大剂温肾纳气,健脾振阳。用散药常服,以期根除。处方:附子(盐水浸制)24g,肉桂15g,麻黄(去节,蜜炙)12g,炒山药60g,云茯苓60g,山茱萸30g,熟地黄、全当归各60g,沉香15g,芡实30g,焦白术60g,炒紫苏子15g,炒白芥子24g,款冬花、紫菀各21g,橘红30g,姜制厚朴21g,炒扁豆、炙甘草各3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渐加至9g,日服2 次,早、晚温开水或米饮送下,忌食生冷,谨避风寒。
相关推荐:
天下大乱
世界第一钢琴家
情陷宫闱(类清)
战爷不好了,夫人又带球跑路啦!
亲密伙伴
第一废材傲妃
重生之无双战防
我把总裁文女主逼黑化了
特警乱明
沈秋妍苏城秋